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超品公爵

龍騰世紀 第二百七十九章 萬壽節中 文 / 林青雲

    皇帝的誕辰日稱為萬壽節,取萬壽無疆之義,是個全國性的節日。為皇帝祝壽,是清宮中重要的典禮活動。

    萬壽節當日,皇帝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賀及貢獻的禮物。萬壽節期間禁止屠宰,前後數日不理刑名,文武百官還要按制穿蟒袍補服。這一天,京城的匠人們還要用彩畫,布匹等將主要街道包裝得絢麗多姿,到處歌舞昇平。

    各地文武百官,設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禮。

    此時的北京城自京西的暢春園到西直門,經新街口、西安門通中南海,與紫禁城的慶儀連接,一路彩坊接連不斷,連綴著彩牆、彩廊、演劇采台、歌台、燈坊、燈樓、燈廊、龍棚、燈棚無數,路徑的寺觀,大設慶祝經壇。

    直隸以及各省進京的臣民代表也搭設彩坊為各自的慶祝界,沿路的京城各部、寺、監官衙同樣建經棚、設彩坊。幾里一個御座,御座周圍便是一個熱絡、設施繁麗的景點。

    一路上,用彩綢結成的「萬壽無疆」、「天子萬年」等大字赫然出現在彩牆上;

    候補官員獻給皇帝的萬壽圖屏,金色的壽字共萬種字體;蒙古、漢軍都統以下武官建百老獻壽台,台呈九級,扮成百名老人的演員各執金壽字,層累而上。一路演劇彩台上的歌舞、戲劇節目、陳設難以盡數,其內容多為神仙祝壽故事。

    至於小如蟠桃、長生花、一統萬年青,無不刻意求其吉祥之義。當是之時,京城內外,金碧相輝,錦綺相錯,華燈寶燭,霏霧氤氳,瀰漫周匝;紫禁城及御苑,繡幙相連,笙歌互起,金石千聲,雲霞萬色,當世人都莫能描畫盡致。此間無人不著禮服,各種事務暫歇,歡騰、慶賀達七天。

    乾隆五十八年庚午,即九月十七日,乾隆皇帝在萬樹園接受眾官的慶賀,天朦朧剛亮,眾百官大臣便已經招手準備乾隆萬聖節覲見之禮,是以熱河的眾官員,早就站好了隊,百官之中走在最前面的乃是剛從京城趕來的軍機大臣,大學士阿桂大人,其身後分別是和珅、福長安、福康安、之後才是王傑、董誥等,而後是一種大學士、大學士之後又是各部尚書、侍郎、之後便是都察院、國子監、內務府、大小九卿、之後才是四品以下官員、然而官員雖多,比起眾多的參拜隊伍來說還佔得不到三分之一,在官員隊伍的前邊,便是京城之中享有國公以上爵位者。李厚岑赫然在列,而且位置靠前。

    在眾官員的後邊就是各國來的覲見使者,英使馬嘎爾尼身穿繡花天鵝絨官服,上罩爵士外衣,綴以鑽石寶星一座,鑽石微帶一條。

    之後便是過覲見使者,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法國等使者、在這之後又是大清藩國使者。

    等急英吉利國使者到時,文武百官已經覲見完畢。

    寅刻,麗正門內陳設鹵薄等大駕,王公、大臣、九卿等俱穿蟒袍褂齊集。其應行入座之王公大臣等,各帶本人座褥至澹泊敬誠殿鋪設畢,仍退出。

    卯初,請皇帝御龍袍褂升寶座,御前大臣蒙古額附、漢族額駙李塵,侍衛仍照例在殿內內翼侍立,乾清門行走,蒙古王公、侍衛亦照例在殿外分兩翼,侍衛內大臣帶領豹尾槍長靶刀,侍衛亦分兩班站立,其隨從三五大臣、九卿,講官照例於院內站班,臣和同禮部堂宮率欽天監副索德超,帶領英吉利國正副使等躬逢表文,由避暑山莊宮門右邊門進呈殿前階下,向上跪捧恭遞。

    御前大臣福長安恭接,轉呈御覽,臣等即令該使者此向上行三跪九叩頭號禮,畢。其應入座,王公大臣以次入座,帶領該使者於西邊二排三米,領其叩頭入座,俟令侍衛照例賜茶,畢。各於本座站立,恭候皇上出殿、升輿。

    之後眾人使者領出,於清音閣外邊伺候,所有初次應行例嘗該國王及使者各物,預先設於清音閣前院內,候皇上傳旨畢,臣等帶領使者,再行瞻覲。頒嘗後,令其向上行謝恩禮畢,再令隨班入座。

    過後便是宴會,也是此次萬壽節的重頭戲。

    宴會是申時開始,在熱河西面的廣場上舉行。御座就處在熱河西面最高層平台上,其高於廣場有六米左右。皇后的鳳椅與御座並列,眾妃的座椅位居其後並向兩邊排開。廣場的中間搭了一高台,正面對御座,是宴會中表演之用。高台到御座留有一條通道,兩邊長方形的案桌面向通道一字排開,兩邊對稱,一排一排的整齊排列。

    之後乾隆皇帝賜宴,眾人一一接受乾隆皇帝的賜宴,然王公大臣眾多,自不可能一一謝禮,於是便有八大鐵帽子王爺,以及軍機大臣代為忠臣謝乾隆皇帝恩宴。眾使者,則是一一向乾隆皇帝謝禮,乾隆皇帝回賜禮品。

    這樣宴會持續直到夜間,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乾隆八十三大壽便算落下帷幕,當然對於李塵以及英使馬嘎爾尼來說,現在才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那就是有關兩國的談判事宜,當然接待了英使,並不意味這李塵便有了和李塵談判的資格,這樣的事情,深通滿蒙漢三種語言的軍機大臣理藩院尚書和珅才是真正的主角?而李塵只是作為一個翻譯的人員,參與談判過程。

    當然參與談判並不代表著李塵沒有話語權,乾隆皇帝為了提高李塵在談判之中的自主權,特命李塵為副使協助和珅和英使進行談判。

    這樣一來對於李塵來說,整個歷史的車輪已經不再想著原來的軌道發展,整個歷史大清歷史也在李塵的參與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其中最為主要的便是幾日前,乾隆皇帝在家宴之上和李塵的一次別開生面的談話。而李塵也從這次特殊的探花,牢牢的握住了對外事宜的談判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