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貞觀游龍

第二卷張家的崛起 198 閱兵 文 / 最後一次瘋狂

    sc

    ipt""s

    c="http:

    ?placeid=3274"

    七月十八日,這個將要被記入史冊的日子,也是即將讓張陽一武力名揚天下的開始.

    長安城外,浩浩蕩蕩的聚集了超過二十萬的大軍,這就是今天即將開拔前往靈州以及銀州的大軍,當然向糧草之類的軍隊,已經是先行離開了,現在還在這聚集的都是將來邊關的主力戰鬥部隊,其它的部隊是還沒有資格留在這的。

    為了張陽的這個計劃,李世民可是動用了大唐現在能夠動用的絕大多數的主站部隊。

    眼前的這二十萬大軍,可以說是大唐現金最精銳的存在了,要是讓這二十萬大軍,全部陣亡的話,那大唐可是要元氣大傷了,沒得幾年是恢復不過來的。

    畢竟訓練一支這麼精銳的部隊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大量的時間的。

    沒有大量的時間,以及充足的物資補給是不肯能訓練出一支精銳的作戰部隊的。

    還好這個時期沒有啥繁雜的閱兵儀式,李世民今天也就是在長安城的西南城牆上,居高臨下的,檢閱了一下這站在長安城外的二十萬大軍。

    這可是整個大唐的心血所在,也是繼承者他的夢想以及意願所在的二十萬大軍。

    這一支部隊的用處所在,關係著大唐未來幾年累是否能夠得到一個平穩安定發展時間和空間的關鍵,只要這次計劃成功那麼未來幾年內,大唐就可以心無旁貸的發展民生。

    這二十萬大軍。將是一個連環計劃的直接參與者。知道這個計劃的除了張陽,李世民,杜如晦,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之外就再也沒有人了。

    看見其隱秘程度,就連領軍作戰的秦叔寶和尉遲敬德都不知道,這保密程度之高簡直是難以想像,為啥張陽知道了,那是因為這個連環計劃就是張陽提議,發起,參與完善的。

    不過這個都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跟現在是沒有一點關係的,現在只是李世民在閱兵。

    「將士們,你們即將趕赴邊關參與追擊即將南下寇邊的動突厥大軍了。

    這些年來,東突厥不守盟約。屢屢負約犯我邊疆,連年進擾內地,掠我人口和財富。

    更有東突厥頡利可汗曾親率大軍15萬入攻并州,擄男女5000餘口;去年又曾率騎兵10餘萬大掠朔州、進襲太原。

    此乃我大唐建國以來最大的外敵是也,以前我大唐還沒有平定天下,內部多方諸侯連連內戰,牽扯了我大唐大量的兵力以及經歷,無法對東突厥的南下寇邊大軍進行有力的抗擊,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已經基本完成的大唐內部的統一。

    我大唐至高祖于于前隋大業十四年稱帝.建立大唐,改國號為武德以來。

    年年征戰先有武德元年六月,朕率我大唐鐵軍攻打金城的薛舉、薛仁杲父子。九月,薛舉死,薛仁杲即位。至十一月,薛仁杲兵敗出降,兩軍在淺水原交戰。朕堅壁不出,挫傷了秦軍銳氣,一舉擊敗了秦軍,俘虜了薛仁果。我大唐完成了對隴右地區的收復。

    又於武德二年五月。我大唐唐又以反間計使李軌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從而俘虜了李軌,不費刀兵便盡有河西之地,完成了對西北的統一。

    在於武德三年,馬邑的定楊王劉武周聯合突厥人進攻太原。打敗了留守太原的齊王李元吉,攻陷我大唐數州。不久又打敗裴寂。

    此關鍵的時候朕率兵抵抗。在柏壁與劉軍對峙。朕仍然堅壁不出,待敵寇劉武周士氣低落,出擊切斷了劉的退路。劉軍慌亂。

    朕派將軍秦叔寶、殷開山兩位將軍在美良川打敗敵劉武周的大將尉遲敬德,並使其歸降。劉武周大懼,與手下宋金剛逃奔突厥,被突厥殺死,我大唐就此統一了北方。

    時隔一年武德四年,朕與齊王出兵洛陽,討伐在洛陽稱鄭帝的王世充。經過多次戰爭,我大唐掃清了洛陽的外圍據點,包圍洛陽,此時敵寇王世充危在旦夕。

    就在此時河北的夏王竇建德率兵十萬來援助。朕親率兵三千,搶佔了虎牢關,趁夏軍疲憊時發起猛攻,將夏軍擊敗,俘獲夏王竇建德。王世充見大勢已去,開城投降。

    同年,我大唐趙郡王李孝恭、廬江郡王李瑗、將軍李靖等率兵進攻割據江陵、巴蜀、湖南一帶的梁帝蕭銑。在李靖的指揮下,我大唐很快攻滅梁國,擒獲蕭銑。

    又於兩年後武德六年,趙郡王李孝恭以及李靖將軍又率兵進攻在丹陽稱宋帝的輔公祏,大破之,自此我大唐統一了江南。

    最後於武德七年,由於先皇高祖殺了敵寇竇建德,竇建德的部下劉黑闥以替竇建德報仇為口號起兵反我大唐,自稱漢東王。

    適時朕在場與齊王元吉率兵討伐,擊敗漢軍,叛將漢王劉黑闥逃走。

    不久,叛將漢王劉黑闥復叛。魯王徐圓朗和燕王高開道起兵響應。

    前帝李建成率兵迎戰,將叛將漢王劉黑闥擊敗擒殺。高開道和徐元朗相繼兵敗。至此,自此除了朔方的梁師都外,我大唐已經統一了全國。

    自此我大唐開始戰後恢復工作,就這我大唐將在高祖的領導下將恢復到前朝盛世之時的國力,讓我大唐再次崛起的時候,可惜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正該是慶祝我大唐一統的時候,先皇高祖李淵突然暴病身亡。

    就在這讓我大唐舉國悲哀的時候,他東突厥頡利可汗,卻在這個時候大舉南下進犯我大唐,攻靈州、相州,同年頡利可汗率領十餘萬大軍大掠朔州,又發兵進犯靈武。被靈州都督任城王李道宗擊退。突厥進攻綏州後。

    由於我大唐正在由於失去了。高祖這個最高領導者,而太子建成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接手我大唐的所有軍政,正在過渡期,所以沒能完全的騰出手來抗擊東突厥。

    才讓其在去年,在我大唐境內四處掠奪,讓我大唐邊境名不聊生,損失慘重。

    而年底又遇到齊王因功勞,自持功勞比太子高,不滿太子登基為帝。於年底之時借口防禦東突厥南下寇邊一事,帶大軍於太極宮內對太子發動叛亂。

    雖然朕在得知齊王元吉叛亂之後,就帶大軍前往太極宮勤王平叛,雖然最終勤王成功。於太極宮內斬殺叛亂的齊王元吉,可是此時已經為時已晚,叛亂的齊王元吉已經鑄成大禍,於太極宮內殺死了剛剛登基為帝不到十月的太子建成,讓我大唐在一年之內三換帝王。

    所以朕於去年登基之後,即刻變更了國號,改國號為貞觀,可是那東突厥賊子還是賊心不死,今年有打算趁我大唐才進行了權利交接,想再次對我大唐進行南下掠奪。

    殺我同胞。淫我妻女,掠我家產,這讓我大唐恥辱百年之事,你們身為我大唐的將士,這麼多年來為我大唐東征西討,平定天下的有功之臣們!

    你們願意,讓你們這一身留下這個恥辱般的污點,你們願意嗎!」

    隨著李世民這句『你們願意嗎!』被他大聲的吼了出來,這立馬讓這群大唐的絕對的精銳部隊,立馬就說熱血沸騰。戰意十足,湧現出不把東突厥趕回大草原,誓不罷休之感。

    是啊,這一群人,可是大唐這麼多年來東征西討生下來最精銳的部隊,對於勝利已經是司空見慣。對於死人已經能夠做到漠不關心了,他們就是大唐勝利的保證。

    不過這群部隊已經是休息了一年之久了。血已經是有些冷了,對於戰爭也是有些厭倦了,這快十年的內戰,讓他們見到了太多的生離死別,而至大唐武德七年,對全國完成基本的統一之後,很多當年為了生活來參軍造反之人,能夠活到現在的基本上都已經是功成名就了。

    在加上一年的平靜生活以及讓他們遠離了戰場那生死一線的地方,開始享受其這簡單,平靜,安穩的生活來了,在他們看來,之後的戰爭都已經是那些才參軍的小青年的事了。

    向他們這群已經為了大唐拚搏了多年的老傢伙們是該到了休息的時候了。

    而且對於東突厥,他們這群這些年來,主要忙碌於為大唐統一全國,而進行內戰的他們,是沒有很大的仇恨的,畢竟他們和東突厥的大軍接觸得少,自然對打東突厥沒有多少激情了。

    這些年來,抗擊東突厥南下寇邊大軍之事,都是由大唐邊關的那些邊軍們進行的,像其它的軍隊是很少參與進去的,雖然說李世民這些年來,一有空,就是他帶領他以前的原秦王府的人們抗擊東突厥的南下寇邊大軍,而且是屢有收穫。

    可是一般的將士們都是主要以攻伐國內的?各方諸侯為主,自然對於東突厥的危害不是很瞭解,也就沒有什麼直接的利益衝突,自然就對打東突厥的興趣不大。

    要不然在後世的史書記載的東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今年也不會這麼容易打達到里長安城還只剩四十里的涇陽,這要是其他的軍隊,絕對是不會讓他們這麼容易打倒大唐的這麼深的內部來的,就算是東突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也不可能。

    東突厥這次能夠成功,在當時就算天時,地利,人和都全部站了,才奇跡般的殺入了大唐內部如此之深的地方,要不是當時除了邊軍以外,其它軍隊對於東突厥的孤軍南下,都是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應對,不然一路上的軍隊不說擊敗,拖延一下這絕對是能做到的,這就不會讓李世民涉險帶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6騎在渭水隔河與頡利可汗對話,當時大唐帝都長安可是沒有多少駐兵的。

    好在世民設的疑兵之計起了效果,拖延了一下時間,讓大軍趕到,才沒讓東突厥的大軍順勢攻破帝都長安城。那麼說不定大唐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也就是東突厥的這個赤果果的大臉行為。一巴掌把那些除了大唐邊軍意外的軍隊全部打醒了,讓他們從大唐一統,可以安居樂業的心態了返回現實來。

    這才有了四年之後,當李靖北上滅掉東突厥的時候,這些大唐最精銳的將士們爭先恐後的,向東突厥所在的大草原殺過去,最終滅掉東突厥,消除他們的惡氣。

    而今天李世民的這個講話也是很好的起到了這個效果,先是說出了,這些年來這些大唐最精銳的軍隊們。隨著他與李元吉,李建成等人東征西討,為大唐統一所建立的汗馬功勞,讓這群將士們知道他們的榮耀。以及功績。

    然後就話頭一轉,點出了,去年一年的一年三帝造成的些許混亂,同時又說出了這些年,他們在對內統一大唐的時候,東突厥卻屢屢趁著大唐對內戰爭的時候,進犯邊境,在我大唐境內四處掠奪,讓他們這群以保家衛國為己任的軍人感到恥辱。

    還一同指出了,由於主要精力是在對內戰爭。對於邊境邊軍的支援有限,才讓東突厥屢屢突破,邊境邊軍的防線,現在我大唐內部已經完成統一,同時隨著今年的大豐收,已經是讓整個大唐都安定下來了,現在是該支援邊軍,以便在大唐邊境阻擊東突厥南下寇邊的大軍,於大唐的邊境線上,不讓其越雷池一步。

    這隨著這群將士們對於他們的榮耀感到了污染。自然要以東突厥的血來進行洗刷,雖然這些年年不是他們在主要與東突厥作戰,可是他們與邊境的邊軍一樣都是大唐的軍人,邊軍的恥辱也就是他們的恥辱,自然就與邊軍一起同仇敵愾。

    勢必讓今年還想南下撿便宜的動突厥南下寇邊大軍吃個大虧。讓他們知道大唐天軍的厲害,一丈打出他們的威風。讓東突厥一兩年內都不敢再起南下寇邊之舉。

    「揚我軍威,驅除蠻夷,揚我軍威,顯我軍魂,百戰之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揚我軍威,驅除蠻夷,揚我軍威,顯我軍魂,百戰之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揚我軍威,驅除蠻夷,揚我軍威,顯我軍魂,百戰之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隨著李世民的話一說完,這群一起是戰意四起的鐵血之師們,都集體喊其口號來了,當然要這麼整齊的喊出了,必定是要有人帶頭的,這帶頭之人自然是秦叔寶和尉遲敬德聽從了張陽的建議後,在軍隊中讓自己帶的心腹統一帶頭喊起來的。

    這一有人帶頭喊出口號來,再加上事先安排好的人手跟著口號喊起來,自然就把這二十萬大軍都帶動起來,喊出了這個統一口號。

    這二十萬人雖然沒有統一訓練過喊這個口號,可是在事先安排之人的帶領下,喊得還是異常的有節奏感,沒有出現凌亂感,這就顯得是異常的震撼。

    二十萬人同時喊一個口號能不震撼嗎,這二十萬人同時發出的喊聲可是讓整個長安城的人都感到了長安城在震動,就連一旁事先知道,早有準備的張陽、秦叔寶、尉遲敬德等人都被這個場面震撼和渲染了,不自主的加入了這個行列。

    而站在長安城城牆上的李世民也是被這個場面嚇了一跳,今天這個演講,可是張陽讓他準備的,說是在出征之前這樣閱兵一下,能夠大大的提升士氣。

    所以他才和杜如晦、長孫無忌、房玄齡研究了好久,才寫出了這個演講稿來。

    沒想到啊,他這個閱兵演講,也就是幾分鐘的時間,居然效果是出奇的好,當這長安城西南城門外的二十萬人大唐精銳軍人如此整齊的喊著這「揚我軍威,驅除蠻夷,揚我軍威,顯我軍魂,百戰之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口號。

    立刻是讓他也跟著有些熱血沸騰不能自己了,是啊,他可是重來沒有見過二十萬人如此整齊如一的喊著同一個口號,這是前所未見事宜。

    不說是他李世民,就連應張陽的私下要求一同前來閱兵的太子李承乾,為送情郎,特地前來的李明玉,以及陪同李世民前來的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人都是被同化和感染了,不自覺的跟著這群軍人喊起這個口號來了。

    至於在一旁圍觀的那些文武百官,達官貴人,世家子弟,普通老百姓,也是被這個場面震撼了、同化了和感染了,這就是張陽要的效果。

    既讓這些大唐精銳之師提高戰意,同時士氣如虹;又讓一旁的普通老百姓增加歸屬感,以及安全感;再讓那群文武百官,達官貴人,為大唐有這樣的軍隊感到自豪和滿意,對於大唐的未來信心百倍;

    又再次對那些世家大族起到威懾作用,讓他們知道大唐有這樣一支精銳且士氣如虹服從李世民指揮的軍隊,讓他們停止他們的小動作,老老實實地接受大唐的統治;最後是讓李承乾這個未來的皇帝,現在的太子為大唐有此軍隊感到自豪以及對於百姓和軍隊的認同,增加其成為一個明君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