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沙門靜生 釋曇邃 釋慧慶 費氏 趙泰 釋慧進 沙門法尚 釋弘明 釋志湛 五侯寺僧 釋智聰 曇韻禪師 李山龍 蘇長 尼法信 李氏 徹師 悟真寺僧 釋道俗 史阿誓 石壁寺僧 西晉時蜀郡的沙門靜生,出家后以苦行著稱,做了蜀地的三賢寺主,誦讀法華經。每當誦經時,常感動老虎前來傾听,等讀完之后才走。又常常看見左右四個人侍候著他。年紀雖然衰老了,但更加努力精心讀經書。一直到死。 晉代有個和尚曇邃,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年少出家,住河陰的白馬寺。吃粗糧穿布衣,誦讀法華經,又能解釋領會經書的宗旨,也常為別人講解。忽然在夜里听到敲門的聲音說:“要請法師去講經九十天。”曇邃不答應。堅決請求,就跟他去了。而還象是在睡夢中,覺得自己身在白馬島神祠中,并且有一個弟子,每天都和他一起前往,其余沒有人知道。后寺的和尚從祠前走過看見有兩個高座,邃坐在北面,弟子坐在南面,就象有講說經書的聲音。又聞到有奇香的气味,于是道俗的人們都作為神异事傳說。一直到了夏天,神送給他白馬一匹,白羊五頭,絹九十匹,祝愿完畢,一切都消失了。 宋朝的釋慧慶,是廣陵人,出家在廬山寺。精通經書,清正廉洁而遵守佛教的戒律,誦讀法華經中的十地思、益維摩,常常听到空中有彈指贊歎的聲音。曾在大雷雨天遇到風暴,船將要覆滅,慧慶只是讀經不止,就覺得船好象是在浪中,有人拉著似的,很快地到了岸。于是讀經也就更加精心勤勉了。 宋朝的羅璵的妻子費氏,宁蜀人,她的父親做了宁州刺史。費氏年少就敬信誦讀法華經,几年勤奮不倦。后來得了病,忽然感到心痛,全家人都非常害怕,只等咽气下葬。費氏心念:我誦讀經書勤奮,應當有保祐,大概不至于馬上就死吧。接著就入睡了,一頓飯的工夫她醒了。夢中看見佛在窗中過來拉她的手,撫摸她的心。過了一會就不疼了。一屋子里的男女婢仆,都看見了金光,也聞到了香味。羅璵的堂妹在床前探望她的時候,也都看見和聞到。于是就大興信悟,虔誠也守戒規到最后,也常常用這些來教化他們的子侄等人。 趙泰字文和,清河貝丘人。官府征召不去就職。精心鑽研典籍,在鄉党中聞名,年齡三十五歲。太始五年七月十三日半夜,忽然心痛而死,心上稍溫,身体能屈能伸,尸体放了十天突然喘气聲象雷鳴一樣從咽喉中發出。眼睛睜開,要水喝,喝完就起來了。他說他剛死的時候,有兩個乘黃馬的人,兩個兵士跟著,只是說要抓他去。兩個人就扶著趙泰的胳膊向東走,不知走了几里,便看見一座大城。城高大雄偉庄嚴。從城的西門進去。看見官府的房舍,有兩重黑門,几十間房屋。男女有五六十人。主官穿著黑色的單衣,把趙泰的名排在第三十上。等一會被叫進去。官員面向西坐著,核對姓名。又從南面進入黑門。一人穿著深紅色的衣服,坐在大堂下,按順序喊名,問活著時干過什么,有什么罪過,建立那些功德,作了哪些好事。說的人各個都說的不同。主管說允許你們陳述。往常派六師督錄使者,在人間,記載各自所作的善行惡事,來檢查驗證。人死有三條險惡的路,以殺生酬神祭祀最重。應當對信佛遵守僧之五戒十善者,廣發善心,生在福中,安穩而無為。趙泰答道自己一點也沒做什么惡事。訊問完之后,就讓他做水官監作吏,統帥一千多人,往江岸上運沙筑堤,他們整天勞苦而悲傷。后悔自己在世時沒做善事,現在落到這种地步。以后又轉為水官都督,總管牢獄中的事,送給他一匹馬,到東面地獄去巡視。又到泥犁地獄,有男子六千多人,有火樹,周圍五十多步,高千丈,四邊都有劍,樹上著火,從頂上落下一十一五的人落到火劍上,穿透了他的身体。并說:“這些人咒罵犯罪,搶奪別人的財物,傷害良善。”趙泰看見父母和一個弟弟也在這獄中哭泣,又看見兩個人拿來文書,下令給獄吏,說有三個人,他家供佛,因在寺中懸挂旗子虔誠燒香,念法華經的咒語,免除他們生時的罪過。就走出福舍,已看見還是穿著平常的衣服,又到了一門,据說是開光大殿,有三重黑門,都是白壁紅柱。這三個人就進去了。看見一大殿,珍寶映日,堂前有兩個獅子,并排趴在那駝著金玉床,說是叫獅子之座。又看見一個大人身高一丈多,滿面金色,脖子上有日光,坐在這個床上。站立侍候的和尚很多,周圍的人叫他真人菩薩。看到泰山府君來拜禮,趙泰問官吏他是什么人,官吏說:“這是名佛,天上天下解救人的法師。”于是就听到佛說:“現在想要度這些惡道上的人和那些地獄的人都出去。”時辰一到,就有一万九千多人,一下子出去了,地獄便空了。又看見喊十個人,應當升上天,有車馬迎接他們,于是他們升空而去。又看見一城,吏說:周圍有二百多里,名叫受變形城。”又說:“從來不學道法,而地獄考查已經完畢的人,應當到這座城,重新听從安排。于是進入北門,看見几千几百間土房子,中間有個大瓦房,寬五十多步。下面有五百多個官吏,對錄人名,作好事坏事的情況。擺在面前的是變身形的路。于是就跟著他去的地方走。殺人的說是當做蜉蝣虫,早上生晚上死。若變成人,常常是短命的。偷盜的變作豬羊,殺了肉讓人嘗。淫逸的人變作鵠鶩蛇身。坏人的人變作鴟鴸、鵂鶹,討厭它們的聲音,人听到都詛咒讓它們死。抵債的作驢馬牛魚鱉之類。大屋子下面有地房朝向北面,一門朝南。叫他跟著從北門進去,又從南門走出來的,都變身形為鳥獸。又看見一城,縱橫百里,那里居的人安居樂業,說:“在世時不作惡事,也不做好事,應當在鬼住的地方度過一千年,才能出去變成人。又看見一城,寬有五千余步,名叫地中,懲罰被貶謫的人,不能忍受痛苦。男女有五六万,都是裸体沒有穿衣服。饑餓困乏互相攙扶,看見趙泰叩頭啼哭。趙泰巡查完畢回來。主管的人問:“地獄的法律如何,你沒罪,所以讓你作水官都督,不然就和獄中的人沒有什么不同的。”趙泰問人在世上以什么為樂事呢?主管的人說:“唯獨信奉佛教做佛的弟子。精心念經不違犯佛教的禁戒為樂事。”又問:“沒奉佛教時,罪惡如山;現在信奉佛法,他的罪過能解除嗎?”回答說:“都能解除。”主管的人又召都錄使者,問趙泰什么原因死的。使者打開滕檢年紀的冊子,說:“算壽命還有三十年,意外地被惡鬼所纏,現在打發他回家。”從此大大小小都發誓信奉佛教,從祖輩到子弟,都懸挂幡蓋,誦讀法華經作福事。 明抄本作出《冥异記》,按見《冥祥記》。) 前齊永明年中,楊都高座寺的和尚慧進,年少英勇有義俠精神。年紀四十歲時,忽然間明白過來,于是就出家。食粗糧穿布衣,發誓誦讀法華經,用心苦誦,積勞成病。發誓要造百部經書來贖先前的罪孽,開始攢了一千六百文,賊來搶財物,慧進向賊說這是買經書的錢,賊慚愧而退。以后就造成了一百部經書,因此病也就好了。經書讀得多,又滿足了自己的心愿,從此一心誦經,愿平生安樂。忽听空中告訴他說:“法愿已足,一定能夠延壽。”一直活到八十多歲無病而死。 齊武帝時,東山人挖土看見一個東西,形狀象兩個嘴唇,中間有舌頭,顏色鮮紅。皇帝聞奏問道俗兩界。和尚法尚說:“這是念法華經的人死亡之后不腐坏。誦完一千遍后,它的靈驗必顯。”于是就召集念法華經的人,圍繞著它誦讀經書,才發聲,該唇舌一齊鼓動。看到的人惊得毛發豎立。又把此景上奏。于是下詔書用石匣子封上它。 南齊時和尚弘明,是會稽山陰人。少年出家,貞忠吃苦守戒律,在山陰云門寺。每天誦讀法華經,學習佛法,精心勤懇讀誦,整日不停。每天早晨水瓶自然而滿,感動了天童子給做的。每天天亮坐禪,老虎常常趴在室內。 后魏末期,齊州的和尚志湛,住在泰山北邊深谷的銜草寺中。通情達理,少言寡語,四面太平,常年誦讀法華經。將死的時候,神僧寶志對梁武帝說:“北方銜草寺須阤洹圣僧,今日滅度了。”釋志湛死時,沒有煩惱而終,兩手各伸著一指。有一個梵僧說:“這是初果人。”埋葬在山中,以后挖掘出來一看,只有舌頭象以前一樣。大家為他立了塔贊頌他的功德。 后魏范陽五侯寺和尚,不知他的姓名,以誦法華經為常業。當初死的時候,暫時埋在堤下,后改葬,發現尸骨已枯萎,唯獨舌頭不坏。雍州有個和尚誦讀法華經,隱居于白鹿山中,感動了一個童子每天給他送衣服。一直到死他的尸体放在岩石下,尸骨都已枯干,只是舌頭不爛。 唐朝潤州攝山栖霞寺和尚智聰,曾經住在揚州的安業寺。大業之亂時,沒有辦法回老家。暫隱居在江邊蘆荻中,誦讀法華經,七天不吃不喝。常常有老虎圍繞著他。智聰說:“我的命快完了,你不久就可以吃我的肉了。”老虎忽然說到:“天地間沒有這個道理。”忽然有一個老翁,划著船過來,老翁說:“你想渡江至栖霞寺,就可以上船了。”四只虎一起流淚。智聰說:“你們和我有緣。”于是帶上四只虎奮力涉渡,到達南岸時,船和老人都不知去處。智聰領著四虎去栖霞寺舍利塔西,坐禪念經。弟子八十人都不出院門,如果有事,一只虎就進入寺內鳴叫,形成規律。智聰到貞觀年中死去,年齡九十九歲。 唐朝曇韻神師是定州人。隋末戰亂,隱居在离石北山。常誦法華經,想要寫下那些經,沒有人和他一起做,如此多年。忽然有個書生來拜見他,竟然請求為他寫經。禪師非常高興,書生清晨吃完飯,洗了澡,穿上淨衣,入淨室,受八戒,口含著旃檀,燒香挂幡,寂寂地抄寫,到了晚上才出來。第二天又是那樣,不知疲倦,等到寫完,才脫去衣服。一切都很符合法規。書生告辭而去,送到門口,忽然不見了。禪師誦讀經書,絲毫不廢。以后僧遭到胡賊的劫難,倉猝逃避,箱子里裝著那個經書,就把它放在高岩上。過一年后賊敗退,于是尋找經書,在岩石下找到了。巾箱已腐爛,用手一碰便變成灰,撥開灰看見經書,象先前一樣完好。 唐代的李山龍是馮翊人,為左監門校尉。武德年中,突然死去而心還不涼。家里人不忍心入殮。到了七天而蘇醒過來。自己說,他剛死的時候,看見被收錄到一個官署。官署很寬大,庭前有几千個囚犯,都帶著枷鎖刑械,都面向北立著。官吏將山龍帶到庭前。廳上的高座上坐著一個大官,侍衛大王的人,喊山龍到階前。王問:“你生平作過什么福事?”山龍回答說:“鄉人每當設齋時,我常常把禮物送去資助他們。”王說:“你自己做了哪些好事?”山龍曰;“誦讀法華經,每天兩卷。”大王說:“太好了,可以讓他到階上來。”北面有一個高座,王說:“可登座誦經。”王就立即站起,山龍坐下,王就對著他而坐下。山龍打開經書念道:“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王說:“請法師下去。”山龍又站在階下。看庭前的囚犯,早已沒有了。王說:“你誦讀經書的福气,并不是只對你自己有利。那些人因為听到念經,都已獲免了,難道不是好事嗎?今天放你回去。”王對官吏說:“可領這個人去看看各處地獄。”官吏就領山龍向東走了一百多步,看見一座鐵城,很寬大。城旁邊有許多小窗,看見許多男女從地上飛進窗中,就不再出來了。山龍奇怪地問吏,官吏說:“這是大地獄。中間都分隔開,定的罪都根据各自不同的表現,到地獄受罪罷了。”山龍听說之后感到悲痛害怕,口誦“南無佛”,請求走出去,又看見有一大鍋,火猛湯沸。旁邊坐臥著兩個人,山龍問他們。二人說:“我們的罪是入這湯鑊之刑。承蒙你誦‘南無佛’。所以獄中所有的罪人,都能得到一天的休息睡覺罷了。”山龍又誦“南無佛”,官吏對山龍說:“官府多次移改,今天放你回去,可請求大王給寫‘符’字。如果不這樣,恐怕其他的官也不知道,再被追錄。”山龍就拜見大王請求寫字。大王寫了一行字交給官吏說:“讓他去五道等署。”官吏領命。帶山龍再看兩個曹衙。各個廳事侍衛也都這樣,官吏都請他們的官署,各寫完一行給山龍。走出門去,看見有三個人對他說:“大王放你回去,我們都希望你多少能贈送點東西。”官吏對山龍說:“那三個人是先前收錄你的使者,一個人用紅繩綁你的;一個人是用棒子打你頭的;一個人是用口袋裝你的气的。現在看見你要回去,特意來請求你。”山龍惊慌拜謝說:“我不認識你們,請讓我到家之后給你們准備禮物,只是不知往何處送呢?”三個人說:“送到水邊古樹下燒了它。”山龍答應了。官吏便送他回家,看見親屬慟哭。准備棺材,山龍到了尸体旁便蘇醒了說:“用紙錢捆著布帛和酒飯,到水邊燒了。”忽然看見三個人來謝道:“感謝你不失信,贈送這么多的禮物。”說完就不見了。 蘇長,武德年間做了巴州刺史。赴任,到嘉陵江,風浪暴起全船覆滅,淹死他家六十多口人。唯獨他的一妾常讀法華經,水入到船中,妾頭戴經函,決心和它一起淹死。隨水漂流,不一會就靠了岸,隨著經匣子上岸,打開匣子一看,經書一點沒有濕。那些人中,只有她保全了性命。 唐朝武德年間,河東有個練行尼名法信,常常誦讀法華經。她求訪了一個擅長寫字的人,加數倍的酬謝价值,并特意為他准備了一淨室,讓他寫這部經書。每天起來,沐浴更衣,點燃香燭就在寫經的室內。又在牆上鑿開一孔,加上一個竹筒,讓寫經的人每次想要呼吸,就對准竹筒,出气于牆外,一共寫了七卷,八年才寫完。法信對他侍候周到殷勤,對他畢恭畢敬。龍門僧法端嘗召集眾僧講法華經,也因此尼經本為典范,就去請借,尼堅持不答應。法端責備她,尼法信不得已,才自己送去。法端等人打開經書,只看黃紙,無一文字。再打開其它的經卷,全都一樣。法端等感到慚愧害怕,立即送給尼法信。她非常悲痛地接受了,并用香水洗匣子,沐浴更衣,圍著經書行道,七天七夜不休息一下。等打開一看,文字和先前一樣。所以知道抄寫經書深加洁淨,法端拿去沒有靈驗,只是因為不勤奮又不恭敬的原因。 唐朝冀州的封丘縣,有一個老母姓李,年紀七十,孤苦一人,只有兩個奴婢。家在鎮上賣酒,酒中摻假,付酒量又少,分毫都不相讓。在貞觀年中,因病而死。過了兩天,埋葬她的器具已准備好了,只因她的心口稍微溫熱,未曾入斂。等到她蘇醒過來后說:當初有兩個人,都穿著紅衣服,在門前叫她出去,說有上符派遣追拿,就跟著他們去了。到了一座城,很象州城。引她到側院,看見一官人,穿著寬衣大袖,憑著几案而坐著,他手下人很多。階下有很多帶枷鎖的人,防守得很嚴。官府的人責問老母:“為什么行騙賣酒,奪取別人許多的財物?打算寫法華經,已十年了,為什么不寫。”老母就說:“酒讓奴婢作,量也是讓奴婢量。寫經的錢已付了一千給了隱師了。”就派人追拿奴婢,不一會奴婢帶到,就打四十杖放回。又派人問隱師。回答說:“都是實情。”于是對老母說:“放你七日先回去,經寫完了再來,因為你有善念,才能得活”。驗證一下老母剛死的時候,奴婢得了重病,很久才蘇醒過來,腹部都青腫,大概是打了四十棒的痕跡。那個隱禪師,本來是客僧,住在頓丘寺,年紀近六七十歲,自從出家后,就定齋念佛,行腳乞食,不曾停止,是遠近聞名的有功德的人,大家都很敬重他。老母病死的那個夜晚,隱師夢見有個穿紅衣的人來問,夢中他答道:“造經書是事實。”老母就召集鄉間親屬以及隱禪師行道,看著各經生寫經書。正好是七天,又看見來過的兩個人,老母便說:“使者來了,你等好好活著。”聲斷而死。隱師等還活著,道俗都很欽敬他。 唐朝絳州南孤山隱泉寺和尚徹禪師,曾出行,遇見一個生癩的人在洞穴中。徹師把他領出山中,也鑿了個山洞給他送吃的,常常念法華經。癩人一向不識字,又加上性格固執孤僻,徹禪便一句一句地教他,始終堅持不懈。誦讀經書將近一半時,便夢有教他的人。以后漸漸地聰明起來,已學了五六卷了。瘡也漸漸感到好了,一部經書讀完了,須眉都恢复原來的樣子,面容臉色都和原來一樣。經中說:“經是有病的良藥。”這話真靈驗啊。 唐朝貞觀年中,有個王順山悟真寺和尚。有一天夜里到藍溪去,忽然听到有誦讀法華經的,那個聲音很細很遠。當時的星月已沒了,四下里望,寂靜而看不清。那個和尚凄慘而恐懼,等到了寺內,就把這些事告訴了和尚們。第二天晚上,都在藍溪听誦經聲,于是就听到讀經的聲音從地中發出。于是就在那個地方做上標記,第二天一早挖開地表層,下面有一顱骨,埋在土中,他的骨頭已枯干了,唯獨唇与舌鮮紅而滋潤,于是就拿回寺中,用石匣子裝上放在千佛殿的西殿下。從此每天晚上,總有誦讀法華經的聲音從石匣中發出。長安的男女,來看的人以千數。后來新羅和尚客居于寺,過了一年多,一天寺里的和尚都下山去了,只有新羅和尚在寺,就偷走了石匣子。寺里和尚們追查他的行蹤,他已回海東去了。 當時是開元末年。 唐朝和尚道俗,不知道他是從哪里來的,住在醴泉山原,以誦讀法華經為業,竟達到几千遍。貞觀年中,因病將死,告訴他的友人慧廓禪師說:“雖然如此誦讀經書,也只希望能有效驗。我死之后,應當以十年為限,挖開墳墓看,如果舌已朽爛,那是我誦經無功;如果舌和先前一樣,為我建立一塔,這也是我一生的信念。”說完就死了。到了第十一年,按他的話挖開他的墳看,身体的肌肉都已爛盡,只有舌頭不爛。一縣的男女,都來觀看贊歎。于是就用匣子把舌頭裝上,在甘谷岸上筑起一塔。 唐朝郊南福水的北面有個史村,有個叫史阿誓的,誦讀法華經,做了令史,來回走步,從不乘車騎馬。都按經書說的那樣,是致哀怜憫一切的緣故。病死在本地。香气充滿了全村,道俗之人都很惊訝,而不知道什么原因。死后十年,他的妻子死了。就挖開墳墓合葬。看見他的舌頭象生前那樣。這的确是誦讀法華經的靈驗。 唐朝并州石壁寺。有一個老和尚,以禪誦為職業,精心修煉。貞觀年中,有一個八哥在他的房檐下筑巢,哺養了兩只雛。法師每當有剩余的飯,總是送到巢穴里喂它們,八哥的雛鳥雖然漸漸地長大,但羽翼還沒長成。因而學飛時,都落地而死。和尚收埋了它們。十天后,和尚夢見兩個小孩說:“我等因為先前犯了小罪,就受到變鵒(即八哥)的懲罰,等來到這里听到法師誦讀法華經,已听到了妙法,所以又能夠變為人身,我們現在已投生在寺側十几里某村某姓家,托生為男儿,十個月之后,就應當出生。”和尚便按期去看,這家的婦女,果然同時生育兩個男孩。于是為他們作滿月。和尚就叫它們為鵒儿,他們并答應:“是”。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