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超品公爵

龍騰世紀 第二百八十章 萬壽節下 文 / 林青雲

    提及此事,還要提到李塵在那日乾隆皇帝舉行的家宴之上,提及的西方歐洲諸形勢,那一日家宴,李塵完全的取代了乾隆皇帝,在宴會上取得了絕對的自主權,並且把自己的對大清未來十年的規劃完整系統的闡述了出來,而這一切也是乾隆皇帝,對了西方諸國家有了更為深層次的瞭解。

    在19世紀這一詞整個世界則被普遍作為大英帝國的別稱,特別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那時候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把大英帝國用粉紅色標出,生動地表現出英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霸權。自十六世紀末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之後,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兩國的大片殖民地,確立了海上霸權。十九世紀處年英國在拿破侖的影響下逐漸失去在歐洲的通知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

    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當時,全世界大約4-5億人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000萬平方公里,從英倫三島蔓延到岡比亞、紐芬蘭、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香港、新加坡、緬甸、印度、烏干達、肯尼亞、南非、尼日利亞、馬耳他以及無數島嶼,整個世界的所有凡是太陽照耀到的地方都有大英帝國的領土。

    英國霸權領導下的國際秩序被稱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英國出版的大英帝國全球地圖通常用紅色把帝國的領土標出,可以清晰地瞭解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英國的殖民地遍佈全球,在任何時間也有陽光照他的其中一個屬土,這顯示他的強大。老牌殖民主義國家,一般是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俄國、法國和英國。但是,16世紀葡萄牙的殖民霸權主要在東西航路一條線,而西班牙的殖民霸權主要在中南美洲那一片,而且都是沾了探索先行和羅馬教皇聖諭的「光」,為時不長。17世紀荷蘭的殖民霸權靠轉運貿易起家的,也是曇花一現。

    至於16、17世紀俄國的殖民侵略,屬於區域性的陸地蠶食。法國的霸業,目標在於歐洲大陸,儘管它到處侵略擴張,在海外也佔領過廣大的殖民地,但卻處於配角的地位。只有英國,從事殖民掠奪的時間最長,佔領的殖民地最多,維持殖民統治的時間最久。據統計,1914年英國殖民地面積達335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全球陸地面積的1/4,占各列強殖民地總和的1/2,等於本土面積的100多倍。殖民地人口近4億,等於本國人口的9倍,殖民地範圍包括各大洲,是當時最大的殖民帝國。英國的國旗飄揚於各殖民地的上空,不管是東半球還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陽光的普照。因此自稱為「日不落帝國」。那麼,英國是怎樣佔領如此之多的殖民地呢?大英殖民帝國的發家史實際上是走過了一條火與血的路程,豎著三個路標:海盜起步,戰爭開路,工業革命。

    早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英國就依靠商業冒險家、遠征隊到各地建立「貿易據點」。比較早的殖民據點建立在美洲、印度和北愛爾蘭的一些地區。英國由海盜起步而走上爭奪殖民霸權的途程中,發動了近200次的戰爭。

    十六世紀的英西戰爭,崩塌了西班牙殖民霸主的寶座,奪得了從非洲販賣黑奴的貿易壟斷權;17世紀50至70年代的3次英荷戰爭,摧毀了荷蘭的殖民霸權,奪得了東西方貿易和對亞洲進行殖民掠奪的優勢;從問世紀末到18世紀中,又對法國進行了一系列戰爭,十八世紀中葉年英法的因為爭奪殖民霸權和歐洲霸權而進行的「七年戰爭」,戰火遍及歐、亞、美三大洲,結果摧毀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又使得英國奪得了北美殖民地和南亞次大陸的勢力範圍。這80年的戰爭歷程,奠定了英國在全世界的海洋霸權和殖民霸權的基石。以致後來的英國的工業革命,更是其擁有了強大的經濟的支持,英國的殖民統治由此開始真正的拉開帷幕,然而在李塵看來英國對於大清來說,在未來的五十年的時間,沒有征服的實力,但卻若是採用經濟壓迫的方式的會更好。即李塵的出來的結論就是,雖然說英國殖民統治,正盛,但卻短期內對大清沒有任何的威脅。而最後指出英國之所以能佔領最多的殖民地,不僅因為它當時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而且還因為是世界上最強的海軍強國。

    英國作為一個島國必須以海軍來保衛它的領土,而侵略它國更不能缺乏海軍。因此,歷代王朝都非常重視海軍建設。伊麗莎白時代,曾打敗了當時一流海軍強國西班牙。

    17世紀克倫威爾又與荷蘭開戰,結果當時的海軍強國荷蘭戰敗。至此,海上霸權完全落入英國之手。英國首先進行了工業革命,為海軍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首先用鋼鐵船代替木帆船,並裝有新式武器,使其他殖民者在爭奪殖民地中無法同英國抗衡。英國掠奪殖民地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它利用自己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或賤價收買落後民族的領土,或進行經濟滲透,或採取借貸的方法去控制弱小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對不願意打開商業大門的國家則用大炮轟開閉關自守國家的大門,然後在控制這些國家經濟命脈的基礎上實行軍事佔領。有些地方則是直接派海軍打敗弱國,強行佔為己有的。所以在李塵看來若想真正的遏止英國在東方額殖民統治,唯一的辦法便是加強大清自身的軍事統治,尤其是海上軍事力量,在經濟上做一切適當的讓步,擴大對英國的貿易交易,並且派遣使團利用大清的瓷器,絲綢。在英國運用棉紡織業打開大清國門的同時也同樣運用大清的商業給英國經濟予以一定的打擊,這樣既有利於大清的擺脫貧窮落後的面貌,也有利於防止英國在將來的某一天防止對大清的殖民統治。

    這些雖然是大清的落後與最表面的原因,關於那層最深層次的原因,社會思想以及制度的落後,李塵卻絲毫不提,在李塵看來這樣的事情,想要乾隆皇帝或者是,嘉慶皇帝通過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根本就是行不通的事情,而李塵也並沒有這麼想過,在李塵看來,大清現在所卻的便是文化的大衝擊,若是假如有一天西方傳教士大批的湧入到大清,那麼勢必給大清帶來思想上的一次巨大的衝擊,而之後取而代之的是那種政治制度,已經不是李塵所能改變的,對於李塵來說,李塵現在的目標就是加大清朝商業地位以及擴充中國的海軍,引進外國的現今思想,在外國先進思想的衝擊之下,大清何去何從?是被西方文化吸收,還是借鑒西方文化思想,總結出自己的思想,破後而立?這一切都是一個未知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