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趙知微 擊竹子 張浚 金州道人 李生 徐明府 華陰店嫗 李客 蜀城賣藥人 劉處士 張武 茅山道士 逆旅客 教坊樂人子 蔣舜卿 九華山道士趙知微是皇甫玄真的師傅。他年輕時怀有凌云之志,進了這座山,住在鳳凰岭前面,整日誦讀道家的書籍,鍛煉自己的心志使其變得幽遠靜寂,以蕙蘭作衣服,以松柏作糧食。趙知微就這樣苦修數十年,終于達到了道家的最高境界,像微妙的母体一樣,能夠包容万物生殖万物。于是,天下許多好奇的人,都去跟他學道。玄真就是他的弟子,他在趙知微身邊殷勤服侍,恭恭敬敬地學習,長達十五之久。到咸通十二年,趙知微因為山里煉丹須用西方的藥,便派遣玄真來到京師。玄真在京師住在玉芝觀的上清院,皇甫枚當時住在蘭陵里面的房子里,天天与玄真來往,他便打听起趙知微在事業上的情況。玄真說:“自從我師傅得了道,誰也看不見他臉上有困倦的神情。他常說:‘分杯結霧之術,化竹釣鯔之方,我早就掌握了,只是不屑去干這些玩藝儿罷了。’去年八月,從初一開始下大雨,直下到十五那天夜晚。我對師兄們說:‘可惜中秋良宵偏偏苦雨下個沒完。’我說完了不一會儿,師傅忽然吩咐侍童准備酒果,又把我們都召到面前,問道:‘能不能登上天柱峰去賞月亮?’大家雖然都答應說‘能’,私下里卻在議論,以為如此天黑下雨,真要走路,肯定有跌跤折斷草鞋的事。不一會儿,師傅便拄著拐杖出門了,大家只好緊跟在后面。大家開開院門走出去后,天空豁然晴朗,明月高照,亮如白晝。我們牽蘿援藤,穿行叢林山道,終于登上天柱峰頂。師傅坐在玄色豹皮的墊子上,各位弟子分列兩旁坐在芳草地上,一會儿,大家舉起酒杯,一面飲酒一面吟誦郭景純的几篇游仙詩。弟子們有的清音繚繞對空長嘯,有的步虛踏峰,有的鼓琴奏樂,直至月亮隱沒在遠山后面,大家才返回住地的山舍。等一個個全都上床之后,外面立即風雨交加,跟我們出發之前一模一樣,大家這才敬服師傅的奇妙道術真已登峰造极。”玄真的棋藝沒有敵手,煉丹術也深得其精要奧妙。他于壬辰春季三月回到九華山,以后再也沒有到京師洛陽去。 有個敲竹子的,自己不說姓名,別人也不知道他是個什么人,年齡大約有三十出頭儿。他在成都的酒店里手拿兩節竹子互相敲擊,發生鏗鏘動听的聲音,嘴里唱著歌互相應和,向人家乞討,好像歌詞的含義都合乎道家的意義,乞討到的錢多數用來買酒喝了。沒有認識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就這樣已經有十多年了。有一天,他自己到東市場賣藥材的老黃家,從容地對他說:“很長時間以來,我就知道您喜愛道家的思想,又頗重義气。今天我想把自己的一樁心愿告訴您,不知可以不?”老黃說:“你若有事,只管說。”敲竹子的說:“我是個討飯的,在北門外七里亭橋下落腳。現在病得很厲害,大概治不好了。如果我死在那里,万望您費心把我的尸体燒了。現在我帶來的兩貫錢,留作買柴用的。火化的時候,當心不要碰坏我的心肝。這就是我對您的拜托,到了陰間自有相報。”說完便留下他的錢,老黃自然是不能收的,但他一定要留下,然后才走了。老黃第二天來到橋下,果然看見那個敲竹子的躺在蘆葦上,他見老黃來了高興地表示感謝,慢慢地說:“我已經病得起不來了。”又遞給老黃二斤金子,說:“昨天說不要叫人碰我的心肝,能做到這一點,我就高興了。你多多保重吧。”說完就去世了。老黃也傷心地流了淚,歎息了好長時間,然后令人換衣服、備棺材、入斂,抬到郊外堆好木柴木炭,祭奠之后點火焚化。一股奇异的香味濃郁扑鼻,招引得林中的禽鳥叫個不停。燒到晚上,只剩下心髒一直燒不化,而且又膨脹得像斗那樣大。老黃收拾起來要回城。急忙叫人用棍子去碰那個心髒,有人听到像炮火爆炸一樣,發生雷鳴般的聲響,人听了害怕馬听了受惊。過了一會儿,有個身高一尺多的人從煙火里走了出來,原來就是那個敲竹子的,他敲著手里的竹子,發出響亮的聲音,飄飄然飛上天空,老黃悔過,忙叩頭行禮;眾人無不惊歎,個個深感奇异。嗚呼!如果當初不去碰他的心髒,他能還人間嗎?碰了他的心髒,他就可以升天成為天上的客人嗎?還是他要通過老黃來顯示和實現自己蛻化升天的愿望呢?通過這件事,我們才知道,成都乃是神仙集中的地方。像這個敲竹子一樣的人,實在多得很,人們不應該因為他們貧賤,是乞討的,而去輕視他們呵! 黃巢起事的時候,唐僖宗逃難到了西蜀。張浚當時是個沒有及第沒有官位的平民,家住河中永樂庄。村里有個道人,無論是身穿麻布衣服的平民百姓,還是身著羽冠霞帔的誥命大員,都不敢侮辱他。一天,張浚在村里路上行走,背后有人招呼:“張三十四郎,皇上那邊等你去破賊寇呢!”回頭一看,原來是那個道人。張浚說:“我只是一個平民百姓,憑著什么去破賊呢?”道人勸他去西蜀,當時張浚的母親正有病,所以沒有去成,道士送給他兩粒丹藥,說:“吃了這兩粒藥,可以保證十年之內不生病。”張浚得了藥拿去送給母親吃,母親吃了以后立即痊愈了。后來張浚官運亨通,得坐高位,這個道人再也沒有見到。當時這位道人的破賊之說,是多么靈驗呵! 金統河在金州境內。黃巢的軍隊進犯京城的那一年,有個姓崔的鎮守安康,皇帝避難到了四川的岷山峨嵋山一帶。金州地處偏僻,人口稀少。忽然有個道人找到這個姓崔的告訴他一件事,說:“眼下中原地區動蕩不定,皇上的車駕已經遷移,祖宗社稷遭受踐踏,成為荒草。您難道沒想到去平滅賊寇嗎?”崔說:“泰山都倒了,一根柱子能頂起來嗎?”道人說:“不是這個意思。我所說的平滅賊寇,不一定就是持刀拿槍去爭高低,与敵人征戰在疆場上。”崔說:“那你將要我怎樣呢?”道人說:“你管轄的地區內有一條黃巢谷金統河,知道嗎?“崔說:“不知道。”詢問金州人,金州人說有這么條金統河。道人說:“黃巢逆賊因為有了它才能活。請你差遣勞力,帶上土籃鍬鎬,一塊儿去把它挖了,肯定會有收獲。”他們帶著人到了离金州城几百里的地方,在深山溝里果然有一條叫金統河的,道人便讓大家尋找源頭動手挖掘,挖斷山梁一直挖到泉源,在泉源中發現有一個洞,洞里有一個黃腰的人,當人們靠近他時,他就自己縱身扑倒在地,叫了一聲就死了。在洞穴里還找到一把寶劍。道人說:“我為天下破除賊寇的工作,現在已經結束了。”崔于是向著峨嵋方向進獻寶劍及黃腰人,還沒走到劍利便听到黃巢賊寇已經平息,皇上已經恢复了天下。 唐朝中和末年,有個李生要到西安去參加明經科目的科舉考試,途中遇見一個道士与他一同赶路一起住宿,相處多日,兩人說得很投机。入關相別時,因為談到煉丹術,道士說:“煉丹一事在神仙看來很淺顯的技術;但世上的多數人很貪婪,用它來滿足過分的欲望;所以成仙得道的人便對此嚴守秘密。實上,最高的道術并不煩瑣,神仙的妙方最為簡易,當今人們不是以為煉丹所用的藥多么貴重,就是把煉丹技術看得如何艱難,都是不對的。我看你的性情恬談寡欲,好像是可以教授的人,現將方法教授給你,聊以此方解救困乏絕望而已。如果不能及第享受官祿時,靠了此方也不會挨凍受餓。如能得到官位利祿,那就不要再使用此方,再用就是貪婪,這是為仙之道所不允許的。”道士在手上將秘方一條條注明教授給他,然后分手告別。藥方里面只有几种平平常常的藥草而已。每當陷入困乏絕望的時候,李生按照此方配制,沒有不成功的時候。后來考試及第,歷任州縣官吏,李生時常運用此方,但是所得甚微。等他做了南昌縣令時,又運用此方,那就絕無成果了。李的侄儿智修是個出家修道的,李生曾把几丸仙丹給他,智修后來云游到鐘离,住在賣藥的家里,他把這几粒仙丹燒化之后得到二十兩銀子,用這銀子換了几件衣服。當時劉仁軌當刺史,正喜好煉丹這件事,被人告發了,后因潛逃才未被捉到。 金鄉有個徐明府,有道術但不顯露,別人都不知道他的底細。河南的劉崇遠,是崇龜的堂弟,有個姐姐出家為尼,住在楚州,有個外地的尼姑經常在這里住宿,忽然患了癆病,非常消瘦,快要死了。劉崇遠的姐姐去看望她,大家都看到病人体內有一縷气体像飛虫一樣,鑽進劉崇遠姐姐的衣服里便不見了。病人死了,劉的姐姐也病了,不久劉氏全家都病了,得上病的就死。劉氏寫信給崇遠讓他去求徐明府,徐明府說:“你有座別墅在金陵,可以送給我金陵的系娟一匹,我給你治療。”崇遠照他說的送完了絲絹。第二天,劉氏夢見一個道士拿著書簡來到面前,道士用書簡在她全身上撫弄,她的体內有一股白气往上升騰,好像縷縷炊煙。醒來之后便覺得輕松清爽,能吃飯了,与往日大為不同。沒多久,徐明府派人送來的絲絹就到了,說:“把絲絹放在床席下面,睡在上面病就會減輕。”劉氏按他的話辦。疾病果然痊愈。病好后看看那塊絲絹。上面畫的是一個手里拿著書簡的道士,就象夢里看見的那個道士一樣。 楊彥伯是廬陵新淦人,少年中舉,唐朝天复辛酉年赴京參加選拔進士的考試,到華陰后住在客店里。當時京城多災多難,皇帝不能親自管理朝政,考試的事情不按期舉行,彥伯心里頗為憂悶。恰好有個豫章府的差役,姓楊,是彥伯過去就認識的老鄉,也在這家客店住宿。他便教給彥伯說:“凡屬行旅之人到了這里,沒有不祭祀古帝金天氏的,祭奠之后必能得到一個夢,暗示給你吉凶福禍;即使沒有夢,這家客店的老板娘也能知道未來的事,如能從她那里得到一句話,也可以。”彥伯又在客店留了一天,誠心誠意地做了祭祀,但那天晚上竟然沒有夢。天亮后,老板娘正忙著迎送其他客人,又沒對他說什么話,彥伯的心情便更加深重起來。正要起程,又丟失了穿的鞋,便大聲吵著責問書童仆人。上路后,老板娘便跟在后面喊他道:“年輕人,你為什么事情這樣吵鬧?”彥伯便把自己的事情都告訴了她。老板娘說:“噢,這就是神靈在告誡你呀。大凡要走路而丟失了自己的鞋,就是諸事都不順利。不只是這樣,京城里面將要發生禍亂,一定不能重新振興,你會歷經千難万險。然而不必擔憂,你的官爵利祿之分都在江淮,官位會升到門下侍郎。”彥伯心想,江淮哪會有什么門下侍郎,于是登程到了長安。正赶上皇帝避亂而遷,他隨著到了岐隴。梁軍圍城三年之久,彥伯備嘗艱難困苦。皇帝出城之后,彥伯逃回了吉州。判史彭珍給予他优厚的待遇,讓他長期充任縣令。偽吳國統治江西后,彥伯又被選用,進入朝廷當了戶部侍郎,在臨軒策命齊王時,彥伯擔任門下侍郎行事。受命任職之后,彥伯回想起當年那位老板娘所說的話,极不愉快,几個月之后便死了。 有個姓李的流浪人,從不說自己叫什么名字,經常身披蓑衣頭戴草帽腰里拴著個布口袋,在城里賣滅鼠藥。如有人來買藥,他就說:“此藥不僅能殺死老鼠,同時還能治療人的百病。只要將它跟飯一起吃下去,就能藥到病除。”人們嫌惡它是耗子藥,很少有人服用的。有個老百姓叫張贊,以賣書為業,父親七十多歲了,久患風濕病。一天,因為老鼠啃坏了几卷書,張贊气坏了,就去買藥來喂老鼠,張贊沒有睡覺,在燈光下看見几只大老鼠從洞里鑽出來,爭著去吃,張贊心說這几只老鼠肯定中毒,轉眼之間便見它們都生出翅膀,朝著門口飛出去了。張贊對此非常惊异,便去跟姓李的賣鼠藥的說了這件事,李說:“該不是老鼠,你不要胡說。”張贊還要跟他買藥,他說已經賣完了。此人從此就不見了,張贊的父親把老鼠吃剩的藥拿來吃了,頓覺四肢能夠屈伸,像得病之前那樣下床走路了。 前蜀的嘉王頃做親王鎮使,在整理官署時得到一面鐵鏡子,下邊寫著十三個篆字沒有人能認識。讓工人磨擦干淨后,光亮得可以照見東西,把它挂在高台上,一百里之內都能照見。在鐵鏡子里照見市內有個人正在舞弄刀槍賣藥,便把此召喚到面前盤問,這個人說他只是賣藥,沒有玩弄刀槍。嘉王說:“我有鐵鏡子,照見你了。”賣藥人于是不再隱諱。他向嘉王要鏡子看看,鏡子遞給他后,他用手掌劈開自己的肚子,便把鏡子放進肚子里去,腳不著地,冉冉升起,在天空中飄飄然飛走了。誰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地方的人。 張易在洛陽遇到個處士劉某,劉處士頗有奇异的法術,張易總跟他一起游玩。劉處士曾經賣銀子給一個人,這人欠他的錢,劉与張易去跟他要,這個市民既不還錢,還破口大罵劉處士。劉處士回來后對張易說:“那個笨蛋如此不懂道理,我應當小小地懲罰他一下,不然的話,必將受到本地神靈嚴重的譴責。”到了夜晚。劉与張易吹滅蜡燭上床就寢,在劉的床前燒著紅紅的炭火在熬藥,張易沒有睡熟,黑暗中他見有一人對著爐子吹火,借著火光能識別這個人的面孔,乃是原先欠錢不還的那個人,到天亮時這個人就不再見了。張易后來找到了這個人,說起那件事,他回答說:“一天晚上夢見被人召喚了去,逼著讓我吹火,气用完了,再也上不來气,醒過來之后,嘴唇腫脹气力貧乏。過了十天才痊愈了。”劉處士經常受到河南尹張全義的禮遇,有一次,劉正在張全義處作客,赶上張全義与梁太祖一起就餐。他們想吃魚肉,張全義說:“我有位客人,他能馬上弄到。”就把劉處士招呼了去。劉讓人掘了個小坑,提水把坑灌滿,自己垂線在坑內釣了一會儿,便得到几條魚。梁太祖大怒道:“你這种妖術太狂妄了!”當即在劉的背上打了二十棍子,又帶上枷鎖關在牢獄里。第二天就要把他殺掉,他卻在當天夜里逃走了。劉處士有個朋友是登封縣令,那天他來到縣里,對縣令說,“我現在有災難,從現在開始我要消失了。”說完便走了,不知去了什么地方。 張武原先是廬江道中一個鎮的副將,他把幫助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看成一件大事。曾經有個老和尚路過他那里,張武對他說:“師傅年紀大了,前面的客店离這里還很遠,今晚上就住在我屋里可以嗎?”和尚很高興。這個鎮的鎮將听說后气憤地說:“當今南北交戰,到外都是間諜。你知道這個和尚是什么人,竟敢把他留下!”和尚請求离去,張武說:“我現在已經留下了師傅,要走又太晚了。只管睡在這里,不要苦惱。”張武臥室里只有一張床,便把這張床讓給和尚,自己就睡在屋地上。洗漱用具,自己都有。夜間几次起來看他。到五更時,和尚便起來在那里歎息,他對張武說:“年輕輕的就能這個樣子,實在難得。我有藥,贈給你十丸,每年正月初一吞一丸,可以延長十年的壽命。你要好好地愛護自己。”道一聲珍重便走了,出了房門忽然不見了。張武現在是常州團練副使。有認識他的人計算他的歲數已有百歲了,他常常自稱是七十歲,仍然跟過去一樣輕捷矯健。 茅山道士陳某,在壬子年云游海陵時,有一天住宿在客店里。天正下大雪,有個与他住在一起的人身上還穿著單衣,想与陳某在一塊儿睡,陳某嫌他身上太髒太破。便說:“天這么冷,又下大雪,怎么熬過這一夜呢?”答道:“您只管躺下,用不著擔憂。”兩人都睡下之后,陳某偷偷地看那個人,見他從怀里掏出几片三角形碎瓦片,瓦片用鏈子串著,他拿到燈上燒烤。一會儿火便燃燒得很旺,整個屋里都暖和和的,陳某掀掉身上的衣被才能入睡。沒到天亮這個人就走了,一直沒有回來。 大梁的一家客店里住著一個客人,不知道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天天在市場上出賣皂莢百莖,他的皂莢特別丰滿肥大,跟平常皂莢不一樣。他一天賣得一百個錢,買了酒喝完就走。有個好奇的人知道他不是尋常人,便跟他到同一個客店里住宿,到了夜晚,在牆上掏了個小洞偷偷地觀察他。只見他把床前几尺見方的地方用鋤頭整治得松松散散,然后拿出几顆皂莢种子种在土里,不大一會儿就生長出皂莢小苗,他不斷地在觀察這幼苗,幼苗迅速生長,天亮時就已挂滿了果實。他立即動手采摘,把皂莢樹伐倒,劈碎燒了。到天亮便帶上皂莢出了門。從此他就走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什么地方。 有個教坊的樂人,他有個儿子十多歲了,總鬧病,自來就長得又黃又瘦,得病以后就更厲害了。有一天,他忽然在路上碰見一個道士,這位道士對他說:“你的病屬于食症,我能給你治。”便從袖筒里拿出几丸藥叫他吞了下去。然后,又看了看袖筒里說:“呵!弄錯了。給你吃的是辟谷藥,從現在開始你應當不再吃飯,但你的病也會痊愈的。你肯定想吃飯,那就嘗取少許木耳當飯吃。我改日再來送給你治食症的藥。”說完就走了。儿子回家后一兩天,病就痊愈了。但他的父母總是為他不吃飯而擔憂,后來終于逼著他吃木耳,于是又跟從前一樣地吃起飯來。過了一段時間,儿子自己悔悟道:“我吃了仙藥自己還不知道。道士答應我還送藥來,能夠再見到他嗎?”想到這里,便跟父母表示,自己要遍求名山,去尋訪那位道士。母親不允許,父親同意他這樣做,說:“原先如果病治不好,到現在也死了。既然志向如此堅定,或許是有緣分吧!”于是,就把儿子打發走了。如今不知道教坊樂人的這個儿子在什么地方。 光州有個檢田官叫蔣舜卿,他在山里走路碰見一個人剛摘了一兩個林檎果,給他吃了。從此他就不思飲食。家里人以為他是吃了鬼給的食物,不赶緊治療就會得病。盡管急著找醫生治療,但是一直治不好。后來听說在壽春有個老頭儿醫道高明,蔣舜卿就去拜訪他,剛走了一天,晚上住宿在一家旅店里,有個老大爺問他患的是什么病,舜卿把病情告訴了他。老大爺說:“我能救你,用不著走那么遠。”他拿出個一寸七的藥方讓舜卿服了下去,兩個林檎果便吐了出來,就跟新鮮的一樣。老人將這兩個林檎果收了起來,舜卿的飲食又恢复原狀。舜卿回家之后,過了几天又去看望老人,旅店与老大爺都不見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