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秀禪師 義福 神鼎 廣陵大師 和和 空如禪師 僧些 阿足師 鑒師 從諫 洛陽天宮寺內有個秀禪師,俗姓李,汴州陳留縣人。他刻苦修習禪宗。以前曾到過荊州,后來移住天宮寺。深受武后則天的敬重和禮遇。他在暝暝中感悟到的東西,常常与事實相符,就像符菉一般。武周長安中年進入京都洛陽時,住在資圣寺內。一天,他忽然告誡禪院弟子熄滅所有燈燭,弟子留下長明燈,他也讓熄掉。于是,他向弟子們講道:“火災難測,不可不備。曾有家寺院因為不防備火燭,佛殿遭了火災;還有一座寺院鐘樓遭了火災,全寺院收藏的經籍都被焚燒了,實在令人痛惜。”全院眾僧都不知道他這樣做的意圖是什么。到了夜晚,院內失火,果然燒毀了佛殿与鐘樓,還有三所藏經樓也被燒了。唐玄宗為王時,常与各位王爺到寺院禮拜秀禪師,還留下了一支笛子放在寺院里。玄宗离開寺院時,秀禪師召集弟子說道:“好好保管這支笛子,以后他有要的時候,就獻給他。”等到玄宗即位后,弟子達摩等人才明白秀禪師這番話是有預見之明的,便拿著這支笛子進獻給了玄宗皇帝。秀禪師一百歲時死于這座寺內,埋葬在龍門山,前來奔喪的僧人与老百姓多達几千人,燕國公張說為他撰寫了碑文。 唐玄宗開元中業,有個僧人叫義福,是上党人。他精心修習佛道,為人端庄高洁,無論公卿大臣還是庶民百姓,都樂于跟他學道。他曾跟從皇帝去東都洛陽,沿途經過的郡縣,人人都仰慕向往他,專門給他的施舍就多達數万,他都沒有接受就走了。忽有一天早上,他召集自己的門徒,告訴他們說自己即將逝世。兵部侍郎張均、中書侍郎嚴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禮部侍郎韋陟等,平日常來拜訪他,這天他們也都來了。義福像往常一樣准時登上講壇,給門徒們講說佛法。他說道:“我要在今天死去,要跟諸位訣別了。”過了好長時間,張均對房琯說:“我常年服用長生不老的金丹,從未參加過別人的喪禮。”說完,張均便偷偷地溜走了。義福突然間對房琯說:“我与張公交游多年了。張均有非同尋常的災難,要在名譽与節操方面都蒙受損害。如若他能一直堅持到法會的終了,那就足能免除其災難。實在可惜呀!”他握著房琯的手說:“您一定會成為唐朝中興的名臣。您要善自為之!”說完就死了。等到安祿山謀反篡位時,張均為叛賊抓獲,在安祿山臨時朝庭內被授為重要官職,果然气節名節皆虧。房琯則在平定叛亂,唐朝中興之后,再次襄贊皇朝,最終保持了大節。 唐代有個神鼎法師,不愿意剃頭,能吃一斗醬。沿門乞討的時候,討得粗布破衣他就穿在身上,討得綾羅錦緞他也穿在身上。在利真法師的講座前面听講佛法時,他向利真師道:“世間万物有定還是不定?”利真說:“有定。”神鼎說:“如按禪師所說的万物有定,為什么高岸能變成河谷,深谷能變成山岭,有的死了又生了,有的生了又死了呢?万物相因,六道循環,怎么能說是有定呢?”利真說:“万物不定。”神鼎說:“如果是不定,為什么不把天叫做地,把地叫做天,把月亮叫做星星,把星星叫做月亮呢?怎么能說是不定呢?”利真無言以對。張文成看到神鼎時,對他說:“我看法師的行為就跟菩薩一樣。”神鼎說:“菩薩的態度是,得到什么不歡喜,失掉什么不悲哀,有人打他他不怒,有人罵他他不惱;這才是菩薩的行為呢。我神鼎是乞得東西就高興,乞不到時就悲傷,有人打我我就怒,有人罵我我就惱;由此而論,我的行為距离菩薩還遠著呢!” 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僧人客居于廣陵,忘了叫什么名字,自號為“大師”,廣陵人因此就叫他大師。大師為人粗野,喜歡喝酒吃肉,總穿著一件破爛棉袍,盛暑季節也不脫掉,上面生滿了跳蚤虱子。他客居在廣陵的孝感寺,自己住在一間屋里,每到天黑就關門睡覺,已經習以為常了。他性格狂暴蠻橫,喜歡殺狗宰豬,天天与廣陵的年輕人打架斗毆,有時喝醉了就躺在道旁。廣陵人因此而厭惡他。有個小伙子以力气大聞名,這一天,他与別人賭博,大師突然無名火起,用手把賭局砸了粉碎。小伙子說道:“呆子!你怎么敢惹我堂堂壯士呢?”大師邊罵邊唾他的臉,于是兩個人打在了一起,數以千計的人都來圍觀。那個大力士小伙子最后沒有打贏,結果逃跑了。從此,廣陵人都說大師有神力,大師本人也以力大而自負。他常常在市場上搶奪金錢衣物,商人都怕他凶猛,誰也不敢抗拒。后來有個老僧把大師叫到跟前說:“出家為僧就應死守戒規。你怎么喝酒吃肉、殺狗宰豬、搶奪市人錢物,又与年輕人打架斗毆呢?難道這些是僧人應有的行為嗎?一旦被差吏抓去告官,你不感到是天大的羞恥嗎?”大師憤怒地罵道:“蒼蠅蚊子自然喜歡腥臭的東西,哪能与清高的龍鶴相比呢!然而我所信奉的道理,也是你所不能了解的,況且我是清清白白而外表混濁的人,哪像你一樣內心肮髒胸怀狹窄呢!”老僧終于沒能說服他,后來有一天,大師從外面回來進屋之后關上了房門。有人從門縫里看他,只見大師坐在床上,眉端發出奇异的光芒,明晃晃地照遍全屋。看的人非常惊奇,便去告訴了群僧,群僧都來了,看到大師眉端的光相后,有人指著說:“我听說佛的眉端就有白光,現在大師也有這樣的光,可見他果然成佛了。”于是大家紛紛禮拜。到了第二天清晨,群僧都集會在院子里,等候拜謁廣陵大師,等到開門請他時,廣陵大師已經不見了。群僧對此事更為惊异,于是稱大師為“大師佛”。 唐朝代國公主嫁給了滎陽鄭万鈞,婚后多年沒生儿子。當時有個僧人叫和和,既像瘋子又像傻子,大家稱他為圣人。他預言吉凶禍福時,多數能夠說中。他住在大安寺,寺內正在修造殿閣。和和常到公主家,万鈞對他請求道:“我沒有后代,想得到一個儿子,請求師父降恩于我,可以嗎?”和和說:“給我三千匹絲絹,公主能生兩個男孩。”万鈞照他說的施舍了三千疋絲絹。和和將絲絹交給寺院,說是修造殿閣用的。他又對万鈞說:“公主有孕了,我令兩位天人下來,給公主作儿子。公主肚子小,能同時怀下兩個男孩嗎?我要使這兩個男孩雖然生在同一年,但要一個在前一個在后。”公主真的怀了孕,在年初与歲末各生了一個男孩。這兩個男孩,大的叫潛耀,小的叫晦明。長大之后,都是美男子。而且學識淵博。 空如禪師不知屬于哪种類型的人。年輕時羡慕出家修道,父母逼他成婚時,他要用刀子割掉小便,父母只好作罷。后來成為人丁,政府征他服勞役,他便用麻繩涂上蜡纏在胳臂上,用火燒成殘廢,于是進了陸渾山,坐在寺廟里。老虎在他面前也會變得很馴良,毫不凶暴。山中偶然遇見野豬与老虎搏斗時,他用手杖驅赶道:“施主不必相爭。”雙方便乖乖地散開。人們都很敬重他,沒人敢對他有所輕慢。 唐德宗貞元初年,荊州有個狂僧,他的名字叫些,善于唱《河滿子》歌。僧些有一次在路上遇見過喝醉的陳伍伯,伍伯借酒壯膽,侮辱僧些,強要他唱歌。僧些只好開口唱了起來,歌詞全是陳述伍伯從前的隱私与不為人知的邪惡念頭。伍伯听了又惊又怕,后悔不該侮辱他。 不知道阿足師是從什么地方來的,看他那副神志不清的樣子,還有那滿臉的傻气,但只要他開口說點什么,無不屬于先知先覺。他雖然居無定所,但多半住在閿鄉。門前人來人往,爭先恐后地拜訪他;山里的大寺名僧,施主們卻懶得光顧。人們或有憂慮或有疾病,只要得到他的指點,無不立即應驗。當時陝州有個富戶叫張臻,家有財產一万万,可惜只有一廢物儿子。儿子現在十七歲了,生下來就愚呆。不但手腳痙攣,而且不會說話,一天到晚只知道吃,肚子永遠填不滿。父母十分疼愛,盡心盡力服侍,到處求醫求藥,不惜奔波千里。折騰了十几年后,家產耗費殆盡。有人對老兩口說:“阿足是當今的圣人,現世的菩薩,為什么不去求求他,他會給你們解除痛苦的。”老兩口來到閿鄉,磕頭作揖,擦眼抹淚,苦苦哀求阿足相救。阿足想了半天,便對張臻說:“你身上的冤魂還沒有散去,還得十年才能了結。可怜你如此殷勤、虔誠,我馬上就為你消除災難。”阿足讓他們選定日子,在河岸上擺下道場,盡量多召集些人來,共同觀賞度脫冤魂的情景,并讓他把儿子也帶到道場。到了那一天,眾人都以為阿足要大顯神通,所以觀看如云,圍得像一堵密不透風的牆一樣。正當大家踮腳伸脖子之際,阿足點出三四個壯漢,連拖帶拽就把張臻的儿子扔進了河里。張臻与所有赴會的人,都猜不透阿足要干什么,阿足看著張臻對他說道:“我為你除去災禍了!”過了好長時間,張臻儿子突然在下游十几步遠的地方,站在水面上,用手指著他父母說:“我与你們的冤仇,是前生結下的因緣。幸遇圣人給我們當即解脫。倘若不然,永無終日。”他挺身高呼的樣了,一點也不呆痴。轉眼之間他又沉入水底,不知到哪里去了。 唐憲宗元和初年,吳郡長樂縣馮生原以明經科考入吏部供職,這年被上司免除了官職,暫時客居在長安。有位老僧名字叫鑒,有一天來到馮生住處,對馮生說:“你与我是一個姓。”于是兩人互相來往了一年多的時間,交情甚密。等到馮生治辦好行裝,要到東越出任都尉時,鑒法師背著書箱來向他辭行,馮生問道:“法師要去什么地方呢?”鑒法師說:“我住的小屋在靈岩寺西廊下面,在那里住了很久了,后來才云游到長安城里,到現在已經十年了。值得慶幸的是,在長安認識了你。如今我要返回故居,所以來向你告別。然而你要去東越作都尉,正好路過靈岩寺山下,可以去訪問我一下的。”馮生應諾道:“一定遵囑前去拜訪。”過了几個月,馮生自長安出前往東越赴任,走到靈岩寺門前,勒馬站定望了望說:“這不是鑒法師住的寺院嗎?”他立即下馬走了進去。這時正有一個僧人在庭院里,馮生問他道:“不知鑒師住的小屋在什么地方,我想到那里去看看。”僧人說:“我們這里有好多法師,獨獨沒有名字叫鑒的。”馮生開始有些怀疑,心里合計道:“鑒法師乃是講究信用的人,哪能騙我呢。”于是一個人在寺院內游覽起來。走到西廊下面時,忽然看見有許多僧人的畫像,其中一人的形狀与鑒法師一樣,馮生大為惊奇地說:“鑒法師果然是個异人!而且能神奇地降臨到我的面前。”于是慨然淚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馮生仔細看了看畫像下面的題辭只見下面寫道:“此人姓馮,吳郡人,十歲始學佛法,以道行高深聞名于世,終年七十八歲。”馮生看完題辭,更覺鑒法師神奇。 洛陽敬愛寺北禪院的高僧從諫,本姓張,南陽人,遷居廣陵后,改為土著人的姓。身長八尺,相貌魁梧。過了壯年期以后,忽然頓悟真理,于是拋棄老婆孩子出家削發為僧。他精心研習禪觀,心境了然明白,修行了不超過十年,許多資深德高的高僧大德,都對他深表推崇和佩服。等他來到洛陽后,便住在了敬愛寺。他的資歷与道德都已達到成熟階段,成為佛僧与道人的宗師,每次赴會時,都与賓頭盧尊者坐在一起吃飯,他是如此的受人欽敬与供奉。唐武宗繼位后,改元會昌,他喜愛成仙長壽之道而鄙薄佛教,于是下令各處毀坏寺廟,讓僧人回鄉返俗。諫公便頭戴黑布帽身穿麻布衣,潛藏到皇甫枚之溫泉別墅里。后山上林木參天,巨石平坦,諫公于炎熱的盛夏常常在這里端坐入定,求學道事。有一天,濃云驟雨突然涌了上來,雷電轟擊著石旁邊的大檀樹。暴雨到來時,一起修練的各位兄弟紛紛跑進樹林躲避,諫公則靜靜地盤腿坐在原處,好像沒有听到什么動靜一樣,兄弟們問他為什么這樣,諫公從容答道:“只因厭惡那幫畜生而已。”唐宣家大中初年,佛教复興,諫公又回到洛陽故居。他的儿子有一天從廣陵來看望他,正巧在寺院門口与他相遇,儿子長得高大魁偉,有些認不出來了。儿子向他施禮,問他從諫高僧住在什么地方,從諫用手指了指說道:“就在那邊的東頭。”儿子去了之后,他回到自己屋里關上房門再也不出來。這就是這樣的割裂情网斷絕塵緣!懿宗咸通丙戊年夏季五月,從諫老家的人突然普遍地收到他所寫的信,他在這些信里都是告訴家里人說:“要好好供奉佛教,積善修德。貧道秋初要遠行,所以寫信与你們告別。”到了秋季七月初一日清晨,從諫洗完手點上香,反复念誦我佛如來,然后右側向下躺在床上,招呼門徒玄章等來到面前,告誡他們道:“人生多難,世道險惡,稍有不慎,极易沉淪;唯有歸依佛法,精誠守戒修行,方能救拔超脫。來日龍花會上,還能与諸位相逢。人之生命有限,我今与你們暫別。”過一天,從諫無病而亡,享年八十余歲。玄章等人遵照師父遺囑,把他的尸体送到建春門外停放尸体的山林里,奉獻給饑餓的鳥獸。第三天再去看時,肌体的樣子与活的時候相同,沒有鳥獸敢于靠近,于是在尸体上蓋了一層干糧食物。過了一宿,見有豺狼狐狸之類獸曾經光顧的痕跡,但它們只吃掉了干糧食物,尸体的肌膚仍然完好無損。玄章等人便依照天竺的辦法將遺体火化完了,收藏起骨灰在道旁建起一座白塔,將骨灰存放在塔內,年年供奉香火。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