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二卷 席捲荊襄 第一百十七章 以蠻治越(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一百十七章以蠻治越(第二更,求收藏,求收藏……)

    酒宴之上,諸葛亮率先舉盅敬了廖立和潘浚一盅酒,笑問道:「二位皆是荊南本土人氏,吾欲經營荊南,不知二位有何可以教我?」

    廖立和潘浚皆是才智之士,自是領會到諸葛亮有考量自己的意思,當下二人沉思片刻,潘浚率先道:「荊南之事,禍患只有一個,那就是蠻夷,武陵郡,零陵二郡之內,五溪蠻人,不下數十萬眾,他們分散在廣袤的黔江山嶺之中,大的部落三萬人,小的部落千餘人,他們從事狩獵,農業和染織為生,年頭好的時候,就小規模入侵村郭城鎮,年頭不好的時候,就大規模攻打縣城郡府,為害一方,讓百姓苦不堪言。」

    「若官軍出繳,他們能打就打,打不贏就分散潛入深山老林,著實讓人頭疼,自我大漢建國以來,就一直剿了又撫,但卻始終未有太大的成效,故下官以為,若要治理荊南,首要平定五溪蠻各族。」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承明,既知道根結所在,不知可有破蠻之策?」

    「下官的意見是首先在武陵和零陵兩地,實行堅壁清野之策,然後再撫剿並用,一方面以重利誘五溪蠻下山安家,一方面以雷霆手段對不服者進行屠戮,不出三年,當可收到奇效。」潘浚雖然是一介書生,但卻有股子大將的豪氣,尤其是從他口中說出,行屠戮一事時,竟然充滿凜冽之氣。

    潘浚的話音剛落下,廖立卻反駁道:「承明之言雖然有理,然卻勞民傷財,費時費力,吾以為對付這些蠻夷,理應收其心,讓其為我所用,方為長遠之策。」

    諸葛亮淡淡一笑,輕搖手中的羽扇,道:「文和,公琰,你們以為如何?」

    「蠻人和北方的匈奴一樣,你強則我弱,你弱則我強,所以下官的意見,對付蠻人,只有用強硬的手段,方可收到奇效,不過潘大人之策,不失為目前可行之策。」賈詡對於蠻人雖然不熟悉,但對於北方各地的羌人,氐人、匈奴人卻不陌生。

    蔣琬道:「公淵之策,不無道理,但五溪蠻凶悍,若不能用武力壓服他們,只怕難以讓其歸心,自然也就談不上為我所用。」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管是蠻人還是越人,雖然可以為我所用,但卻必須掌控在手心之中,如此才是長效之策。」諸葛亮聽完四人的建議,表情肅穆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廖立自詡善於揣摩人心,他原本以為諸葛亮書生出身,處理事情,應該更善於用儒家的懷柔之道,所以他才會反對潘浚的殺伐之計,可聽完諸葛亮的話,他卻發現自己錯了,顯然諸葛亮的想法,更傾向於武力平亂。

    「主公所言,自是有理,不過若是向蠻人用兵,卻不宜大軍深入,還得派勇悍的精銳,以部曲為單位,深入山林,對五溪蠻部落進行毀滅,如此方能打疼蠻人,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厲害。」廖立不愧是歷史上,被諸葛亮評價為楚之良才的賢士,這會他竟然迅速的做了調整,思維靈敏的再次獻上了策略。

    「深入虎穴,這招確實良策。」諸葛亮對於廖立的這條建議,還是給予了肯定的,當下他再次舉盅,道:「來,吾再敬諸位一盅。」

    「主公請。」

    諸葛亮一飲手中的酒,歎道:「亮今雖然擁有六郡之地,可卻從未獲得朝廷詔書認可,說實在的,著實有些名不副實,若能面見天子,獲得天子認可,也就無憾了。」

    堂下的賈詡、蔣琬、潘浚、廖立四人,皆是是當世俊傑之才,正所謂主憂臣辱,當下四人齊聲開口道:「主公,下官願為主公分憂,前往許昌朝拜天子,向陛下面呈主公的功績。」

    諸葛亮凝目看了四人一眼,沉聲道:「公淵,現在本郡任命你為長沙郡主薄,攜帶禮品文書,前往許昌朝拜天子,還望你不要辜負本郡重托,早去早歸。」

    「請主公放心,下官定當不辱使命。」廖立欣然起身作揖道。

    諸葛亮滿意的點了點頭,起身為廖立親自倒了盅酒,暗忖道:「廖立雖然重名好官,但卻確實是個有才之士,若是用好了,倒也不失為一個好幫手。」

    接著諸葛亮又任命潘浚為武陵郡長史,負責武陵郡大小政務,以及針對五溪蠻的堅壁清野政策,另外調動黃忠領帳下五千飛羽軍,前往武陵駐紮訓練;至於零陵郡防務,諸葛亮已經有了人選,只等呂岱領軍一到,他就會命呂岱率領飛甲軍前往零陵駐紮。

    午宴結束後,諸葛亮就命人領廖立,前往庫房挑選財物,準備北上面見天子所需,蔣琬也和潘浚前往驛館休息而去,隨後他們將各赴長沙和武陵任職。

    「文和,廖立潘浚二人,可否擔當重任?」諸葛亮與賈詡回到書房議事時,開口詢問道。

    「廖立有才學,好賣弄,若不如意,必出怨言,故此人只能富貴不甘貧苦,非良臣之相。」賈詡可謂是一語中的,接著他又道:「潘浚為人正直,明察事理,有古賢之風,當可委以重任。」

    賈詡的評語無疑堅定了諸葛亮的心意,他讓廖立北上,就是有考驗廖立之意,若廖立不回,他就當沒有招納過此人,若此人回轉,將來到還可以啟用一二。

    諸葛亮叫賈詡來書房,當然不是議論二人的,他真正想與賈詡商議的事情,確實比五溪蠻危害更大的山越人。剛才在席上,眾人皆只說了五溪蠻人,卻忽視了山越這支夷人,雖說如今荊南四郡中,只有桂陽境內有少數越人,但若是諸葛亮要經略交州,山越定是首要之敵,潘浚雖然獻了平蠻之策,但其實卻並未達到諸葛亮的要求。

    諸葛亮內心真正的想法,就是用蠻人來治越,若能讓蠻人打越人,讓雙方共同消耗,那才是他最想看的結果。

    當下諸葛亮思慮片刻,組織了腦海中的思緒,道:「剛才潘浚獻策,堅壁清野對抗五溪蠻的策略雖好,但卻正如廖立所言,並非真正的上上之策,我真正想要的策略,是如何驅使蠻人與越人交戰,若能讓雙方互相消耗,這才是真正的安邦之策,不知文和以為此計能否有可行之法?」

    賈詡沉思片刻,道:「五溪蠻和越人一樣,都是居於深山密林,過著刀耕火種的日子,生活必然清苦,一年收成皆靠天意,他們內心之中,必然渴望下山進城,過上舒適踏實的生活,主公若想以蠻人治越人,第一步執行堅壁清野之計,當可收到孤立蠻人之效,到時主公再率兵征伐,一邊以重兵打壓,一邊以高官誘惑,給主動投誠的蠻人,給予良田爵位,驅使他們取攻打越人,繳獲財物人口,各分一半,並專門設立蠻越夷人的等級制度,對那些酋長和立下大功者,厚嘉封賞,讓他們相互層層壓迫剝削,從而使相互攻訐,最終必然使他們分崩離析,徹底散落漢人之中,從此再無蠻越之分。」

    諸葛亮聽罷,不由想起後世元朝時代,蒙古人把各族分為四等人,其中漢人為四等,受盡屈辱,要不是漢人人口眾多,源遠流長,幾乎亡族滅種,可見這種等級壓迫,是十分殘酷有效的,用來對付那些人口不多的蠻人越人無疑是能收到奇效的。

    「文和之言甚善,汝可先制定一套方案,容後我們可以好好籌劃一下。」諸葛亮欣喜的點頭贊同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