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飛涎鳥 精衛 仁鳥 鸐 韓朋 帶箭 細鳥 王母使者 鴛鴦 五色鳥 新喻男子 張氏 漱金鳥 鶖 營道令 紙鳶化鳥 鶉 戴文謀 瑞鳥 報春鳥 冠鳧 秦吉了 韋氏子 鳥賊 鳥省 劉景陽 食蝗鳥 盧融 張氏 王緒 武功大鳥 鸛□ 吐綬鳥 杜鵑 蚊母鳥 桐花鳥 真腊國大鳥 百舌 鸛甘 虫 戴胜 北海大鳥 鴉 仙居山异鳥 鶯 南海离會稽郡有三千里,那里有個狗國,狗國中有一种飛涎鳥像老鼠,兩翅像鳥,爪是紅色。每到天亮時,各种飛禽還栖息在樹上沒飛散之前,飛涎鳥各自占一棵樹,鳥的涎水像膠一樣,它繞著樹飛,涎水像雨一樣洒下來,沾在樹的枝葉上。有其它禽鳥飛來,就被枝葉上的涎水沾住,像网一樣。飛涎鳥就吃被网住的鳥,如果到中午還沒捉到鳥,就在空中追逐并用涎水往鳥身上洒,沒有不中的。人若捉住此鳥,用它的肉作成脯,能治渴病。它的涎水洒過半天后就干,干后便從枝葉上落下來,脫落后馬上再洒。 有一种鳥像烏鴉一樣,頭上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爪,名字叫精衛。從前赤帝的女儿名叫女婧,到東海去游玩,淹死了沒能回去,她的靈魂化為精衛鳥。所以精衛鳥常常銜來西山的木塊和石頭,用來填東海。 春秋時晉文公焚燒樹林尋找介子推時,有只白鴉鳥繞著煙鳴叫,有時停在介子推的旁邊,火就燒不著介子推。晉國人很贊美它,修建一座高台,起名叫思煙台。栽种象征仁愛、長壽的樹木,這樹像柏樹,樹枝長而柔軟,開的花能吃。所以《呂氏春秋》上說:樹木最美的,有壽木之華彩的,就是這种樹。有人說,白鴉很有識辨能力。人們在燒死介子推的山上,几百里之內不再設羅网捕鳥,并稱這种鳥叫“仁鳥”。人們也叫仁鳥中的胸部為為慈鳥,就是這一類鳥。 幽州一帶,羽山北面,有一种善于鳴叫的鳥。長著人面鳥嘴,八只翅膀一只爪,毛像野雉,行走時不踩地面,名叫鸐。它的叫聲像樂器發出的聲音。《世語》上說:青鸐鳴,天下太平。就是昌盛繁榮的時代。它在沼澤上鳴叫,叫聲符合音律。它只飛而不行走。大禹治水之后,它便栖息在高山大地上。它們聚集的地方,必能出圣人。自從上古開始,鑄造各种鼎器,都用鸐鳥的形象做圖案,鼎器上銘文中的贊美之辭,流傳至今。 韓朋鳥,本是野鴨水鳥一類的鳥,生活在溪水湖泊之中。水禽中的鸂鶒、鴛鴦、𦮂鶄等鳥,岭北全都有,只是沒見過韓朋鳥。根据干寶《搜神記》上所說:大夫韓朋,他妻子很美,宋康王強奪到手,韓朋很怨恨,宋康王囚禁了他,韓朋就自殺了。他的妻子私下里把衣服弄的很糟爛,宋康王和韓朋妻子一同登上高台,韓朋妻從高台上跳下去,康王手下人想扯她的衣服,但衣服一扯就爛,所以沒拉住。她在衣帶中留下遺書說;希望把我的尸体還給韓朋,与他合葬。康王很生气,令人埋葬,卻把她的墳埋在韓朋墳的對面,互相對望。過了一夜,忽然看見有梓樹從二人的墳上長出,樹根在地下相交一起,樹枝在地上相連,還有像鴛鴦一樣的鳥,經常犧息在樹上,從早到晚悲切的鳴叫。南方人說這對鳥就是韓朋夫妻的靈魂,所以用韓朋的名字給這鳥命名。 帶箭鳥,叫聲像野鵲雀一樣,翅膀上的羽毛黃、綠交錯。尾巴上長出兩根長枝,二尺多長,挺直而有彈性,只有尾梢才長毛,很像箭羽,因此,人們稱它為帶箭鳥。 漢武帝元封五年,勒畢國進貢一种細鳥,用一尺見方的玉石籠子裝了几百只。大小如蠅子,形狀像鸚鵡,叫聲傳出數里遠,像黃鵠的叫聲一樣。勒畢國的人常用此鳥判斷時間,也把它叫做候虫。皇上得到后放在宮內,十天之間,不知飛到哪里,皇上很惋惜,再想要就得不到了。第二年,這些鳥又回到宮中聚集在帷幔上,有的鑽入宮中人的衣袖里,因而又給它起名叫蟬鳥。宮中的女官都喜歡這种鳥,只要這种鳥落到誰的衣服上,誰就會受到皇帝的寵愛。漢武帝末年,它們自己默默地死掉了。人們尤其喜歡它的皮,凡是身上裝飾著這种鳥皮的女人,多數會受到男人的喜愛。 齊郡函山有一种鳥,青爪,紅嘴,白翅,紫腦門,名字叫王母使者。從前,漢武帝曾登此山,得到一只玉匣,五寸長,武帝下山時,玉匣忽然變成一只白鳥飛走了。人們傳說山上有王母娘娘的一只藥匣,讓鳥常年守著它。 漢代的時候,鄢縣城南的兩扇大門,忽然一扇發出“鴛”的聲音,一扇發出“鴦”的聲音,早晚開閉城門時,京城內都能听到這個聲音。漢代末年時,人們厭惡這种聲音,皇上命令毀掉這兩門,兩扇門變成了鴛鴦,互相追隨著飛去了。后來就改鄢縣為晏城縣。 楊震死了,沒埋葬時,有一只一丈多高的五色大鳥,從天上飛下來,飛到楊震的棺前,抬頭悲叫,淚水沾濕了地面。到安葬那日,大鳥沖天飛去。 豫章郡新喻縣有個男子看見田野中有六七個女人,全都穿著羽毛做的衣服,他不知道是鳥。匍匐著靠近她們,拿到了其中一個女子脫下的羽毛衣并藏了起來。他又走出去自動靠近那些鳥,那些鳥都各自飛走了,只有一只鳥不能飛去,他就娶了這只鳥做妻子,生了三個女儿。她們的母親叫女儿問父親,知道了她的羽毛衣藏在了稻谷下面,便取出穿在身上飛走了。后來,她又拿來羽毛衣迎接三個女儿,也都飛走了。 京城里有一張氏獨居一室,忽然有一只鳩從外面飛進室內,落在床上。張氏禱告說:“鳩若是帶來禍,就飛到帳幕上去;如果能帶來福,就飛到我怀中。”果然飛到她怀中,用手去撫摸鳩鳥,竟得到一個金鉤。從此后她的子孫也逐漸發達興盛起來,財產增加万倍。有個蜀地的商人來長安听到了此事,就用重金收買張氏婢女,婢女便偷出金鉤送給了商人。張氏失鉤后,家境便逐漸敗落,蜀地的商人也遭到了厄運,于是,又把金鉤還給了張氏,張氏家族又昌盛起來。 魏時,昆明國進貢了漱金鳥。昆明國人說:“產此鳥的地方离然州九千里,這种鳥,形狀如雀,黃色,羽毛柔軟濃密。常在海上作短時飛翔,用网捕捉,認為此鳥是吉祥之物。听說大魏的德政,使偏遠地區也受到恩惠,所以才越山渡海來獻給大國。皇帝得此鳥后蓄放在靈禽園中,喂它珍珠,給它龜腦喝。鳥常吐出米粒大小的金粒,可以用來制造器物。從前漢武帝劉徹時,有來進貢大雀的,就是這一類鳥。此鳥怕霜雪,便做個小屋讓鳥住,名叫避寒台,用水晶石做門窗,內外通光,而能擋住風雨塵霧。宮女們爭著用鳥吐出的金粒裝飾釵和珮等飾物,并叫做避寒金。所以宮女們互相取笑說:“不戴避寒金,怎得君王心,不戴避寒鈿,怎得君王怜。”于是想取得君王怜愛的人,便爭著用避寒金做飾物,竟連行走坐臥都不离身,用來取寵。魏滅亡后,當年珍貴的池台,荒草茂密,吐金的鳥,也遠走高飛。 西晉永嘉二年,有鶖鳥聚集在始安縣。被木箭射穿,鐵箭頭六寸半長,以箭頭來推算,這個射獵的人身高能有五六尺。 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營道縣令何偕之离任時,在縣界山中得到一只鳥,像白鷺那么大,青色的羽毛,紅色的眼睛,膝上大腿下自然生長著一個銅環形狀,上面刻畫著圖案,取下來仔細觀賞,真是巧奪天工,于是,京城里的人都來觀看。營道令現屬道州管轄。 梁武帝蕭衍太清三年,侯景領兵圍台城。城內与外面不能通消息,簡文制作了一只紙鳶放到了空中,向外面的人告急。侯景的謀臣王偉對他說,這個紙鳶落下,便可把城內被圍的消息傳到外面。侯景便命令射箭能手射紙鳶,射落后,那紙鳶都變成了鳥,飛到云中,不知飛到哪里。 安定原用土筑城時,祭奠時曾用觚和爵盛酒舉行儀式,忽然有一只鶉鳥飛落在觚上,因而起名叫鶉觚城。后來魏文帝曹丕稱帝時立為鶉觚縣。 有個叫戴文謀的人,隱居在陽城山,曾經在客堂吃飯時,忽然听到有呼喚聲說:“我是天帝的使者,准備到人間來依靠你,可以嗎?”文謀听后很吃惊。又听到說:“你是怀疑我?”戴文謀于是跪下說:“我的住處很貧困,恐怕不足以迎您降臨寒舍。”接著就進行洒掃,設置神位,一早一晚,很恭謹的進奉飲食。后來,戴文謀在內室悄悄地向妻子說了此事,他妻子說:“這恐怕是鬼狐來附位。”文謀說:“我也很疑惑。”等到再進奉食物時,那神便說:“我來你這里,正想給你好處,沒想到你疑心我,有了另外的想法。”文謀正在道歉時,忽然堂上發出了像數十人的喊聲。出來一看是一只大鳥,身有五色,隨著數十只白鳩,往東北方向飛入云霄。 隋煬帝楊廣征遼東回來時,住在柳城郡望海鎮歇息,走出來觀望時,看見兩只大鳥,白毛紅嘴,樣子像白鶴和鷺鷥,從云中飛出來,翅膀翻飛,雙雙落下,有一丈四五尺高,八九尺長,很馴服地在地上徘徊,或者是在御營前飛舞。隋煬帝命令著作佐郎虞綽寫《瑞鳥銘》呈給他,皇上又命令將銘文刻碑立在瑞鳥飛翔的地方。又下令叫殿內丞閻毗畫下鳥的圖像,叫秘書郎虞世南獻上《瑞鳥頌》,并命令將《瑞鳥頒》寫在畫像的上面。 顧渚山中有一种鳥像鴝鵒但体形小,青黃色。每到正月二月時,發出的聲音像是:春起也。到了三四月,叫聲又像是:春去也。采茶人叫它報春鳥。 石首魚,到秋天就變成冠鳧鳥,冠鳧鳥的頭里面有石頭。 秦吉了,容州、管州、廉州、白州都產這种鳥。大小和鸚鵡相似,嘴、爪都是紅色,兩眼后夾著頭,長著黃色的肉冠。善于模仿人的說話,語聲高而厚重,比鸚鵡的聲音還清晰。用熟雞蛋和飯,做成棗大小的飯團喂它。有人說,容州有紅色的、白色的秦吉了。但都沒看見過。 □陽郡有個張女郎廟,唐高宗上元年間,有個姓韋的男子去□陽作客,路過這座廟時,下馬解鞍休息,忽然看見廟中有兩只木底屐放在地上。韋先看那木底屐,是用草編成的,條紋很細密,白色,編制方法很巧妙。韋生就把這一對木底屐收起放在口袋中,不久就离開這里。等到了□陽郡,郡守讓韋先住在館亭里。這天晚上,韋生把木底屐放在身邊睡了,天亮卻不見了,什么地方也沒找到。僅吃頓飯的工夫,便在館亭的瓦房上找到了。仆人很惊奇,便告訴了韋生,韋生叫人上房取下來,便得到了。睡覺時又放在身邊,第二天又不見了,又在瓦房上得到,如此反复几次。韋生偷偷地對仆人說,這事很怪,可暗中察看一下。這天晚上,他的仆人便在暗處觀察,快半夜時,這木底屐忽然變成了白鳥,飛到瓦房上。韋生叫人取下木底屐燒掉,卻變成鳥飛了。 李靖的弟弟李客師官作到右武衛將軍。一年四季都愿捕獵禽鳥,沒有一天停止的時候,京城西南的澧水一帶,鳥獸都認識他,他每次出來,鳥鵲紛紛追逐而對之鳴叫,人們把他叫作鳥賊。 馮兗給事,在親仁坊有住宅,住宅南面有個山亭院,養了很多的鵝鴨和雜禽,常常派一個家人管理此事,當時人們叫這個地方為鳥省。 武則天執政時,左衛兵曹劉景陽出使岭南,得到了吉了鳥,雌、雄各一只,能听懂人說的話。到京城進獻時,卻留下了雌鳥。雄鳥煩躁不安不吃食。武則天問,為什么這樣無聊?鳥說,它的配偶被使者得去了,現在很思念它。武則天便傳呼劉景陽,說,你為什么藏一只鳥不進獻呢?景陽便叩頭謝罪,便把鳥獻上來,武則天沒有怪罪他。 唐玄宗開元年間,貝州蝗虫吞食禾苗,有數千大白鳥,數万只小白鳥,把蝗虫吃光了。 唐玄宗開元初年,范陽人盧融有疾,獨自一人躺著,忽然看見有只大鳥從遠處飛來。一會儿,落在院中的樹上,四五尺高,形狀很像鴞,眼大如酒杯,嘴有一尺多長。落到地上,走上台階。一會儿,竟入房中上了床,舉兩翅,翅膀上長著手,手上拿小槍,想刺盧融,盧融趴在床上,嚇得流了一身汗。忽然又有人從后門進來,對鳥說,這人是個好人,千万不要傷了他。大鳥便飛走了,人也隨著出去了。盧融的病也從此永遠地好了。 濮州刺史李全璋的妻子張氏,是牛肅的姨母。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死在伊闕庄。張氏臥病不起的時候,有一只白鳥落在庭院的樹上,白頭,紅爪,黃色的腹部,紅色的翅膀。它鳴叫時只是說,悔恨呀媽媽。”就這樣晝夜不停地叫。十多天后,張氏死去,鳥也不見了。 唐玄宗天寶末年,台州錄事參軍王緒有病將要死時,有大鳥飛入王緒房中,走到床前,伸嘴向著王緒出聲叫:取。取。王緒便死了。 唐代宗大歷八年時,有只大鳥在武功地方出現,人們對大鳥亂嚷叫,行營將官張日芬射中了大鳥。它肉翅膀,狐狸頭,四只腳,腳上有爪,四尺寬,形狀象蝙蝠。 鸛□,另一個名叫墮羿,形狀像鵲。人用箭射它,它就銜住箭反過來射人。 魚复縣的南山有一种鳥象鴝鵒那樣大,羽毛大部黑色,夾雜著黃、白色,頭像野雞。有時吐出几寸長的一种東西,大紅色十分鮮艷,形狀像綬帶,因而叫它吐綬鳥。另外,吃食后必存在嗉子里,前胸大得像酒斗,為防触碰它的嗉子,走時遠避樹林和草,所以,另一名叫避株鳥。 杜鵑鳥,陽气上升時就一個接一個鳴叫,先叫的吐血死亡。曾經有個人外出行走時見一群杜鵑靜靜地站在那里,就學杜鵑的叫聲,他就死了。若是听見杜鵑的初叫聲主別离,在廁所听到叫聲,不吉祥。避免這种不祥之兆的辦法是學狗叫回應它。 蚊母鳥,形狀象鷁(一种像鷺鷥的小鳥),嘴大而且長,從魚塘中捕魚吃。每叫一聲,就有蚊、蚋從口中飛出來。人們傳說,用它的翎毛做扇子,能避蚊子,也叫它吐蚊鳥。 劍南的彭水蜀郡之間,有一种像手指大的鳥,身上五顏六色,像鳳凰似的冠。吃桐樹花,桐樹開花時就飛來,花落就飛走,不知去了哪里。人們叫它桐花鳥。這鳥很馴服善良,常落在婦女的釵上,客走了席散了也不飛走,人們很喜愛它,它對人們沒有害處。 真腊國有座葛浪山,高万丈,山半腰有個洞,洞里先前有只浪鳥,樣子像老鴟,像駱駝那么大。有人經過,人便被抓去吃了,然后騰空飛去,老百姓很苦惱。真腊國王拿出大塊牛肉,肉里放上兩頭帶尖的小劍,讓人背著走,大鳥抓來便吃,于是就死了,從此就絕了种。 百舌鳥到春天時便婉囀地鳴叫著,夏天到來后它只吃蚯蚓。正月以后解凍,蚯蚓出來百舌便飛來。十月以后,蚯蚓便進入土中,百舌就飛走。這就是因為物与物之間互相感應的關系。 又南方有鸛食蛇,每遇巨石,知其下有蛇,即于石前,如道士禹步,其石阞然而轉,因得而噉。里人學其法者,伺其養雛,緣樹,以蔑緪縛其巢,鸛必作法而解之,乃舖沙樹底,俾足跡所印而仿學之。(出《北夢瑣言》) 江淮人說一群鸛鳥旋轉著飛升就是鸛井。鸛鳥喜歡旋轉著飛翔,它一旋飛便要刮風下雨。人若到巢中捉幼鸛,六十里內必然天旱。鸛鳥能成群飛翔,飛到云中攪動云雨,云雨就攪散了。 另外,南方有一种鸛吃蛇,鸛鳥每當遇到大石頭,知道石下有蛇,就在石間附近,像道士那樣漫步,石頭便也隨著轉動,于是就能捉著蛇吃掉。鄉里人想學鸛的步法,趁鸛鳥育雛時,上樹,用蔑网扣住它的巢,鸛鳥必定用法解開蔑网,就在樹下舖沙子,使鸛鳥在沙上印上足跡,以便模仿學習。 唐懿宗末年,舒州向皇帝上奏說一群鳥建立一個鳥巢,寬七尺,高一丈。而且燕、雀、鷹、鸇及水禽山鳥等,都馴服親近的像一种鳥一樣。還有一种鳥,長著人面綠毛,嘴和爪都是深青透紅的顏色,它鳴叫的聲音是“甘虫”,因而就叫它甘虫。當時有人把它畫成圖像,在集市上出賣。 王建前蜀的刑部侍郎李仁表客居在許州,准備入禮部參加舉試,當時是薛能尚書鎮守許州,李仁表抄寫了自己寫的五十首詩作禮品,將詩書寫在軸書上,在小亭子里靠在桌上閱讀,還沒看完三五首,就有一只戴胜鳥飛進亭子,站在桌上,很馴服親近的樣子,很久,又伸著脖子垂著翅膀跳起舞來,對著他像是要說話。很久之后,又旋轉又跳舞,這樣反复做了三次,然后就輕輕地飛走了。李仁表感覺很奇怪,也沒把這事告訴別人。第二天去投遞詩稿時,薛能很禮貌地接待了他。過了几天,便把女儿嫁給李仁表做妻子。 北海有一只大鳥,身高一千里。頭上有個“天”字,胸前有個“候”字,左膀有個“鷖”字,右膀有個“勒”字。頭朝著正東方,到海中央捕魚吃。有時展翅飛翔,它的羽毛互相磨擦,像打雷刮大風一樣。 溫璋任京兆尹時,常殺人,京城的人都怕他。一天,听到拉鈴聲卻看不見人,就這樣連續三次,竟是一只鴉鳥。京兆尹說,一定是有人去捉它的雛鳥而來投訴的。于是命人隨著鳥去的地方捉人。那只鴉鳥盤旋飛翔,把差吏引到城外樹林間,果然有人捉了雛鳥,尚在樹下休息。差吏便把他捉住送官府,府尹覺得這事很特殊,就處死了捉雛鳥的人。 王建前蜀在永平二年,得到了北邙山人章弘道在什邡縣仙居山留下的瑞文,便出錢委托漢州馬步使趙弘約建造一座道觀。到建筑天尊殿時,很多的木料石頭,用很多的人工。這一天,准備架起大梁時,能工巧匠和工人三百多人,又綁又拽大聲喊叫,聲音傳出很遠。忽然有三只奇异的鳥,一只大紅色,兩只純白色,尾巴像拖著一條彩帶,每個都二尺多長,落在大梁上。隨著拉拽大梁的繩子上上下下,在人群中一點不害怕。工人們撫摸它,和它戲耍,就像多年馴養的一樣,大梁上完了,鳥也飛去。 近年來,有個人捉到了黃鶯鳥的幼雛,養在竹籠中。那一對雌雄大鳥連著翅膀,白天黑夜在竹籠外哀鳴,不吃東西,不飲水。于是取出雛鳥放在籠外,這一對雌雄鳥就來哺育幼雛,人在旁邊也不怕。忽然有一天,沒放雛鳥出籠,那一對大鳥就圍繞著籠子邊飛邊叫,沒辦法進籠子育雛,便一只投到火中,一只撞死在籠子上。剖開腹部一看,它的腸子已經寸斷。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