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貞觀游龍

第二卷張家的崛起 199 出發 文 / 最後一次瘋狂

    隨著李世民的閱兵儀式的完成由秦叔寶和尉遲敬德領導的兩隻大軍終於是開始向各自的目的地開拔了……」就見這浩浩蕩蕩的二十萬大軍,按照先前的原定計劃,開始分批,分方陣,加既然有序的遠離長安城而去,留下一路煙塵

    李明玉望著隨大群遠去的張陽,這個時候是再也包不住眼淚了,眼淚向泉湧一樣,huāhuā的往下掉,讓一旁的李世民看得是心疼不已

    「好了,朕的乖明玉,你不要在哭了,你這麼哭得,父皇的心的快碎了,既然你這麼不想張陽那小子去靈州,那麼朕這就下謅,讓他返回,換人去靈州就是了

    這次去靈州也不是非他去不可,皇族當中,能夠替代他前去的人還是有幾位的」

    隨著李世民的話一說完,李明玉是眼睛一亮然後迅的灰暗下來,接著就拉住了,要去下詔讓張陽留下來,換人前去的李世民

    這打算去向李逸風公公下謅的李世民對於李明玉突然把他拉住,感到有些疑惑

    逼近自己這次是為了自己的女兒李明玉、好,特地的打算食言,去改自己已經發佈過了的聖旨,就是為了不讓自己的這個寶貝女兒在向現在這樣傷心

    要知道,聖旨的朝令夕數可是對於皇帝的信譽打擊是相當的大的,俗話說『人無信不立國無法不安……」誠信對於君王可是相當重要的

    華夏人們歷來信奉誠實守信,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古人就用「一言九鼎小「一諾千金」等成語來比喻承諾的份量和貴重

    「誠」與「信」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論語》中曾子說,每天要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是「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子夏也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則明確指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通觀《論語》「信」貫穿全篇,也是孔子及其弟一子非常珍視的重要道德品質

    至於「誠」孟子則將其提到很高的地位《孟子,離婁上》有「誠者,天之道也嗯誠者人之道也……」的說法

    可見「誠」與「信」作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塑造中華民族的民族品德上

    如果君王不講誠信,那麼滿朝文武對於其的命令的執行程度就會大大的打個折扣

    而李世民對於自己的信譽就是看得相當重的,一直以來的是以誠信示人,所以才會再他說了不再追究遠『偽皇帝』李建成以及齊王李元吉一派的大臣們的過錯之後

    那些原屬於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派的存留下來的大臣們才會這麼快的接受李世民的招安,聽從李世民的指揮,不再牴觸李世民的統治,才讓大唐的江三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穩定下來了,沒有在出現大的混亂,這就是一直以來李世民一言九鼎的結果

    當然李世民在收服這群原屬於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文武大臣們之後,也是按照他的諾言行事的,之後是再也沒有追究過他們跟隨過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事

    而現在李世民看見李明玉哭得是昏天黑地,直接就把他的堅硬如石的心給擊碎了,打算人生第一次違背自己發出去的諾言,把張陽留在長安城,讓其他人代替張陽去靈州慰問,這可是他在出來獨自帶兵之後的人生第一次違背諾言啊

    這也說明李世民的心還沒有修煉的鐵石心腸那一地步,在他心中還是有柔情在的,當然這也是他心中有一種彌補李明玉的想法在裡面

    不然就以他能夠手刃自己親大哥大義滅親的狠勁,可不是這麼容易被李明玉的眼淚打動的,不過這也和他下詔找回張陽留守長安城造成的後果不甚嚴重有關

    他現在的第一職業是大唐的皇帝陛下,第二章職業才是李明玉等皇子皇女的父親,也就只有當李世民的第二職業對第一職業沒有形成干擾並且有一定好處的時候,他才會把工作的重心放到第二職業上來,不然他的工作重心將是一直都在第一職業上的

    這次他對於收回他旨意,讓張陽留守長安城,也是有所考慮的,雖然這也是他一時衝動的決定,不過在這之前,李世民早在秦叔寶與尉遲敬德比武之後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了,當時他就想過把張陽留在長安城,不讓他隨軍去抗擊東突厥

    只是由於他在張陽提出這個建議之後,和他討論細節的時候就已經是答應了張陽,讓他以自己的名義前去靈州慰問邊軍,當時就有杜如晦、房玄齡等人在場

    自古以來都是君無戲言,自己就這樣簡單的推翻自己以前成承諾,把張陽強行留下來,這肯定是違背了,君無戲言這一言詞,同時也會讓張陽生出其它的想法來

    不過現在看見自己的大女兒李明玉哭得這麼厲害,不由得就想起了,自己早先的那個打算,讓張陽留在長安城,不能隨軍去靈州慰問邊軍以及抗擊東突厥的寇邊大軍

    現在自己為自己的女兒,第一次違背人生的第一次諾言,把自己的女婿留在長安城,這也不會是一個太大的問了,畢竟人都是有七情六慾,這是無法避免的

    這樣一來自己的那個寶貝女婿,就是知道自己朝令夕改,下詔讓他留在長安城,他也不能對自己有所怨言了,自己這可是為了他們兩夫妻的未來好啊,他肯定是能夠理解的,在加上依照張陽那個計劃的後續計劃的進行,能不能趕在十二月前回到長安城也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好的,他那計劃太大,要轉戰好幾個州啊

    至於滿朝文武和平明百姓,對於自己的這種行為,就算是有所反感,但也是能夠接受的,親情嘛,為了親情犯點小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是人都是有感情的嘛

    何況李世民這樣能夠讓多的人認同他,知道他並不是一個鐵血君王,還是很重視感情的,重視感情就說明他還不是神,知道他不只是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還是一個有著七情六慾,和他們是一樣的正常人,而不會讓人過份的神話,把他孤立起來

    不過就是這樣,在李世民下定決心第一次違背他的諾言的時候,自己打算幫助的對象,自己的女兒去把自己攔住了不讓自己下詔,完成她的心願,這如何不能讓李世民非常的疑惑,同時也用不解的眼神望著李明玉,看她怎麼說

    「父皇,還是算了,沒事的,讓兒臣哭一會就好了就不用讓張郎留在長安城了

    這次能夠張郎對於代表父皇你隨軍前去靈州慰問邊軍一事,兒臣看得出來張郎對於這事是非常興奮的,自從父親你宣佈了之後,兒臣就看見張郎是滿臉的興奮之情露於臉表,而且為了這次的事情,可是精心的準備了很久

    同時也準備了很多的東西還為此付出了很多,每天都是苦練武藝,刀槍弓弩是練得樣樣精通,而且還是弓馬嫻熟,騎術打進,為此是吃了很多的苦

    就是連進宮陪伴兒臣的時間都是大大減少了,就是一次由於兒臣實在是太向張郎了,所以偷偷的跑到張縣公家裡,去看張郎是在幹什麼,都不抽時間進宮來看兒臣

    兒臣都有點意外他變心了雖然兒臣對於自己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對於張郎也是有信心的,不過還是有些擔心,於是抱著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態度前去探望

    等兒臣到了張府之後,兒臣就跟著張縣公來到了張郎所在的的院落就見張郎在那苦練武藝,已經是全是大汗淋漓了而且還是伴著頭頂白煙一看就知道是在這練武多時了,為此兒臣還特地向張縣公問了張郎最近的行程

    這才知道原來最近張郎為了代表父皇你隨軍前去靈州慰問邊軍一事,都一直在練武,連去其老師張崇先生那學文之事都放下了,同時也把去戶部幫杜先生的也放下了

    一直在家苦練武藝,同時苦讀『六韜』『孫子兵法』等兵書學習兵法韜略,一天的時間是拍的相當的滿的,上午練武,中午小睡一會,下午接著練武,練武累了,就看會兵法,等休息得差不多了,就練習馬術,晚上就晚膳之後在接著學習兵法

    本就抽不出時間,進宮來和兒臣兒女情長,這才讓兒臣放心下來,原來張郎不是對兒臣變心了,而是為了父皇交代的人任務在努力學習當中

    不過兒臣並沒有就這麼相信張縣公的一家之言,同時詢問了不少的張府的下人,那些下人們都是這麼回答的,而且兒臣還有幾次特地的抽時間,突然去張縣公府上,去看看張郎在幹什麼,不過幾次兒臣的突然襲擊,都是以失敗告終

    因為這幾次兒臣的突然襲擊,到了張郎那的時候,都是發現張郎是在練武,或者在研讀兵法,這才人兒臣徹底的相信張郎最近都是在他家裡練武學習兵法

    同時兒臣還打聽到,一直以來和張陽交好的程將軍,親將軍,尉遲將軍,侯將軍,杜尚書,房尚書,還有舅舅家的幾位公子最近都是在家閉門謝客,苦練武藝

    看來他們對於這次前去靈咐之事期待非常高啊,要知道向杜尚書,房尚書等人的公子可都是不通武藝的文弱書生,這次都在家苦練武藝,這就說明他們大家對於這次去靈州之事期待很高,雖然兒臣並不知道這次他們前去靈州到底是幹什麼

    但是兒臣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這次前去靈州並不是向你宣傳的那麼簡單,就是代表父皇你隨軍前去靈州慰問邊軍那麼簡單,要是真是這樣,就算父皇你是讓他們跟隨秦將軍前去支援靈州邊關的十萬大軍一路,讓他們在靈州的時候協助防禦東突厥

    可是他們也不應該這麼緊張才對,以靈州都督任城王王叔在靈州這麼多年的經營,靈州可謂是相當的牢固了,要不然去年頡利可汗,大軍進攻靈武的時候,也不會被任城王王叔個擊敗,讓其在靈州大失臉面,到現在都對王叔懷恨再心,時不時的去騷擾下靈州邊防

    以靈州都督任城王王叔的本事在加上秦將軍的本領,以及這十萬精銳大軍的於靈州的支援,必定可以讓這次東突厥南下寇邊,清擾靈州的大軍是無功而返的

    至於同行的這些青年俊才們的安全,那是絕對有保障的,本就不需要向現在這樣天天在家閉門謝客,苦練武藝,這本就是說不通的,除非此行是有相當的危險的

    或者說是相當危險的情況下,才會讓他們這樣,天天閉門苦練武藝,以求自保

    特別是張郎現在已經是先天之境的高手了,還其他幾家的公子一樣,閉關苦練武藝,這實在是太過於反常了,所以,兒臣知道這次張郎代表父皇你隨軍前去靈州慰問邊軍,這一事情裡面肯定是大有文章的,不過只是由於保密的原因沒對兒臣我說而已

    既然張郎明知這麼危險,都還是如此開心,就說明張郎對於這次代表父皇你隨軍前去靈州慰問邊軍的機會是相當看重的,所以兒臣也不想因為兒臣我的原因,讓張郎抱著遺憾放棄這次,他期盼已久的機會,留在長安城陪伴兒臣

    於是兒臣這才拉住父皇你,不讓你去下詔召回張郎

    說完李明玉,果真是收住了,眼淚,不哭了,不過李世民看著眼前的女兒心裡是加的難受了,這多麼善解人意的女兒啊

    情願委屈自己,都原意讓自己的情郎因為自己的原因放棄他的夢想

    不過既然李明玉都這麼說了,李世民也就放棄了剛才他打算下詔召回張陽的主意

    本來這就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既然自己的寶貝女兒放棄了,那在下詔就沒意義

    雖然李世民現在很想安慰自己的寶貝女兒可是現在這個時候,他也不能把張陽此次代表他隨軍前去靈州慰問邊軍事項的具體事宜說出來,要是他現在對李明玉說了,計劃外露的可能性還是很小,可是這必定會讓李明玉加的擔心張陽的安全了

    這可是與二十萬東突厥大軍作戰,可是要上戰場的事,而且以兵力來說,東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所帶領的二十萬東突厥大軍,還要比這次秦叔寶和張陽帶領的與桑突厥作戰的大軍來得多,畢竟為了不引起東突厥安排在大唐的間諜們過多的懷疑

    他們這次明面上就是帶領的十萬大唐最精銳的軍隊前去支援靈州而已,因為靈州在有了這十萬大軍的支援之後,已經可以說得上是固若金湯了

    東突厥在想從靈州的東部防線突破靈州的防禦,那同突厥最少要動員四十道五十萬的控弦之士才能,打敗在靈州佔有地利的大唐守衛部隊

    顯然現在東突厥的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是不敢動員這麼多的部隊向大唐發起總動員的,如果這樣,那麼他的吼放可就是完全的空虛了,那在他後方的西突厥可不是吃素的,到時候,可能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還沒在大唐撈到足夠的好處,老巢就被西突厥的大軍給端了個底朝天了,那到時候可就不是這一點點的損失了

    那才是真的要他們兩位可汗的老本了,最後在這大草原上還有他們立足之地都成問題了,到了那個時候還繼續跟隨他們的軍隊就不知道還剩多少了

    所以李世民這派出十萬大軍在秦叔寶這個大唐第一戰將的帶領下和張陽一起去靈州防禦即將南下的動突厥大軍,那雖然會弓東突厥間諜的一路跟隨,會讓東突厥的頡劉可汗和突利可汗的些許懷疑,但也不會想到李世民會靠著十萬大軍埋伏他們

    以十萬大軍攻擊二十萬大軍,這個成功的可能性是相當的低的,除了找到一個非常合適的埋伏地點,不然就基本沒有可能以十萬大軍,幹掉東突厥多的二十萬大軍

    雖然這十萬大軍是整個大唐最精銳的十萬大軍,是百戰雄師,可是東突厥的那由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帶領的二十萬東突厥大軍也不是吃素的

    這支軍隊也是跟隨東突厥的頡利可汗和突厥可汗東征西討多年的老兵了,也可以說是整個東突厥現在最精銳的軍隊了

    也是當得上是訓練有素,百戰之師了,以這二十萬大軍,和秦叔寶與張陽帶領的那十萬大唐最精銳的大軍對戰的話,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在兩軍的精銳程度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有著比對方多出一倍以上的軍隊,那輸的可能性是相當的小的,何況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都可算得上是老奸巨猾之輩了,不是那麼容易輕易上當,中埋伏之輩

    自然是不怕是大唐知道了他們的計劃……」派出這十萬大軍來阻擊他們了未完待續隨著李世民的閱兵儀式的完成由秦叔寶和尉遲敬德領導的兩隻大軍終於是開始向各自的目的地開拔了……」就見這浩浩蕩蕩的二十萬大軍,按照先前的原定計劃,開始分批,分方陣,加既然有序的遠離長安城而去,留下一路煙塵

    李明玉望著隨大群遠去的張陽,這個時候是再也包不住眼淚了,眼淚向泉湧一樣,huāhuā的往下掉,讓一旁的李世民看得是心疼不已

    「好了,朕的乖明玉,你不要在哭了,你這麼哭得,父皇的心的快碎了,既然你這麼不想張陽那小子去靈州,那麼朕這就下謅,讓他返回,換人去靈州就是了

    這次去靈州也不是非他去不可,皇族當中,能夠替代他前去的人還是有幾位的」

    隨著李世民的話一說完,李明玉是眼睛一亮然後迅的灰暗下來,接著就拉住了,要去下詔讓張陽留下來,換人前去的李世民

    這打算去向李逸風公公下謅的李世民對於李明玉突然把他拉住,感到有些疑惑

    逼近自己這次是為了自己的女兒李明玉、好,特地的打算食言,去改自己已經發佈過了的聖旨,就是為了不讓自己的這個寶貝女兒在向現在這樣傷心

    要知道,聖旨的朝令夕數可是對於皇帝的信譽打擊是相當的大的,俗話說『人無信不立國無法不安……」誠信對於君王可是相當重要的

    華夏人們歷來信奉誠實守信,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古人就用「一言九鼎小「一諾千金」等成語來比喻承諾的份量和貴重

    「誠」與「信」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論語》中曾子說,每天要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是「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子夏也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則明確指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通觀《論語》「信」貫穿全篇,也是孔子及其弟一子非常珍視的重要道德品質

    至於「誠」孟子則將其提到很高的地位《孟子,離婁上》有「誠者,天之道也嗯誠者人之道也……」的說法

    可見「誠」與「信」作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塑造中華民族的民族品德上

    如果君王不講誠信,那麼滿朝文武對於其的命令的執行程度就會大大的打個折扣

    而李世民對於自己的信譽就是看得相當重的,一直以來的是以誠信示人,所以才會再他說了不再追究遠『偽皇帝』李建成以及齊王李元吉一派的大臣們的過錯之後

    那些原屬於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派的存留下來的大臣們才會這麼快的接受李世民的招安,聽從李世民的指揮,不再牴觸李世民的統治,才讓大唐的江三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穩定下來了,沒有在出現大的混亂,這就是一直以來李世民一言九鼎的結果

    當然李世民在收服這群原屬於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文武大臣們之後,也是按照他的諾言行事的,之後是再也沒有追究過他們跟隨過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事

    而現在李世民看見李明玉哭得是昏天黑地,直接就把他的堅硬如石的心給擊碎了,打算人生第一次違背自己發出去的諾言,把張陽留在長安城,讓其他人代替張陽去靈州慰問,這可是他在出來獨自帶兵之後的人生第一次違背諾言啊

    這也說明李世民的心還沒有修煉的鐵石心腸那一地步,在他心中還是有柔情在的,當然這也是他心中有一種彌補李明玉的想法在裡面

    不然就以他能夠手刃自己親大哥大義滅親的狠勁,可不是這麼容易被李明玉的眼淚打動的,不過這也和他下詔找回張陽留守長安城造成的後果不甚嚴重有關

    他現在的第一職業是大唐的皇帝陛下,第二章職業才是李明玉等皇子皇女的父親,也就只有當李世民的第二職業對第一職業沒有形成干擾並且有一定好處的時候,他才會把工作的重心放到第二職業上來,不然他的工作重心將是一直都在第一職業上的

    這次他對於收回他旨意,讓張陽留守長安城,也是有所考慮的,雖然這也是他一時衝動的決定,不過在這之前,李世民早在秦叔寶與尉遲敬德比武之後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了,當時他就想過把張陽留在長安城,不讓他隨軍去抗擊東突厥

    只是由於他在張陽提出這個建議之後,和他討論細節的時候就已經是答應了張陽,讓他以自己的名義前去靈州慰問邊軍,當時就有杜如晦、房玄齡等人在場

    自古以來都是君無戲言,自己就這樣簡單的推翻自己以前成承諾,把張陽強行留下來,這肯定是違背了,君無戲言這一言詞,同時也會讓張陽生出其它的想法來

    不過現在看見自己的大女兒李明玉哭得這麼厲害,不由得就想起了,自己早先的那個打算,讓張陽留在長安城,不能隨軍去靈州慰問邊軍以及抗擊東突厥的寇邊大軍

    現在自己為自己的女兒,第一次違背人生的第一次諾言,把自己的女婿留在長安城,這也不會是一個太大的問了,畢竟人都是有七情六慾,這是無法避免的

    這樣一來自己的那個寶貝女婿,就是知道自己朝令夕改,下詔讓他留在長安城,他也不能對自己有所怨言了,自己這可是為了他們兩夫妻的未來好啊,他肯定是能夠理解的,在加上依照張陽那個計劃的後續計劃的進行,能不能趕在十二月前回到長安城也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好的,他那計劃太大,要轉戰好幾個州啊

    至於滿朝文武和平明百姓,對於自己的這種行為,就算是有所反感,但也是能夠接受的,親情嘛,為了親情犯點小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是人都是有感情的嘛

    何況李世民這樣能夠讓多的人認同他,知道他並不是一個鐵血君王,還是很重視感情的,重視感情就說明他還不是神,知道他不只是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還是一個有著七情六慾,和他們是一樣的正常人,而不會讓人過份的神話,把他孤立起來

    不過就是這樣,在李世民下定決心第一次違背他的諾言的時候,自己打算幫助的對象,自己的女兒去把自己攔住了不讓自己下詔,完成她的心願,這如何不能讓李世民非常的疑惑,同時也用不解的眼神望著李明玉,看她怎麼說

    「父皇,還是算了,沒事的,讓兒臣哭一會就好了就不用讓張郎留在長安城了

    這次能夠張郎對於代表父皇你隨軍前去靈州慰問邊軍一事,兒臣看得出來張郎對於這事是非常興奮的,自從父親你宣佈了之後,兒臣就看見張郎是滿臉的興奮之情露於臉表,而且為了這次的事情,可是精心的準備了很久

    同時也準備了很多的東西還為此付出了很多,每天都是苦練武藝,刀槍弓弩是練得樣樣精通,而且還是弓馬嫻熟,騎術打進,為此是吃了很多的苦

    就是連進宮陪伴兒臣的時間都是大大減少了,就是一次由於兒臣實在是太向張郎了,所以偷偷的跑到張縣公家裡,去看張郎是在幹什麼,都不抽時間進宮來看兒臣

    兒臣都有點意外他變心了雖然兒臣對於自己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對於張郎也是有信心的,不過還是有些擔心,於是抱著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態度前去探望

    等兒臣到了張府之後,兒臣就跟著張縣公來到了張郎所在的的院落就見張郎在那苦練武藝,已經是全是大汗淋漓了而且還是伴著頭頂白煙一看就知道是在這練武多時了,為此兒臣還特地向張縣公問了張郎最近的行程

    這才知道原來最近張郎為了代表父皇你隨軍前去靈州慰問邊軍一事,都一直在練武,連去其老師張崇先生那學文之事都放下了,同時也把去戶部幫杜先生的也放下了

    一直在家苦練武藝,同時苦讀『六韜』『孫子兵法』等兵書學習兵法韜略,一天的時間是拍的相當的滿的,上午練武,中午小睡一會,下午接著練武,練武累了,就看會兵法,等休息得差不多了,就練習馬術,晚上就晚膳之後在接著學習兵法

    本就抽不出時間,進宮來和兒臣兒女情長,這才讓兒臣放心下來,原來張郎不是對兒臣變心了,而是為了父皇交代的人任務在努力學習當中

    不過兒臣並沒有就這麼相信張縣公的一家之言,同時詢問了不少的張府的下人,那些下人們都是這麼回答的,而且兒臣還有幾次特地的抽時間,突然去張縣公府上,去看看張郎在幹什麼,不過幾次兒臣的突然襲擊,都是以失敗告終

    因為這幾次兒臣的突然襲擊,到了張郎那的時候,都是發現張郎是在練武,或者在研讀兵法,這才人兒臣徹底的相信張郎最近都是在他家裡練武學習兵法

    同時兒臣還打聽到,一直以來和張陽交好的程將軍,親將軍,尉遲將軍,侯將軍,杜尚書,房尚書,還有舅舅家的幾位公子最近都是在家閉門謝客,苦練武藝

    看來他們對於這次前去靈咐之事期待非常高啊,要知道向杜尚書,房尚書等人的公子可都是不通武藝的文弱書生,這次都在家苦練武藝,這就說明他們大家對於這次去靈州之事期待很高,雖然兒臣並不知道這次他們前去靈州到底是幹什麼

    但是兒臣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這次前去靈州並不是向你宣傳的那麼簡單,就是代表父皇你隨軍前去靈州慰問邊軍那麼簡單,要是真是這樣,就算父皇你是讓他們跟隨秦將軍前去支援靈州邊關的十萬大軍一路,讓他們在靈州的時候協助防禦東突厥

    可是他們也不應該這麼緊張才對,以靈州都督任城王王叔在靈州這麼多年的經營,靈州可謂是相當的牢固了,要不然去年頡利可汗,大軍進攻靈武的時候,也不會被任城王王叔個擊敗,讓其在靈州大失臉面,到現在都對王叔懷恨再心,時不時的去騷擾下靈州邊防

    以靈州都督任城王王叔的本事在加上秦將軍的本領,以及這十萬精銳大軍的於靈州的支援,必定可以讓這次東突厥南下寇邊,清擾靈州的大軍是無功而返的

    至於同行的這些青年俊才們的安全,那是絕對有保障的,本就不需要向現在這樣天天在家閉門謝客,苦練武藝,這本就是說不通的,除非此行是有相當的危險的

    或者說是相當危險的情況下,才會讓他們這樣,天天閉門苦練武藝,以求自保

    特別是張郎現在已經是先天之境的高手了,還其他幾家的公子一樣,閉關苦練武藝,這實在是太過於反常了,所以,兒臣知道這次張郎代表父皇你隨軍前去靈州慰問邊軍,這一事情裡面肯定是大有文章的,不過只是由於保密的原因沒對兒臣我說而已

    既然張郎明知這麼危險,都還是如此開心,就說明張郎對於這次代表父皇你隨軍前去靈州慰問邊軍的機會是相當看重的,所以兒臣也不想因為兒臣我的原因,讓張郎抱著遺憾放棄這次,他期盼已久的機會,留在長安城陪伴兒臣

    於是兒臣這才拉住父皇你,不讓你去下詔召回張郎

    說完李明玉,果真是收住了,眼淚,不哭了,不過李世民看著眼前的女兒心裡是加的難受了,這多麼善解人意的女兒啊

    情願委屈自己,都原意讓自己的情郎因為自己的原因放棄他的夢想

    不過既然李明玉都這麼說了,李世民也就放棄了剛才他打算下詔召回張陽的主意

    本來這就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既然自己的寶貝女兒放棄了,那在下詔就沒意義

    雖然李世民現在很想安慰自己的寶貝女兒可是現在這個時候,他也不能把張陽此次代表他隨軍前去靈州慰問邊軍事項的具體事宜說出來,要是他現在對李明玉說了,計劃外露的可能性還是很小,可是這必定會讓李明玉加的擔心張陽的安全了

    這可是與二十萬東突厥大軍作戰,可是要上戰場的事,而且以兵力來說,東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所帶領的二十萬東突厥大軍,還要比這次秦叔寶和張陽帶領的與桑突厥作戰的大軍來得多,畢竟為了不引起東突厥安排在大唐的間諜們過多的懷疑

    他們這次明面上就是帶領的十萬大唐最精銳的軍隊前去支援靈州而已,因為靈州在有了這十萬大軍的支援之後,已經可以說得上是固若金湯了

    東突厥在想從靈州的東部防線突破靈州的防禦,那同突厥最少要動員四十道五十萬的控弦之士才能,打敗在靈州佔有地利的大唐守衛部隊

    顯然現在東突厥的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是不敢動員這麼多的部隊向大唐發起總動員的,如果這樣,那麼他的吼放可就是完全的空虛了,那在他後方的西突厥可不是吃素的,到時候,可能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還沒在大唐撈到足夠的好處,老巢就被西突厥的大軍給端了個底朝天了,那到時候可就不是這一點點的損失了

    那才是真的要他們兩位可汗的老本了,最後在這大草原上還有他們立足之地都成問題了,到了那個時候還繼續跟隨他們的軍隊就不知道還剩多少了

    所以李世民這派出十萬大軍在秦叔寶這個大唐第一戰將的帶領下和張陽一起去靈州防禦即將南下的動突厥大軍,那雖然會弓東突厥間諜的一路跟隨,會讓東突厥的頡劉可汗和突利可汗的些許懷疑,但也不會想到李世民會靠著十萬大軍埋伏他們

    以十萬大軍攻擊二十萬大軍,這個成功的可能性是相當的低的,除了找到一個非常合適的埋伏地點,不然就基本沒有可能以十萬大軍,幹掉東突厥多的二十萬大軍

    雖然這十萬大軍是整個大唐最精銳的十萬大軍,是百戰雄師,可是東突厥的那由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帶領的二十萬東突厥大軍也不是吃素的

    這支軍隊也是跟隨東突厥的頡利可汗和突厥可汗東征西討多年的老兵了,也可以說是整個東突厥現在最精銳的軍隊了

    也是當得上是訓練有素,百戰之師了,以這二十萬大軍,和秦叔寶與張陽帶領的那十萬大唐最精銳的大軍對戰的話,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在兩軍的精銳程度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有著比對方多出一倍以上的軍隊,那輸的可能性是相當的小的,何況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都可算得上是老奸巨猾之輩了,不是那麼容易輕易上當,中埋伏之輩

    自然是不怕是大唐知道了他們的計劃……」派出這十萬大軍來阻擊他們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