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東海大魚 鼉魚 南海大魚 鯨魚 鯉魚 海人魚 南海大蟹 海鶥 鱷魚 吳餘鱠魚 石頭魚 黃腊魚 烏賊魚 橫公魚 骨雷 彭刖 鯪魚 鯢魚 比目魚 鹿子魚 子歸母 鮒□魚 鯽魚 □魚 黃魟魚 □𣊊 海燕 鮫魚 東方最大的動物,是東海魚。出海的人,在第一天遇見魚頭,走到第七天才遇見魚的尾巴。東海魚生產的時候那百里方圓的海水都是血紅的。 《博物志》上說:“南海有一种鼉魚,砍下它的頭,晒干了,敲去它的牙齒,然后又再生出來,再生三次才停止生長。”《南州志》里也是這樣說。又听廣州人說,鱷魚能在陸地上追逐牛馬,能在水里顛覆舟船吃人,碰到魚网就不敢触碰了,它也害怕這些東西。鱷魚怀一次孕,在陸地上生下几百枚卵,等到卵成形的時候,就生出蛇、龜、鱉、魚、鼉、還有蛟,一共有十几种。等到它們被人捉住宰殺了的時候,它們的神靈能夠制造雷電風雨,這大概就是龍一類的神物。 岭南節度使何履光,是朱崖人,住的地方靠近大海。他說,親眼看見三件特別奇异的事。其中之一是:海中有兩座山,相距六七百里,晴朗的早晨遠遠地望去,山上一片青翠,好象就在眼前。唐玄宗開元末年,海里出現了大雷雨,雨中有泥,樣子象吹出的泡沫,天地之間暗黑色,持續了七天。有個從山邊來的人說,有條大魚,順著水流進入海中兩座大山之間,不能進退,時間一長,魚鰓挂在一個山崖上,七天以后,山崖裂了,魚因此才能离開。雷聲就是魚的叫聲,雨泥是魚口中吹出的水沫,天地黑了,是魚吐出的水气造成的。其中之二是:海中有塊陸地,長和寬有几千里,陸地上有几個東西,樣子象蟾蜍,大的周長有四五百里,小的周長一百多里。每當到了十五這天夜里,口中吐出白气,向上同月亮相連接,与月亮爭輝。其中之三是:大海中有座山,周長有几十里。每年初夏的時候,就有一條大蛇象很高的山峰一樣,不知道它有几百里長。唐玄宗開元末年,蛇在海里飲水,海面降低了十多天。樣子象很渴,用身子繞著那座山一共繞了几十圈,然后才低下頭來喝水,喝了很久,又被海中的大動物吞吃了,大約半天時間,那座山就崩裂了,蛇和山都吞光了,也不知道吞吃它們的是什么動物。 唐玄宗開元末年,在雷州有雷公与鯨魚打斗。鯨魚的身子露出水面,几十個雷公在空中忽上忽下,有的放火燒,有的邊罵邊打,斗了七天才停止。海邊的居民去觀看,不知雙方誰胜利了,只看見海水一片紅。 唐玄宗開元年間,台州面臨大海,有大蛇与鯉魚爭斗。那條蛇大得象間屋子,身長能繞孤島好几圈,伸著頭向著水面。那條魚象座小山,魚脊鰭和眼睛都是紅的,身長能有游五六里,它們作出要互相攻擊的樣子。鯉魚用鱗和脊鰭向上撞蛇,蛇用口向下咬鯉魚。象這樣斗了三天,蛇竟被鯉魚撞死了。 海人魚,東海里就有。大的長五六尺,樣子象人。眉毛、眼睛、口、鼻子、手、腳和頭都象美麗的女人,沒有一樣缺少的。皮肉白得象玉石,身上沒有鱗,有細毛,毛分五种顏色,又輕又柔軟,毛長一二寸,頭發象馬尾巴一樣,長五六尺。陰部的形狀和男人女人的一樣,靠海的鰥夫寡婦大多都捉海人魚,放在池沼中養育。交合時,与人沒什么兩樣,也不傷人。 近代,有個波斯人常說,乘坐著大海船渡海,前往天竺國已經六七次了。那最后一次,海船漂進大海,不知漂了几千里,漂到一個海島,在島上看見一個胡人穿著用草和樹葉編的衣服,很惊詫地問他。胡人說:“從前和自己一起的几十個同行伙伴漂在海上沉沒了,只有自己隨著水流,才能到達這個地方,因此就采樹上的水果和草根吃,這才能活下來。”船上的人都可怜他,就讓他乘坐海船。胡人這才說:“這個島上的大山全是車渠、瑪瑙、玻璃等各种寶貝,多得數不過來。”船上的人都扔掉自己的賤貨去取寶貝。裝滿船后,那胡人命令赶快開船,如果山神來了,一定會痛惜丟失的寶貝。于是順著風挂上船帆。走了大約四十多里,遠遠地看見山峰上有個紅色的東西象蛇一樣,時間一長漸漸地變得大了。胡人說:“這是山神痛惜寶貝,來追赶我們了,怎么辦呢?”船上的人都很害怕。不一會儿,就看見兩座山從海中伸出來,高有几百丈。胡人高興地說:“這兩座山,是大蟹的螯,那個大蟹常常喜歡与山神打斗,山神大多數沒取胜,很懼怕大蟹。現在,大蟹的螯伸出來了,不用擔心了。”大蛇很快到了大蟹跟前,翻動著斗了很久,蟹夾斷了蛇頭,蛇死在水上,象連綿的山。船上的人因此得救了。 海鶥魚,是海上最大的動物,小的也有一千多尺。吞舟的說法,并不是荒謬的事。每年,廣州常常開出銅船到南安去進行貿易,偶爾有個北方人要求去走一趟,往來一年,頭發便斑白了,他說:“一天,船路過調黎的又深又寬的地方,就看見十多座山,有時露出來,有時沉沒下去,開始很惊訝。撐篙工說:“這不是山,是海鶥魚的脊背。”果然看見雙眼在閃爍,海鶥魚的脊鬐象簸箕一樣。正在危險沮喪的時候,大晴天里忽然下起了小雨,舟子說:“這是鶥魚噴气,水珠散在空中,順風吹來象雨罷了。”等到靠近鶥魚,人們就敲著船大聲亂叫,鶥魚一下子就沉了下去。從交趾回來,就扔了船,順著雷州的海岸邊上回到廣州,不怕苦和累,就是為了躲避海鶥的災難。于是靜下心來想一想說:“假如老海鶥睜開眼睛張開嘴巴,我們坐的船就會象一片樹葉掉到枯井里一樣,怎么能使人不變成白頭發呢?” 鱷魚的身体是土黃色的,有四只腳,長尾巴,形狀象鼉一樣。可是動作矯捷,口里陰森森地長著鋸一樣的牙齒,常常害人。南中一帶鹿很多,鹿最怕鱷魚。鹿走到山崖上,一群鱷魚在崖下嗥叫,鹿會因為惊嚇害怕而掉到山崖下,大多被鱷魚捉住吃了,這也是動物的互相克制。從前的太尉宰相李德裕,被貶官到潮州,路過鱷魚灘,船損坏了,平生積蓄的寶貝珍玩、古書和圖畫,一下子都沉沒丟失了。于是叫來大船上的黑人下水撈取,看見鱷魚极多,不敢靠近。這里是鱷魚的洞穴。 吳王孫權曾經在江上泛舟,吃完鱠魚,把剩下的扔到江中,變化成魚。現在有一种魚還叫吳余鱠,長几寸,粗細象筷子一樣,還類似鱠魚的形狀。 石頭魚,樣子象鶥魚,不論是大魚還是小魚,腦中都有兩個石子,象蕎麥粒一樣,晶瑩洁白象玉石。有好奇的人,買了很多小石頭魚,裝在竹器里,任憑它腐敗。就用水淘,取出腦中的石子,用來做喝酒計數的工具,非常与眾不同。 黃腊魚,就是江河潮水中的橫魚,頭和嘴很長,鱗全是金色的。把魚肉烤吃,味道雖美卻有毒。或者煎炒,或者晒干,夜里就放光象燈籠里的蜡燭一樣。有個暫時住在南海的北方人,買了這种魚吃,把魚頭扔到糞筐里,半夜以后,忽然有了亮光。走近一看,更是害怕,點蜡燭一照,只是個魚頭罷了,拿開蜡燭又放出光亮。他認為是不吉祥的事,就把所有的食具都打開看,看那吃剩的魚,也閃著瑩光一樣,到了第二天,詢問了很多當地人,都說這是正常的事。他的憂慮和擔心便沒有了。 烏賊,舊的傳說名叫“河伯從事”。小烏賊遇到大魚,就放出墨水染黑方圓好几尺,用來藏身。有的江東人取出它的墨用來寫契約,以便詐騙別人的錢物。寫出的字跡象淡墨,過一年字就消失了,只剩下一張空白紙。海人說:“從前秦王東游,把一個算袋扔到海里,變成了這种魚。”這种魚外形象算袋一樣,兩根帶子很長。另一种說法是,烏賊身上有個石碇,遇到大風時它的前一根須子就卷住石碇。 北方的荒野中有個石湖,方圓有千里,湖岸有五丈多深,長年結冰,只有夏至前后五六十天才解凍。湖里有种橫公魚,長七八尺,樣子象鯉魚,紅色,白天生活在水里,夜里變成人,用尖物刺它刺不進去,用開水煮它煮不死。用兩個烏梅果煮就能煮死它,吃了可以治邪病。 扶南國出產鱷魚,大的有二三丈長,四只腳,樣子象守宮,常常吞吃人。扶南國王派人捕捉這种魚,放在壕溝里,把犯罪的人扔進壕溝,如果該死,鱷魚就吃了他,沒有罪的人,嗅一嗅它也不吃。鱷魚另外有個稱呼叫忽雷,熊能制住鱷魚,熊握住鱷魚的嘴拖到岸上,撕開來吃。鱷魚的另一個名叫骨雷,秋天變化成老虎,三只爪,出產在南海的思州和雷州,靠海的英潘村有很多。 蟹一類中有名叫彭刖的,用螯取土造成土丸,從漲潮到退潮,大約能制成三百個土丸,因而給它起名叫三百丸大彭刖。 鯪魚吐出舌頭,螞蟻爬到舌頭上,因而吞吃了螞蟻。鯪魚還張開鱗甲,讓螞蟻爬進去,于是很快地合上鱗甲,然后就用舌頭舐吃了。 金義岭的西南方,有座盤龍山,山上有個鐘乳石山洞,洞里斜著貫穿著一條溪水,人們稱之為靈水溪。溪內有魚,全都是長尾巴四只腳,它的腹部是紅色的,自由自在地游泳,漁人不敢捕捉它。《爾雅》里說:“鯢魚象鯰魚一樣,四只腳,叫聲象小孩一樣。”金商州的溪水里也有這种魚,把這种魚叫做魶魚。 比目魚,南方人叫它鞋底魚,江淮一帶的人叫它拖沙魚。《爾雅》上說:東方有一种比目魚,不是一對不能行走,名叫鰈,樣子象牛的脾髒,長細鱗,紫色,只有一面有一只眼睛,兩條魚相合才能行走。 鹿子魚,是紅色的,它的尾巴和小胄都有梅花鹿一樣的斑點,斑點是紅黃色的。《羅州圖經》上說:“羅州南面的海里有塊陸地,每到春夏時,這种魚跳上陸地,變成鹿。曾經有人拾到一條這种魚,頭已經變成鹿,尾巴還是龜尾巴。”南方人說:“魚變成鹿,肉有腥气,不能吃。 楊孚的《交州异物志》上說:“鮫這种魚,它的幼魚長成以后,受惊便回到母親身邊,回到母親的腹中去。小時如此,大時就不這樣了。”《潘州記》上說:“魚昔長二丈,大有好几圍。剛剛生下幼魚,魚很小,跟著母親找食吃,突然受惊就回到母親的肚子里。”《吳錄》說:“魚昔魚的幼魚,早晨出去找食吃,晚上回到母親的肚子里。”《南越志》上說:“(魚昔的幼魚)晚上從(母親的)肚臍進去,早晨從(母親的)口中出來。” 鮒□魚,身上的紋理和斑點象老虎一樣。俗話說:“煮不熟的魚,吃了必死。”傳說中認為這是很平常的。饒州有個吳生,家里很富裕,妻子家也富足,夫妻之間很和睦,從來沒有隔閡。有一天,吳生喝醉酒回到家里,橫身躺在床上,妻子替他脫下衣服和鞋子,抬起他的腳,吳生的腳亂動了一下,無意中踢中了妻子的心胸部位,他的妻子跌倒地上就死了,吳生喝醉了一點也不知道。他很快被妻族的人凌辱捆綁起來,說妻子是被吳生毆打而死的,關到獄中打了一年的官司。州里和郡里不能處理,把事情報到朝廷,吳生的親族,害怕皇上的命令下來一定有明确的刑罰,成為全族人的恥辱,因而給關在監獄里的吳生吃鮒□魚。一共吃了四次,竟然不能害死他,吳生顯得更加充實有精神,不久遇到大赦被免罪。回家以后,子孫很昌盛,活到八十歲,竟然在家安然死去。都說煮不熟的鮒□,吃了能死人,吳生吃了四次,沒受傷害,這就是他的命運吧。 東南海中有個祖州,鯽魚就出產在那里。長有八尺,吃了它能解暑避寒。這种魚的樣子,就同江河湖泊中的小鯽魚相類似。潯陽有個青林湖。鯽魚大的有二尺多長,小的有一尺長,吃這种魚,味道肥美,也能治寒熱病。 □魚,濟南郡的東北有個□坑。据傳說:北魏景明年間,有人挖井挖到一條魚,大小象個鏡子。那天夜里,河水上漲流入這個坑,坑中的居民,都變成了□魚。 黃魟魚,黃顏色不長鱗,頭是尖的,身子象大槲樹的葉子,嘴在下巴的下面,眼睛后面有耳朵,耳眼通到腦子里,尾巴長一尺,尾巴尖有三根尖刺,有劇毒。 □虫雋𣊊,人們叫它茲夷,是山龜之中形狀最大的。人站在它的背上,能馱著你行走,出產在潮循山中。鄉里人捉到它,取它的殼去賣。想要它完整的殼,必須用木楔插入弄出里面的肉。龜吼叫象牛叫一樣,叫聲能響遍山谷。廣州有巧匠,取龜甲中的黃色潤澤沒有黑暈的,用水煮然后拍打,嵌上黑色的玳瑁花,用來制作梳子、篦子、酒杯一類的器具,樣子很好看。 齊地監官縣的石浦有海魚,魚是趁漲潮落潮時來去。長三十多丈,黑色不長鱗。它的叫聲象牛叫,當地人叫它海燕。 鮫魚出產在合浦,長三丈,背上長著甲皮,花紋堅硬,可以用來裝飾刀口,還可以磨東西。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