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414 太史慈獨鬥四將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    實際上青州的局勢,遠比傳回荊襄戰報上的記載,更為複雜。

    半月時間,郭嘉便帶許都,兗州兩路軍馬,同往青州而去,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剛入青州地界,郭嘉便逢臧霸,孫觀所引潰軍,奔逃而來,二將見郭嘉後,慌忙請罪,郭嘉卻並未嚴責,只命二人將青州境況,細細說明。

    郭嘉對於青州失陷的認知,僅在於周瑜佔下北海郡城,而臧霸,孫觀的到來,顯然說明這青州局勢,已混亂的不成模樣。

    這二將本泰山賊寇,後因曹操入青州時,前來投奔,孫觀武藝不俗,臧霸治軍嚴謹,在郭嘉眼中,這二人聯手用兵,也頗有可圈可點之處,可是二將倉惶如此,倒是讓郭嘉有些意外。

    莫非是遭遇了周瑜親征?

    難道周瑜的野心已不僅僅是青州一州,還要往徐州而去不成?

    於帥帳之中,郭嘉召二將入內,對臧霸道:「宣高,郭某知你曾於泰山落草,卻熟知地利,有些韜略,那周瑜是用的何等手段,將你與孫將軍盡數擊敗?」

    臧霸聞郭嘉之言,面色羞慚道:「臧某非是遇得周瑜,而是遇見那太史慈軍馬,見其軍馬不多,臧某與仲台yu半道劫殺,可與之相鬥,我二人合力也不是那太史慈對手,其麾下精兵,亦頗為悍勇,往往以一敵二,不落下風……」

    郭嘉聞言,眉頭緊皺,泰山賊寇被收編之時,其戰力頗為不俗,這與周瑜一年未見,他從哪兒尋來的這麼一支勁旅?還有那太史慈,之前於長沙時,郭嘉也與他有過一面之緣,只覺得其儀容俊朗,使郭嘉對其印象頗深。卻不曾想到,此人武藝之強,竟可敗臧霸,孫觀二人聯手。

    原本郭嘉打算入青州後,引大軍直入北海郡,困周瑜於郡城之中,一鼓作氣,將其擊殺。可是如今看來。若長驅直入,這沿途四散的江東軍馬,足以設伏。周瑜之前分兵一事,郭嘉原本以為只是江東軍馬,不受節制。如今卻發現,此番分兵,另有緣由。

    可若大軍緩行,至北海之時,不知要拖延多少時日,屆時再攻堅城,士氣全無。

    想到此處,郭嘉心中也有些猶豫不定,不禁冷笑一聲。口中喃喃:「公瑾,此番倒是有了不少長進啊!」

    聞郭嘉此言,帳內將校,盡皆失笑,郭嘉言語之間,似是信心十足,一掃諸將先前心中陰霾。只是這一眾將領怕是不知,之前壽chun一役,郭嘉雖勝那周瑜,卻也只是險勝,二人智謀怕是只在一線之間。若不是郭嘉急智,孰勝孰敗。難以預料。

    郭嘉故作輕鬆態度,也只是為了安撫諸將的忐忑心情罷了,實際上如今的青州局勢,遠道而來的郭嘉大軍根本就不佔什麼優勢。

    郭嘉也不是沒想過將江東軍馬,各個擊破,只是這等念頭在腦海中轉瞬即逝,如今沿海水道被江東所掌,江東往來調動兵馬,並不困難,這青州的江東軍馬,可源源不絕的遷往青州,即便就兵力而言,郭嘉的五萬大軍,怕是遠遠比不過如今數量未知的江東軍馬。

    倒是有些棘手。

    如今函谷關失陷一事,郭嘉也有所耳聞,入青州時,郭嘉便想速戰速決,解青州之圍後便回援洛陽,可事到如今,速戰速決還是勿要再提的好,那周瑜如此佈局,顯然沒有打算及早與遠道而來的郭嘉大軍,決一死戰。

    思慮許久,郭嘉忽然詭異一笑,對臧霸道:「宣高新敗,可知那太史慈軍馬所在?」

    臧霸聞言,急忙點頭應道:「那太史慈於泰山腳下,敗我大軍,若臧某所慮不錯,其麾下軍馬,如今當屯於魯縣附近。」

    「既如此,我等休整一夜,便往魯縣,會會那太史子義!」言至此處,郭嘉笑道:「想要促成與江東軍馬,決一死戰,總要先將公瑾打疼才是!」

    北海郡城,府衙之中,周瑜於高之上,聽著分散於青州之中,各路軍馬傳來的戰報,一臉淡然,不知喜怒。

    如今於北海城中,屯兵僅有萬餘,跨海而來的江東軍馬何止五萬?如此少量的軍馬守城,怕是旁人皆難以料到。

    周瑜入青州之後,原本也打算過將龐山民所授計策,按部就班,且初至青州,倒是也被江東軍馬,迅速控制了兩家馬商,青州往來幽州販馬之人,並不少見,若隱匿聲息,購買戰馬,經營數年,也可為江東,添一勁旅。

    只是將軍中細作,散往青州各地打探之後,周瑜才意識到,青州安定數載,曹操已將先前青州軍馬,早已調離別處,如今青州一州,散落於各郡之中的兵馬總共僅萬餘之數,以水道調兵之迅捷,想要佔下青州,並非難事,不僅周瑜有此察覺,就連營中各將,亦想多佔城池,建立功勳,諸將皆於周瑜言:原本購買馬匹,便是為攻伐北地,此時居然有了直接佔下青州的機會,如若不取,必然後悔!

    且佔下青州,何愁戰馬,單單是一州戰馬的繳獲,也足以讓周瑜帳下,群臣眼熱了。

    周瑜也考慮過,如果佔下青州,曹操必遣大軍而來,一時間有所躊躇,只是見帳下將校,對占青州一事,盡皆熱切,盤算了一番利弊之後,索性允了帳下各部軍馬所請。

    在佔下北海之後,便命各部軍馬,占青州治下郡縣,如今太史慈已至青州邊境,破臧霸,孫觀於泰山腳下,而凌統,朱桓各部軍馬,亦多有斬獲。

    就在此時,又有信使飛馬來報,言郭嘉率大軍五萬,浩浩蕩蕩,兵至青州,周瑜聞之,心中一驚。

    昔日壽chun一役,如今相爭青州,這郭嘉倒也算是周瑜的宿敵了,只是五萬軍馬,周瑜雖有所忌憚,卻並不懼怕。

    如今青州個郡多被江東所得,江東軍馬,可依城池據守,且守城軍馬數目亦是不少,無論郭嘉長驅直入。還是各個擊破,周瑜皆有應對之策。

    周瑜亦好奇郭嘉如何應對,只是當得知其大軍距魯縣只數里之遙,與太史慈所屯軍馬即將相逢之時,周瑜自然擔心不已,在周瑜看來,太史慈雖有本事於江東震懾山越,使其數年以來。服服帖帖。可是要遇見郭嘉,勝算不大。

    不過周瑜早就告知各將,一旦曹操軍馬進駐青州。各守將當嚴陣以待,打得過便打,打不過便跑。若可將曹軍牽制,摸清其軍中狀況,周瑜便可連環用計,以青州內的各部軍馬,困住曹軍。

    以太史慈勁旅矯健,即便是難勝郭嘉,可想要遁逃,郭嘉怕也攔之不住,且若郭嘉一旦將太史慈困於魯縣之中。這散落於各郡的江東軍馬自會聞風而動,齊往魯縣,將郭嘉困於魯縣之外,屆時再與城中軍馬裡應外合,自可殺得曹軍大敗。

    已有算計,周瑜便命斥候飛馬報知凌統,朱桓所率各路軍馬。往魯縣集結,待大軍匯合,再與郭嘉城下相逢,這青州一役,若應對得當。便可報之前壽c混血仇!

    魯縣城中,早有斥候探明城外大軍動向。告知太史慈那臧霸,孫觀敗軍,已與曹操援軍相遇,且那曹軍之中,豎郭字大旗,顯然是曹營謀主,祭酒郭嘉親率大軍而來。

    臨近入夜,曹營已行至魯縣城外,埋鍋造飯,太史慈於城頭遙望,見郭嘉大軍,陣勢齊整,浩浩蕩蕩,心中難免有些壓抑。

    這昔日壽chun一戰,江東軍馬兵敗之事,如歷歷在目,太史慈自然不認為,僅依靠城中本部萬餘軍馬,可將城外大軍,一舉擊破,先前周瑜已告知於他,這曹軍已來,各部軍馬在聯繫不便的情況下,唯有各自為戰,只是一旦有戰事發生,便相互馳援,若幾路軍馬合兵一處,自然可將敵軍團團圍困。

    所以太史慈在知曉郭嘉大軍到來之際,便已決定,死守魯縣,待週遭朱恆,凌統軍馬,前來援助,這三路軍馬和在一處,也有數萬,若可將曹軍困在魯縣之下,便可一戰而定。

    太史慈雖知郭嘉雖智計百出,可郭嘉也只是凡人,不是神仙,周大都督早已運籌帷幄,多次推演過曹軍來援之後的青州戰局,若凌統,朱恆皆依計而行,定然力克城外郭嘉大軍!

    「雖公瑾曾言,若敵軍勢大,便可遁逃,可唯今之際,yu求大勝,還是讓慈來將這郭奉孝拖在魯縣之外吧!」

    太史慈輕歎一聲,便於城頭命各將校嚴陣以待,謹守城池,一夜提防,城外軍馬並未攻城,而太史慈也按兵不動,並未趁夜引軍出城夜襲,在太史慈看來,與其在郭嘉這等奇謀之人面前耍小手段,難有用處,倒不如老老實實的相爭一場,既然有城池之利,便當依仗。

    天明之時,晨霧散去,太史慈一夜未眠,看著城外齊整的曹營軍馬,振作精神。

    不多時候,太史慈便見駿馬之上,一儒雅書生,身旁緊隨數名曹將,直往城下而來,那居中書生,正是之前有過一面之緣的曹營謀主,軍師郭嘉。

    郭嘉於一眾曹將,行至城下,從容一笑,看向城頭,對太史慈道:「子義遠來青州,為禍日久,如今郭某已至,何不早降?」

    太史慈聞郭嘉之言,不禁大笑,對郭嘉道:「奉孝先生yu奪魯縣,大可來攻!昔日我江東軍馬,雖敗于先生手中,可壽chun一役,慈只是知曉先生擅守,今時今日,慈還想看看奉孝先生,於攻城之道,有何建樹!」

    郭嘉見太史慈於城頭之上,沉著應對,心中亦不禁暗讚此人風采,面對城外數萬軍馬的圍困,能面不改色者,僅這份膽氣,便令人心折。

    想到此處,郭嘉輕笑一聲,遙指太史慈道:「這魯縣太小,城池低矮,若我大軍攻城,城池必破,倒也顯不出郭某本領,子義,便讓你再張狂數刻,三日之內,我必擒你!」

    郭嘉說罷,調轉馬頭,身後諸將,悉數跟隨。

    不多時候,城外曹軍便列開陣勢,太史慈於城頭見曹軍齊整,心中亦贊。

    「大軍前來,何不先挫其鋒銳!」太史慈已有定計,待臧霸。孫觀二將引攻城軍馬逼近城門之時,魯縣城門驟然大開,太史慈引數千軍馬,奔殺出城,於城門之前一字排開。

    郭嘉於軍陣之前,見太史慈如此應對,亦微微驚愕,繼而想到臧霸。孫觀二人之前便敗於太史慈手中。如今令這二人先攻城池,倒是有些草率。

    果不其然,那太史慈並未給臧霸。孫觀二人反應時間,一馬當先,奔殺而來。臧霸見太史慈如此托大,心中更為惱怒,挺槍迎向太史慈,口中喝道:「欺人太甚!真當臧某怕你不成!」

    孫觀與臧霸相交日久,見臧霸奔殺而出,緊緊跟上,剎那之間,兩軍交鋒,士卒殺至一處。而太史慈一人,獨鬥二將,毫不心怯。

    二人之前便敗於太史慈手中,如今再戰,卻發現那太史慈比之當日,更加威猛,一桿鐵槍穩穩壓制其二人攻勢。相鬥三十餘合,二人被逼得堪堪抵擋,卻難以進攻。

    而那緊隨太史慈的江東士卒,亦悍勇無儔,顯然是江東精銳。這數刻功夫,本部軍馬未能靠近城池。反而被江東軍馬,漸漸逼退。

    臧霸,孫觀二人越打下去,心中越是驚懼,皆暗道莫非要重蹈覆轍,再敗於此人手中?

    正當二人一籌莫展之際,身後便傳來救援之聲,原來是郭嘉於陣前見臧霸,孫觀二人難擋太史慈威勢,便命軍中河北降將呂曠,呂翔兄弟二人前來馳援。

    太史慈又見敵方陣中,兩騎奔來,心中絲毫不懼,不退反進,一槍逼退孫觀之後,飛馬躍出戰團,竟直奔呂曠,呂翔襲來方向,片刻之間,太史慈便與四將戰至一處,四人槍來刀往,太史慈以一敵四,竟不顯絲毫敗相!

    城上士卒見軍中主將如此風采,盡皆呼喝,一時間魯縣城下,江東士氣震天,竟殺的曹操軍馬,節節敗退,而圍住太史慈相鬥的四員曹將,與太史慈交戰之後,便知此人尚有餘力,想要速速拿下,絕非易事。

    那呂曠虛晃一槍,拔馬退出戰團,口中喊道:「此人棘手,如今軍中已無士氣,當先暫避鋒銳!」

    呂曠話音剛落,便聞呂翔一聲慘呼,肩頭中槍,臧霸,孫觀見太史慈越戰越勇,又怎敢再與之相爭,二人合力,逼得太史慈退卻幾步,孫觀忙對呂翔喊道:「先退!」

    呂翔聞言怎敢停留,拔馬便走,臧霸,孫觀二人覓得空隙,亦捨了太史慈,引敗軍遁逃,太史慈見四人退卻,卻從背後取下長弓,剎那之間,只聽「嗡——」的一聲,那孫觀已被太史慈一箭射入後心,翻身落馬!

    「仲台!」

    臧霸見孫觀中箭墜馬,忙策馬奔至孫觀近前,只見那太史慈勁箭已將孫觀射了個對穿,孫觀伏於地上,大口噴血,眼見活不成了……

    如此情形已不容臧霸多想,臧霸忙將孫觀拽起,置於馬背,往營中奔逃,引敗軍回營之時,臧霸見先鋒軍馬,折損大半,心中更是悲慼,於郭嘉面前,跪伏於地,雙目泛紅道:「請軍師大人再予臧某一支軍馬,為兄弟報仇!」

    郭嘉見臧霸引敗軍而歸,又見孫觀屍首,心中亦悲慼不已,對臧霸道:「此番倉促攻城,乃郭某之失,沒想到這太史慈武藝如此厲害,以一敵四,還可殺我上將!如今郭某已將魯縣圍困,日後自有為孫將軍報仇機會!」

    不多時候,呂曠,呂翔二人亦歸,二人見孫觀屍首,心中亦悲,呂曠於臧霸面前,伏身拜倒道:「若不是呂某之失,怎會連累孫將軍隕落?呂某願為孫將軍償命!」

    「那太史子義本就難以抵擋,我四人聯手,亦非此人對手……」臧霸見呂曠誠心請罪,並未出言埋怨,只是眼眸之中皆是戾氣,咬牙切齒道:「臧某便是報仇,也但尋那太史慈晦氣!」

    江東軍馬逐退曹軍,亦不追趕,太史慈引軍馬入城之後,城中士卒,盡皆喝彩。

    以一敵四,刺傷一將,殺滅一人,太史慈身先士卒,其風采令江東士卒,盡皆心折,如今魯縣城外,雖遭數萬曹軍圍困,可城中士卒皆以為有太史慈在,這曹操大軍,便難以建功!

    太史慈倒對這般情形,不驕不躁,在太史慈看來,郭嘉所遣四人,只二流武將,皆非曹營上將,此番雖勝,也只是贏得運氣,全賴那郭嘉初戰輕敵,如今郭嘉已知魯縣戰力,若再沙場相逢,想要速勝,便是極難。

    如今已折曹軍士氣,還當一切求穩,嚴守城池,便是城下再來人搦戰,亦當不作理會,還應等待凌統,朱桓軍馬,前來馳援,只要保魯縣不失,屆時便可裡應外合,將郭嘉軍馬,悉數圍困。

    想到此處,太史慈冷笑一聲,口中喃喃:「今日且先宰他一人,壽chun之仇,這郭嘉早晚也當給我江東,一個交待才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