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鵝(鴨附) 史悝 姚略 鵝溝 祖錄事 周氏子 平固人 海陵斗鵝 鴨 鷺 馮法 錢塘士人 黎州白鷺 雁 南人捕雁 海陵人 □鵒 勾足 能言 桓豁 廣陵少年 雀 雀目夕昏 吊烏山 楊宣 烏 越烏台 何潛之 烏君山 魏伶 三足烏 李納 呂生妻 梁祖 梟(鴟附) 鳴梟 鴟鵂鶹目夜明 夜行游女 禳梟 張率更 雍州人 韋顓 晉代太元年間,章安郡史悝家有只雜色的公鵝,喜歡鳴叫。史悝的女儿常常喂鵝吃食,不是史悝的女儿喂的食,鵝就不吃。荀僉向史悝要來這只鵝,鵝就不吃食,只好把鵝又還給了史悝。又過了几天,早晨起來,女儿和鵝一起不見了。鄰居家听到鵝向西面走的聲音,史悝便追到一條河邊,只看見女儿的衣服和鵝毛堆在河邊。如今這條河就叫“鵝溪”。 東晉文帝義熙年間,羌族的首領姚略毀坏了洛陽城里的護城河取磚用,得到一對金色的雄鵝,脖子依在一起高聲鳴叫,聲音傳得很遠很遠。姚略就把這兩只鵝放養在這條護城河里。 濟南郡張公城的西北方向有個鵝溝。南燕的時候,有個打漁的人住在水邊,經常听到鵝叫的聲音,并且還在眾多的鵝鳴中傳出清亮的鈴聲。等到這群鵝游過來,他看見一只鵝的脖頸极長,于是用网扣住了這只鵝。發現鵝的脖子上有只銅鈴,用銀鎖鎖在脖子上,鈴上隱隱約約地有突起的“元鼎元年”的字樣。 唐武則天久視年間,越州有個姓祖的錄事,不知道他的名字了。早晨出門,看見了一個人挑著鵝向市集走去。鵝看見了祖錄事,頻頻回頭鳴叫,祖錄事就用錢買下了鵝。到了一個佛廟,他讓和尚放了鵝做善事祈求長壽。鵝竟然不肯進入寺廟,只是跑著跟在祖錄事身后,經過作坊和集市等人多廣眾的地方,一步也不放松,祖錄事就收養了這只鵝。左丞相張錫說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事。 汝南周生是吳郡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了,他家住在昆山縣。元和年間,他考中了明經,安排選拔擔任昆山尉。去昆山縣赴任途中住在距离縣城几十里的一個旅店里,夜里他夢見一個穿白衣服儀表俊秀的男子,這男子的衣襟染滿了血,象是胸部受了傷。這男子行過禮哭著對周生說:“我是個住在樹林泉水間的人,因為不喜歡塵世的搔扰,所以在樹林泉水間安度許多年了。今天因為偶爾在田野之間走走,不幸被你家僮仆把我捉住用繩子拴上了。我本來是個隱居的人,被捉住之后,心里很不高興。家僮又放惡狗咬傷了我的胸部,我气憤得忍受不了了,希望你能可怜并放了我。不然的話,我不久就會死去。”周縣尉說:“我接受你的要求,不敢忘記。”說完忽然醒了,心中覺得這事很奇怪。第二天,他回到自己家里。這天晚上,他又夢見白衣人來說:“我上一次把事情告訴了你,幸虧你怜憫并答應了我,可是現在我還被捆綁著,想你不會改變仁愛之心,快些替我解開繩子,使我不再被囚禁在你們家里,那就万幸了。”周縣尉就問他說:“然而你的名姓,能夠告訴我嗎?”那個人說:“我是一只鳥。”說完就离開了。第二天,周縣尉就把夢中的事和僮仆說了,并向僮仆詢問這件事。原來家人到野外去,捉到了一只鵝,就用籠子裝著回家來。前天晚上,有只狗傷了鵝的胸部。周縣尉立即命令把鵝放了。這天晚上,又夢見白衣人向他告辭道謝,然后就离去了。 處州平固有個人去拜訪他的親家,被留下住宿。半夜時,他听見寢室中有人說話的聲音,便慢慢地起身過去仔細傾听,原來是群鵝在說話。一只鵝說:“明天早晨主人將要殺我,好好照看這群孩子吧。”說得很清楚。天亮以后,客人要走。主人說:“我有只鵝很肥,准備把它殺了給你吃。”客人就把听到的鵝的話全告訴了主人,主人全家從此不再吃鵝。不多久,全鄉的人也都不再吃鵝了。 乙卯年,海陵郡的西村里有兩只鵝在空中相斗,過了很長時間后墜落到地上。它們大約有五六尺長,雙腳象驢的蹄子那樣大。村子里凡是殺了這兩只鵝并且吃了鵝肉的人都死了。第二年,軍隊攻陷海陵。 晉代的周昉少年時与商人一塊逆江而行,傍晚來到宮亭廟外。同行的人們說:“誰敢到廟里去睡一宿?”周昉膽大果斷,就單獨到廟里去睡,一宿都很平安。早晨起來的時候,他看見廟里有一個白發老翁。周昉就去捉拿他,白頭翁變成了一只雄鴨,周昉捉住鴨子回到船上,准備煮了吃肉,這雄鴨又跑了,后來也沒有發生別的什么事。 晉代建武年間,剡縣的馮法作買賣。晚上船停荻塘里,他看見一個穿著喪服的女人,皮膚白皙,身形矮小,請求搭船。第二天早晨,船正要出發,女人說:“我上岸去取出門用的錢物。”她离船后,馮法丟了一匹絹,這時那女人抱著兩捆草回來放在船里。那女人象這樣上下了十次,就丟了十匹絹。馮法怀疑她不是人,就捆上了她的兩只腳,那女人說:“你的絹在前面的草叢中。”說完身形變成了一只大白鷺。將大白鷺煮著吃了,肉味并不太好吃。 錢塘有個書生姓杜。有一天他坐船外出,當時天下大雪并已到黃昏。有個穿著白衣服的女子走來,書生說:“你為什么不進到船艙里來?”然后就調戲她。書生關上船艙門將那個女子載走,沒想到那女子后來又變成一只白鷺飛走了。姓杜的書生厭惡這件事,生病死了。 黎州的通望縣,每年的初夏,都有一對白鷺茲落到地上。古老的傳說中說:“這是眾鳥躲避瘴毒,臨离開的時候,留下一對鷺茲祭祀山神。”又傳說,每郡的主將如果有了升遷替換的事,一天之前,一定會有一對白鷺茲,從大渡河飛往州城,盤旋飛翔,栖息在水邊,三五天又飛回去。黎州的軍人稱這种鳥叫“先至鳥”。見到先至鳥,人們就開始准備迎接新上司送走老上司,從來沒有過差錯。 雁夜間栖息在江河与湖的岸邊,以及水中的沙洲上,往往都是千百只為一群。大的雁睡在中間,讓雁奴圍在外面并擔任警戒。南方有捕捉大雁的人,專等那天色陰暗,或者沒有月光的晚上,在瓦罐中藏好蜡燭,很多人拿著棒子,屏住呼吸悄悄地行走。接近雁群的時候,就略微舉一下蜡燭,然后立即藏起來。雁奴看見火光惊叫起來,雁群也被惊醒了,不一會又安定下來。這時再向前舉起蜡燭,雁奴又惊叫起來。象這樣反复進行几次,大雁生气了,就去啄雁奴。拿蜡燭的人再慢慢地向前逼進,再舉起蜡燭。這時雁奴因為害怕被啄,不再騷動和鳴叫了。于是那人高高地舉起蜡燭,拿棒子的人一起沖進雁群中,亂打一頓,就能捕獲到很多雁。從前有個淮南人張凝評事講述了這件事,張評事曾經親自參加捕雁。 在海陵縣東邊住的人大多以捕雁維持生活,家家都長年養著一只雁,拔去雁的六根大毛后用它作引雁。有一天,雁群回栖息地的時候,一只雁媒忽然說人話,對它的主人說:“我給你賺來的錢夠多了,放我回去吧。”接著騰空飛走了。這個人就不再捕雁了。 八哥交配時,用腳互相勾著,短促地叫著,扇動翅膀象是在爭斗的樣子,往往墜落到地上。民間習俗取八哥的勾足做魅藥。 八哥,傳說可以讓它取火。它學人說話胜過鸚鵡。取出它眼中的核仁,和人乳研在一起,滴到眼睛里,能看見云霄以外的東西。 晉代司空桓豁在荊州的時候,有個參軍在五月五日這一天,剪下八哥的舌頭教它說話,沒有什么不會說的。后來在一次大聚會中,讓八哥摹仿一個人說話的聲音,沒有不像的。當時有個參佐患有鼻道阻塞發音不清的病,八哥就把頭鑽進瓮中模仿他的聲音。有個主典偷了牛肉,用新鮮荷葉裹著放在屏風后面,八哥就告訴了參軍,搜查出來后懲罰了偷肉的人。 廣陵有一個少年養了一只八哥,很喜愛它,但是在籠子里關養了八十天就死了。少年用一個小棺材裝著它,准備埋葬在野外。到了城門,守門的官吏打開一看,是一只人手。于是把少年捉住并交給有關的官吏,一共關押了八十天,那只人手又變成八哥,少年才獲免。 麻雀都是到了晚上就看不見東西,也有到了晚間看不清東西的人,這种病叫做雀盲。鵂鶹夜間能看清毫微,白天卻目昏而看不見山丘,這都是因為有不同的天性啊。 蜀地的吊烏山,等到雉雀都來吊唁情景,最令人悲傷。百姓在夜間點上火,找机會捉拿雉雀。其中有的雉雀嗉子空空的沒吃食,象是特別悲傷的鳥,百姓認為是義雀就不殺它。 楊宣做河內太守的時候,有一次去縣里,遇見一群雀在桑樹上鳴叫。楊宣對隨行的官吏說:“前面有一輛運谷子的車翻了。 越王回國的時候,丹烏鳥圍著越王飛翔,所以勾踐才能夠回到國內。他修建了一座望烏台,來紀念丹烏鳥的奇异功績。 晉代營道縣令何潛之在縣界內捉到一只烏鴉,大小象白鷺一樣。這只鳥的膝上面、大腿下面,天然地有銅環貫穿著。 烏君山是建安縣的一座名山,在縣城西面一百里處。近代有個道士叫徐仲山,從少年時代就開始追求得道成仙,并且非常專心虔誠,生活儉朴堅守節操,時間越長越堅定。他与別人在路上相遇,自覺遵守禮節,無論是老是少全都讓人先行。當瓜果糧食剛剛成熟時,他就進行祭祀,第一次獻給上天,第二次給德高年老的人。鄉里有個小偷按罪應當處死,徐仲山去面見審理案件的官員,承認自己是小偷有罪。又說小偷不應當判死罪,不應處死卻殺了他,感情上忍受不了。然后他摘掉帽子脫下衣服,自愿替小偷抵罪承受制裁。審案官署怀疑自己判斷有錯就赦免了小偷。徐仲山有一次在山路上行走,遇上了大暴雨,無法抵擋大風雷電,竟迷了路。忽然他在閃電中,一處住宅,有點類似州府官員的住宅,因此就走過去想避避雨。到了門前,看見一個穿華麗衣服的人發現了他。他就自稱本鄉的道士徐仲山拜見,那個穿華麗衣服的人自稱是監門使者蕭衡,也回了禮。那人同他談起了風雨,并真誠地邀請他進宅。徐仲山問:“自從有了這個山鄉,從未看見過有這么一處住宅。”監門說:“這里是神仙的住處,我就是監門官。”不久有一個女郎,梳著一對環形的發髻,穿著紫紅色的裙子和有著青色花紋的綢衫,左手拿著金柄牛尾拂塵,傳呼說:“使者在外面与什么人談話,怎么不報告呢?”蕭衡回答說:“是這個鄉的道士徐仲山。”不一會,那女子又招呼說:“仙官請徐仲山進去。”剛才見過的女郎,領著徐仲山從走廊進去,到了堂屋南側的小庭院,看見一個男子,年齡大約五十多歲,身上的皮膚、胡須和頭發全都是白的,戴著紗巾搭成的帽子,穿著白綢布繡著銀色花紋的披肩。這男子對徐仲山說:“我知道你誠心修煉了很多年,超越凡俗之人。我有個小女儿熟悉修道的方法,根据她的愿望和命運,應當与你結為夫妻,今天正是好時辰。”徐仲山走下台階拜謝,接著又請求拜見老夫人。男子阻止他說:“我喪妻已經七年了。我有九個孩子,三個男孩六個女儿。做你妻子的,是我最小的女儿。”然后他命令在后堂准備舉行婚禮的設置,擺上了酒菜,和徐仲山一起吃喝完畢。漸漸地夜深了,徐仲山听到了婦女身上所佩飾物的聲音,奇异的香味特別濃郁,燈燭輝煌照耀,有人把徐仲山領到另外的房間。婚禮結束后第三天,徐仲山高興地觀看居住的房屋,逐個參觀各個房間,走到一朝西的棚屋,看見竹竿上懸挂著十四件羽毛皮衣,一件是翠碧鳥的皮羽,其余全是烏鴉的皮羽。烏鴉皮中,有一件是白烏鴉的皮羽。他又到西南面去看,有一個棚屋,衣竿上有四十九件羽毛皮衣,全是鵂鶹鳥的皮羽。徐仲山暗自覺得這事很怪异,回到自己的居室中后,妻子問他說:“你剛才出去走了一趟,看見了什么?竟然情緒低落地回來了?”徐仲山沒有回答。他的妻子又說:“神仙能夠輕飄飄地升到天上去,全都是憑借翅膀作用。否則,又怎么能夠在片刻之間就到了万里之外呢?”徐仲山便問:“烏鴉皮羽衣是誰的?”回答說:“那是父親的羽衣。”又問:“翠碧鳥的羽衣是誰的?”回答說:“那是經常派去通話領路的女仆的羽衣。”又問其余烏鴉皮羽衣是誰的。回答說:“是我的兄弟姐妹們的羽衣。”又問鵂鶹皮羽衣是誰的,回答說:“是負責打更和巡夜的人的羽衣,就是監門官蕭衡一類人的羽衣。”話沒說完,忽然整個宅院的人都惊慌失措起來。徐仲山問是什么原因,妻子對他說:“村里的人准備打獵,放火燒山。”不一會大家都說:“竟沒來得及給徐郎制做一件羽衣,今日分別之后,就當是萍水相逢一場吧。”然后眾人都取來羽衣,四散飛去。原來看見的一片房屋,也都不見了。從此以后那個地方就叫“烏君山”。 唐代魏伶做長安西市丞,他養了一只紅嘴烏鴉,經常在人多的地方向人要錢。如果有人給它一文,它就銜著送到魏伶的住處,每天能收几百文,人們叫它魏丞烏。 唐朝武則天當政的時候,有人獻上一只三足烏鴉。左右有人說:“一只腳是假造的。”武則天笑著說:“命令將這件事記錄到史書上,何必去考察它的真假呢?”唐代史書上說:天授元年,有人進獻三足烏,則天皇后認為是大周王朝吉祥的征兆。睿宗說:“烏的前腳是假的。”武則天不高興。不一會,烏鴉的一只腳掉到了地上。 唐朝貞元十四年,鄭州和汴州有一群烏鴉飛到了田緒和李納的轄區,銜來樹枝木塊壘成城牆,高有二三尺,方圓十多里。田緒和李納厭惡這件事派人燒了“城牆”。過了兩宿,烏鴉又把城牆恢复成原來的樣子,烏鴉的嘴里都流出了血。 東平縣的呂生,是魯國人,家住在鄭城。他的妻子黃氏有病快要死了,告訴她的婆婆說:“我得病快死了,可是听說人死了要變成鬼,我常常痛恨人和鬼不能相互溝通,因而使活著的人更加悲哀。婆婆你同我感情很深,我死后一定要在夢中告訴婆婆。”等到黃氏死了,婆婆夢見黃氏回來,哭著對她說:“我生前做了些不該做的事,現在成為不同的族類,出生在鄭城東面的荒野叢林之中。那個翅膀是黑色的,嗷嗷鳴叫的,就是我呀。再過七天,我會來拜見婆婆,希望婆婆念我活著時的情況,不要因為我是不同的族類就阻撓我。”說完就走了。過了七天,果然有只烏鴉從東面飛來,飛到呂家庭院的樹上,悲哀地叫了很長時間。她的婆婆哭著說:“果然同我的夢一樣,你還像活著的時候一樣,直接來我的住處吧。”那只烏鴉便飛入堂中,來回地飛著,悲哀地叫著,僅僅呆了一頓飯的工夫,就向東方飛去。 后梁太祖親自征伐鄆州,軍隊駐扎在衛南。新工事修筑完畢,他們登上工事向遠處觀看,見烏鴉飛來停在陡坡上叫,叫聲凄厲。副使李璠說:“這是烏鴉在叫,將對我們不利吧?”后梁太祖的前鋒朱友裕的部隊受朱瑄的襲擊轉向南去,但后梁太祖不知道,卻向北走。中途遇上朱瑄的部隊,后梁太祖又打馬向南走。進入村落里又被賊所追赶,前面有一壕溝,又深又寬。荒亂之際,忽然溝內的蜀黍秸稈自動堆積起來形成一條通路,正在馬前。于是后梁太祖放馬騰跳過去。副使李璠和郡將高行思被賊兵所殺。張歸宇是后衛騎士,拿著武器拚力戰斗,僅僅使梁太祖能活著回去,身上中了十五枝箭。這時才知道衛南的烏鴉,是事先發出的預兆。 夏至的時候陰气開始發動,就是快到肅殺的季節了。所以說有惡鳥在家鳴叫,就是這家有人要死的征兆。又有人說:“鴟梟吃了母親眼睛里的核仁,才能飛翔。”郭璞說:“藏在人住處的就是梟鳥。”漢書《郊祀志》上說:“從前的天子,在春天祭祀黃帝,用一只梟鳥和一只破鏡。” 鴟鳥,相傳鶻鳥生三個雛鳥其中一個就是鴟。肅宗的張皇后很專權,每次送上酒來,常常用鴟鳥的腦子和在酒中,喝了讓人長時間醉酒并健忘。 民間傳說,鴟鳥不喝泉水和井水,只有遇上下雨沾濕了羽毛,才能飲到水。 鵂鶹就是鴟鳥,長得呈圓形,能夠把各种鳥聚集起來。鵂鶹在白天什么也看不見,夜間飛著能捕捉蚊虫。鵂鶹是鬼車鳥一類的鳥,都是夜間活動,白天就躲藏起來。有的鵂鶹喜歡吃人的指甲,就能知道人的吉凶,有凶信的就在他家的屋子上面鳴叫,那家就將有災禍。所以人們剪下指甲,都把指甲埋在屋里,就是忌諱鵂鶹。有人叫鵂鶹為夜游女,因為它喜歡与嬰儿作怪。所以嬰孩的衣服,不可放在星光下的露天場所,是害怕鵂鶹作怪。又有人叫它“鬼車鳥”,春夏之間,稍微遇到陰晦天气,它就飛著叫著掠過天空。這种鳥岭外尤其多,喜歡進入人們的住宅,迷惑人的精气魂魄。有的人說:“鵂鶹鳥九個頭被狗咬去一個,傷口常常滴血,血滴到誰家,就有災禍。”《荊楚歲時記》上說:“听到了鵂鶹的叫聲,就應當把狗喚來。”又說:“鴞鳥的大小象鴆鳥,聲音難听,飛進人家不吉祥。它的肉很鮮美,适合烤著吃。所以《庄子》上說:“看見彈弓就想烤鴞肉吃炙。”又說:“古代人喜歡燒烤,是喜歡他的肉肥美。”《說文》上說:“梟是一种不孝的鳥,吃了母親然后才能飛翔。”《漢書》上說:“五月五日這天用梟鳥做湯,并把它賞賜給文武百官吃。”因為梟是惡鳥,所以五月五日這一天吃它湯。古時候人們看重鴞和梟湯,是想消滅這种鳥。 有的人說,鵂鶹吃人的指甲,不對,是因為鵂鶹鳥夜間能拾起跳蚤和虱子吃掉,蚤和爪兩個字聲音接近,所以產生誤傳。 夜行游女,一個名叫天帝女,另一個名叫釣星,夜里出飛,白天隱藏,象鬼神一樣。它長上毛就是飛鳥,脫下毛就是婦女。它沒有子女,喜歡偷別人的孩子,胸前長有乳房。人們喂小孩時,不可露出乳房,小孩的衣服也不能在露天的地方晾晒。夜行游女的毛要是落到小孩的衣服里就要被鵂鶹鳥作怪傷害。夜行游女有時用血點人的衣服作標志。有的人說這种鳥是難產的婦人死后變成的。 常騫替齊景公用周禮上的方法祭禮禱告,以消除梟鳥的危害。梟鳥就展開翅膀趴在地上死去了。 有只梟鳥早晨在張率更家庭院中的樹上鳴叫,他的妻子認為不吉祥,接連地唾那梟鳥。張率更說:“赶快打掃打掃,我要升官了。”話未說完,祝賀的客人已經到了門口。 唐朝貞觀初年,有個雍州人夜里走路,听到梟的叫聲急促,并且飛過來用翅膀一來一往地拍打他的頭。這人很厭惡,就用鞭子打死了梟,然后用土蓋上后离開了。又走了几里路,遇到捉賊的人,看見他身上有血,問那是什么血。他把事情告訴這些人,可是大家不相信,把他帶到埋梟的地方。在這之前有個賊殺了人,砍下人頭,埋上后走了,后來又找不到了。等到撥開土找梟的時候,卻得到了人頭,大家全都認為這個人是賊,讓他捆起來審訊,他吃盡了苦頭。 唐宣宗大中年間,韋顓去考進士,他學問很深但很貧窮。年底到了,他又冷又餓,沒有東西吃。有個叫韋光的人,把他當做一個宗族的人來看待,收拾出自己外院屋子讓他住。放榜的那天晚上,風雪都凝結了,報告韋光能考中的人,一個接一個地來到,韋顓沒有一點能考中的消息。韋光請他到堂屋邊上的小屋去,設了一桌酒席安慰他。只見女仆們在料理衣服和行裝,仆人們在准備安排車馬。韋顓半夜回到住的地方,圍著爐子坐在那里愁得直歎气。思索韋光成名,打算准備一份賀禮。韋顓坐著的地方靠近一個破窗戶,上面橫著根竹子挂了個席子遮擋風雨。屋檐上忽然有梟鳴叫,不一會來到竹竿上。韋顓心里十分惊駭,拿著鞭子出門去赶走梟鳥。梟飛起來一會又回來,很久才离去。韋顓對等候的人說:“我不如意,也沒什么可恨的,這些妖怪似的鳥如此作怪,恐怕還要遭受橫禍。”不久皇宮中的鼓忽然敲響,開始發榜了,韋顓已經考中了。韋光穿的用的以及車馬,全都送給了韋顓。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