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五十五節 咱也是割命軍了 文 / 狂人阿Q

    趙書禮婚後,以陪老婆為借口,杜絕了一切軍政活動。外來拜訪者,遊說者一概不見,甚至連自己的屬下大員都不見。所有政務,讓徐,孔韌等人牽頭,幾個政界要員商量著辦。他這麼做也有培養自己手下人的**處理事務的能力的目的,因為趙書禮早已經覺,這些人能力都不俗,但是卻缺乏決斷。不管是徐還是孔韌,雖然做過大量頗有創的工作,但是卻總是趙書禮後拍板的。當然也有膽子大的,那就是那個水利專家蘇方,只有他敢先斬後奏,趙書禮沒有同意他修渠的時候,就先修了再說。

    趙書禮這個舉動也讓徐和孔韌的競爭再次激烈起來,因為他們似乎看到趙書禮當初的承諾是來真的,那就是他打算放下權力,兩人挑選一個做綏察蒙的政務主管。

    幾個月間,趙書禮真的是什麼事也沒有管,人只見了一個——劉澍。

    跟劉澍見面是因為劉澍主持的教育事業,又有了一層的展,他建的學就要開學了。他來請趙書禮給這批從小學合格畢業的綏西子弟們寫一封公開信,鼓勵他們努力學習。

    趙書禮的手下,劉澍毫無爭議是個圓滑的人,他當過清政府的縣令,做過北洋政府的參議,趙書禮這個軍閥手再次做了縣長,兼主管教育的官員,算是跨時代的老官僚了。這樣的人不圓滑就怪了,從這次他請趙書禮給學生們寫公開信,鼓勵學生學習就能看出來,他那裡是為了學生考慮,明顯是巴結趙書禮。

    但是趙書禮偏偏就接受了,因為他心對教育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卻一直沒有時間去實行。他一直覺得,國的青年太幼稚,記得當初俄羅斯做生意的時候有一個姑娘告訴他,她對國青年的感覺。那個姑娘才十八歲,但是卻非常成熟,她跟趙書禮說,國的青年太不成熟,她還說了一個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國人壽命太長,有太多的機會浪費自己的光陰,不像他們俄羅斯的男人,平均壽命才五十歲,不得不早點成熟起來。當然這個說法是很沒有道理的,趙書禮心裡不可能接受,但是國青年沒有責任感他倒是頗為認同的。

    說國青年不成熟,應該是沒有什麼爭議的,是個國人都感覺的到。要舉例的話也非常容易,當年一戰的時候,國人靠著幾十萬勞工贏得了戰勝國的名義,舉國上下慶賀,尤其是青年學生們,上街遊行歡天喜地,彷彿國一夜間真的成了一個偉大的國家,他們要分享這個榮譽。可當巴黎和會上,外交徹底失利後,他們又開始遊行,把所有的責任全怪罪到外交官和政府頭上,此時他們不肯接受國家的恥辱了。他們沒有為國分擔恥辱的勇氣和責任心,只喜歡榮譽,事情展到了五四運動,竟然生了學生打死外交官的事件。對此事趙書禮有自己的看法,就算外交官簽訂了什麼賣國條約,可是那些是他們能做主的嗎,沒有【整府】高層的同意,他們有這個權力嗎。可學生就是不管不顧,只顧洩他們的情緒,他們是偉光正的,錯的都是別人。而且他們也不敢公然衝擊暴力機構軍閥【整府】,只能把怒氣撒到了沒什麼反抗之力的官外交官身上。

    趙書禮給高生的這第一封公開信,名字就叫《青年們,擔負起時代賦予你們的責任》,信情辭懇切的告訴青年們,國這個國家背負著深深恥辱,但大的恥辱不是不平等條約,不是外國肆意欺辱,不是巴黎和會的失敗,而是國家疲弱,堂堂華竟然落到了世界三流國家行列,世界之上竟不能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恥辱是屬於每一個人國人的,而不是某一個人的,並告訴他們雪恥要依靠每一個人,而青年們則是大希望,希望他們知恥而後勇,擔負起眾人翁責任,投入全部熱情到建設國家的事業來。

    寫完信後,趙書禮又管劉澍要來了小學的教材,一看教材他大為不滿。這些教材他看來太簡單了,他要求劉澍改教材,將教育內容壓縮。劉澍說,這些教材都是從國外翻譯的,是很完善的教材。趙書禮告訴他,他太小看國學生了,這是世界上會學習的孩子。他們能適應加重的學業,讓劉澍組織人把國外年義務教育,三年高教育共十二年的教學內容都塞到年,把小學改組成五四制,五年小學,四年學,然後直接就跟大學教育對接。

    趙書禮加重學生課程的原因,一個是因為這個時代的教育本來就簡單,比不上21世紀時候內容的龐雜,加重一些學生可以承受;二來國需要時間追趕西方啊,人家可以浪費十二年培養一個大學生,但是國人浪費不起,只能付出多的努力;三來也是為了讓這群狗屁不懂,卻總以為自己是學生是知識分子,懂大道理的學生們,沒有空閒亂來胡鬧。趙書禮要學校搾乾他們的精力,要他們除了學習外,沒有任何想法去上街鬧事遊行衝擊【整府】。說實話,他確實不太感冒這個時代的學生,毫無控制力的狂熱愛國熱情激下的暴力,尤其是當這種熱情被別有用心的組織利用的時候。

    劉澍確實夠圓滑,他不拒絕趙書禮,麻溜的去辦了。壓縮小學教材到年,並且還把趙書禮那封公開信放到了教材,每個年級的學生,每年的第一課都是學這封信,可謂把馬匹拍到了極限。

    時間一直到了第二年的1月份,趙書禮才走出自己的婚住宅。這段時間,這棟房子裡,他把一個女孩變成了一個女人,他把綏察蒙的學生書包增厚了一半,他還策劃了一個大膽的計謀,他又要大玩權術了。讓趙書禮走出房再次處理政務軍務的直接原因是張作霖從北京逃回東北,但是造成這一切的卻是南方那個跟趙書禮一樣喜歡權術的人,那個人就是蔣瑞元。

    蔣瑞元跟宋美齡女士結婚後,積極運作之下,果然再次讓江浙財閥接受了他,獲得了這些財閥身後的英美勢力支持,蔣瑞元毫無爭議的再一次上台了。蔣宋聯姻的第二年年1月份,蔣瑞元重任北伐軍總司令一職,2月主持【三民堂】二屆四全會,全面改變孫山的【割命政策】,會上被推舉為央政治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此時的蔣瑞元【堂整軍】權力一把抓,邁向了人生的又一個巔峰,似乎他們每辭職一次,就高昇一次的鐵律仍然沒有被打破。

    重上台後,蔣瑞元協調組織馮玉祥李宗仁閻錫山等的二三四集團軍與自己的第一集團軍,合力圍攻奉系軍閥。4月下達總攻令,盤踞山東的張宗昌軍與孫傳芳軍即遭受重創,損失了山東大部。4月30日,張宗昌、孫傳芳棄濟南而逃。北伐軍進佔濟南,準備繼續北進時,日本政府決定進行武裝干涉,製造了震驚外的濟南慘案。北伐軍對日採取妥協讓步方針,決定繞道北進。5月、下旬,張作霖丟失了邯鄣、保定、石家莊、大同等地。張作霖向南京方面出「息爭議和」通電,蔣瑞元倒是有心和平解決,但馮玉祥堅決反對,軍事行動繼續進行。6月1日,馮玉祥部隊佔領滄州、河間,然後分三路由津浦、京漢、京綏等線大舉向京津全面推進,逼近北京郊區。張作霖見大勢已去,6月3日,命張學良留守北京,當夜帶著吳俊升等乘專車離開北京,同時下達總退卻命令。

    一接到張作霖坐火車出走的消息,趙書禮長歎一聲,當即回歸軍營,並立即通電宣佈擁護北伐,出兵討伐張作霖。這是趙書禮對付張作霖的一種方案,他還有另一種方案,第二種方案是一個和平方案,這個方案,他手裡的幾十萬軍隊將繼續保持立,並且積極調停戰爭雙方,建議張作霖退出關內,然後趙張共同擁護【割命整府】,讓國名義上得到統一。既減少混戰的傷亡,也保存了奉系的實力,重要的是保住張作霖這個奉系靈魂人物。趙書禮心裡始終有這樣一個想法,918之所以能生,東北之所以能那麼容易就淪陷,正是因為張學良這個人太嫩了,如果是老奸巨猾的張作霖東北坐鎮,或許日本人不會那麼容易的就奪走東北三省。他要為東三省的人民,留下張作霖這個人。

    但是這一切不是趙書禮能決定的,決定西北邊防軍是參戰還是立的只能是張作霖本人,他本人選擇生還是死。此前趙書禮提醒過張作霖,非常明確的告訴他,說日本人要鐵路線上謀殺他,希望他不要選擇乘坐火車。但是就像當初他提醒過徐樹錚,而徐樹錚太過自信根本不相信馮玉祥會公然殺害他,而大膽的從馮軍勢力範圍內經過一樣,張作霖也是如此,其實何止趙書禮勸告他,他手底下人也收到了消息,說日本人要殺他,目標就是鐵路線,可是張作霖依然選擇做鐵路,因為做汽車太顛簸不舒服。此人一生玩慣了陰謀詭計,根本就看不上日本人,他故佈疑陣讓自己的汽車隊打著自己的名義,明目張膽的一路往東北行去,而自己則偷偷坐上了火車,他以為這樣可以騙過日本人。

    他這個人確實很不簡單,連日本人要刺殺他的消息,他的手下都能打探到,原因就是日本人也有他收買的暗線,可玩間諜這種手段,他張作霖跟日本人還是差了個檔次,他身邊滲透的日本間諜多,他的出行幾乎就是透明的,派汽車引開日本人這種明修棧道暗陳倉的小計,此時看來就如同一個滑稽戲一樣。

    性格決定了命運,徐樹錚的自大害了自己,張作霖的自信害了自己。

    他登上火車的消息傳來,趙書禮就知道此人死定了,只能立即宣佈,響應北伐軍,綏察蒙三地升起青天白日旗。蔣瑞元當即宣佈綏察蒙的西北邊防軍為北伐軍第五集團軍,趙書禮任總司令。四路大軍聯合行動,繼續清剿奉系留關內的殘餘,而趙書禮選擇直接出兵熱河,似乎是要打到東北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