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無限強者

卷 三 蜀山劍俠 第二十八章 一悟經年遂成功 文 / 平民威嚴

    宗師,別出樞機,另開先河,獨樹一幟而自成體系才可以為之,能成者自是每代驚才,蓋世人傑文字首發其名垂於古今,似天地鍾靈名山,巍峨雄渾,受代敬仰。

    但此宗師,非旁人言語蓋能定,古往今來,一個位面誕生至今,能成宗師這十可數,其無一不是引領時代,開闢一門源流的先輩。

    而大宗師,更是宗師之宗師,代無一,萬世無對,從太極拳劍自出世流傳,無論天地反覆,王朝更替,亦不能將之消泯於時光長河,便可窺一二。

    武學之道,能有幾人如何!壇,又有幾人如何?是以,大宗師,無論修為,自是大氣運,大毅力,天地萬靈所鍾。

    魔神點化張三豐這位大宗師,自然得了一份氣運功德,但緊緊如此卻還不足以令他如何變化,三六十星球信仰意念,已是讓他這個真神宛若古神一般了,區區大宗師氣運,還不及一顆星球的信仰源泉珍貴。

    令他震動的是,點化一位大宗師,體內道符猛然膨脹變大,頃刻便壯大數倍,真氣運轉,便如萬流匯源,層層暴漲,週身自然之心,領域範圍向外不住蔓延,三千里地界眨眼而過,如掌中觀紋,一粒微塵震動,乃至蚊吟響起,具清晰可辨,歷歷在目。

    這一刻,魔神祇覺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念起念落,風雲匯聚,草木皆動。意念所至,則真氣合於天地之造化,噓為**,嘻為雷霆。

    這就是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真意,魔神心生大悟,一念頓起,震雷炸響,一白一紅兩道道符如化兩條蛟龍衝出頂門,一畝白紅雲光顯化,道符如龍,不斷變化成金丹,舍利,仙蓮,等等模樣。

    這是心相顯化,仙道真意便蘊藏在那金丹、舍利,蓮花等實物的變換中。

    一畝水雲波光光亮傳出,普照心宮泥丸,意識海世界,四面體神格受光照耀,迸濺出無量神光,登時意識海顯化成形,具足一片汪洋,清澈透明,深不見底,一顆顆珠玉散於其中,卻是此身本來的念頭。

    只是這些念頭灰暗無光,如明珠蒙塵,黑點斑駁,是業力因果糾纏所至,魔神心道既然借了他的身體,便還他一個造化,心念一起,兩光便化為意志無形大手,將這些念頭上灰塵一一擦拭,拂去。

    念頭琉璃,通體晶瑩,魔神法眼一觀,少年曾經記憶便如電影回放出來,這下,便是他日離去,他也好聚攏念頭,還復少年本真。

    魔神法眼又望向意識海汪洋深處,那是一片深幽不可見底的地方,隱藏著生命輪迴的烙印,生生世世的孽障,業力,這可不單單是他能驅除的,只能靠自己,便是本尊,也是在登臨金仙時,將這業力掃除,還自己一個本真。

    收了心相,魔神暗自體會方才道境。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這才是仙道的根本,是其立道的真意,諸如其他殺,煞,魔仙,不過帶了個仙,根本沒有得到這個仙的真真精義。

    仙道,古之真仙修得圓滿,便不會再一味熬煉法力、參悟法術,這已是不可取了,即便是法力再高,也僅僅是增加單純的法力罷了,於境界上的修行作用不大。

    回望修行路,修行之初,應該修法、修術,法是道之本,是通往長生之路。術是法之用,抵禦各種形色劫數離不開它。

    到了後來,若要達更高的業位、更遠的目標,凝聚功德氣運才是真正的必由之路,因為大道貫穿天、地、人三才,只有順了這天道、地道、人道,才會功德加身,直達大道本源。

    所有才有「仙人轉世下界,渡人渡世」的說法事跡,久經傳送,其真意便在功德二。

    想到蜀山所得道即種種關乎仙道法門秘籍,魔神心中一動,神格微顫,隱隱於道符金丹心相相合。

    念頭一轉,魔神卻是又想到,點化一個大宗師便已如此巨大收穫,若點化上十千個,那豈不比統治一個個星球信仰還強!本尊傳道大誓願,豈非也是完成?

    此念一起,本體兩位本尊盡皆震動。真信天尊是悟如此電弧啊,方才是古神未來道路!而陳雲是悟,大誓願道,小天道,豈不也是如此!

    大道至簡,一切如過河摸石,方今兩位本尊才恍悟,原來種種,卻是騎驢找驢。位面是一,主角是一,有了一,何須去尋三生萬物,只要一位面尋了一位天命之人,一位主角,為其傳道行道,不就順天自然,法效無極,無為而為,故天下能與之爭,如今傳道行道,哪有不興不盛之理!

    這本就是他們早該明白的道理,只是深陷其中,反倒沒看明白,若無魔神偶悟,恐怕得小金龍潛龍升天,他們才會想起龍庭道生一的至理。

    兩位本尊各自大笑,揮手一指,無數意念靈光從虛空倒飛而出,沒入識海、神格,既已悟了,自然不用再以大分身術個個勞力勞心,親身而為。只需關注與己身有關或有緣法的便是了,其餘位面,便讓玉蝶真種,信仰之源,自行擇主便是。

    魔神自然知道本尊動作,不過他卻未被收回,一是此間已快全功,不用再多費工夫,要有始有終,二是方才本尊明悟下心生感應,這個宇宙還有一段緣法,是以他才留了下來。

    練了會兒真氣,收功歸復,魔神睜開眼,清澈雙眸中儘是自然乾淨,瑩瑩神潤,令人不禁心生舒爽。

    忽的,魔神眼中出現兩個小孩,他們正一左一右,不分前後使力王他所在山崖攀登而來。原來他自下了武當山後,也未走太遠,便尋了做山,往上一鑽,便打坐參修起來,以他境界,自不擔心外力侵擾,只是方才道符顯化,光照四方,將這山腳下的這兩個孩子驚了,這才有這一出上演。

    魔神念頭合於天地,閉關時一舉一動,那裡逃得出他的法眼,他也不走,轉而閉目溝通天地,凝練五行道符中,其他三道道符。

    仙道五行,本就是根本大道,連五行歸四象,最後定三才,逆反陰陽,終歸道一,這是無上法,只是易學難精,常常人在化四象定三才這一步便走不下去,魔神卻不與類同,自然要將其他三道五行道符凝練而出。

    要說他的大日精氣,數丙火,還差丁火,也即純陰燈燭之火才能使五行之中火行圓滿,倒是自然之心的道符甲乙木完全,不用多費一番功夫。

    魔神溝通天地,把手一指,五行道符漂浮而來,有二是實體,五色道符放光,魔神眉心透出一縷清光,將道符拉扯入泥丸宮,功成九轉,噴薄湧出,灌入心宮本源之海,這是自然之心凝聚的地方。

    自然之心五行道符翻滾不休,不斷生滅,成上千個青、赤、黃、白、黑蝌蚪符不斷流轉著,原本的白紅二色符斷開,融入了五行道符之中,白耀耀,帶著絲絲紅艷霞光的自然之心頓時五色光交雜,光華璀璨。

    「嗯?這自然之心晉級了,變成了五行之心!」魔神法眼觀照下就明白了,這便是顯化心相,道心。

    卻說魔神這一坐觀練道心,一練三年,沒有動過一下,那兩個尋蹤而來的孩子自是又驚又喜,每日守候在旁,只等日落西山,才不捨離去。

    如此,三年時間,兩個孩子不由交下感情,這日上山,相互結伴,聊得好不暢快。

    說著說著,其中一個說道:「你說,山上的神仙還要睡多久才能醒?不會你和我都成了老頭,神仙才睡完一覺!」

    「我聽先生說過,宋時有修煉睡覺成仙的仙人,仙人一睡就是幾年!」一旁的孩子臉色頓時苦道:「真是這樣,咱倆連當神仙的童子也沒這個壽命了!」

    正說著,兩人忽感一道清風送來,一聲長笑便響起。抬頭一看,二人頓時大喜道:「是神仙,神仙醒了!」

    魔神起身長笑,聲音綿綿,如清風拂耳,繚繞山間,久久不息,聞得這兩個孩子談話,卻是笑氣了,感情他成了睡功祖師陳摶老祖,一睡三年?

    一拂袖袍,兩人只覺身子輕輕一飄,便來到崖邊,正驚於神仙仙術時,只聽一道溫和的聲音問道:「你二人於我參修時,多有恭謹照顧,可是想學法?」

    二人一個激靈,推金山倒玉柱的拜倒下去:「回稟神仙,我們只求跟隨神仙左右,不敢奢望其他!」

    魔神一看,也不點破他二人的小心思,只是說道:「也罷,我倒也無事,也不想欠了這段因果,今日後我便在山上立一廬舍,你們願來便來吧!」

    一拂袖,轉身朝下行去。那兩個孩子相視大喜,高聲拜倒:「是,神仙!」

    沒有動用真氣神術,魔神尋山而建立起一座不大的屋舍,每日練氣納神,錘練五行道符,倒也清風閒雲,神仙氣象。那兩個孩子,也在他教導下,開始經史子集,家經典。

    要說他二人報上名時,倒也讓他微微詫異,羅本,施子安,這兩個性命可能無甚稀奇,但法眼觀照,周遊天地,魔神分明觀得,這二人的,一個是貫中,一個是彥端,這可是兩大小說家。

    羅貫中,自不用說,一本三國演義,便是小說家祖師人物,施耐庵的水滸傳,更是絕世,這卻是被他遇上,難道他與小說家有不解之緣?

    念及如此,他按照徐俠客的小說家築基法門開始培養這二人,天知道,劉伯溫,羅貫中,施耐庵齊聚的將來會是個什麼時代!

    文字首發,歡迎讀者登錄閱讀全文最新章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