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貞觀游龍

第二卷張家的崛起 200 西渭橋 文 / 最後一次瘋狂

    也是當得上是訓練有素,百戰之師了,以這二十萬大軍,和秦叔寶與張陽帶領的那十萬大唐最精銳的大軍對戰的話,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在兩軍的精銳程度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有著比對方多出一倍以上的軍隊,那輸的可能性是相當的小的,何況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都可算得上是老奸巨猾之輩了,不是那麼容易輕易上當,中埋伏之輩。

    隨著李世民放棄他的現有絕對,就這樣李明玉目送張陽隨軍開始遠行了,而現在發生在長安城的這一幕,已經離長安城而去的張陽肯定是不知道的。

    且說張陽隨秦叔寶一行遠離了長安城,緩緩向向南行去,200

    西渭橋不過由於大軍行徑,速度肯定是快不起來的,何況由於是提前佈局,這讓這一行十萬大軍是有了足夠的時間到達靈州的,何況為了伏擊東突厥大軍,必須得製造巧合,才能讓其不起疑心。

    於是這一行十萬大軍這一路上都是以保存體力為主,慢慢悠悠到向今天的第一個休息之地行去,這第一個目的地就是原來歷史上,李世民和頡利可汗,隔渭突厥二十萬雄兵,列陣於渭水北岸,旌旗飄飄數十里。水相望,殺白馬簽訂和平盟約的地方,位於長安城西郊里長安城只剩四十里的渭水西渭橋。

    便橋即今天的西渭橋,位於在今鹹*陽市西南久九公里的秦都區釣魚台鄉資村西南沙河河道上。始建於西漢後元元年。因橋與漢長安城西南頭第一門—章城門遙遙相對。而此門又稱便門,故有此名稱。至唐代又稱為西渭橋。

    西渭橋是漢、唐朝時期由長安通往西域、巴蜀的交通要道。杜甫《兵車行》:「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即指此橋。唐太宗即位不久,與突厥頡利可汗曾會盟於此200

    西渭橋橋。

    在唐代,西渭橋也是送客惜別的地方,唐朝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天寶十五載,安祿山亂,玄宗奔蜀。橋被楊國忠放火燒燬,唐末廢棄。

    對於這個在歷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大名鼎鼎的西渭橋,張陽還是很有瀏覽的興趣的,何況從長安城到同心這個如水河畔的小城直線也才數百公里。就算是加上一路上不便行軍,要繞遠路,也不會超過五百公里,也就是一千里路。

    要知道一般人們走路正常一小時為二到四公里,

    以每小時五公里的時速的走路就已經不慢了。如果快走(近似於跑)大約為七公里,如果換算成舊制的話。

    那就是古代一個人的正常速度為每個時辰八里路(不要懷疑古代人比現代人走的快,這是不爭的事實。那沒一天行走五個時辰來算,一天就可以行走四十里路。

    而作為軍人,每人沒隔時辰走上十里路這肯定是沒有問題的,那一天走上五十里路。這對於這支大唐的精銳部隊來說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就更散步差不多,更本就不會感覺多累。

    而做為現代新中國的一名合格的軍人武裝五公里越野的合格為二十六分鐘.按要求攜帶武器,防毒面具,水壺,挎包,子彈袋.手榴彈袋,乾糧袋等等,負重為十八到二十二公斤。

    這是什麼概念,就說後世的軍人,能夠在負重四十斤情況下,只需要四分之一時辰的時間就能跑完十里路,那麼一他們的速度,在正常的情況下,十小時行軍走上一百來里路是輕輕鬆鬆的。

    這可比現在的這支由張陽和秦叔寶帶領的部隊,行軍速度快多了。現在我們估算的可是一天行軍五十里而已,就是以這個數的,這支軍隊要打到伏擊東突厥大軍的地點,同心滿打滿算也只需要十天。

    而通過和歷史的對比,以及和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等李世民的這左膀右臂查看各種資料之後的討論。分析之後,大家得出的結論是東突厥南下寇邊的時間回在八月十五中秋只之後到九月初的這段時間。

    這個時候正是北方晚輸的糧食完全收割。曬好,入倉之後的農閒時間,由於今年的風調雨順,又有張陽的改良之後的農具,是整個大唐的豐收了,自然北方也是增收了。

    而到了這個時候,糧食都是入倉了,東突厥這個時候只需要來掠奪就可以,只要攻下一個地方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掠奪到足夠多的糧食,這因為糧食都曬好入倉了,他們只需要打開被他們攻佔了地方的糧倉就可以放開了裝了,而不用他們去地裡收割,或者由於是才收割的糧食被他們掠奪回去之後已經發霉。

    畢竟曬乾了的糧食只要不進水,還是能夠存放很久而不會發芽霉變,而且這個時候也是平明百姓家裡最富有的時候,多餘的糧食肯定是已經被他們換成錢財了,自然能夠讓他們收穫頗豐。

    而且入秋之後正是,春生,夏長,秋肥之中的秋肥,是一年之中戰馬最健碩的時候,而且也是入冬之前最清閒的時候,不在這個兵強馬壯,又不耽擱農事時間發動攻勢,那還要等待那個時間發動啊。

    八月底發動攻勢,正好有整整一個九月,讓東突厥南下到處掠奪,之後迅速的回到北方的草原,躲避大唐軍隊的報復,因為十月就進入冬季了,北方的大草原都會天氣慢慢寒冷下來,在之後就開始下雪了。

    這潔兒不是一個行軍打仗的耗好時間,地凍天寒的,唐軍是發揮不了多少實力的,何況在華夏古代的歷史上。是很少有人在冬季發動戰爭的。天寒地凍,就算對對於軍人沒有影響,可是後勤補給也會出現問題,天太冷了,運送補給就會出現大問題。

    而春季,也是很少發動攻勢的,大唐這邊是,剛進入春耕的時候,由於是府兵制,大多數的軍人都回家春耕了。春耕可是關係到未來一年會不會餓肚子的大事,自然不會馬虎和耽擱。

    不然耽擱了春耕,那大唐未來一年都出現少糧的狀態,那時候出現暴動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華夏歷史上也很少在春季發動戰爭的。這個事情的戰爭一發動,可就是會讓國家元氣大傷的。

    而向東突厥這樣的北方的遊牧民族,戰馬剛挨過漫長的冬季,正是一年當中最瘦弱的時候,吃了一個冬季的乾草,好不容易挨到開春了,冰雪融化,草木復甦,不好好的補充一下營養,都來不及。怎麼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攻擊了,這個時候發動的攻擊完全就是有百害而無一例。

    至於夏季正式,萬物生長最旺盛的時候,這個時候有一段時間也是難得的農閒,在加上此時的戰馬經過一個春季的調養,已經開始膘肥體壯了,所以在每年進入四月之後,這些向東突厥這樣遊牧民族,常常會在這個時間向漢族發動夏季攻勢,去年東突厥的頡利可汗就是從四月開始。騷擾大唐邊境的。

    當然秋季也是歷年來東突厥南下寇邊時間最集中的日子,同時張陽得知後世的歷史是說明了突厥正是在這個時間向大唐發起了突然襲擊,從而形成了,讓李世民譽為恥辱的『渭水之盟』。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八月九日,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得知唐帝國的權力變更的頡利可汗。發兵十餘萬人,南下進攻涇州,而後一路挺進到武功,帝國的都城長安受到威脅,長安城戒嚴。八月二十四日,突厥軍隊攻擊高陵。

    李世民派出勇將尉遲敬德,作為涇州道行軍總管,抵達涇陽,防禦突厥。尉遲敬德抵達前線後,立即組織反攻,與突厥軍隊在涇陽打了一場惡戰,尉遲敬德勇不可擋,生擒敵軍將領阿史德烏沒啜,並且擊斃突厥騎兵一千餘人。

    雖然尉遲敬德在涇陽之役中取小勝,但是仍然無法遏制突厥人的前進步伐,頡利可汗的的主力進抵渭水河畔,直逼長安城。突厥二十萬雄兵,列陣於渭水北岸,旌旗飄飄數十里。京城兵力空虛,長安為之戒嚴,人心惶惶。

    李世民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至渭水邊,隔渭水與頡利對話,指責頡利負約。不久後唐大軍趕至太宗背後。頡利見唐軍軍容威嚴,又見太宗許以金帛財物,便請求結盟。兩天後,即八月三十日,大唐皇帝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長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橋上,簽署了和平協議,雙方斬殺白馬立盟,之後,頡利可汗率突厥全體騎兵返回。一場大戰偃旗息鼓。這就是有名的「渭水之盟」

    當然這也是有誘因的,那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在加上梁師都親自去向東突厥的頡利可汗獻策,才引發了著名的『渭水之盟』。

    不過這也和當時的背景有關,當時東突厥每年都會南下寇邊,只是以前一直都沒有選擇這一條孤軍深入的線路而已,但是這並不是說他們不知道。

    這就是前文所說的這就是東突厥的陰謀,他們沒行駛這個陰謀只是由於他們在等待一個,能夠一次性掀翻大唐的機會而已,而李世民上就是由於李世民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登基為帝,讓國內政治不穩,讓才東突厥看準了機會,發動了這個準備一經的陰謀,要不是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就差點讓東突厥陰謀成真,把大唐掀翻了。

    而今年張陽為了讓東突厥感覺時機已經成熟,可是和李世民他們費了不少的心血,這調動大唐最精銳的二十萬大軍前去,邊境防禦就是其中的一步,至於其他的準備就不足一說明,那可是相當的多和複雜,花費了很多的錢財和心血。

    而東突厥在今年夏季開始以來沒有對大唐發動第一波的夏季攻勢就很能夠說明問題了。以去年的損失。要是在這個秋季再不發動一波對於大唐的秋季攻勢,那麼東突厥這個以遊牧為主的民族,今年這個冬季就不好過了。

    到時候不知道有多少牲口和族人會因為糧草短缺,挨不過大草原上的這個寒冷的冬季,那樣一來對於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的威信可是會造成極大的損害的。

    這之後,他們還想讓整個東突厥完全的聽命於他們這可就是相當的困難了。基本就沒有多大的可能了,一個不能讓族人吃飽肚子的領導,更本就不能讓這些個有著強烈的弱肉強食觀念過著遊牧生活的人民服從的。

    他們可是以狼為信仰的存在,俗話說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你不能讓你的族人吃飽肚子,甚至還有餓死的危險,這樣的領導人是不合格的。

    所以這個秋季注定了,也頡利可汗為首的東突厥在去年東西損失慘重的眾多小可汗和小頭領們。必定會帶著他們的那些去年冬季更他們一樣損失慘重的族人們,發動一次聲勢浩大的南下大唐驚擾邊境掠奪之旅的,這已經是不可避免了。

    而這渭水河上的西渭橋北邊,可是相當開闊的,在歷史上可是連東突厥的二十萬雄兵都是能在這安營紮寨的,這東突厥軍隊可都是輕騎兵,二十萬雄兵,就代表著最少還有二十萬匹健壯的戰馬,這可不是一塊小了的地方能夠容納下的。

    遙想那突厥二十萬雄兵,列陣於渭水北岸。旌旗飄飄數十里是何等的壯觀,可惜這是作為敵人的東突厥的軍隊,在壯觀,都是敵人的存在。

    但是這並不能抵擋張陽一遊西渭橋已經渭水河北岸的興致,當然今天十萬大軍由於在長安城,等候李世民的檢閱,以及閱兵雖然簡單,但還是花費了不少的時間。

    於是當著二十萬大軍來到這個渭水北岸的岸邊的時候,以及是到了申時末了,望著即將進入酉時這個太陽落山的時間。是該安營紮寨了。

    再說了,這才行軍出征的第一天,又不是緊急行軍,那裡能讓軍隊為了趕行程,造成過於疲勞。現在的時間是太過於充足了,張陽潔和秦叔寶想浪費時間都還來不及。又怎麼會急行軍啊,所以一切按照最先制定的計劃,在先鋒一到渭水河北岸的時候,就開始安營紮寨了。

    趁著大軍安營紮寨的時候,張陽帶著程懷默、尉遲寶林、秦懷玉等人來到西渭橋開始遊玩起來了,這可是張陽一直就想遊玩的地方。

    幾日小傢伙們的心情倒是很好,秦叔寶看著一到安營紮寨的地方,就扔下眾人跑去西渭橋遊玩的幾個青年後備們感慨道。

    不過想到自己的事,秦叔寶還是搖了搖頭,安排起這十萬大軍的安營紮寨來了,畢竟他可是這支大軍的主將,而張陽等幾個小傢伙只是來歷練的,根本很多東西就不需要他們來管,當然他們也沒資格管,所以很多是還是需要秦叔寶來管理的。

    十萬大軍安營紮寨還是很有講究的,這個季節已經是秋後了,正是秋高氣爽,天干物燥的時候,這駐紮的地方可是很有講究的。

    本來這個時候,張陽等人是應該跟隨在秦叔寶身邊學習為將之道的,可惜這只是才離開長安城,這西渭橋又是連接長安城的重要交通要道,這四周的平明百姓還是很多的,像東突厥的間諜之類的這裡也應該是有不少的。

    自然有很多東西好似不能夠顯示出來的,在加上這裡才離長安城就四十里路而已,附近的貴族富豪還是很多的,也不能過多的對這裡進行包場清人以及對四周的環境進行過大的破壞的,那肯定很多應該注意的地方,是不能注意到的。

    也就不能完全的按照大軍在這個季節應該按照的要求來安營紮寨了,這裡可是大唐的腹地,是不會有大隊敵人深入來偷營的,至於小股的敵人相信,以東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的頭腦,就是是派遣了小股的部隊前來。

    也只是前來打探消息和,錄製地圖而已,打草驚蛇之事他們是幹不出來的,要是現在夜襲大唐的軍隊,那不就是打草驚蛇,得不償失,所以這事是沒可能的。

    既然軍隊在腹地,本能擾民就成了第一要務,那肯定有很多東西,不能嚴格的按要求來了,不過既然沒有安全問題,那也就不需要故意較真了。

    不過也就是在這裡渭水河北岸西渭橋旁邊安營紮寨而已,要是在往前走兩天,那麼就要開始嚴格的按照行軍固定來了,那些地方可不是向這是大唐的腹地可以放鬆警惕。

    已經離開了,安全的地方那就該按說明規矩就按說明規矩來,軍法不容留情啊!

    而張陽等人的任務還沒有安排下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