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二卷 席捲荊襄 第一百十六章 廖立潘浚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一百十六章廖立潘浚(求收藏,求收藏。謝謝!!)

    正月剛過,寒意雖濃,可巴陵城中一萬五千餘壯丁,在諸葛亮兩萬大軍的配合下,開始建造巴陵外城,建造城池,每日管保三餐,每月還能額外領取到二十個銅錢,雖然很少,但對於百姓來說,實際已經是破天荒了。

    要知道建造城池,如果統治者殘暴的話,那就是強行徵收的徭役,負責建造城池的百姓,不但食不果腹,而且勞力沉重,幾乎是九死一生。

    擴建巴陵城,是諸葛亮親自下得命令,一來是為了打造一座新興軍事防禦城池,二來也是因為巴陵城目前的需要。

    現今的巴陵城,人口比原先增加了一倍,人口暴增至六萬餘人,已經成為長沙郡內人口最多的一個縣,只比長沙郡所略少萬餘人口,能夠增加這麼多人口,主要是因為甘寧從雲夢澤收攏的五千五百名水賊,攜帶了近三萬口家眷,在巴陵城中落戶安下了家。

    另外再加上諸葛亮現今駐紮在城中的兩萬餘兵馬,使得整個城池,變得著實擁擠不堪,因此諸葛亮和賈詡商議之後,決定採用兵民結合的辦法,擴建巴陵城,原先的老城牆已經保持不變,作為巴陵內城使用,新城城牆在原巴陵內城位置,向外延伸出數里,從而使得整個城池的規模擴大了三倍。

    新建的外城城牆,東西兩面面臨雲夢澤,西面依靠大山,北面位於長沙的後方,是一片開闊地,這樣一來,就讓整個城池,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整個城牆的高度預計為五丈高度,城牆寬度可以讓四馬並排奔跑,護城河引用雲夢澤的湖水環繞城池四周,形成拱衛城池的第一道防禦措施。

    這日諸葛亮穿著灰色長袍,領著陳武和劉封二人,一副普通人的模樣,來到外城工地上,視察工程進度,查看參與的軍民伙食待遇,也沒有驚動負責督造新城的陳到。

    陳到剛從武陵領軍回到巴陵,就被諸葛亮委任為新城的監工,主要是因為諸葛亮覺得陳到為人輕財仗義,自是最適合的人選,畢竟建造城池,其中的貓膩和油水,著實不小,哪怕是隨便掐一下,也能炸出不少油水的,因此對於這事,諸葛亮自是格外重視。

    走在剛剛造好基礎的城牆腳下,諸葛亮親切和善對,一名正挑著泥漿的壯年男子,問道:「老哥,幹活行不辛苦啊?」

    那名一臉黝黑的漢子,露出一個憨厚的笑容道:「辛苦當然辛苦,可比起往年服役,可就一點都辛苦了。」大漢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見諸葛亮面嫩陌生,但卻親切和善,當下不由打開了話匣子,道:「老哥我從十五歲開始,幾乎每年都服徭役一到兩月,但如今已經二十二個年頭,但卻從未向現在這般,心甘情願的賣力,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呵呵,這是為什麼啊?」諸葛亮配合著朗聲問道。

    「這當然是新來的諸葛太守仁德,他不但不剋扣伙食,每月還額外發往二十個銅錢,每天的工作量也不超過六個時辰(古時一個時辰,等於現在兩個小時),為這樣仁義的太守大人買賣,老弟,你說我能不心甘情願嗎?」那名大漢自豪的笑道,說完之餘,還樂呵的伸手拍了下諸葛亮的肩膀,使得諸葛亮原本乾淨的衣裳上,留下了一道鮮明的巴掌污跡。

    「你……」劉封在旁見這大漢,自稱諸葛亮老哥,還用髒手拍諸葛亮肩膀,只是看的憤怒不已,不過他剛要開口,諸葛亮卻用凌厲的目光打斷了他的話頭。

    「老哥說的對,只要你們好好幹,將來的日子肯定會更好的。」諸葛亮笑著親切的鼓勵道。

    「主公,末將迎接來遲,還請恕罪。」陳到正在東城巡查之時,得知諸葛亮來了工地,匆忙的趕了過來。

    「叔至,我不過是來走走,何須弄得這樣大張聲勢。」諸葛亮擺擺手,示意陳到無需多禮。

    「你,你是諸葛太守……」剛才那名大漢,驚得腳下一個趔趄,嚇得慌忙跪倒在地上磕頭喊道:「大人饒命,大人饒命……」

    工地上的上前百姓,得知眼前身著簡樸的青年竟然是新來的諸葛太守,無不紛紛拜倒在地:「見過太守大人。」

    「鄉親們們,都起來吧,地上涼,可別受寒了;老哥,你也是快起來吧,只要你把活幹好了了,這裡沒人會治你的罪。」諸葛亮笑著伸手把他扶了起來,道:「老哥幹勁不錯,回鄉之後,可以任個里正,好好的帶領鄉民們,多種地,多打糧,把小日子過好了。」

    城牆上前百姓,聽著諸葛亮樸實的話語,不由紛紛交頭接耳的讚譽著諸葛亮的仁德,看向諸葛亮的目光,也多了一份敬重。

    城西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城牆的工地,幹活的百姓和士卒,在接下來的工程進度中,自是更加賣力,幾乎是人人爭先,個個效力。

    這讓諸葛亮不由感慨的道:「民心可用啊。」

    離開城頭時,諸葛亮鄭重的對陳到道:「俊義,我送你一句話,以誠待民。」

    「末將謹遵主公教誨。」陳到凜然應道。

    「主公,蔣大人從江夏來了,正在縣府候命。」諸葛亮剛回到縣府,門口的親衛忙上前回稟道。

    諸葛亮來到大廳外時,就聽見了廳內傳來一陣笑聲,顯然賈詡和蔣琬聊得甚歡,諸葛亮先前還有些擔心,賈詡會對蔣琬不感冒,但現在聽到他們的笑聲,他頓時放下了心事。

    「拜見主公。」諸葛亮身影剛出現在門口,蔣琬和賈詡等人就紛紛起身行禮道。

    「無需客氣,都免了吧。」諸葛亮笑著回了一句,目光不由注視到了蔣琬身側的兩名文士身上。

    「主公,這位是武陵大賢廖立廖公淵,特意前來投奔主公的。」蔣琬當下忙側身一讓,指著一身華服的廖立介紹道。

    身長七尺的廖立,年約三十上下,留在一縷短鬚,身穿一身錦衣,頭戴玳瑁,看起來像個商賈富豪,看此人穿衣打扮,諸葛亮就料定此人必定是個在乎聲名之人,只怕是空有才智,卻不肯腳踏實地的幹事之人。

    「不才之士廖立,見過諸葛太守大人。」廖立恭敬的行禮道。

    「公淵先生大名,亮聞名久矣,今日得見,幸會幸會。」不管此人是否可堪大用,但對於來投之人,諸葛亮自是傾心接納。

    「這位先生是?」諸葛亮接著又把目光投向了另外那個青年身上。

    「下官潘浚,現任湘鄉令,因得表兄書函,特來拜見大人。」潘浚作揖躬身道。

    「主公,承明乃下官表弟,師從荊州儒學大師宋忠,原本他想回返江陵,某得知此事,遂勸說他轉投主公,還望主公接納。」蔣琬接著上前補充道。

    諸葛亮點了點頭,笑道:「凡是俊傑之士,亮皆掃榻相迎,焉能拒之,來人,上酒宴,吾要款待二位大賢之士。」

    潘浚廖立二人在歷史上的事跡,諸葛亮雖然並不熟悉,但二人的名字他還是聽過,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就足可見二人皆是有才之士,只是諸葛亮沒有想到,這潘浚竟然也是蔣琬表弟,再加上先前的劉敏,由此可見蔣琬家族,不愧是以書門傳家士族家族,家中出來的士子,都堪稱一時俊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