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413 議青州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於長沙城中一夜歡宴,翌日龐統又至,馬超復見龐統,更為振奮,比之孔明,馬超的性情與龐統更為相投,孔明沉穩,龐統詭譎,而以馬超桀驁,雖知諸葛亮算無遺策,可諸葛亮的諸般謀劃,於馬超眼中,根本就難以彰顯騎兵之利。

    龐山民也知道像馬超此等勇武之人,若挾鐵騎之利,用兵之時,往往已經懶得去想什麼計策了,雖大軍征伐,行軍佈陣頗有講究,可是尋常軍馬,難擋鐵騎衝擊。

    而馬超於臨戰之時,每每身先士卒,一馬當先,這天下間可擋馬超威勢之人,本就不多,所以馬超更欣賞龐統用兵,那種奔放的戰法,西涼鐵騎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有何不好?

    馬超於堂上說的興起,眉宇之間,神采飛揚,而諸葛亮自然不會與此心直口快之人置氣,龐統聞馬超之言,不禁大笑,一臉戲謔的對諸葛亮道:「孟起所言,深得我心!」

    「士元若往西涼一行,還是勿要輕敵的好。」諸葛亮聞言笑道:「元直於西涼日久,且對長安地理,比之我等,更為瞭解,這臨兵鬥戰,須得謹慎。」

    「孔明大可放心,龐某雖於汝南日久,可近些時日已多番推演西涼一役,待那劉備謀奪洛陽,長安空虛之際,龐某自有奇謀破之!」龐統對與徐庶交手,頗為自信,數年前於書院之時,徐庶雖有韜略,卻總遜臥龍,鳳雛一籌,如今這戰陣之上,兵戎相向,龐統自然也不懼怕。

    而於龐統眼中,這西涼鐵騎,自有大用。此戰長安,無論那劉備能不能奪曹操洛陽,龐統早有打算,將西涼劉備軍馬,盡數驅逐,如若劉備得了洛陽,倒可救他一條性命。如果那曹操守禦嚴謹,劉備破不得城池。這漢末皇叔,還當如先前一般,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龐山民見龐統自信,也不多說,實際上於臨兵斗陣,龐山民比之龐統相去甚遠。對於這不擅長的範疇,龐山民自然謹言慎行。

    待與堂上諸人商議過西涼一役,龐山民又將話題,轉至青州,對於此番孫,曹相爭,荊襄亦頗為關注,青州境內,細作頻頻活動,每日皆有軍報。傳至長沙。

    將青州戰報傳至諸人手中,待諸葛亮與龐統看過之後,龐山民對二人笑道:「二位以為,青州一役,中原,江東哪家可勝?」

    諸葛亮看過戰報,皺眉不已,之前於隆中之時。諸葛亮對周瑜昔日用兵,也作過不少研究,周瑜行事決絕狠辣。諸葛亮頗為歎服,只是此番入青州後。江東軍馬這月餘行事,卻讓諸葛亮甚為奇怪,為何江東軍馬入青州後,一應行事,如此匆忙?

    沒錯,就是匆忙!

    諸葛亮實在搞不明白,這周瑜與他的江東軍馬在著急些什麼?

    之前龐山民予孫權之計,乃是占一飛地,致使江東可得北地戰馬,江東水軍本就冠絕天下,若再得一支陸上勁旅,倒也可以大大提高江東戰力,而所需付出的代價,無非是些錢財糧秣,對於江東而言,益處不小。

    雖荊襄與江東互為姻親,可諸葛亮也認為,龐山民根本就沒必要為這個貌合神離的二舅哥做到如此地步,雖說此計與荊襄並無太大關聯,且只是龐山民順手為之,可這等資敵之策於諸侯相爭之時,龐山民說授便授,並不妥當。

    可諸葛亮卻沒想到,入青州後,周瑜竟然一改先前隱秘行事,大開大合了起來,如今青州大半,已被江東所得,而郭嘉大軍,也兵臨青州……

    這是周瑜yu報之前壽chun之仇?還是yu與郭嘉及早一分高下?

    只是無論如何,江東如今的行徑在諸葛亮眼中看來,疏漏過多,便是強如荊襄,都從未打算早早的被曹操所注意,這江東不就是尋了一條通往北地的捷徑麼,何至於如此張狂?

    不僅諸葛亮有此般想法,龐統看過戰報之後,面上亦現不屑笑容。

    在龐統看來,當今天下運籌帷幄者,穎川郭嘉可居魁首,便是臥龍,鳳雛與其相爭,也要稍遜一籌,周瑜雖有大才,若挾優勢軍馬,或可與郭嘉一爭長短,可如今侵入青州的江東軍馬,已散在各處,私自劫掠,若郭嘉大軍一至,周瑜有何本領,將分散在青州的各路軍馬,重新聚集一處?

    若被郭嘉大軍各個擊破,江東還有膽氣再借水道之利,入中原土地?

    龐山民見二人面上神情,大抵也明白一些二人心中想法,不禁輕歎一聲,對二人道:「說實話,公瑾此番行事,龐某看不太懂!」

    「兄長所言極是。」諸葛亮聞言,亦點了點頭,道:「借水道之利,得大好形勢,卻因不夠慎密,將先手優勢,毀於一旦。」

    「周瑜用兵,言過其實!」龐統說罷,龐山民卻搖了搖頭道:「以公瑾手段,這青州局勢,無論如何也不至於如此混亂,為兄以為,這青州亂局,其根本在於公瑾對江東軍馬的掌控之力,已不似先前。」

    龐山民這等看法,倒是讓諸葛亮與龐統眼前一亮,諸葛亮收起面上笑容,一臉鄭重道:「願聞其詳!」

    「昔日公瑾與伯符一道奪江東之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江東群臣無不對其胸中溝壑,心折不已,可是自我荊南起勢之後,無論公瑾與我荊襄交戰,抑或與奉孝相爭汝南,未嘗一勝,只能說公瑾此人,命途多舛!」

    「江東連敗,便是公瑾心中沉穩一如往昔,可其麾下將校,心中如何不急?如今江東昔日老臣程普,韓當盡皆殞身,軍中除太史子義外,多年輕少將,少將雖勇,卻不夠穩健,且曹操本就未曾於青州囤積重兵,江東連奪青州郡縣,軍中少將,自然難以按捺眼前軍功,而其卻不知曉,此舉卻是江東軍馬,取死之道!」

    龐山民連連數語,道盡周瑜於青州的尷尬局面,諸葛亮與龐統二人聞之,深以為然,馬超聞言,若有所悟,對龐山民道:「山民,這般說法,倒也有趣!」

    龐山民聞馬超之言,只微微一笑,對諸人道:「實在是有些可惜公瑾的才華了,且江東對開疆拓土的心情,的確過於迫切,可歎孫仲謀還不知道,這有些事情,是急不來的!」

    「兄長所言,雖極有道理,可亮卻以為,若那周瑜機敏一些,此青州一役,江東與中原勝敗,仍各在五五之數!」諸葛亮說罷,龐山民與龐統二人,盡皆愕然,片刻之間,龐統便對諸葛亮急道:「孔明以為,周瑜還有機會扭轉當下潰敗之相?」

    「士元勿要忘記,昔日兄長曾言『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諸葛亮說罷,龐山民呆滯半晌,不禁苦笑,心中暗道:沒想到之前隨口一說,後世經典戰例,倒是被諸葛亮記在心中。

    龐統聞言,恍然大悟,再看青州地圖之時,眼眸之中已閃過一抹熱切,恨不得現在就奔往青州,將周瑜替下,指揮青州各路江東軍馬,與郭嘉鬥上一番。

    見龐統口中,讚歎連連,諸葛亮又道:「且二位勿要忘記這中原當下三面受敵,局勢危急,那郭嘉心中又如何不急?若青州一役,郭嘉周瑜較量的曠日持久,最後便是郭嘉勝了,將江東軍馬盡數逐出青州,於郭奉孝這般心高氣傲之輩眼中,怕是也會鬱悶不已吧!」

    龐山民聞言,思索片刻,不禁大笑。

    先前礙不住孫權情面,授計江東,又借江東錢糧無數,可龐山民心底卻依然不願看到江東強盛,可如今聽了諸葛亮的分析,龐山民不禁嘖嘖稱奇,沒想到居然歪打正著,將江東與中原,拖入了戰爭的泥潭。

    之前只壽chun一城,周瑜和郭嘉便打了個昏天暗地,死傷無數,更何況如今周瑜大軍,皆往青州,正yu建功,如何又肯在郭嘉面前絲毫退讓?

    且以周瑜本領,沒準還真能如諸葛亮所言那般,於困境之中,覓得取勝機會,無論這二人,任何一人稍有閃失,對中原抑或江東,皆是一巨大打擊。

    而荊襄則隔岸觀火,坐收漁利。

    想到此處,龐山民哭笑不得,對諸葛亮道:「看來龐某果真運道不錯,本yu委屈一下,助人為樂,卻不想最後卻可討得綵頭,只是唯一讓龐某心中介懷的是:這公瑾,奉孝皆龐某好友,每每想到一旦這其中一人,有所閃失,龐某心中,總會惆悵不已。」

    「兄長勿要惆悵,這疆場之上,棋逢對手,乃是幸事!」諸葛亮聞言,淡笑一聲道:「亮亦希望其二人相爭,皆可活命,屆時有機會挑戰一下勝者,亦可了卻亮心中夙願!」

    「西川,漢中皆孔明所取,就別再與龐某相爭了!」龐統聞言,一本正經的對諸葛亮勸道:「待龐某收拾了元直,這青州戰事也差不多可落下帷幕,孔明還是乖乖的守好汝南,屆時當先由龐某去會會這二人勝者!」(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