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張鷟 石抱忠 鄭愔 宋務先 傅岩 侯味虛 賈言忠 司馬承禎 李敬玄 格輔元 祝欽明 姜師度 姜晦 魏光乘 邵景 黃幡綽 賀知章 王維 甘洽 喬琳 契綟禿 宋濟 安陵佐史 崔護 武則天改革朝政,舉人不再進行考試就可以給官做,可授与御史、評事、拾遺、補闕等職,一時間這些官數不胜數。張鷟寫了首歌謠道:“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杷推侍御史,碗脫校書郎。”當時有個叫沈全交的人,狂傲怪誕而又放縱自己,喜歡顯示才能、自我表現。此人的打扮是高扎頭巾,身著長衫。有一次,沈全交在尚書省詠詩,他把張鷟的歌謠又續上四句,這四句是“評事不讀律,博士不尋章,面糊存撫使,眯目圣神皇。”于是被杷推御史紀先知捉到右御史台進行核對審理其罪狀,認為他是誹謗朝政,敗坏國風,并要到朝堂對其審判,然后繩之以法。可是到了朝堂,武則天一听卻笑了,她說道:“只要你們這些朝官不濫用職權,何怕天下人去說。不要給他什么罪狀了,應該立刻釋放。”紀先知于是乎臉面無光。豫章縣令賀若瑾眼皮子緊縮,脖子粗,張鷟稱之為“飽乳犢子”。 石抱忠代理吏部郎中,与侍郎劉奇、張詢古共同主持選拔官員之事。石抱忠平素不很冷靜謹慎,劉奇向來清廉公平。張詢古与名門貴族聯姻。快要對選人進行分組審理的時候,人們議論道:“有錢的分到石抱忠名下好,沒錢的分到劉奇名下好,士大夫階層的分到張詢古名下好。”這話果然得到驗證。后來又与許子儒一起主持銓選,劉奇唯獨以公正清廉而著稱。而抱忠、師范、子儒都叫令史去勾直(圈畫名單),每擬授一個選人的官職,令史們都問道:“勾直嗎?”當時人們又對他們議論道:“劉奇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而那些學問不深的人卻偏用掌故來表達意思。”石抱忠后來与劉奇一起被處死并陳尸街頭示眾,有些落選的應試者又說道:“今年的柿子(暗指石抱忠、劉奇)一起遭霜打。所以說石榴(暗喻石抱忠一類的人)應該早些摘去。”石抱忠當年在始平的時候,曾寫詼諧詩道:“平明發始平,薄暮至何城。庫塔朝云上,晃池夜月明。略彴橋頭逢長史,欞星門外揖司兵。一群縣尉驢騾驟,數個參軍鵝鴨行。” 唐朝時鄭愔曾罵一個應試的人為痴漢,那個選人說:“我是吳痴,漢是你。”鄭愔叫他詠一首描寫痴呆的詩。那個從吳地來的選人詠道:“榆儿复榆婦,選屋兼造車。十七八九夜,還書复借書。”愔本來姓鄚,后改姓鄭,當時人們都叫他鄚鄭。 唐朝時,有個監察御史不擅長詩文,然而又不斷地寫作。這個人既然身居机要之地,因而被很多人奉承,可他自己并不覺悟,每寫出一篇就讓宋務先書寫張貼于台院。工資錢都快要花費光了,妻子對他說:“你長這么大,平素并不寫作,你所稱道詩文,也沒被外面人傳誦,看來一定是台院中的人戲弄你,工資大概都讓你吃喝掉了,你干么要去受人恥笑玩弄呢:”自后他雖然仍是不斷寫作,但不再花錢讓人抄寫出去了。有人問他是怎么回事,他便把妻子說的告訴給人家。御史們出去后告訴說:“他是有明白人的幫助,不可以再拿他玩耍。”于是不再戲弄他了。 唐朝的傅岩,魏州人,本名叫傅佛慶。曾經在御史左台任職,有一次去巡察祭祀中溜(土神)的地方,而當時正赶上那里是一次小型祭祀活動,不供牲畜祭品,等到巡察回來,悵望地說道:“初一是大祠,還弄得這么冷清?”殿中侍御史梁載言詠詩道:“聞道監中溜,初言是大祠。狼傍索傳馬,傯動(急忙)出安徽。衛司無帟幕(帷帳),供膳乏鮮肥。形容消瘦盡,空往复空歸。” 唐朝的戶部郎官侯味虛寫了一部《百官本草》,其中寫到御史時說:“大熱,有毒。”他又用紅筆寫道:“大熱而有毒。主要除祛邪惡和奸佞,杜絕邪行,判理冤屈,制止淫濫,尤其善于攻訐貪贓污濁等行為。不論大小官員一概可以糾彈,從京畿各縣的尉簿小吏到大至朝中宰相。畏還使,惡爆直,忌按權豪。出自雍州洛州各縣,有其他州出產的,更加好用。經日晒后又干又硬的為上品。吃了它,可以長精神,滅媚態。長久服用,能使人剛直嚴峻。” 唐朝人賈言忠在他撰寫的《監察本草》中寫道:“服了它心憂,多惊悸,生白發。”時義寫道:“里行御史和試員御史(都是非正式授官的御史)是合口椒,毒最大。監察御史是開口椒,毒性稍輕一些。殿中御史是蘿卜,也叫生姜,雖然辛辣但不用憂患。侍御史則是脆梨,越吃越好吃。由侍御史遷調為員外郎,那就是柑桔了,可以久服。有人說合口椒毒性輕而脆梨有劇毒,這是因個別吃過的人發出的感歎,其實這東西是無常性的。唯有官拜員外郎后,方可稱為除去了毒。但是,由御史遷調員外郎,他們也是歡喜惆悵各占一半,喜的是升遷,可惜的是失去了御史的權力。” 唐朝的盧藏用,最初隱居在終南山,中宗執政時期,累居要職。到睿宗時期,詔令司馬承禎入京,不久打算回去。盧藏用指著終南山對他說:“這山中就大有好風景,何必走那么遠!”司馬承禎慢慢回答道:“以我所見,隱居乃是通往高官的捷徑。”盧藏用面顯羞愧之色。 唐代的中書令李敬玄被授以元帥,去征討吐蕃,行至樹敦城,听說劉尚書已喪身于吐蕃,沒敢停留,便狼狽而逃。王杲和副總管曹怀舜等也嚇得惊慌而退。逃跑時扔掉糧餉無數,在一千里路上,足足蓋了一尺多厚。當時軍中流傳一首歌謠:“洮河李阿婆,鄯州王伯母,見賊不敢斗,總由曹新婦。” 唐代時有個叫格輔元的人,官授監察御史,后又遷轉殿中御史。有一回他出使外地,臨時客住龍門被盜,行裝全被偷走,只好光著身子裹被而坐。后來有個監察御史杜易簡寫詩嘲弄他道:“你住于龍門的那一夜夠恥辱的了,想要知道什么叫精彩嗎?那就先去看看你這的狼狽像吧。一雙小眼睛只能眼巴巴地望著自己的住處,而那如雷的鼾聲卻響徹遠處的樹林。把你的一切傾囊拿走,你雖用的是新被卻不是剛婚娶。誰說騎著驄馬的使臣,反而變作蹲臥的蟄熊呢?” 唐朝時有位禮部尚書祝欽明一心鑽研經史,而不識時務。腦袋大且肥,迂頑而又多疑,官署中的小官吏們稱他為媼。媼就是大肉塊子,沒長七竅,秦穆公時代有野人得到過。 唐玄宗時期,姜師度在長安城里開掘水渠。水渠穿繞過宮庭殿堂、大街小巷。無所不至。皇上登臨西樓觀望,只見師度堰水流湍急,柴筏順水而下,甚為滿意,于是升他為司農卿。可是到后來,遇到雨多漲水時,大水便橫沖直撞,遇上干旱少雨時,水渠卻又干涸。于是他又把水渠開掘到黃河,經棣州把黃河水引進長安。這項工程花費巨大,可兩岸百姓卻常常遭受水淹之害。因此他又不得不派民工把黃河的放水口堵死。開元六年,黃河泛濫,大水沖破了堵死的放水口,整個棣州的百姓,全都淹死,可是姜師度仍以修渠有功為由,官品一再晉升。當時還有一個叫傅孝忠的人,官授太史令,此人自己說懂得天象,其實是專搞假冒欺騙。京城里的人都說道:“姜師度一心看地,傅孝忠兩眼相天。”神武皇帝即位后,知道他們的欺詐行為,把兩個人一起斬首。 唐朝時姜晦官拜吏部侍郎,眼不認字,手不會書,把他執掌的銓選之任弄得一塌糊涂,甚至連高低优劣都不分。因而選人們編成歌謠詠道:“今年選數恰相當,都因座主無文章,案(桌几)后一腔(宰殺后的豬羊一只叫一腔)凍豬肉,所以名為姜侍郎。” 唐代的兵部尚書姚元崇,個頭大行走快,魏光乘便把他稱作追蛇的鸛鵲。黃門侍郎盧怀慎好低頭看地,被他稱為偷看老鼠的貓。殿中監姜皎長得胖又黑,稱他為飽食桑葚的母豬。紫微舍人倪若水長得黑而又沒有胡子,被他稱之為醉部脫落了精華。舍人齊處沖喜好眯起一只眼睛看太陽,便說他是在暗燭光下尋找母虱子。舍人呂延嗣個頭高大頭發稀少,被稱之為日本使者。而把舍人鄭勉看作醉高麗。稱拾遺蔡孚為小州縣的醫博士,假裝懂得藥性。還有個殿中侍御史個子小、又丑又黑,被稱之為煙熏了的地術(植物名)。稱御史張孝嵩為小村子里求仙弄鬼的方相。稱舍人楊伸嗣為熱鏊子上的猢猻。稱補闕袁輝為王爺門下的彈琴博士。稱員外郎魏恬為祈禱下雨的婆羅門教徒。稱李全交為品官給事。稱黃門侍郎李廣為喝飽水的大蝦。因為他犯了這樣隨意評品戲弄朝官的錯誤,所以從左拾遺的官位被貶到新州新興縣做了縣尉。 唐代的邵景,是安陽人。經銓選而提拔為汾陰縣尉,又轉授歙州司倉,后來遷調右御史台任監察考功員外。神武皇帝即位時,邵景与殿中御史蕭嵩、韋鏗一起擢升為殿行事,而職掌的事物各不相同。后來皇上下令,加授邵景和蕭嵩為朝散大夫,而韋鏗卻沒有此項任命。邵景、蕭嵩的相貌都很象胡人,邵景鼻子高,蕭嵩胡須多。上朝時他們同穿朱紅官袍,面對著站立于朝堂,韋鏗從帘外偷偷看到了他倆可笑的樣子,便詠了首詩:“一對胡人穿著大紅色的官袍,一個胡須多一個鼻子高,兩人在朝堂前如一撇一捺地相對站立,自愧自己的地位官品獸毛一樣的多而輕。”滿朝官員听說后都笑而詠之。有一天睿宗要去承天門,文武百官列隊恭駕,一陣旋風突然吹來,韋鏗感到眼睛昏眩暈倒在地上。韋鏗個子很小又很胖,于是邵景詠道:“一陣旋風忽然盤旋而來,韋鏗隨風倒在地上,那樣子就象用腳踩過的發面大蒸餅,難怪他至今還在擔當殿行事,只因他本來就不夠五品官才能。(朝散大夫官秩五品。)” 唐代時安西牙將劉文樹口才很好,尤其善于向皇上進言或回答皇上的問話,明皇為此曾多次稱贊過他。劉文樹的胡須長在下巴頦的下邊、面貌很象個猴子。有一次唐明皇讓黃幡綽嘲弄一番他的相貌以取樂,劉文樹是最忌諱別人稱他猿猴這一“雅號”的,于是偷偷地奉送財物行賂,求他不要說自己象猿猴。黃幡綽答應了,他嘲詠道:“可怜好一個劉文樹呀,胡須与下頦一起都長在了別的地方。劉文樹的相貌根本不象猴子,而猴子的相貌太象劉文樹了。”明皇知道了他這樣說,是劉文樹行了小賄求請之故,于是大笑。 唐代秘書監賀知章的名聲很響。要告老還鄉回歸吳中。明皇給他很重的嘉獎,每一件獎賞各有不同。賀知章將要离開朝廷了,他聲淚俱下地与皇上辭別,皇上問他還有什么要求,他說:“臣有一個儿子,至今還沒有定下來叫什么名字,希望陛下恩賜。這樣就是我回到故鄉也感到十分榮耀。皇上道:“作為道德行為最重要的,莫過于信了。孚就是信,每每有信才能順。你的儿子必是信順之人,應該起名叫孚。”過了很久,賀知章對人說:“皇上怎么戲謔我啊,我是吳地人,這個孚字是爪字下面加個子字,這難道不是叫我儿子為無(吳字諧音)爪子嗎?” 唐朝曾有個叫王璵的宰相,很愿意与人家寫碑文。有人來送報酬,錯敲了尚書右丞,(也是那時最著名的詩人)。王維的門,王維道:“大作家在那邊。” 唐代人甘洽与王仙客素來很友好,于是他們便以姓氏相互嘲諷。甘洽道:“你姓的是王字,我考慮你本應姓田,因為你的面目很象水獺,只好把你的兩側去掉了。”王仙客接著說:“你姓個甘字,我琢磨你本應該姓丹,就因為你的腦袋不能彎曲,只好把你倒過來兩腳向上了。” 唐末朱泚將要攻入京城,源休、姚令言等人便將重要檔案藏于倉庫中,想要作當年劉邦進入京都前蕭何曾先收藏檔案而后獻上的事。后來源休又對后梁朝的門下省黃門侍郎蔣練態度謙恭地說:“若衡量才能,那么我就是蕭何,姚令言就是曹參。”有認得他的人听說此事后,都知道他對自己的官職不那么滿意了。喬琳喜好戲謔,于是對當年的同僚們說道:“源公為了做官,簡直可以說是用火來逼迫酇侯了!” 唐朝時京城里有個和尚,天性机敏。腿腳有毛病,有人在路上遇見,便嘲弄他說:“法師是云中郡。”和尚說:“我与你先前并不相識,什么原因要侮辱貧僧,把我稱作契綟禿呢?”那個人欺騙他說:“云中郡是說法師學問高遠,怎么能說是侮辱你了呢?”和尚說:“云中郡就是天州,翻譯過是偷氈,即毛賊。毛賊再翻譯過來是墨糟,傍邊有曲錄鐵,譯作契綟禿。我們之間有什么過從,要罵我呢?”那人感到羞愧而佩服。 唐朝時,許孟容与宋濟二人未做官時就有交情。到許孟容主管選拔官員時,宋濟落選。發榜后,許孟容很覺愧疚,他曾多次請人去說明和致意,并派自己的學生去看望。不得已,宋濟來拜見他。許孟容分說一番并道歉后,便請宋濟多飲酒。他說:“雖然,我今年為國家選拔卿相,但過去也有象姚嗣卿剛剛選中,第二天就死去那樣的事。”宋濟站起來對許孟容道:“姚令公謝世,那是國家的不幸!”許孟容十分慚愧。 唐朝時,安陵人很善于嘲諷,凡是有縣令派到這里來的,沒有不被用隱語嘲弄的。有這么一個縣令,滿口沒有一只牙,常常怕人嘲笑。剛到任時,對手下的小吏們說:“我听說安陵這地方的人太喜好嘲弄人,你們可不能重走過去的老路。”第一次上堂,斷了三個案子。佐史在他身后抱著案卷說道:“明府書處甚疾。”這位縣令沒覺察出被嘲弄,還稱贊說對自己很好,于是對他很信任。過了几個月后,有個与佐史有仇的人來告發說:“那個說你‘明府書處甚疾’的人,實際是嘲弄明府。”縣令問:“這話是什么意思呢?”那人道:“書處甚疾的意思就是奔墨,奔墨翻轉為北門,北門就是缺后,缺后再翻轉就是口穴,這是嘲弄無齒之人。”縣令這才明白過來,于是將佐史鞭打一頓后赶了出去。 唐朝的劉禹錫講,崔護不能被考取作官,怨怒于考官苗登,苗登是他的三堂舅。于是私下寫一篇判狀,詆毀他舅說:“他的后背与常人不一樣,長了一層象豬皮似的硬甲殼。”有人問:“怎么不除掉,而要忍受著呢?”崔護說:“官署里的人都好坦怀,可往兩脅觀看。”相里剝掉了苗登的衣服,才看見确有豬皮。當初,苗登曾作過東都畿尉,相里造作過那里的長官。有一次曾要鞭笞苗登,可是除掉他的上衣露出脊背,卻有豬毛,長約數寸。所以崔護又說:“當不打仗的時候,那層硬甲殼累墜而無用。在圈中飼養之時,他搖晃有求。”這是說他還長了尾巴。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