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謬誤 益州長吏 蕭穎士 郗昂 張長史 蕭俛 崔清 何儒亮 于□ 苑抽 李文彬 蘇拯 竇少卿 遺忘 張利涉 閻玄一 郭務靜 張守信 李睍 張藏用 唐朝時,益州每年都向京都宮中進獻甘子,每只甘子都用紙包裹好。后來,長吏怕用紙包裹不恭敬,改用細布包裹。之后,又怕甘子被布包裹坏了。每年甘子進獻京都后,都憂慮恐懼。這一年,甘子進獻京都后,忽然有個叫甘子布的御史來到益州。長吏誤以為這位御史來益州是推究用布裹甘子的事,因此异常惊恐地說:“果然被朝廷追究這件事情。”待到御史甘子布來到驛館中,這位長吏拜見后,只是說用布裹甘子是如何如何的對皇上恭敬。甘子布初時對他這樣說,一點也不明白。過了一般時間后,才領悟到是怎么一回事。講給他人听,听的人沒有不開怀大笑的。御史甘子布好學,有文才,在當時很有名望。 唐玄宗天寶初年,蕭穎士因為去靈昌游玩,來到胙縣以南二十里的地方。這里有一家胡店,店里的人多數都姓胡。蕭穎士從縣城出發時天已經很晚了。縣里的官員們為他設宴餞行用去了一段時間,到了傍晚才起程。出了縣城向南走了三四里路,天色就昏黑了,遇到一位婦女約二十四五歲,身著紅衫綠裙,騎著一條毛驢,驢身上駝有衣服。這位婦女對蕭穎士說:“我家住在順道往南走二十里的地方。現在天色已晚,我一個人走路很害怕,愿意隨您一塊儿走搭個伴好嗎?”蕭穎士看看女子問:“你姓什么?”女子回答說:“我姓胡。”蕭穎士常常听人們說有野狐狸精,或者變成男人,或者變成女人,在天傍黑時迷惑人。蕭穎士疑心眼前的這位妙齡少婦就是野狐狸精變的,于是唾罵申叱說:“死野狐,你竟敢媚惑我蕭穎士?”立即打馬向南疾馳而去。蕭穎士騎馬來到胡家店,投宿店中,脫衣歇息。過了許久,他從窗戶看到路上遇見的那位少婦牽驢從大門進到院子里。店里的老主人出屋問道:“為什么違禁夜行?”少婦回答說:“犯夜還算罷了。适才在路上被一個害了瘋犬病的人,喚儿是野狐,好懸沒被他唾殺我。”直到這時,蕭穎士才知道自己誤將店主的女儿當成了野狐精,不由得羞愧滿面,很不好意思。 唐玄宗時,郗昂与韋陟關系很好。一次,二人在一起談論起朝中的諸位宰相中誰最無德,郗昂口誤地說:“韋安石啊!”過了一會儿,才意識到自己剛才說走了嘴,于是惊慌失措地离開了韋陟家。郗昂來到街上,正好遇上另一位當朝宰相吉溫。吉溫問他因為什么這么惊惶?郗昂回答說:“适才跟韋尚書談論朝中宰相誰最無德,本來是想說吉頊,卻口下誤說成韋安石了。”說完又覺不對,立即打馬而去。郗昂經過房宰相府第門前。宰相房琯拉著他的手,安慰他不要這么慌恐失措,并問他為了什么事?郗昂又張口說出房琯最無德來。事后,郗昂經常對人說自己忽然一天之間,得罪了三位宰相。滿朝文武官員都為他感慨不已,三位宰相中,只有韋陟從這以后跟郗昂斷絕了往來。 唐朝臨濟縣令李回,娶妻張氏。張氏的父親曾經任過廬州長史,現告老還鄉。張長史因為李回薄待他的女儿,前往臨濟縣去辱罵李回,不料誤入全節縣。進門就問看門人:“縣令在嗎?”看門人回答說:“在。”張長史于是直奔廳前,大聲辱罵。全節縣令趙子余不知什么緣故有人大罵自己,暗中從門縫里向外看,只見一位老漢大罵不已。當時縣內常傳有狐狸成精作怪。趙子余以為張長史是狐精變的來縣衙作怪,迷惑人眾,于是暗中召呼差役用鞭子抽打了張長史。張長史依然不醒悟,仍然辱罵不已。差役們鞭打累了,才想起來問:“你是什么?到此隨便辱罵我們縣令?”張長史才說:“我是你們縣令李回妻子的父親。李回虐待我女儿,所以我來罵他。”全節縣令趙子余才知道都搞誤會了。將張長史安置在驛館中住下,請來醫生為他診傷上藥。跟隨張長史一塊儿來的家童連夜赶到臨濟縣,將張長史在全節縣挨打的事情報告給李回。李回听了后大怒,立即派遣差役几百人,聲言要襲擊全節縣毆打縣令。全節縣令趙子余听說后非常恐懼。關閉好縣衙大門守候在縣衙里。李回叫門不開,便來到郡府上告趙子余。太守听了李回的上告后,將全節縣令召到府衙中斥責一頓,原諒他是搞誤會了。只命令他出錢二十万賠償張長史所受到的傷害。李回將岳父張長史迎接到臨濟縣自己家中。張長史對李回及時赶到全節縣報复趙子余,感到特別高興。就不再責問他虐待女儿的事情,高高興興地回到自己家中。 唐德宗貞元年間,蕭俛剛考中進士。當時,太醫王彥伯住在京城長安太平里,与給事鄭云逵的宅院相鄰。蕭俛忽然患寒熱症,早晨起來后到太醫王彥伯家中去看病,誤入給事鄭云逵家。正赶上看門人到別處去了,沒遇阻攔就進入院中。給事鄭云逵站在中門那儿,蕭俛上前施禮后,說:“我是前天新考中的進士,同科學友們在一塊儿聚會宴游,不甚患上了胃腸感冒。口吐腹瀉,渾身發冷,腹胃疼痛難忍。請太醫為我診候一下。”給事鄭云逵听了后,讓家中仆人拿來一只椅子請蕭俛坐在那儿,為他在手腕部診脈,說:“根据你的脈象,是心火上升引起的傷風。我叫鄭云逵,你要找太醫王彥伯,他是我東鄰,請到隔院去找。”蕭俛听了后,羞臊得滿臉潮紅地离開了鄭家。 唐朝人崔清官拜豪州刺史,接替他的前任李遜,崔清上任前,到戶部侍郎李巽那里拜謝告別,李巽家人留他坐下跟主人閒話。崔請坐下后,指著戶部侍郎李巽說李遜:“我都不知道李遜這個人愚昧到不想辭官离任。”再三重复地說這一句話。戶部侍郎實在忍耐不住了,接上說:“李巽在這呢。只是我單單不讓您先生滿意。”崔清這才明白自己認錯人了,羞愧地起身告辭走了。 唐朝時,進士何儒亮自外州來到京城長安,看望他的堂叔,誤入郎中趙需家,自我介紹說是族內同一分支的侄子。當時正值冬至,趙需正欲設家宴過節,招手請何儒亮入席,說:“即是同房,就請一塊儿吃點便飯吧。”趙需家中的姑姑、姐姐、妹妹及他的妻子都在一張桌上,跟何儒亮一起吃飯。何儒亮吃完飯,起身告辭,慢慢走出趙家。趙需仔細察看,才發現他是何家人,不是趙家堂侄,不由得大笑起來。何儒亮也知道自己誤入趙家,有一年多不好意思外出走走。當時,滿京城的人,都稱趙儒為何需郎中。 唐朝時,司空于□認為樂曲《想夫怜》的曲名不夠文雅,想改換個曲名。有位客人笑著說:“南朝相府中,曾有瑞蓮。所以有首歌名《相府蓮》。‘想夫怜’是后人的訛傳”。于是就不改了。 唐朝時,尚書裴胄鎮守江陵,曾經与苑論交往很厚。苑論考中進士后,不再跟裴胄見面了,只是通信問候一下而已。苑論的弟弟苑抽,剛剛參加選拔舉人的考試,途徑江陵,到府衙通報,欲行參拜地方長官的禮儀。負責接待工作的書吏,看到苑抽通報的名氏說:“你這位秀才的名字,雖然只是字不同,但是很難向尚書行拜見的禮儀,怎么辦?”正巧,苑抽的怀中還帶有哥哥苑論的舊名片,便取出來對接待人說:“我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負責接待客人的書吏見天色已經晚了,倉促地接著苑抽遞給他的后一張名片,進入里面通報。裴胄看到苑論的名片,非常高興,說:“是苑大來了啊!快請進來!”苑抽來到廳堂,裴胄見面貌不是苑論。待到請苑抽入坐后,舉手揖拜問:“請問你是苑家的老几啊?”苑抽回答說:“我是苑家的老四。”裴胃問:“苑大是你什么人?”苑抽回答說:“是我的親哥哥。”裴胄又問:“你的真正的名字叫什么呀?”苑抽回答說:“苑論。”裴胄又問:“你哥哥苑論改名了嗎?”苑抽回答說:“我哥哥也叫苑論。”在場的府衙中的文武官員吏役听了后,都大笑不止。等到引導苑抽到正室入坐后,他才向裴胄說自己的本名叫“苑抽”。這件事情不一會儿便傳遍了整個府衙。又過了一會儿,遠近都知道了。 唐朝時,舉人李文彬是被中書舍人紇干泉發現舉荐起來的。因此紇干泉對他有知遇之恩。當時,京兆府同菉賀蘭洎病故。李文彬正在這時去拜見中書舍人紇干泉。紇干泉問:“今天京城中有什么新鮮事?”李文彬回答說:“剛才經過府門,听說紇干洎死了。”紇干泉問:“沒有听錯嗎?”李文彬回答說:“沒有听錯。”紇干泉滿臉怒气地說:“你大概是在跟鬼說話呢吧。”乞哼哼地甩一下衣服進入內室。李文彬這才醒悟到,原來是這兩個人雖然不是一個姓但同音,又同名,剛才自己回答錯了。 唐昭宗光化年間,有個叫蘇拯的人,与同鄉陳滌住在一起。蘇拯剛剛与吏部掌管官吏考課的官員蘇璞攀認上同一宗族。蘇璞,是已故的蘇常滌的儿子。蘇拯既然已經帶著禮品到蘇璞那儿認了同宗,不久,便寫了一封請蘇璞關照的信,并隨信寄去自己過去寫過的文章。信寫好后,請陳滌代為封好寄出。陳滌隨手寫上自己的名字,將信寄出去。考功郎中蘇璞收到信后一看,立即大怒。蘇拯得知這一消息后誠惶誠恐,馬上又寫了一封信表示歉意。吳子華听說這件事后說:“這完全是一場誤會啊!陳滌隨手寫上自己的名字,是一誤;蘇璞收到信后,將‘陳滌’錯看成了‘常滌’,是二誤也。” 有個叫竇少卿的人,家住在故都。竇少卿离家到渭北各個州去考察巡游,來到一個鄉村小店,隨他同來的一個仆人得病不能同行。竇少卿將這個仆人寄放在店主這儿,自己繼續去巡游考察,先后到過鄜州、延州、靈夏等地,有一年多沒有回家。這期間,在竇少卿离開那家鄉村小店后不久,他寄放在店主家的那個仆人病勢突然轉重,死在店主家。臨死前,店主問他:“你叫什么名字?”這個仆人只說出:“竇少卿”三個字,就再也不出聲了。于是,店主在路邊掘個墓穴,將這個仆人埋在里面,并在墓前豎立一塊墓碑,上面刻著“竇少卿之墓”几個字。有個跟竇少卿認識的人路過這里,看到墓碑上的名字非常吃惊,問店主是怎么回事?店主回答說:“碑上有名有姓,一點也不假。”后來,有個跟竇少卿非常熟悉的人路過這里,看到墓碑上的名字,很是痛惜。有個跟竇家非常知近的親戚將這事告訴了竇家。竇家派出竇少卿的儿子前往這家村店去察看墓碑,果然如此。于是竇家全家穿上哀服為竇少卿發喪,相繼設齋為竇少卿奠祭。并且,將墓里的靈柩迎運回家中安葬。不論是遠道的,還是近處的親朋好友都來吊唁慰問。下葬后一個多月,忽然有一天,一個人捎來一封竇少卿的書信給竇家。信上說他就快要回到本郡來了,并向全家老少報告他平安,安康,一切都好。竇家見信后無限惊訝,全家人都不相信這是真的。說一定是故意寫封書信搞詐騙。過了几天,又有人來報告說:“我在路上見到了竇少卿,非常健壯。”竇家人愈加疑惑,于是派人偷偷去迎視竇少卿。去迎視的這個人見竇少卿遠遠走過來,便躲藏在路邊偷偷窺視,怀疑走來的是竇少卿的鬼魂。待到竇少卿進入家門,妻儿老小都大喊大叫道:“鬼來啦!鬼來啦!”竇少卿仔細講述了這件事情的經過后,家里才知道下葬的是隨從仆人,如此大錯是那家村店主人立碑刻字造成的啊! 唐朝人張利涉記性不好,好忘事。張利涉任怀州參軍期間,每次開會被召見,都在手中的板笏上記下這件事。當時,有一次河內縣令耿仁惠邀請他,奇怪他沒有按期去。于是,親自登門來請他。張利涉看看手中的笏板說:“笏板上并沒有記上你的名字啊?”還有一次,張利涉白天睡覺忽然惊醒,急忙讓手下為他備馬,說是有急事要到州里去。張利涉騎馬來到州里,直奔刺史鄧惲府門,敲門而入,見到鄧惲拜謝說:“听說刺史要給予我死刑的處罰?”刺史鄧惲惊异地說:“沒有這樣的事呀?”張利涉說:“司功甲某說的啊!”鄧惲大怒,于是喊來掌管笞刑的州官,讓他將甲某以离間中傷的罪名,處以杖刑。甲某听到這件事情后,苦苦哀求說他确實沒有說過刺史要處張利涉死罪的話。這時,張利涉上前請求刺史鄧惲說:“望刺史大人恕甲某無罪。我恐怕是在睡夢中听到他說這樣的話呀。”從此,人們都知道張利涉昏憒糊涂。 唐朝時,三原縣令閻玄一非常健忘。一次,閻玄一來到州里,坐在主人家中。州里的佐史從這里走過,閻玄一錯誤地將州里佐史記認成縣里的佐史,招呼過來想要鞭打他。走過來的這位“縣佐”說:“我是州佐啊。”閻玄一羞愧地道歉,才算了結。過了一會儿,縣佐來了。閻玄一又疑心他是州佐,拉著來人的手讓他坐下。來人說:“我是縣佐啊!”閻玄一又羞愧万分。還有一次,一個人稍給閻玄一一封他哥哥寄給他的信,站在台階下面。過了一會儿,鄉吏白錄人來了,閻玄一向鄉吏要來棍杖,就鞭打給他送信的這個人。這位送書人一點也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挨了打,問閻玄一。閻玄一說:“我打錯了。”這時遇到值班的縣佐從這里路過。閻玄一讓縣佐到他家里取來一杯酒為被打的人,暖暖瘡傷。過了許久,縣佐拿來了酒,閻玄一完全忘記了讓縣佐取酒這件事情,也忘了被他鞭打的送信人。于是就將酒賞賜給了縣佐喝。 唐朝時,滄州南皮縣丞郭務靜,剛上任時,正值縣佐王慶通審理一件案子。郭務靜問王慶道:“你姓什么?”王慶通回答說:“我姓王。”過了一會儿,王慶通又來到縣丞郭務靜這儿。郭務靜又問:“你姓什么?”王慶通回答說:“我姓王。”郭務靜惊异愣住了好一會儿,仰頭看著王慶通,問:“南皮縣佐史總共有几個姓王的?” 唐朝時,余杭太宗張守信,非常友善富陽縣尉張瑤,對待張瑤特別寬容。張瑤不知道太守為什么對自己這樣好。張守信就讓錄事參軍張遇轉告張瑤,說他想將自己的女儿嫁給張瑤作妻子。張瑤听了后非常高興,認為自己這回娶妻的日期有指望了。然而這些都是在暗中悄悄進行的,從郡府到兩縣的縣衙,都不知道這件事情。張守信積极為女儿准備陪嫁的服裝。女儿的保姆問:“准備將女儿嫁給誰呀?”張守信告訴保姆女婿是誰。保姆說:“女婿姓張,不知太守的女儿姓什么啊?我私下感到疑惑?”張守信這才醒悟,立即停止這門婚事。 唐朝時,殿中侍郎李逢年被貶職后,過了一段時間又授以漢州雒縣縣令。李逢年很有治理政務的才干。蜀道掌管刑獄与監察州縣官吏的官員,經常委派他代為審理獄案。李逢年的妻子,是御史中丞鄭昉的女儿,因為感情性格不合,而被他休棄婚。一次,李逢年來到蜀城成都后,對益州府戶曹李□說:“我現在家里沒有一個主事的婆娘,空落孤單日子很難過。況且,儿女們都長大自立了,理應再婚娶個婆娘。老弟既然跟我不錯,非常希望你能為我介紹一個婆良啊!署中同僚的女儿或者妹子,縱然是离婚再嫁的,也可以考慮,希望老弟為我留心訪查訪查。”李□回答說:“行啊,我一定好好物色一位嫂子。”后來,李逢年又一次拜訪李□談起這件事。李□是個性情粗疏馬虎的人。過了一段時間到李逢年這儿說:“兵曹李札,是蜀中的名門望族。李扎有一位妹妹,長得非常美貌。听說在成都曾嫁給元氏為妻,丈夫剛剛死去。她的嫁妝也非常丰厚,單是陪嫁的丫環就有二十人。老哥愿意娶此女為妻嗎?”李逢年高興地答應了,并讓李□將自己的意思轉告給李扎。李扎得到這一消息后,親自前來拜謝李逢年。第二天,李扎請李逢年到他家去小住几日。當天晚上,李逢年非常高興,天還沒亮就醒來了。他穿好衣服,一個人走出屋門,在庭院中邊踱步邊自言自語地說:“李扎的妹妹,門第又是這樣相當。年輕而又美貌動人,家里又富貴丰裕……”李逢年反复叼念著,忽然惊醒過來,難受地說:“李□犯了個大錯誤啊,真是誤人不淺。他給我提的這門親事,我們男女雙方為什么都姓李啊!真是奇怪。”于是,李逢年立即騎馬回到公堂上。過了一會儿,進入公堂,問:“老哥今天就娶李扎的妹妹嗎?”李逢年低頭不語。李□問:“怎么,出了什么差錯了嗎?”李逢年抬起頭來說:“我在想,李扎的妹妹為什么跟我一個姓呢?”李□听了后方惊悟,离開公堂,遇見李扎。李扎問:“李侍御你今天見過他了嗎?你已經替我說通了吧。”李□說:“我犯了一個大錯誤。只是想為令妹找個好女婿,都沒有想到李侍御跟令妹同姓啊!”李扎听了后也大為吃惊,連連表示惋惜遺憾。 唐朝時,青州臨朐縣丞張藏用,性情愚魯遲鈍,又有些神經質。一次,張藏用讓人請一位木匠,召呼了十次也沒有來。張藏用异常惱怒,派人將這個木匠捉來。這個木匠剛到縣衙,正赶上鄰縣縣令派人送書給張藏用。張藏用邊生气邊折開書信看。這時候,被捉來的木匠悄悄离開縣衙溜走了。張藏用讀完書信后,便命令差役剝去送書人的衣服,打十板子。送書人謝過杖刑后,問:“我是給縣丞您送書的鄰縣衙役,縱然是寫信人獨犯了縣丞您,我這個送信的使者有什么罪呢?”張藏用才知道自己錯打了人,向送書人表示歉意,說:“剛才我是跟那個木匠生气,無意間誤打了使君啊!”讓里正赶快拿來一壇酒,送給被打的送書人飲用。之后,又去處理別的公務去了。過了一會儿,張藏用看見里正手捧一壇酒走過來,指著壇子問:“這里盛的是什么?”里正回答說:“酒啊!”張藏用說:“你就將它喝了吧。”里正拜謝后,打開壇子喝酒。張藏用回到縣衙后,被打的送信人左等右等也不見有人送酒給他喝,只好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走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