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竇傅 周璫 竺法義 王鈱妻 竺長舒 潘道秀 欒荀 張崇 釋開達 竺法純 釋道泰 郭宣 呂竦 徐榮 劉度 南宮子敖 徐義 畢覽 釋法智 孫道德 張興 曇無竭 車母 釋曇穎 邢怀明 王球 晉朝的竇傅,是河內人。永和年中,并州刺史高昌,冀州刺史呂護,各個都掌握軍隊,相互之間不和。竇傅被高昌所用,作官長。呂護派騎兵抄擊,竇傅被俘,同伴六七個人,一同被抓到監獄中,帶上枷鎖看管甚嚴,等到了時候就殺死他們。僧人支遁山當時在呂護營中,先和竇傅相識。听說他被俘將死,遁山到獄中去看望他。隔著門說話。竇傅對遁山說:“現在被囚禁,命在旦夕,什么人能相救呢?”遁山說:“如果能虔誠地請求皈依佛法,就一定有感應。”竇傅先前也听說過觀世音,等听遁山的一番話,就專心誦念。三天三夜,誠心誠意自然向佛。再看他的鎖枷,象感覺有緩解似的,和平常不同,就試著活動活動,刑具一下子离開身体。竇傅又誠心地說:“今天承蒙你可怜庇祐,已讓枷鎖自開。而我的同伴很多,我無心獨自离去。觀世音神力普渡,應當讓他們都免難。”說完。又拉其他的人,其他的人都先后解落枷鎖,就象有人割掉了似的,于是開門逃走。在巡邏人之間,沒有人察覺,就越城而去,走了四五里,天亮了,不敢再走了,就隱蔽在一個樹林中。不一會,呂護發覺囚犯逃走,大隊人馬去追,四處收捕,燒草毀林,沒有搜查不到的地方,唯獨竇傅所隱藏的一畝左右的地方,始終沒有人到,才能脫險而回。鄉里的人都异常地敬信,都非常信奉佛法。遁山以后過江,為了感謝遁山竇敷把這些事到處傳揚。 晉朝周璫,會稽剡人,家中世代奉法。璫年紀十六歲,就吃素誦經。正月長齋完畢,便請和尚設八關齋,又請他的師傅竺佛密、支法階。佛密讓他拿著小品經,齋戒時誦讀。三天后和尚赴齋,忘記了帶小品經。到了中午吃完齋飯,想要讀經,他才想起來,非常惆悵。璫家在板怡村,距离寺廟三十里,無人去取。等到人們燒香完畢后。恨自家不能念經,佛密更加不安。過了一會,听到有人敲門,說是送小品經的。周璫惊訝心喜,開門,看見一個少年,穿著單衣服,是先前所不認識的,又不是當時的人,疑心他是神靈。便長跪接受經書,邀請讓他入座。少年不肯進來,說:“這一夜應當來听經書。”等他出來后就不見了,而香气滿屋,接著一看,原來是密經,道俗都很惊喜。密經先前在櫥中,鎖得很嚴。回去看那個鎖,依然如故。于是村中的十几家,都信奉佛教。周璫于是出家,字為曇嶷,誦讀經書二十多万言。 晉朝的興宁年中,僧人竺興義,住在山里常做好事,住在始宁保山。以后得了病經很長時間百般治療,始終不愈,一天一天更加嚴重,于是不再治病了,只誠心地拜求觀世音,象這樣過了几天。一天白天睡著了,在夢中看到一位道人來看病,并給他治,先掏出他的腸胃,清洗五髒六腑,看見有很多不干淨的東西,洗完后,又收回原處,并告訴他說:“你的病已除掉。”夢醒后,所有的病一下子好了,不久又恢复了他的常業。所以經書說:“有時會出現沙門梵志的跡象。”象義公的夢就可以證明吧!法義在太原七年死去。宋尚書叫傅亮為他的事跡作傳。亮自己說,他的過世的父親曾和法義交游,法義每當說到這件事,總是肅然起敬的樣子。 晉朝琅琊的王鈱,他的妻子沒有孩子,曾祈禱觀世音菩薩讓他有個儿子。以后王鈱行在路上,遇到了一個胡僧,對他很喜歡。和尚說:“我死了,當做你的儿子。”不一會道人果然死了。而王鈱的妻子有了身孕。等生下來就會說話,又會西域十六國的梵語,非常聰明,又有气度。就是原來晉朝的尚書王洪明。所以小名又叫阿練,敘述他的前生時,事事都應驗。 晉朝有個竺長舒,原是天竺人,一心以讀觀世音經為業。以后住在吳中,城內遭火災,房屋接連,屋檐相接,火到之處全都燒毀。長舒家正住在下風口,估計要被燒毀,他一心念觀世音經。火快到舒家,忽然風轉火滅,全縣都异常惊訝。當時有個品質惡劣的少年,對他的靈驗很惊訝,到后半夜,風急,把火投向長舒的房子上,投四次都滅了。少年感歎不止,到了天亮,便磕頭認過。長舒說:“我沒有什么神力,常常以誦觀世音經為業,每當有事,總得到脫免。” 潘道秀,是吳郡人,年齡二十多歲,曾經隨軍北征。不久,因軍隊小失利,道秀逃跑而被俘,經過几個地方作奴仆,在域外作俘虜,想回去又沒有辦法。年少時信守佛法,常年誠懇地念觀世音經。每當入夢,總是于是他便高興地施禮。不知不覺平安前行,就走上歸路,回歸本土。以后他更精心讀經,信奉更誠。 晉朝的欒荀,不知是哪里的人,少年信佛法。曾經做富平令,先前跟著廬循出征,正赶上有個小小的失利,船遭火而沉沒,賊人也逼近,又正在江心,風浪惊人,欒荀嚇得要死,可還誦念觀世音經。忽然看見江中有一人,挺身屹立,腰和水齊。欒荀知道是念經有效,就投水奔去。投水后身体就浮上來,腳就象踩著地一樣。一會儿天軍派船救迎敗者,于是欒荀便得救。 晉朝的張崇,是京兆杜陵人,年少信奉佛法。太元年間,苻堅已敗,長安有一千多家的百姓,南逃歸晉,被鎮戎所扣,稱他們是游寇。張崇和他的五個同事,都被帶上手銬、腳鐐推到坑中,已埋到腰部,各自相距二十步遠,准備第二天騎馬射死他們。張崇已經絕望,只淨心念觀世音經。夜里刑械忽然自己脫落,因而得以脫逃。路過一寺,又稱誦觀世音的名,并誠心禮拜,用一塊石頭放在面前,發誓愿說:“現在想要過江東去,向晉帝傾訴,處理這個冤案,救他的妻子儿女,如心愿有結果,這塊石頭就應當分為兩瓣。”張崇拜謝。石頭就破為二塊。張崇到了京城,執虎樽(晉設能獻直言者發白虎樽飲酒)全部訴說冤情,皇帝就寬恕了他。那些已經被變賣的人,都贖回為他編了戶。智生道人親眼目睹了這件事。 晉朝有個和尚叫開達,隆安二年,登隴山去采甘草,被羌族所抓。當時正是饑荒年,羌地人吃人,就抓開達放在柵欄中,將要吃他。在柵欄中一共有十多個人,羌人每天晚上烹煮,只有開達還留著。自從開達被俘,便暗中誦讀觀世音經,從不懈怠。等到明天,應當被吃。那天早晨剛亮,忽然有只大虎,遠遠逼著一群羌人,奮怒吼叫,羌人各自都惊恐而逃。老虎就上前咬柵木,咬成小缺口,可以容下一人通過,不久虎慢慢离去,開達才看見老虎咬的柵欄時,認為一定是要吃自己,柵欄咬破了又不進去,心里感到十分惊异,認為是觀世音經的神力。估計那些羌人還沒回來,便穿過柵欄逃去。夜行白天躲藏,于是脫險。 晉朝和尚竺法純,是山陰顯義寺的寺主。元興年間,買木材筑寺,路過湖道。木材的主人是婦女,和他同一船走。已經入湖,天色漸晚暴風突起,波浪如山,船小被水又濺進來,又和婦人一起走,性命就在瞬息之間,于是法純一心誦讀觀世音經。當時已經深夜,沿途已沒有行旅之人了。忽然有一條大船到,法純就乘上大船。而這個小船立刻就沉沒了。大船隨波逐浪任其飄蕩不一會就到達了岸邊。 晉朝有個和尚叫釋道泰,是常山衡唐精舍的和尚。義熙年中,曾夢見一個人說:“你命當六七年(即四十二歲)終。”道泰年到四十二歲時,得了重病,他想到一定不會好了,所以就把衣缽等全部資財,作為很丰厚的福施舍給別人,回來虔誠一心念誦觀世音經,四天四夜,勤心不止。當時他所坐的床前挂著垂幕,忽然在幕下看見一個人跨門而進,腳背金色,光明照亮屋內。道泰便牽開帷幕惶恐地看,忽然沒有了。道泰惊喜交加,于是滿身流汗,身体便感到輕松,所得的病也轉好。 晉朝義熙十一年,太原的郭宣,蜀郡的文處茂,先与梁州刺史楊收敬為朋友。楊收敬有罪下獄,郭宣和處茂同被關押戴上腳鐐手銬,念觀世音經。十天后,夜里夢見一個菩薩慰問他,并告訴他們生命無憂。不一會枷鎖自己脫落,到天亮又給鎖上,后來還是象那樣脫落。于是二人發愿:如果能免除此罪,他們各出十万錢到明西寺作功德。不几天就被免了罪。郭宣就按照誓愿送錢給明西寺。處茂則違誓不送。等到廬循舉兵,處茂在香浦被流箭射中,未死之時說:“我有大罪”。說完就死去了。 晉朝的呂竦字茂高,是兗州人,住在始丰縣。它南邊的溪水,岸陡流急,回曲縈繞,又有許多大石頭。白天走在這里,都恐懼万分。竦自己說,他的父親曾在水中走,离家十多里路,一天傍晚,大風大雨,漆黑一片,辨別不出東西南北,覺得要淹死,就只一心念觀世音經,邊誦邊念。不一會,就有火光從岸上來,象人舉著火炬一樣,照得溪中很清楚,才得到回家。火常在他的前后,离船十多步。以后呂竦和郗嘉賓在一起共事,是郗所傳說的。 晉朝有個叫徐榮的是琅琊人。曾到東陽去回來,經過定山。行船上的人不熟練,誤落入漩渦中,就要沉沒,徐榮再也沒有什么計出,只是誠心呼喚觀世音的名字。不一會,象有几十個人一齊用力拉船,跳出漩渦,順江而下。天色已晚,天气非常昏暗,風雨更急,不知去向,而波浪更加洶涌。徐榮誦經不停,忽然看見山頭有火焰顯耀盛大,調回船頭朝那個方向走,一直到達岸邊,已經到岸,就再也見不到了。第二天早晨,問浦中的人:“昨天夜里山上是什么火?”大家惊訝地說:“象這么大的風雨,怎么能有火呢?”才知道是佛力暗中庇祐。徐榮以后做會稽府督護,謝敷曾听徐榮說。當時和徐榮同船的人僧人支道蘊,是謹慎忠厚的人,也詳知這些事,對傅亮說過,和与徐榮所說的一樣。 劉度,是平原聊城人。鄉里一千多家,都信奉大法,建造佛像,供養僧尼。正當虜主木末時,這個縣常常有逃跑的人。木末便大怒,想殺掉一城的人。大家都非常害怕,估計當被滅絕。劉度便虔誠帶領大家,向觀世音求救。不一會,木末看見一個東西從空中落下,圍繞他的屋前柱子轉,惊訝地看,原來是觀世音經。木末非常高興,于是免去了刑戮,這座城里的人也都得以幸免。 南宮子敖是始平人,戍守新平城,被狒狒虜儿長樂公攻破,全城几千人都被殺害。子敖雖然想到必死無疑,但還是誠心念觀世音經。不久輪到子敖,大刀一齊落下,有高的也有低的,拿刀的人忽然感到疲憊不堪,四肢不能動彈。當時長樂公親臨刑場,惊訝地問。子敖姑且答道:“能作馬鞍。”于是釋放了他。子敖也不知道回答這句話是干什么。以后就逃跑了,于是他造了一個小觀音像,用香匣子裝著,出門就頂戴奉侍終不舍离。 苻秦徐義是高陸人,做了尚書,從小奉佛法。當時兵革蜂起,賊人抓住了徐義,將要加害于他,于是就埋住了他的兩腳,把頭發綁在樹上。到了夜里,徐義便專心念觀世音經,一會儿,忽然夢見一個人對他說:“現在事情緊急你還有閒心睡覺!”徐義便惊起,看防守的人都疲憊而入睡。于是就自動活動,把手和頭發都解開了,腳也拔出來了,逃了一百多步,藏在草中,便听到追的人來來往往,拿著火把沒有發現他。等到天亮賊人走了,徐義才投奔鄴寺去了,于是得以幸免。 苻秦時畢覽是東平人。年少信奉佛法,跟著慕容垂北征,被俘,單馬而逃竄。看敵人騎馬將要追上他,畢覽誠心誦念觀世音經,就得以脫免。進入山中,又迷了路,又專心念經。則看見一個道人,穿著法衣拿著錫杖,給他指出去路,畢覽便安全到達家中。 出家僧人法智,為平民時,曾經獨自走在大澤中,忽然遇到猛火,四方燒起,走投無路,便誠心誦念觀世音經,不一會火燒過了,一澤之草,沒有一點保留的,只有法智所藏的地方一點也沒燒著,于是他開始更加敬奉大法。后來做了姚興的將官。從征追赶敵人,退軍時落馬,落在包圍中,于是他便隱藏在溝旁的荊棘里才遮住了頭,又念觀世音經,心更加忠誠。隔溝人遠遠地喊后軍。讓他們殺死他,而后軍過來搜索,都沒有看見他,于是獲救。以后他便出家。 宋朝的孫道德,是益州人,信奉道教,任主管。年齡已過五十歲,還沒有子女,居在精舍附近。景平年中,僧人對道德說:“你一定希望有儿子,就應當誠心禮念觀世音經,這樣才可以有希望。”道德就不去事道,而誠心誠意去念觀世音經。几日之中,有夢應驗,婦人即有了身孕,后生下一男。 南朝宋時的張興是新興人,很信奉佛法,曾跟著僧人僧融、曇翼同時受八齋戒。元嘉年初,張興嘗被劫賊所牽連逃跑躲避。妻子被抓進監獄,几天來嚴刑拷打。當時縣里失火,就把囚徒放在路邊,正赶上僧融、曇翼路過,偶然經過囚徒處。張興的妻子惊呼:“闍梨為何不救救我!”融說:“我力量單弱,不能救你怎么辦呢?只應勤念觀世音經。大概能獲免罷。”他的妻子便晝夜念經祈禱,過了十天左右,夜里夢見一個僧人用腳踢她說:“喂!喂!可以起來了。”妻子惊起,鉗枷鎖都解開了,然而關著門又有防守,沒有辦法出去。怕有人覺察,于是自己卸下刑具。又夢見先前的僧人說:“門已經開了。”他的妻子便醒來快跑,守備的人都睡了,她便順當地逃出。暗行几里,偶然碰到一個人,她惊怕地仆倒在地上,過了一會又互相問,才知道是她的丈夫。相見后悲喜交加,連夜投奔僧翼,翼把他們藏了起來,才獲免了。 南朝劉宋元嘉年初。有個黃龍僧人曇無竭,誦讀觀世音經,淨修苦行。和他的徒弟們二十五人,去尋找佛國,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終于到達了天竺國舍衛。在路上碰到一群山象,他抱著經誦念,呼喚救命。有一個獅子從樹林中出來,大象惊慌逃走,后來有一群野牛,吼叫而來,將要加害于他們,無竭又象起初那樣念經求救,又有大鷲飛來,野牛便惊散,才得以脫免。 車母,遭南朝宋時廬陵王青泥之難,被俘在賊營中。他的母親從來供佛,就在佛前點燃了七盞燈,整夜精心念觀世音經,愿儿子能脫險。象這樣整一年,她的儿子忽然逃走,獨自走了七天七夜,向南走,常赶上天陰,就不知道東西。遠遠看見有七段火光,望見火而跟著走,好象是村子想要去投宿,卻始終不能到達。象這樣又經七個晚上不知不覺就到家了。看見他的母親還在佛前跪在地上,又看見七盞燈,他才明白過來。母子共談,知道是佛的力量,從此更加誠懇禱告,專門行善。 宋朝長干寺有個和尚曇穎,是會稽人,少年出家。謹守戒行,誦讀經書十多万言,后到長干寺。善于宣唱,天下獨一無二。曇穎常年患癬病久治不愈。房內常常供奉一位觀世音像,早晚禮拜,請求治好這個病。不長時間,忽然看見一條蛇,沿著牆壁爬上屋頂。不一會,又有一個老鼠,從屋頂落地,涎液滿身,象是已死了。曇穎等它活,就拿竹刮掉它身上的涎液,又听說蛇所吞吃的老鼠,能治療瘡病,就取涎液上到癬上,都上遍了,老鼠也就活了,兩夜之間瘡病都好了。才明白蛇与鼠,都是自己祈禱請求的東西。因此被君王所器重,遠近聞名,后壽終正寢。享年八十一歲。 南朝宋時的邢怀明,是河間人,做了大將軍的參軍,曾隨同南郡太守朱循之去北伐,一同陷入敵手。他們找個了時机,一起逃走南歸。夜里行走白天躲藏,三天還怕來追捕,于是就派人前去窺探虜候情況,几天不回。一天夜里,陰暗將要下雨。所派的人將要天亮時忽然回來了,惊訝地說:“先前遠遠地看見火光很明,所以就一直奔來,結果到了跟前火光反而暗了。”朱循之等非常惊愕。怀明先前信佛,自從出征,總是帶著觀世音經,誦讀不停。那天晚上也暗中誦讀。都疑心是誦經的神力,于是能夠走脫。他住在京城,忽然有個出家僧人對怀明說:“我看見這個巷子中及你家有血气,應當躲避。”說完就走了。怀明追出看他,他出門便不見了,心里很討厭。過了二十天,鄰居張景秀,傷害了他的父親并殺死了他的妻子。怀明認為這正是血气證明,希望自己相安無事。當時和劉斌、劉敬文同住在一個巷子里,那一年因為是劉湛的同党,一起被殺害。 南朝宋時的王球字叔達,是太原人,做涪陵太守。在元嘉元年,由于郡失守,被抓入獄,看守得很嚴。王球先前精心求進,用心更加忠誠。獄中有一百多人,很多人挨餓,王球每當吃飯,都分別施舍給他們,每天堅持齋戒,誠心念觀世音經。夜里夢見升上一個高座,看見一僧人,把一卷經書送給他。題名《光明按行品》,并且寫著許多菩薩的名字。王球翻閱誦讀,忘記了第一菩薩的名字,第二是觀音,第三是大勢至。又看見一個車輪,僧人說:“這是五道門。”等醒后鎖都斷而脫落,球知道這是神力,更增加專心的志向,從而自己釘好原鎖。第三天就被赦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