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張法義 王弘之 崔義起妻 襄陽老姥 普賢社 李治 王乙 鉗耳含光 席豫 裴休 牙將子 唐朝的張法義,是華州鄭縣人,年少貧窮粗野,不修禮教。貞觀十一年,入華山砍柴。看見一個和尚坐在岩邊的洞穴中,法義靠近和他說話。不覺天黑不能回。和尚于是擺設松柏末,來讓他吃,并對法義說:“貧道很久不想讓外人知道,你出去,不要和別人說和我相見,因為說俗人的事有很多受連累,死后都是受罪的道,誠心忏悔,還可以減輕。”于是就讓他淨浴,穿僧衣,做忏悔,第二天告別离去。過了十九年,法義病死,埋在野外,家貧無有棺槨,就用薪柴掩埋了他。而后他蘇醒,自己推開薪柴回家。家人惊恐,法義自己說,當初有兩個人來捉他,跟他們乘空而去,到了官府入門,又向巷南走了十多里,左右都有官曹,門閭相對,不可胜數。法義到了一個曹院,看見官人遠遠責備使者說:“這個華州的張法義,本限三日帶到,為什么卻延到了七天?”使者說:“法義家的狗厲害,并有祝師,被祝師打得很苦。”脫上衣露后背青腫處給官曹看,官說:“延限過長,各打他們二十棍。”說完,也打完了棍子,血流滿地。官說:“把法義帶去錄事。”錄事署發了文書,讓送到判官那去,叫主典,拿法義以前的案簿,案簿擺滿了一床。主典對法義以前的檢驗,說:“他的案簿許多先前用紅筆勾掉。有未勾者就記載下來:貞觀十一年,法義的父親讓他割禾,法義反而瞪著眼看著父親,私下罵他的父親,不孝,應打八十棍。”才錄完一條,就看見先前岩洞中的和尚來了。判官起而迎接,問有什么事。和尚說:“張法義是我的弟子,他的罪都忏悔后而減除了,天曹案中已勾掉了,今天錯抓來,不應當死。”主典說:“經過忏悔的人,這個案已勾掉了,至于象瞪眼罵父的罪,雖然承蒙忏悔,事不能勾掉。”和尚說:“如果這樣的話,當拿案簿來核對,應該有福利的事,就依賴于判官了。”就讓主典帶法義去王宮,殿堂宏大壯觀,侍衛几十人,和尚也跟著到了王的住處。王起迎接和尚,王說:“你是值事嗎。”回答說:“不是。有弟子張法義被抓來。這個人過去的罪,我已給他勾掉了,不應死。”主典又以瞪眼看父的事告王,王說:“瞪眼已忏悔而這個罪不應免。然他師來替他請求,可以放回七天。”法義對和尚說:“日子既然不多,以后恐怕也見不到師傅了,我請求跟著師傅去。”師傅說:“七日就是七年,可以早早回去。”法義堅持請求跟隨,和尚于是向王借過筆,在法義的掌中寫一字,又請王印印上說:“可快回家去,憑著這個做福事報答,后來看不見我,用掌中的印呈給王,王自然會放你。”法義于是告辭离去,和尚令送出去他。到了他家,屋里很黑,法義不敢進去,使者离開了他,他便复活了,覺得象是在土中,并且很輕很薄,就用手推動才出來。因而入山,找僧修福。法義掌中所印的地方,字不認識,然而都變成了瘡。始終不能治愈,至今還存在。 唐朝王弘之,貞觀年中做沁川和川令,有女嫁給博陵的崔軌,軌在和川病死。過了几十天,他家忽然在夜里听到崔軌說話,當初全家惊恐,以后就習以為常了。崔軌說:“我是你家女婿,雖然不應在妻家給我立靈位,然而苦于我無依無靠,就給我立個靈位吧。”軌妻听從了他的請求。早晚置放祭品。不准放肉食,只要放素食,并且常勸她禮佛。軌又都說出在地獄中的事。說:“人一生常常不免要殺生或不孝,其余的罪,大概都是小罪罷了。”又說:“我雖然無事,然而要幫助我多做福事。為軌多次設齋供奉,并寫法華、金剛、觀音等經各三兩部。從這以后,就不再來了。”王家一一按他說的話,寫經設供。軌忽然又來愧謝,因而說:“現在就來告別。”全家哭著送他。軌有個遺腹子,已年四五六歲了,軌道:“這個孩子一定會作大官,愿好好養育他。”從此之后他就再也不回來了。 唐朝司元少常伯崔義起,妻蕭氏,父文鏗年少不吃葷不吃酒肉。蕭氏在龍朔三年五月死去,他家為她修了初七的齋日。和尚正吃齋飯,她的婢女素玉忽然說:“夫人來告訴我說:‘活著的時候听佛經說地獄,現在親身体驗,痛苦不可說,靠你們大家為我造福,承蒙暫且放我回來。”就來向各位和尚忏悔。想要去又說:“我到二十日再來,帶素玉去見所受的罪。”到期,素玉气絕,三天后才蘇醒說:“起初隨著夫人到了一座大城中,有一別院,是夫人住處。也兼有湯鑊、鐵床在,夫人一會被燒煮,殘酷的難以訴說。夫人的父親文鏗忽然乘著云在空中喊道:‘早點放素玉回去。’并告訴素玉說:‘我女儿活著的時候不受戒,所以恣行無忌,你回去叫崔郎多建造功德,替她拔掉這种厄難。’又看見一婆羅門僧從空中下來,作梵語,教素玉念金剛、法華、藥師經各一遍。讓她离去,于是素玉就复活了,并沒有遺忘。”有一個僧人听到了說:“素玉所傳誦的,如同西國語,与中國的是不同的。 唐朝神龍年中,襄陽將要鑄一佛像,有一個老婦人非常貧困,向大家求助出錢,而始終不能得到。老婦人有一錢,則是做女儿時母親賜給她的,六十多年來把它當作寶物,等到鑄像的時候,老婦人拿著她僅有的一錢,就發了重愿之后投入到爐中。等到破爐出像時,老婦人所投的錢,正貼在佛像的胸前,于是就把它磨掉了,過了一天晚上,錢又象原來那樣在胸前。僧徒惊异,錢至今還存在。才知是誠心發愿,一定會有誠摯的報應。老婦人的心非常誠摯,所以感動了許多佛,讓后人希冀有這樣的事。 開元初年,同州界有几百戶人家,分為東西普賢邑社,建造了普賢菩薩像,而每天設齋戒。東社邑家的青衣,把齋戒日子生的儿子放在齋案旁,給他取名叫普賢。年齡到了十八歲,任性而愚俗,勞累的事,都被嘗遍。后因設齋戒的日子,這個小子忽然推倒普賢身像而自己坐在那個地方。邑老看到了,都非常生气,咒罵他,又鞭打他。普賢笑著說:“我因你們的誠心,所以出生在這里,你們看見真普賢不能更加敬拜,而拜求這個土像有什么好處?”于是忽然變自身為普賢菩薩身,身上黃金色,乘著六牙象,飛向空中去了,放出巨大的光明,天上花象彩云,五色相映,于是就熄滅了。邑老才明白是賢圣,都非常惊訝慚愧。那個西社為普賢邑齋戒的,僧徒正集聚。忽然有一婦人,怀孕臨產,說要生孩子。于是就進入菩薩堂內,人呵怒她,不能阻止,于是在靈座的前面,生下一男孩。既是剛剛生出,非常污穢,人人都不可以抱出來,更用詬語侮辱她。忽然婦人不見了,男孩變成為普賢菩薩,光明照耀,貌相端正美麗,他的那些污穢之處,都變成香花。于是乘象騰空而去,漸漸而熄滅。各位父老自恨愚昧,不識普賢。刺瞎自己眼睛的十几個人。因此說:菩薩的變化,凡人怎么能識別呢? 山人李洽,從都市入京城,來到灞上,正遇官吏拿帖說:“追李洽。”李洽看見帖子,文字錯亂,不能辨認,對官吏說:“帖子寫得很亂。”官吏說:“這是閻羅王的帖子。”李洽听到后悲傷流淚,請求官吏暫且回去,待和家人告別。官吏和他一起走過街市,看見許多酒肆中食物,官吏看了很久。李洽問:“你想吃嗎?”回答說:“是的。”李洽就拿出一千錢,任他去買,只買一樣東西吃,吃完后他很高興,對李洽說:“現在可以速去寫金光明經,或許能夠獲免”。李洽到家后寫完經書,告別家人,和官吏一起走了。走了几十里,到了一城內,城宇峻嚴,于是問這是什么城,官吏說:“安祿山作亂,所主管的人害怕賊人逃跑。所以造了這座城來阻止他。”又問城主是誰?回答說:“是鄔元昌。”李洽一向与城主有老交情。請求為他通報一聲,元昌召喚他進來。相見悲喜交加。不一會,有兵馬几十万過城。元昌留李洽暫坐,出門去迎候,很久才回來。李洽問這些兵是干什么。回答說:“閻羅王往西京大安國寺去。”已經到了寺里,登上百尺的高座,閻王把生死簿閱完后說:“這個人新造了金光明經,就能延長壽命,所以不當死。”元昌歎息羡慕了好久,令人送回。因此李洽才复活了。 王乙,從小常常堅持念如意輪咒。開元初年,徒弟三人,將要到黃河以北去,有個船夫要載運王乙等,不很講錢的多少,說:“正是你們自己要去,所以不計較价錢。”王乙起初不想過,對他的徒弟說:“他不講价錢,是想引誘我,難道是包藏禍心嗎?”船上的人說:“所得到的錢只是用來供給酒肉的錢,因為是長者,更不該阻隔了。”他的徒弟相信了他,于是上船買了酒和他共飲。船夫頻頻舉酒敬王乙,王乙多次听到空中說“不要飲酒”,心更加惊慌害怕,因此也就有所疑心,酒雖然進入嘴里,也暗中吐出來了,因此唯獨他不醉。到了夜里點上蜡燭,他的徒弟都已酣睡,王乙想到會有不測,就默坐念咒。忽見船上的人,拿著一把大斧子,刀長五六寸,從水倉中出來,砍斷二個奴仆的頭,又斬了兩個同伴,接著就輪到王乙,王乙趴在地上等死,那個蜡燭忽然就滅了。王乙被砍三斧,背后有門,早已釘死了,忽然有兩個人,從門進來扶著王乙投入水中,岸下水深,又把他投到岸邊,雖然全身是血,卻不很疼痛。走了十多里,到了一草屋,大聲說被賊劫了。房中的人收乙進屋,把他關了起來,就報告到縣里。官人帶王乙到被劫之處,看見岸高几十丈,才知道是神咒的力量。以后五六天,汴州抓到了賊,問緣由,賊說:“當時燭光忽然暗了,便不見了王乙,不知去處。王乙雖然被砍破創口,卻不損害骨頭,不久就好了,象以前一樣。這是持念如意輪咒的功勞。 竺山縣縣丞鉗耳含光的妻子陸氏,死后過了半年,含光的任期也到期,從家出來住在竺山寺里,有一個大土墩,閒暇的日子就去登望。忽然在墩子側看見了陸氏,夫妻相見悲喜交加,問她死后的事,便讓他向北看,看見一座大城說:“就住在這里。”并邀含光一同去。入城,城中房屋壯麗,和人間的不兩樣。旁邊有一院,院內向西走,有几十間房子,陸氏住在第三間。夫婦之情,和平常一樣,衣物也都和以前一樣。過了很久天晚了,對含光說:“地府很嚴,你應當暫且回去了,后天可領著儿子來,想有所囑咐,明天別再來了。”等到第二天,含光又來了,陸氏看見惊懼地說:“告訴你不要來了,為什么又來了。”過了一會,就有穿紅衣的官吏,跟從几十個人來到院內,陸氏叫含光藏到床下,垂氈到地來擋住他,告訴他不要看,恐怕主人客人有所冒犯。不一會听到外面喊陸四娘,陸氏走了出去。含光起初很害怕,后漸漸偷看,院中有二十八個婦人,紅衣吏各讓她們解開發髻兩兩相結,投到釜中,冤枉痛楚之聲,几里外都能听到,火滅才离去。陸氏一直走進房內,含光見她進來,接手拉到床上,好久不出聲,終于明白過來,含光問:“平生齋戒吃素誦經念佛,為什么還受這樣的苦?”答道:“先前將死的時候,有和尚到我那見我,令我寫金光明經。當時答應了他,病急匆忙,就忘了他的囑咐,犯了這個罪而受的報應,遭受這种酷刑,所說的想儿子,正是想為我造金光明經。現在你已看到了,就不要麻煩儿子了。”含光回家,就把這些事都向儿子們說了,悲傷了一個晚上,等到第二天再要去看,已經再也看不見了,只看見了荒草罷了。于是就賣家產,得到了五百千。從刺史以下,各有資助,計有二千貫文,令長子帶著去五台寫經。到了山中,找遍各台沒有定居的地方,不久又上台,半山路上遇到一個老僧,對他說:“寫經救母,為什么這么遲才來,把錢留在台上,應快回去寫金剛經。”說完就不見了,他的儿子知道是文殊菩薩,就留下錢而回來了。到家寫經,寫完后,登上土墩,又看見地獄,因而一直進去,遇著關的門,就敲門,門內問是誰?鉗耳贊府就說“是我”,很久,有婦人出來說:“貴閣讓我來感謝你們寫經的功力,她已托生人間了,讓你們千万珍重。”含光又問:“夫人什么原因住在這里?”答到: “罪狀相同,所以還在這里。” 唐朝開元年初,席豫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去河西按查。到了河西兩個驛站,准備吃飯,找不到羊肝,就鞭打驛吏,外面說肝已到了。席豫看見肝在盤子中搖動不停,皺眉好久,讓拿下去,于是拿來一匹絹,為羊鑄佛。半天左右,席豫忽然死去。隨從官吏去見王,王問:“殺生自然有道,為什么要活取它的肝,怎么能忍心呢?”席豫說:“當初雖然要肝,但肝到了卻看見它搖動,實在不敢吃它。”說完,就看見一個小佛從云中飛下來,王起身禮拜,佛說的和席豫所說的一樣。王對羊說:“他不吃你的肝,現在想要怎么辦?”不久也就放席豫還生了。 唐朝開成元年,宰相裴休,信奉佛教,精通禪律,拜圭峰密禪師為師,得到了達摩頓間密師法界觀禪的詮釋,都是相國撰寫的文序,裴休曾經披著細毛的衲衣,到歌妓院中,拿著缽化齋,自己說:“不被世俗之情所污染,可以給人說法。”常常自己發愿:愿世世代代為國王,護佑佛法。后來于闐國國王生了一個儿了,手中有裴休二字。消息傳到中朝,他的子弟想迎接他回來,那個國家不准許并制止了他們。 唐朝東蜀大圣院內有木象,制做的瑰麗奇异,耆老相傳說是不久前從荊湘逆流而上,經過歸峽等郡,郡中人都准備船去迎取,纖夫牽拉也不到岸。一直到了渝州。州人焚香祈求,于是就應聲而去,郡守及百姓們,就造了大圣院安置了它。東川有個牙將,他的儿子常常不能出聲,忽然一天畫地,告訴他父親說:“我積惡很深,得上了這种病,听說大圣院神通,想舍身出家,到那去供養,希望能消除這個罪根啊!”父親答應了他。從此他便虔誠洁淨焚香修行,整夜不怠,過了几年,忽然能說話了,聲音清晰,超出于同輩人。又有個跛腳的儿童,親眼目睹這件奇异的事,發愿要在大圣院終身苦行,忏悔求福,結果未過一年,忽然能站起行走,筋骨自然伸曲,走路的步伐一點也沒有妨礙。這些事都記在本院的碑上,殿有東廡,啞和尚和跛童子兩個的畫像都還保存著。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