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峰州魚 海蝦 瓦屋子 印魚 石斑魚 井魚 异魚 螃@ 鱔魚 玳瑁 海術 海鏡 水母 蟹 百足蟹 螗蟹 苀翩@鸚鵡螺 紅螺 鴦龜 鯢魚 鱟 飛魚 虎蟹 蠔 赤鯇公 雷穴魚 虯尾 牛魚 蝤(石多) 奔(魚孚) 係臂 雞嘴魚 劍魚 懶婦魚 黃雀化蛤 天牛魚 峰州有一道水,是從吐蕃國中流過來的,夏天水冷得象冰雪一樣。水中有一种魚長一二寸,來和去都按著季節時令。魚浮在水面,象粥一樣厚,人們捕撈起來煮著吃,千万家也捕撈不完。不知是從哪里來的。 劉恂曾登上一只大海船,進入了舵樓里,忽然看見窗板上懸挂著兩個巨大的蝦殼。頭、尾巴、雙鉗和腳都是完整的,各長七八尺,頭占長度的十分之一。嘴又尖又利象刀刃一樣,嘴上的須子象根紅色的筷子,各長二三尺。一對對腳上都有鉗子,鉗子象人的大拇指一樣粗,長兩尺多,上面長著象薔薇花刺一樣的又鋒利又硬的紅色小刺,不能用手去触碰。腦殼部分用火烘透,彎成環形有一尺多長。就象個盂盆一樣。《北戶錄》說:“滕循任廣州刺史的時候,有個客人對滕循說:‘有的大蝦須有一丈多長,能當拐杖使用。’滕循不相信。那個客人去東海,取回一根四尺長的蝦須給滕循看,這才信服了客人說的奇事。” 瓦屋子,屬于蚌蛤一類,南中一帶過去稱呼它叫蚶子,后來因為盧鈞尚書鎮守這里,就改叫瓦屋子,因為它的殼上有棱象屋瓦的□一樣,所以用這個給它起名。殼里有肉,肉是紫色的,肉很丰滿,廣東人很喜歡它,大多用火烤著做下酒菜吃,人們把它叫做天上的烤肉塊。吃多了就呼吸不暢,后背和胳膊疼痛,還不了解它的性質。 印魚,長一尺三寸,額頭上呈四方形,象印章一樣,上面有字。各种大魚應當死去的,就先用印印在大魚的身上。 行儒和尚說,建州有一种石斑魚,喜歡与蛇交配。南中一帶有很多蜂巢,大小象個水壺,常常成群地出來螫人。土人拿來石斑魚靠近蜂巢的附近用火燒,挂在木杆上,對著太陽,讓魚的影子落在巢上。不一會,有几百只大小象燕子的鳥,輪流地攻擊蜂巢,巢被弄碎象樹葉一樣地落到地上,蜂也全死光了。 唐代的段成式說,井魚的腦袋上有個洞,每當吸水時,水就會從腦袋上的洞快速地噴出來,象飛出的泉水,散落在海里,船上的人都爭著用空的器具接住水并貯存起來。海水本來又咸又苦,經過魚腦的洞噴出來,反而淡得象泉水一樣。這是段成式見到印度僧人善提胜時听他說的。 异魚是東海人常常捕到的魚,長五六尺,肚子里的胃,呈現出盛箭器和刀槊的樣子,有人叫它秦皇魚。 傍海地方的大魚,脊背有石十二時。一個名叫篱頭溺,一個名叫螃@,這种魚的尿有很大毒性。 郫縣的侯生,在漚麻池的附近捉到一條鱔魚,直徑大約有一尺,煮著吃了,白發變黑,掉了的牙齒又生出來,從此就身体輕健。 玳瑁的形狀象龜,只是腹部和背部的甲殼上有烘烤的斑點。《本草》上說:“玳瑁能解毒,其中的大玳瑁全都是婆薩石,同時還能避邪。”廣南的盧亭,活捉了一只玳瑁龜獻給邊帥的儿子薛王,薛王命令取下龜的二小片背甲,帶在左臂上用來避毒。龜被活著揭下它的甲殼,痛苦達到了极點。然后放到使君住宅后北面的池子里養著,等到它被揭去甲殼的地方漸漸長好,再派盧亭把它送到海邊去。有的人說,被揭下甲殼的玳瑁龜如果活著,帶著它的甲殼就有靈驗,你吃的飯菜中如果有毒,玳瑁的甲殼就會自己搖晃起來。被揭下甲殼后如果死了,就沒有這种靈驗了。 南方有一种水產,前左腳長,前右腳短,口在肋旁邊的后背上。常常用左腳捉東西,放在右腳上,右腳中有牙齒咬住那東西,這才放到口里。大的有三尺多長,它的叫聲就象“術術”的聲音,南方人叫它海術。 海鏡,廣東人叫作膏葉,象兩個盤子合起來的形狀。殼是圓的,殼的中間很光滑晶瑩,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能發出云母一樣的光彩,殼內有少許的肉象蚌肉一樣。肚子里有紅色的蟹子,小得象黃豆一樣,可是螯等器官都長得很完全。海鏡餓了,小蟹子就出來找食吃,小蟹子吃飽了回到海鏡的肚子里,海鏡也飽了。有的人把海鏡放在火邊上烤,那么小蟹就走出來,一离開海鏡的肚子立刻就死了。有的人活著剖開海鏡,在海鏡的肚子里有個小活蟹子,不一會儿,也死了。 水母,廣州人叫它水母,福建人叫它魠。它是凝結成整体的一個生物,有淡紫色的,有白色的,大的象倒扣過來的帽子,小的象碗一樣。腸子下面有象懸挂著的棉絮一樣的東西,平常人叫它是腳,可是不長嘴不長眼,常常有几十只蝦寄居在水母的肚子下面,吸食水母涎水。水母一般漂浮在水面上,捕魚人若遇到它,水母就很快地沉下去,那是因為蝦看見了東西。南中一帶的人喜歡吃它,說水母是暖性物,能治療吃河魚得的病,可是太腥,必須用草木灰和生油多次洗,就干淨得象水晶和紫玉一樣。肉厚大約有二寸,薄的地方也一寸多。先煮好椒桂或豆蔻,生姜切成絲用油炸好,或者用五辣肉醋,或者用蝦醋,与水母絲一起拌著吃,最适宜的是蝦醋,這也是符合物類互相輔佐互相攝取的道理。水母本來是陰海里凝結而成的生物,吃了它可以補暖,其中的道理還不清楚。 蟹,八月的肚子里有芒刺,芒是真的稻芒,長一寸多,朝著東方獻給海神,不獻出芒刺,不能吃。 善苑國出產百足蟹,長九尺,四只螯,把蟹螯煎熬成膠,叫做螯膠,胜過鳳喙膠。 平原郡進貢螗蟹,是在河間一帶捕捉的,每年都進貢活的,劈開冰用火照明,懸挂著老狗肉,螗蟹覺察到是狗肉就浮上來,因而就捉到了,一只价值一百錢,用氈子密封起來捆在驛馬上,奔馳著送到京城。 苀翩A出產在章安縣。幼苀膠面嵽X找食吃,晚上回到母親的肚子里,肚子里能裝下四只幼魚。苀蔽漕熏U顏色象紅銅,很健壯,漁网制不住它,人們叫它是河伯健儿。 鸚鵡螺,螺旋尾部的尖端彎曲著,象鸚鵡的嘴一樣,就是根据這個給它命名。殼上有青色和綠色的斑點,大的能裝下二升的東西,殼內光滑晶瑩象云母一樣。裝飾成酒杯,新奇可玩賞。 紅螺,大小也類似鸚鵡螺。殼很薄是紅色的,也适合做酒器,把小螺挖空做腳,用膠粘牢,涂上漆,特別令人喜愛。 初宁縣里有很多鴦龜,殼又薄又窄而且干燥。頭象鵝子,和平常的龜不一樣,卻能咬狗。 鯢魚象鯰魚一樣,長著四只腳長尾巴,能爬上樹。天旱的時候,就含著水上山,用草葉蓋在身上,張著口,鳥來喝水,就吸住吃了,叫聲象小孩子聲音。山里人吃鯢魚時,先把鯢魚捆到樹上用鞭子抽打,等身上出現白汁,象构樹汁一樣,去掉汁才能吃,不然就有毒。 鱟魚中雌魚常常背著雄魚行走,打漁的人一定能成對地捉到。南方人把鱟魚擺在市場上賣,雄魚肉很少。舊的傳說說,渡海時就互相背在背上。高一尺象船帆一樣,能乘風游行。現在鱟魚的殼上有個東西,高七八寸,象石珊瑚一樣,一般人叫它鱟帆,至今福建一帶還很重視鱟魚醬。鱟魚十二只腳,殼可以做帽子,僅次于白角。南方人用它的尾巴做成小如意。 飛魚,朗山的朗水有這种魚,魚長一尺,能飛翔,突然就飛上云空,一忽儿就回到潭水的底部。 虎蟹,殼上有虎皮一樣的斑點,可以裝飾做酒器。与紅蟹一起出產在瓊崖的海邊,雖然不是奇异珍貴的東西,也不是容易捉到的。 蠔就是牡蠣,初時生在海島邊,像拳頭大的石頭,從四面漸漸地生長,有的長得高一二丈,象高大險峻的山。每一個石殼內,有一大片蠔肉,隨殼而長。前前后后的蠔大小不相等,每當漲潮時,所有的蠔全都張開殼,遇到虫子進去,殼就合上。有個南海人盧亭用斧子楔取整個的蠔,用烈火燒它,蠔張開殼,挑出里面的肉,裝在小竹筐里,到集市上去賣,用來交易晹怴C蠔肉大的腌好烤著吃,小的炒著吃,肉很有滋味,吃多了蠔肉就會堵塞腸胃。 鯉魚的脊背上有一道鱗,每片鱗上有個黑點,大的小的全都是三十六片。根据唐朝的律法,捉到鯉魚,就應該放掉,不能吃,并說賣赤鯇公魚的人,杖打六十板。 興州有一個地方叫雷穴,里面常有半穴水,每當打雷時,水就滿穴并往外流,魚也隨水流出來。百姓們每當打雷時,就繞著樹布置好魚网,能网到無數魚。如果沒有雷聲,打魚的人就在雷穴的洞口安上好几面鼓一起敲打起來,魚也能流出來,捕到的魚只有打雷時的一半。韋行規做興州刺史時,給親朋故友寫信,說了這件事。 東海有一种魚,長著虯龍尾巴,樣子象鴟鳥,它要是用尾巴掀動起波浪,就要下雨,于是人們在屋脊上放著它的像。 在海上取一張牛魚的皮懸挂著,要是海潮來了的話,它的毛就會豎起來。 蝤(石多),大的長一尺多,兩個螯非常地強勁有力。八月份的時候,能与老虎拼斗,老虎敵不過它。隨著大潮退殼,退一次殼長大一次。 奔(魚孚),另一個名叫瀱,不是魚也不是蛟,大小象一條船,樣子象鯰魚。在肚子的下面有兩個乳房,雌雄的陰物陽物都類似人,捉住它的幼魚放到岸上,叫聲象嬰儿啼哭。脖子上有個孔洞,通到頭上。出气發出嚇嚇聲音的時候,一定刮大風,行路的人用它來判斷天气。相傳是懶女人變化而成。殺一只奔(魚孚),能得到三四斛油膏,用油膏點燈,照著看書或織布的時候光亮就昏暗,照著歡樂的地方就明亮。 係臂象龜一樣。入海去捕捉它時,必須事先祭祀,還要說出捕取的數目,它就會自己出來,因而就捕到了它。如果不遵守信用多捕,那么風浪就會把船傾覆了。 李德裕幼時,曾經在明州見過一种水生物,長著兩只腳,嘴象雞,身子象魚。 海魚活一千年就變成劍魚,另一個名字叫琵琶魚,樣子象琵琶又喜歡鳴叫,根据這個特點給它起了這個名字。虎魚老了就變成蛟。江里的小魚,變成蝗虫吃五谷;活一百歲,就變成老鼠。 淮南地方有一种懶婦魚,世俗傳說:從前楊家有個媳婦,婆婆討厭她,掉到水里淹死變成了魚。魚的脂膏能用來燃燒當燈燭使用,如果用它照耀打鼓、彈琴、彈瑟、下棋等,就燈火燦爛,如果用它來照耀紡紗、織布等,就昏暗不明了。 淮水里,黃雀到秋天變成蛤,到了春天又變成黃雀,黃雀五百年就變成蜃蛤。 天牛魚,方圓三丈,眼很大象斗一樣,嘴在兩肋的下面,牙齒外露沒有嘴唇,兩個肉角象手臂一樣,兩個翅膀長六尺,尾巴長五尺。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