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誚四


  盧邁 柳宗元 陸暢 平曾 僧靈徹 蘇芸 李寰 王璠 韋蟾 封抱一
  崔涯 李宣古 杜牧 陸岩夢 李遠 李德裕 薛昭緯 崔慎猷 鄭薰
  唐五經 青龍寺客 羅隱

盧 邁
唐宰相盧邁不食鹽醋,同列問曰:“足下不食鹽醋,何堪?”邁笑而答曰:“足下終日食鹽醋,又何堪矣?”(出《國史補》)
  唐朝時,有位宰相盧邁不吃鹽和醋,同僚們問他:“你不吃鹽醋,怎么能忍受得了?”盧邁笑而回答道:“你終日吃鹽醋,又怎能受得了呢?”

柳宗元
唐柳宗元与劉禹錫,同年及第,題名于慈恩塔,談元茂秉筆。時不欲名字著(著原作者,据明抄本改)彰,曰:“押縫版子上者,率多不達,或即不久物故。”柳起草,暗斟酌之,張复已下,馬征、鄧文佐名,盡著版子矣。題名皆以姓望,而辛南容,人莫知之。元茂擱筆曰:“請辛先輩言其族望。”辛君适在他處,柳曰:“東海人。”元茂曰:“爭得知?”柳曰:“東海之大,無所不容。”俄而辛至,人問其望,曰:“渤海。”眾大笑。慈恩題名,起自張莒,本于寺中閒游,而題其同年。人因為故事。(出《嘉話錄》)
  唐朝時,柳宗元和劉禹錫同一年考中進士,題名于慈恩塔上,是由談元茂執筆書寫的。當時都不打算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最顯著的地方,而寫在押縫的板子上,很不顯眼,游人一般也看不見,或者用不多久板子也便損坏。當時柳宗元草擬名單,他暗暗斟酌著,張复的名字下,應該是馬征、鄧文佐等,這全是在顯著位置。題名是以姓氏家族的名望為排列順序,到了辛南容,人們都不知道此人是誰,談元茂便擱筆問道:“請辛先生談談你家族的名望。”辛南容此時恰在別處,柳宗元道:“他是東海人。”談元茂問:“你怎么知道?”柳宗元道:“東海之大,無所不容。”即刻辛南容到來,人們問他的族望,他說:“我是渤海人。”眾人大笑。慈恩塔題名一事,起于張莒,那天,他們同科中試的人本來是一起到寺中閒游的,后來他便在塔上題寫上中選人的名字,自此,人們便以此為先例延續下來。

陸 暢
唐陸暢,云陽公出降都尉劉氏,朝士舉為儐相。內人以陸吳音。才思敏捷,凡所調戲,應對如流。复以詩嘲之,陸亦酬和。六宮大喜。凡十余篇。嬪娥皆諷誦之。例外,別賜宮錦十段,楞伽瓶唾盂,以賞之。內人詩云:“十二層樓倚碧空,鳳鸞相對立梧桐。雙成走報監門衛,莫使吳歈入漢宮。”或為內學宋若蘭、若昭姊妹所作。陸酬曰:“粉面仙郎選圣朝,偶逢秦女學吹簫。須教翡翠聞王母,不奈烏鳶噪鵲橋。”(出《云溪友議》)
  唐朝人陸暢,云陽公主嫁給都尉劉氏時,朝官們舉荐他為儀式的贊禮人。宮女們因為覺得陸暢操吳音,才思敏捷,都愿跟他開玩笑,他都應對如流。再以詩嘲諷他,陸暢也以諷刺詩酬和,六宮大為歡喜。他所寫的十几首詩,嬪娥們都能背誦。作為破例,宮中人分別賞与他宮錦十塊,楞伽瓶痰盂一個,以表示對他的贊揚。宮娥中有人寫詩道:“十二層樓倚碧空,鳳鸞相對立梧桐。雙成走報監門衛,莫使吳歈(吳地的歌曲)入漢宮。”有人說這是宮中才女宋若蘭、宋若昭所作。陸暢和詩道:“粉面仙郎(仙女)選圣朝,偶逢秦女學吹簫(意為想結婚,出自秦穆公女弄玉喜好吹簫之典故)。須教翡翠(鳥名)聞王母,不奈烏鳶噪鵲橋。”

平 曾
唐平曾恃才傲物,多犯諱忌。仆射薛平出鎮浙西,投謁,禮遇稍薄。乃留詩以諷曰:“梯山航海几崎嶇,來謁金陵薛大夫。髭發豎時趨劍戟,衣冠儼處拜冰壺。誠知兩軸非珠玉,深愧三縑卹旅途。今日楚江風正好,不須回首望句吳。”薛聞之,遣吏追還,縻留數日。又獻《縶白馬》詩曰:“白馬披鬃練一團,今朝被絆欲行難。雪中放出空尋跡,月下牽來只見鞍。向北長鳴天外遠,臨風斜鞚耳邊寒。自知毛骨還應异,更請孫陽仔細看。”薛睹詩曰:“若不留絆行軒,那得觀其毛骨。”遂殊禮待之。后游蜀,謁少師李固言。時幕客皆名士,曾每与諸客評論,言笑彌日,侍于李側。輕忽無所畏,遂獻《雪山賦》云:“雪山雖茲洁白之狀,疊嶂攢峰,夏日清寒,而無草木華茂,為人采掇。”以李罕作文章,發于專經也。李覽賦,命推出。不逾旬,貢《魚候□魚賦》,言“此魚触物而怒,翻身上波,為鴟鳶所獲,奈魴鱮何?”李覽賦笑曰:“昔趙元淑之狂簡,袁彥伯之机捷,無以過焉。”然愛其文彩。投贄者無出于曾,雖有忤,不至深罪。又作《潼關賦》,刺中朝,“此關倚太華,瞰黃河。雖來往攸同,而歎有异也。”(出《云溪友議》)
  唐朝人平曾,依仗自己有才能而目空一切,因而常常犯忌諱。當時仆射(官名,相當于宰相)薛平被派出去鎮守浙西,平曾前往拜見,因禮遇稍稍薄了些,便留下一首詩諷刺道:“攀過大山渡過大海道路有多崎嶇啊,我是怀著真誠的心來到金陵拜見薛大夫的,當我來拜你的時候,你的怒發几乎象劍戟,你的衣帽极整齊,儼如冰壺。我知道自己帶來的兩軸字畫不值錢,也深愧還有一點東西,只因擔憂旅途的花費而未留下。今日楚江風順正好揚帆,那里已沒有什么可逗留也不必回頭去望了。”薛平听說此事之后,立刻派人去把他追回。挽留數日,又贈一首《縶白馬》詩。“白馬的披鬃象一團洁白的素練,今天要絆留你,想要走是很難的。這匹白馬如果是在雪天把它放出,你是別想找到的,如果是在月夜,也只能看到它的鞍子。這馬一聲長鳴便會向北一瀉千里,跑起來會使你感到寒風刺耳的。我自知待你應与眾不同,那就再請你仔細看看了。”薛平看著詩對平曾道:“如果不是把你留下來,哪里能一睹你的風骨啊。”于是以厚禮相待他。后來平曾又到蜀地游歷,去拜見了少師李固言。當時李固言門下的幕客都是名流,平曾常常与他縱談論辯,談笑終日,陪伴于李固言左右,隨隨便便毫無畏懼,因而寫了一篇《雪山賦》獻上,賦中寫道:“雪山雖生得洁白之狀,重巒疊嶂,夏天很清涼,可是沒有繁茂的花草供人采取。”李固言很少寫文章。起初是研究儒學的。他看過這篇賦之后,命人將平曾赶出去。沒過十天,又獻來一篇《魚候□魚賦》,說這魚触動到東西而大怒,搖身游上海面,結果被鷂鷹捉獲,這你能把魴鱮怎么樣呢?李固言看過后笑道:“過去象趙元淑那么樣的狂傲,袁彥伯那么樣的机敏,也沒有超過他啊。”但是他很愛惜他的文彩,前來投靠拜謁的還沒有超過他的,雖然他多有冒犯,但并未很深地怪罪他,后來平曾又寫過一篇潼關賦,是來指責他的:“潼關上倚太華山,下可俯瞰黃河。雖都是從這里過往,可相待還是各有不同的。”

僧靈徹
唐江西帥韋丹,与東林僧靈徹,忘形之契,篇什唱和,月四五焉。序曰:“徹公近以匡廬七詠見寄,及吟詠之,皆麗絕于文圃也(即蓮花峰、石鏡、虎跑泉、聰明水、白鹿洞、鐵虹橋、康王廟,為七詠)。此七詠(詠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補)者,俾予益發歸歟之興。且芳時胜侶上游,于三二道人,必當攀躋千仞之峰,觀九江之水。(水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補)是時也,飄然而去,不希京口之顧;默然而游,不假東門而送。天地為一朝,万物任陶鑄。夫二林翼翼,松徑幽邃,則何必措足于丹霄,馳心于太古矣。偶為《思歸絕句》詩一首,以寄上人,法友幸先達其深趣矣。”詩云:“王事紛紛無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為平子歸休計,五老岩前必共聞。”徹酬曰:“年老身閒無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出《云溪友議》)
  唐朝的江西帥韋丹,与東林的和尚靈徹有著极深厚的友情,經常以詩唱和,每月都有四五次。韋丹在一篇詩評中寫道:“徹公近日把他們匡廬七詠寄于我,吟詠之后,深感其秀麗多彩,是文苑中從未見過的。讀過這七詠,使我更加產生回歸之意。當芳草爭春之時,与朋友一起上廬山,再邀上三兩個道人,一定會攀登上那高聳的峰顛,觀賞那煙波浩渺的九江水。這時候,再飄然而去,不愿多看一眼京口,只是默默地游賞,也不想穿東門而讓人相送,天地為一統,万物任逍遙。兩側的樹枝掩映,松林間的小路深幽,這還何必再踏足于天上,心馳于太古呢?偶有所得,寫“思歸”絕句一首,寄于友人,法友將有幸提早知道它的深妙意趣。詩寫道:“官場中雜事紛紜,沒有一個閒暇的日子,象浮游的生物一樣隨著水流慢慢地飄動,又象是飄浮的云彩。已經打算好了要退休回去當平民的計划,等我到了廬山的五老峰前你就會听說的。”僧靈徹酬答道:“年老無事自然天天閒著,舊衣草座也生活得很好。每次相見都講要卸職休官的事,可是至今也沒在山野的樹林下見到你。”

蘇 芸
岭表多假吏,而里巷目為使君,而貧窶徒行者甚眾。元和中,進士蘇芸南地淹游,嘗有詩云:“郭里多榕樹,街中足使君。”
  岭南之地有很多偽裝的假官,百姓們都把他們看做了真使官,因為那地方貧困的行人到處都有。唐元和年間,進士蘇芸到岭南去游歷好長一段時間,他的詩中曾寫道:“城里有很多的榕樹,街中有很多的使官。”

李 寰
唐李寰鎮晉州,表兄武恭性誕妄。又稱好道,及蓄古物,遇寰生日。無餉遺,乃箱擎一故皂襖与寰,云:“此是李令公收复京師時所服,愿尚書功業,一似西平。”寰謝之。后聞知恭生日,箱擎一破弊帕頭餉恭曰:“知兄深慕高真,求得一洪崖先生初得仙時帕頭,愿兄得道如洪崖。”賓僚無不大笑。(出《因話錄》)
  唐朝時李寰鎮守晉州。他的表兄武恭性情很怪誕,自稱喜好道教,愿意收藏古物。遇到李寰過生日,他沒禮物相送,便用箱子端著一件破舊的黑棉襖送給李寰,說:“這是李令公當年收复京城時穿過的,我送与你,是希望你的功業象當年平息戰亂一樣顯赫。”李寰對他表示感謝。后來李寰也听說了武恭的生日,便用箱子端了一條破頭巾送給他,說:“知道兄長深深仰慕高真,因而求得一條洪崖先生當初成仙得道時用的頭巾,希望兄長能象洪崖一樣成仙得道。”賓客們無不大笑。

王 璠
唐王璠,自河南尹拜右丞。除書才到,少尹侯繼有宴,以書邀之。王判書后云:“新命雖聞,舊銜尚在。遽為招命。堪入笑林。”中京(《玉泉子》中京作“洛中”)以為語柄。故事:少尹与大尹,游宴禮隔,雖除官,亦須候止敕也。(出《因話錄》)
  唐朝時王璠由河南尹遷授尚書省右丞,任命書剛到,少尹侯繼便要設宴請客,他寫了一封書信邀請王璠。王璠看過信道:“新任命的事僅是剛剛听說,原來的官銜還在么,送信的只是打個招呼,真可以載入笑林了。”京城的人都把此事當做話柄。按當時慣例,小尹和大尹,在一般交往的宴席上,必須以禮相隔,即使拜了新官,也要等接到敕令才可同席。”

韋 蟾
韋蟾左丞至長樂驛,見李瑒給事題名,走筆書其側曰:“渭水秦山照眼明,希仁何事寡詩情。只因學得虞姬婿,書字才能記姓名。”(出《摭言》)
  左丞韋蟾來到長樂驛,看到那里有給事李瑒的題名,便提筆在旁邊題一首詩:“渭水秦山這樣明媚秀麗的河山展現在你的眼前,可你為什么這樣缺少詩情畫意。可見你是學得了只為沽名釣譽的楚霸王,所以寫字才只是寫自己的姓名。”

封抱一
唐封抱一任櫟陽尉,有客過之。既短,又患眼及鼻塞。抱一用《千字文》語作嘲之。詩曰:“面作天地玄,鼻有雁門紫,既無左達承,何勞罔談彼。”(出《啟顏錄》)
  唐朝時,封抱一任櫟陽縣尉。有個客人來拜訪他,那人個子很矮,又患有眼疾,鼻子也不通气。他使用《千字文》語諷刺那個人,其中有詩寫道:“臉面和天地一般難連接,鼻子象雁門一樣難通信息,既是沒有可接達承接的,還好說什么呢?”

崔 涯
唐崔涯,吳楚狂士也,与張祜齊名。每題詩于倡肆,無不誦之于衢路。譽之則車馬繼來,毀之則杯盤失措。嘗嘲一妓曰:“雖得蘇方木,猶貪玳瑁皮。怀胎十個月,生下昆侖儿。”又“布袍披襖火燒氈,紙補箜篌麻接弦。更著一雙皮屐子,紇梯紇榻出門前。”又嘲李端端:黃昏不語不知行,鼻似煙窗耳似鐺。獨把象牙梳插鬢,昆侖山上月初生。”端端得詩,憂心如病。使院飲回。遙見二子,躡屐而行,乃道傍再拜,兢惕曰:“端端只候三郎六郎,伏望哀之。”乃重贈一絕句以飾之云:“覓得黃騮鞁繡鞍,善和坊里取端端。揚州近日渾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于是豪富之士,复臻其門。或戲之曰:“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岭,何為一日黑白不均?”紅樓以為倡樂,無不畏其嘲謔也。祜、涯久在維揚,天下晏清,篇詞縱逸,貴達欽憚,呼吸風生。(出《云溪友議》)
  唐代的崔涯,是吳楚之地的狂人,与張祜齊名。常常題詩于妓院,每一首詩寫成之后,無不在大街上傳誦的。受到人們稱贊時,便乘上車馬歡奔而去;遭到人們批評時,就會發火而弄得杯盤狼藉。曾嘲弄一個妓女說:“雖然得到了蘇方木,還貪圖玳瑁皮。怀胎十個月,生下個昆侖儿。”又諷刺道:“穿著布袍披著小襖舖著紅氈,用的是用紙補過用麻繩接弦的箜篌(樂器),腳登一雙皮拖鞋,咯登咯登地走出門來。”又嘲弄李端端道:“晚上不喊叫不會走路,鼻子象個煙筒耳朵象兩個鈴鐺。唯獨你把一只象牙梳子插于鬢角,真好象昆侖山里剛生出的月亮。”李端端得到這首詩后,心中憂郁得象得了病一樣。有一次她到妓院外邊飲酒回來,很遠看見有兩個男人過來,她便躡手躡腳地走起路來,并在道旁一拜再拜,小心謹慎地說道:“端端在這里恭候二位了,希望能可怜同情她。于是崔涯又贈与她一首絕句,對她夸飾一番:’如果你是一只好馬想要找到好鞍,那就請到善和坊里去找端端。揚州城里近來的渾家都很差勁,只有一朵可人,她簡直就是一朵白牡丹。”于是那些富豪闊少又重新找上門來。有人戲言道:“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又登上雪岭,為什么一天之內如此黑白不均啊?”紅樓都是經營娼樂的,沒有一家不怕崔涯題詩嘲謔的。張祜、崔涯久住揚州,當時天下太平,詩篇寫得恣縱放蕩,那些顯達富豪都很欽服懼怕他們,他們要喘口气都覺得象是要刮大風。

李宣古
唐澧州宴,酒糾崔云娘形貌瘦瘠,每戲調,舉罰眾賓,兼恃歌聲,自以為郢人之妙。李宣古當筵一詠,遂至箝口。詩曰:“何事最堪悲,云娘只首奇。瘦拳拋令急,長嘴出歌遲。只見肩侵鬢,唯憂骨透皮。不須當戶立,頭上有鐘馗。”(出《云溪友議》)
  唐代時,澧州這個地方的人常有聚宴。有一個酒家的女招待崔云娘本來長得瘦骨露相,可每次戲鬧,總要罰大家都得喝酒,加上她會唱歌,自以為是澧州這地方最美妙的人了。有一回李宣古在宴席上詠詩一首,竟使她當場張口結舌。詩詠道:“什么事最可悲?云娘的腦袋就夠奇的了。精瘦的拳頭猜酒令的時候出拳倒挺快,長長的大嘴一唱曲卻很遲緩。只見她腦袋下陷,兩肩都快挨著耳鬢了,更擔心她的骨頭會透過肉皮。用不著她站在屋子中間,她那鐘馗一樣的尊容就足以把人嚇跑了。”

杜 牧
唐杜牧罷宣州幕,經陝,有酒糾,肥碩而詞讋,牧贈詩云:“盤古當時有遠孫,尚令今日逞家門。一車白土將泥項,十幅紅旗補破褌。尾官寺里逢行跡,華岳山前見掌痕。不須啼哭愁難嫁,待与將書問岳(明抄本問岳作報樂。云溪友議同。)神。”(出《云溪友議》)
  唐朝的杜牧辭去宣州幕職,路經陝西時,在酒店里看見一個女招待胖而又害怕講話,他便贈詩道:“當年的盤古有后人,讓她在今天還要顯示其家門。她把一車白土都涂抹在脖子上,把十幅紅色旗布補在破褲子上。尾官寺里能遇到她的行跡,華岳山前可以見到她的雙掌。不必哭哭啼啼地發愁嫁不出去,只要你寫封信問問山神就行了。”

陸岩夢
唐陸岩夢,桂州筵上贈胡子女詩云:“自道風流不可攀,那堪蹙額更頹顏。眼睛深卻湘江水,鼻孔高于華岳山。舞態固難居掌上,歌聲應不繞梁間,孟陽死后欲千載,猶有佳人覓往還。”(出《云溪友議》)
  唐代人陸岩夢,在桂州的一次宴席上曾贈送一個胡人的女儿一首詩,那詩寫道:“自歎談不上什么風流,又哪里忍受得了她皺額時顯露出更加衰敗的容顏?眼睛如湘江一樣深陷下去,鼻子比華岳山還要高。舞態的笨重固然很難登于手掌,而那沙啞的歌聲就更不能在屋子里環繞了。孟陽死去快有上千年了,至今還有人在追尋著,夢想重現她的藝術風采。”

李 遠
唐進士曹唐《游仙詩》,才情縹緲,岳陽守李遠每吟其詩而思其人。一日,曹往謁之,李倒屣而迎。曹儀質充偉,李戲之曰:“昔者未見標儀,將謂可乘鸞鶴。此際拜見,安知壯水牛亦恐不胜其載!”時人聞而笑之。世謂渾詩遠賦,不如不作。非言其無才藻,鄙其無教化也。(出《北夢瑣言》)
  唐朝的進士曹唐《游仙詩》寫得意味深遠。岳陽太守李遠每每吟他的詩時,便思念起他這個人。有一天,曹唐去拜見他,李遠竟倒穿著鞋去迎接他。曹唐的体貌很魁偉,李遠便戲弄他道:“以前未見到你,不知你有如此標致的儀態,還以為你可以乘鳳凰或黃鶴而來,此時相見,怎知用一頭壯水牛恐怕也難以馱動。”當時人們听說這件事后都笑了。世人都說許渾的詩李遠賦不如不寫了,倒不是說他沒有才華,而是鄙視他沒有修養。

李德裕
唐衛公李德裕,武宗朝為相,勢傾朝野。及罪譴,為人作詩曰:“蒿棘(棘原作賴,据明抄本改)深春衛國門,九年于此盜乾坤。兩行密疏傾天下,一夜陰謀達至尊。目視具僚亡七箸,气吞同列削寒溫。當時誰是承恩者,背有余波達鬼村。”又云:“勢欲凌云威触天,朝輕諸夏力排山。三年驥尾有人附,一日龍髯無路攀。畫閣不開梁燕去,朱門罷掃乳鴉還。千岩万壑應惆帳,流水斜傾出武關。”(出《盧氏雜說》)
  唐代的衛公李德裕,武宗朝曾做過宰相。那時他的權勢貫通整個朝野,后獲罪被貶,給人寫詩道:“如今的衛國公門前已長滿了蒿草荊棘了,我在此地居住的九年竟被人指責為竊國大盜。那人僅僅上疏兩行密奏便使天下傾斜,一夜間陰謀得逞便爬上了最高的地位。眼看當年的同僚們一個個都失去了權柄,而那人卻气吞當朝而掌握著天下的冷与暖。誰是當時得到恩惠的人?他在暗中余威至今還能達到陰間。”又寫道:“他們气勢直上云霄,威風都要触到天了,他輕視朝廷,更不把華夏放在眼里,以為自己有排山倒海的威力。去依附馬尾的大有人在,而真正想輔佐皇上的卻無路可往。閣樓的大門不打開,燕子只好飛走;門前不清掃只有乳鴉還會回來。這千座大山万道深溝橫在前面也只有惆帳了,這濁水都是因武關的傾斜而流出來的。”

薛昭緯
唐薛保遜,大中朝,尤肆輕佻,因之侵侮諸叔,故自起居舍人貶澧州司馬。子昭緯,頗有父風,嘗任祠部員外。時李系任禮部員外,王蕘任主客員外。正旦立仗班退,昭緯朗吟曰:“左金烏而右玉兔,天子旌旗。”蕘遽請其下句,應聲答曰:“上李系而下王蕘,小人行綴。”聞者靡不大哂。天复中,自台丞累貶登州司馬。中書舍人顏蕘當制,略曰:“凌轢諸父,代嗣其凶。”(出《摭言》)
  唐代的薛保遜,宣宗時期,因他性情輕佻而欺辱朝中各位長輩,所以從起居舍人貶為澧州司馬。他儿子薛昭緯,也頗具父親作風,曾任祠部司員外,當時李系任禮部的禮部司員外。王蕘任主客司員外。正月初一朝拜班退后,薛昭緯大聲吟道:“左邊站的是日旗而右邊站的是月旗,天子旌旗。”王蕘請他說出下句,他隨即說道:“上面是李系而下面是王蕘,小人已經成串了。”听到的人無不大笑。到昭宗天复年間時,他已從台丞屢屢貶為登州司馬。中書舍人顏蕘為皇上起草的命令,其中主要講到:“凌辱朝中各位父輩,一代比一代厲害。”

崔慎猷
唐自大中洎咸通,白敏中入相,次畢諴、曹确、羅劭,權使相,繼升岩廊,宰相崔慎猷曰:“可以歸矣,近日中書,盡是蕃人。”蓋以畢、白、曹、羅為蕃姓也。始蔣伸登庸,西川李景讓覽報狀,歎曰:“不能事斯人也。”遽托疾离鎮,有詩云:“成都十万戶,拋若一鴻毛。”亦同慎猷之誚也。大夫趙崇卒,侍郎吳雄歎曰:“本以畢白待之,何乃乖于所望!”惜(惜字原缺,据許本補)其不大拜,而亦譏當時也。(出《北夢瑣言》)
  唐朝從大中年到咸通年,先是白敏中被授以宰相,接著畢諴、曹确、羅劭也被授以使相(宰相頭銜,但本人出使外地),他們相繼遷升而可進入岩廊。宰相崔慎猷說道:“可以歸為一類了,近來擔任中書令的人,都是蕃邦的人,因為這畢、白、曹、羅都是蕃人的姓氏。”當初蔣伸派往西川任職的時候,李景讓看過通報的狀文后感歎道:“我不能給這個人做事。”于是立即托病离開幕府。當時有詩寫道:“成都十万戶(言西川節度使權勢极大),走了一個李景讓只不過是扔掉一根鴻毛而已。”這件事与崔慎猷所諷刺的是一個意思。大夫趙崇死了,侍郎吳雄歎道:“本來應當像對待畢、白那樣對待他的,何況与他的聲望相違背。”不要怪他不行大禮,他也是在譏諷官場的現實。

鄭 薰
唐顏摽,咸通中,鄭薰下狀元及第。先是徐寇作亂,薰志在激勸勳烈,謂摽魯公之后,故擢之首科。既而問及廟院。摽曰:“摽寒素,京國無廟院。”薰始大悟,塞默久之。時有無名子嘲曰:“主司頭腦大冬烘,錯認顏摽作魯公。”(出《摭言》)
  唐朝的顏摽,咸通年間,是由鄭薰告訴他考中狀元的。在這之前,遇上徐州的藩鎮作亂的事,鄭薰勉勵人們去建功立業,鄭薰把他當作了魯國公的后代,所以把顏摽選拔為首科。過了不久,鄭薰又問到顏摽的家廟在何處。顏摽道:“我家中貧寒,京城里沒有廟院。”鄭薰此時才醒悟,自己認錯了人。當時有無名氏寫詩道:“主考官的腦袋純屬一個大冬烘,錯把顏摽認作魯公。”

唐五經
唐咸通中,荊州書生號“唐五經”,學識精博,實曰鴻儒,旨趣甚高,人所師仰。聚徒五百,以束修自給。优游卒歲,有西河、濟南之風,幕僚多与之游。常謂人曰:“不肖子弟有三變,第一變為蝗虫,謂鬻庄而食也。第二變為蠹魚,謂鬻書而食也。第三變為大虫,謂賣奴婢而食也。”三食之輩,何代無之?(出《北夢瑣言》)
  唐代咸通年,荊州有一位號“唐五經”的書生,學識淵博精深,實際可以叫做學者。旨趣高雅,為人們所敬仰,在他門下集聚了五百學生。他一向嚴于律己并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一年之中總是悠閒自得,大有西河濟南人的風范。幕僚們都高興与他一起去游歷。他常對人講:“不肖子弟有三种變化:第一种變為蝗虫,可稱之為賣了庄稼而吃喝掉;第二种變作蛀虫,是說把書籍賣了而吃喝掉;第三种變成大虫(老虎),把婢奴賣了而吃喝掉。這三种吃喝的人,哪一個朝代沒有?

青龍寺客
唐乾符末,有客寓止廣陵開元寺。因文會話云:頃在京寄青龍寺日,有客嘗訪知事僧,屬其忽遽,不暇留連。翌日至,又遇要地朝客。后時复來,亦阻他事,頗有怒色,題其門而去曰:“龕龍去東海,時日隱西斜。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僧皆不能詳。(詳字原缺,据明抄本補)有沙彌頗解,眾問其由,曰:“龕龍去,有合字存焉;時日隱,有寺字焉;敬文不在,有苟字焉;碎石入沙,有卒字焉。此不遜之言,辱我曹矣。”僧大悟追訪,沓無跡矣。客究沙彌,乃懿皇朝云皓供奉也。(出《桂苑叢譚》)
  唐朝乾符年末,有一位客人暫住于廣陵的開元寺。因舉行文會講故事說了這樣一件事:有位客人剛剛到了京城的青龍寺,要拜訪寺中的住持,可是正遇上別人正在訪他,那客人曾囑那位住持和尚要抓緊些,因為他沒有更多的時間在這里逗留。第二天那客人又去拜訪,可是又遇上重要地方的客人來見住持。后來那客人又來過,也都由于住持因有其他事情而不能晤談,那官人很不高興,于是將留言題于住持的門上而去。那留言寫道:“龕龍去東海,時日隱西歸,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和尚們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有一個小和尚卻非常了解其中的奧妙。大家問他是什么意思,他說:“龕龍去了,還有合字存;時(繁体字作時)日隱,還留下了寺字;敬文不在,還有苟字;碎石入沙,還有個卒字。合在一起是‘合寺苟卒’,這是很不好听的話,是在侮辱我們。”住持和尚明白后去追尋那個客人,那人早已走得無影無蹤。寄住開元寺的客人曾追問一個小和尚,這才知道他原來是宮廷中的云皓供奉。

羅 隱
唐裴筠婚簫遘女,問名未儿,便擢進士第。羅隱以一絕刺之,略曰:“細看月輪還有意,信知青桂近姮娥。”(出《摭言》)
  唐朝時,裴筠与簫遘的女儿訂婚,在問過女方名字和生辰八字不久,便中了進士。羅隱寫了一首絕句譏刺他,其中寫道:“仔細看看那圓月(暗指婚姻)還是有情意的,更叫人相信青桂是靠近嫦娥的(暗指靠裙帶關系)。”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