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穿越三國之黃梁三國

龍騰世紀 第七十一回 鄴城之爭 文 / 穿越三國之黃梁三國

    袁紹官渡大戰之後,居住於鄴城,偶感風寒,覺得身體不適,命令呂翔、許攸率領所部駐守鄴城,自回南皮調養。三個月後,病情漸重,召喚諸子奔赴南皮,交代後事。

    此時袁紹諸子中,袁尚、袁熙、袁潭已經長成,余子皆小。袁紹因為袁尚才能勝於兩位兄長,傳王位於袁尚,並讓他掌管中路軍兵權,統領南皮、平原、鄴城、樂陵、界橋等三郡二處關隘兵馬,使許攸、審配輔佐其軍事,郭圖輔佐其政事。命令袁譚掌管南路軍兵權,掌管北海、北平、襄平三郡,使田豐輔佐。命令袁熙掌管北路軍兵權,掌管晉陽、代縣、易京等地,使逢紀輔佐。

    袁紹臨終前,對諸子道:「現今之勢,金旋勢力最大,曹操次之,我勢最弱。所幸曹操居在中,隔斷我軍與金旋疆界,故而當用遠交近攻之計策,聯合金旋攻擊曹操。你兄弟均手握重兵,須要合力禦敵,共同抵抗曹軍。」說畢手握身側許攸之手指著袁尚而亡。

    袁紹亡時,其所轄之地兵馬共有五十餘萬,文丑、張合統領兵馬十萬屯紮於界橋,呂曠、呂翔統領兵馬十萬屯紮於鄴城,顏良、高覽統領兵馬十萬屯紮於北海,高幹、左賢王統領兵馬十萬屯紮於晉陽。其餘十多萬兵馬,分別屯紮於平原、南皮、代縣等郡。

    袁尚此人處事果斷,見識頗為獨到,執政之能,不亞於袁紹。袁尚治喪完畢,使人請袁譚、袁熙前來,道:「父王喪事已畢,如今正是多事之秋,請兩位兄長主持邊郡軍事,防止曹操乘我等大喪之際,率領重兵偷襲。弟才能與先父相差甚遠,希望兩位兄長鼎力相助,共保河北基業。」袁譚、袁熙因為袁尚年少接位,本來俱有不服之心,如今見袁尚語氣謙和,比及未曾接位待自己還要恭敬,不好為難相責,按袁尚吩咐,分別奔赴所轄邊郡不提。

    袁譚、袁熙回到各自轄地,因為年長而未能接到東王大位,均心懷不平。其手下文臣武將貪圖富貴,又從旁挑撥是非,袁譚、袁熙遂有不臣之心,不奉袁尚將令,並整頓所轄郡務,盡逐袁紹在時官吏,任命親信代替。河北由此勢力大減,袁尚遣使責問兩位兄長,袁譚、袁熙均置之不理。袁尚大怒,調兵遣將欲要征伐兩位兄長,為許攸勸阻。河北文官武將就此分為三黨,各不相容。

    曹操邊郡此時邊務繁雜,邊事報入許都然後決斷,往往貽誤戰機。曹操亦分封諸子,將所轄十二郡郡務分為四路,分四子分別統領。命令長子曹昂為長安王,賈詡輔佐其政事,夏候淵輔佐其軍事,司馬懿為軍師,管轄下弁、長安、西涼、天水、安定五郡,共計十五萬大軍。封次子曹丕為洛陽王,鍾繇輔佐其政事,曹仁輔佐其軍事,鄧艾為軍師,管轄洛陽、弘農、壺關等地防務,共計十五萬大軍。封三子曹植為許昌王,荀彧輔佐其政事,張遼輔佐其軍事,郭嘉為軍師,管轄許昌、陳留、濮陽、譙城、官渡、定陶等地,共計兵馬二十三萬。封四子曹彰為徐州王,荀攸輔佐其政事,夏侯淳輔佐其軍事,程昱為軍師,管轄徐州、下邳、都陽等地,共計兵馬十五萬。諸郡官吏任免、緊要軍情處理,四王均有先決後奏之權。

    曹昂使夏侯淵、夏侯霸、王睿、張魯駐守下弁,夏侯懋、蔣干駐守天水,呂虜、賈詡駐守安定,韓遂、董昭駐守西涼,自率司馬懿、徐晃、王雙、李典、於禁、鍾會、司馬師、司馬孚、司馬昭等駐守長安。

    曹丕使曹仁、文欽、文鴦、夏侯和駐守弘農,曹純、蔣濟駐守壺關,自率鄧艾、鍾繇、鄧忠、朱靈、張邈、賈充等人駐守洛陽。

    曹植使曹真、張溫駐守陳留,曹洪、郭奕駐守濮陽,郝昭、夏侯玄駐守譙城,曹休、楊修駐守官渡,王子服、夏侯德駐守定陶,自率荀彧、張遼、郭嘉、典韋、皇甫嵩、嚴政、吳綱、楊彪、劉岱、王渾、耿紀、陳群、孔融、蔡邑、盧植、滿寵、曹睿、曹芳、司馬炎、張虎等人駐守許昌。

    曹彰使夏侯淳、程昱、程遠志、夏侯威駐守下邳,張英、牛金、陳登駐守都陽,自率荀攸、韓馥、管亥、夏侯恩等人駐守徐州。

    曹操分派諸子後,見諸子所轄地盤軍政兩事整理完畢,借袁尚兄弟失和的良機,調兵遣將,準備攻取河北。命令夏侯淳統軍兵出都陽牽扯袁潭所部,命令曹仁出兵壺關牽扯袁熙所部,親自率領大軍十五萬攻打鄴城。

    袁尚聞得訊息,暫且收起攻擊兩位兄長之心,趕赴鄴城佈置防務,命令文丑率領界橋守軍五萬緊急增援。袁尚自知沒有統兵大才,命令文丑為大將,許攸為軍師,呂翔、呂曠為副將,統率軍事。許攸因為曹操善用離間之計,對袁尚道:「曹操其人,詭計多端,其生平好用離間計,好劫人糧道。今與其相戰,慎防此兩事,免為流言所誤,命令大將率領重兵護送糧草,小心護衛城池,曹操必然無計可施。」

    曹操因為張遼文武雙全,智謀過人,委以重任,使其為前鋒,率領大軍五萬,先行來到鄴城。文丑見張遼所部兵少,欲要出城與其相戰,袁尚問計許攸,許攸道:「張遼足智多謀,然而兵力不多,可以集兵與其一戰,但是需防其詐謀。」

    文丑調遣精兵八萬,率領呂翔、呂曠等將出戰。張遼遙見文丑所部,兵甲鮮明,進退有方,知道文丑訓兵有方,誠為勁敵。張遼環視兩軍交戰之地,兩側各有一座小土丘,可以埋伏兵馬。與副將曹休、曹洪商議,道:「西王托付我等重任,還請兩公鼎力相助,大敗袁尚一場,以顯我大軍威風。」兩將俱言道:「願聽文遠公調遣。」張遼命令曹休、曹洪兩將各率領一萬精軍潛往小土丘後面埋伏,待兩軍相戰膠粘之時,突出奇兵攻擊,從文丑軍兩肋殺入。

    張遼率領中軍前往挑戰,兩軍交鋒甚為激烈。文丑拍馬直取張遼,兩將交戰未有幾合,張遼便策馬往後退去,中軍隨之回撤。呂曠見張遼所部雖退而不亂,其所轄士兵不多,恐怕其有奇兵,向文丑自請,率領所部一萬精兵殿後,文丑率領七萬大軍追擊。

    張遼退至山丘西五里處,約束眾軍就地結陣迎戰。張遼軍陣剛剛結完,文丑前軍已到,兩軍激烈混戰。張遼所部兵力較少,眼見不支之時,曹休、曹洪兩將伏兵突出,從文丑所部兩肋殺入。文丑軍陣猝不及防,陣形被其衝亂。張遼三路夾攻,文丑所部小敗一陣,幸得呂曠所部接應,軍士損傷甚少。

    曹操大隊人馬趕到後,聞知張遼以埋伏計小勝一場,重賞張遼等人。袁尚在城內聞曹軍大隊人馬到達,率領大軍出城與曹操交戰。兩軍相持於鄴城,兵力相若,勢力相當,互有勝敗,袁尚所部稍處下風,幸得許攸多智,文丑勇猛,方能保得城池無虞。

    夏侯淳、曹仁兩軍亦進展不利,被袁譚、袁熙所部擊退。曹操聞兩路軍退兵訊息,見在此久戰無功,鄴城防守嚴密,無計可施,召眾人商議,郭嘉道:「袁紹雖亡,然而河北勇猛之將、智謀之士頗多。攻其急,眾人合力,不易取勝。袁紹三子,俱有領地,手握重兵,日久定生內亂。袁氏三子相互爭鬥之日,即明公奪地之時也。」曹操省悟,退兵返回官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