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第二帝國

正文 第601章 新時代的開端(4) 文 / 重生之第二帝國

    星辰閃爍,月色朦朧。時值深夜,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談判廳內仍是燈火通明,人影憧憧。在當前這個關係到本國未來數十年內的切身利益的關鍵性時刻,各方代表都是卯足了全勁,赤膊挽袖地投入到了這沒有硝煙的激烈爭鬥中去。

    「為使德法兩國真正化解前仇,共同締造一個永不再有戰爭的和平歐洲,德意志政府決定修改之前有關殖民地問題的條約備忘錄。同盟國陣營將不再保持對法國在太平洋上的富圖納、瓦利斯、克利伯頓群島,及法屬波利尼西亞領土要求。馬達加斯加的主權歸法國所有,其周邊及毗鄰南極的法屬印度洋諸島,也由法國政府所繼續主導。法屬印度的局面維持原狀,而德意志政府也無意去破壞兩百多年前所發生在聖馬丁島上的那段荷法分治的佳話。」

    清英磁潤清朗聲音迴盪在房間裡,別有一番令人頭腦清明的感覺。在與柏林政府進行了一番緊急通電商談之後,皇帝威廉和首相霍爾維格都認可了自己的策略,並擬出了一份應當得到法國海外領地的清單底線。當前,清英所提出歸還法國的海外殖民地,都是或荒蠻偏遠、或對德國缺乏足夠的戰略意義的雞肋,失去掌握也完全不影響今後的大局。

    咫尺開外,法國外長白裡安的神情仍舊是一片凝重,絲毫沒有因為對方這看似寬容的讓步而有任何的動容。德國人所歸還自己的都是一些孤立於大洋之上的島礁巖嶼,這在法國海軍萎縮傾頹、再也無法像19世紀時那樣縱橫四海的當前,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意義可言。馬達加斯加雖然面積不俗。但卻是人煙稀少。每年所能提供給法國的經濟利益相當有限。而法屬印度雖然在拿破侖時期一度擴張到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區。但在法蘭西第一帝國帝國毀滅之後,卻又被捲土重來的英國勢力所猛烈排擠,最終在日不落帝國的威權之下徹底榮光不再。目前法國在印度所擁有的僅僅只是幾個濱海城鎮,總面積不過526余平方公里;雖然人口還有近30萬,但這對於法國的海外需求而言仍舊是遠遠不夠看!

    經歷了一年慘烈大戰的法國,此刻最需要的便是吸取殖民地的血肉來恢復自己;因此,諸如法屬印度支那、赤道非洲、和西非這種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殖民地。才是他們最渴盼的地區。然而德國現在所吐出來的法國的殖民地當中,這些關鍵性地區卻沒有任何的提及!白裡安在焦急之餘,心中也對德國人的這一做法宛若明鏡:如此明顯的道理,德國人又怎麼會看不出來?他們之所以從一開始就提出得到法國全部殖民地的要求,只怕就是奔著這些膏腴之地去的!

    「法屬印度支那應割讓給德意志帝國。法屬圭那亞、索馬裡蘭、和法屬赤道非洲也應交由德意志帝國予以掌管,如此才能體現出貴國對率先挑起這場戰爭的這一罪惡的誠切悔意。貴國需要放棄位於大西洋中部的聖巴泰勒米島、瓜德羅普、和馬提尼克的主權,並將島上的設施完整地移交給德意志帝國來接管。」看著白裡安那張愈發沉峻的臉顏,清英繼續不緊不慢的說道:「至於法屬西非和阿爾及利亞,原則上也是要由同盟國所共同接管;不過凱撒陛下出於對法蘭西國民感情的深切理解,遂決定也將一部分土地交還給貴國。」

    聽得清英的最後一句話語。白裡安的心中終於泛出了一陣如釋重負的輕鬆。這幾天來,他既要在同盟國代表面前表現出不卑不亢的訴求姿態。盡量壓制對方所張開的饕餮大口;又不能讓對方惱羞成怒,選擇撕票動武。這種遊走在刀刃邊緣的鋼絲舞步讓他身心俱疲,著實有度日如年之感。現在對方終於在至為關鍵的法屬西非有了一絲口風的鬆動,自己也就可以繼續和他們談下去了。

    「法屬西非的尼日爾、布基納法索、和貝寧應劃給德意志帝國。馬裡和毛利塔尼亞交由奧匈帝國統治,象牙海岸和幾內亞則劃歸意大利王國。而阿爾及利亞則完整地保留給貴國,但貴國須保證在這一地區實施自由貿易,對來自德奧意三國的資本給予最惠國待遇。」清英語速和緩地說道。他此番之所以會將這片近5倍於法國本土面積的殖民地返還給對方,卻是有著平衡各方的更深層次的考慮。

    做為法國在非洲最主要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無疑是讓各方勢力都非常眼紅的存在。若非如此,意大利和奧匈也都不會相繼對其提出領土要求。一旦有哪方勢力將其獨佔,勢必都會引發另外數方的忌恨與不滿,哪怕是領導了這場戰爭的德國也不例外。而即便是對其實施分割佔據,如何處理各方需求也是一件極為繁瑣的事情。要知道阿爾及利亞北部是氣候宜人、經濟可觀的理想地區,中部和南部卻有大片區域都屬於撒哈拉沙漠地段,誰又願意捨北求南,每天與風沙為伴?

    因此,與其絞盡腦汁去劃分這一地區,倒不如將其扔回到原屬的法國人手裡,令其打破殖民地所慣有的貿易壁壘,讓德奧意三國貿易都能正常入境。如此一來,既能遏制住奧意雙方對這一地區的貪婪,也能安撫一番法國那嚴重受創的自尊心,令其盡快同己方簽訂和約。至於阿爾及利亞會成為法國恢復元氣的後方基地,德國也完全不必憂慮:因為在自由貿易的前提下,擁有極強競爭力的德國商品,完全有底氣將法國這個宗主國在這片殖民地的蛋糕給大塊分割朵頤,甚至在今後佔據其中的主導地位。在德國商品的衝擊下,能留給法國壓搾剝削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也就完全不必擔心他們有能力再度成為德國的威脅了!

    「白裡安先生,德意志政府為德法和平已經做出了重大讓步。如果貴國仍舊不能接受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就只有戰爭一途。」清英淡淡開口,登時讓白裡安想要再度還價的話語給吞回了肚中,「只要貴國接受上述條件、並依照先前所約賠款200億法郎的話,那麼德意志軍隊就將立即從貴國領土上全面退出,貴國政府也不用再承受偏居之苦。接下來的24小時內,就請貴國做出決斷吧。」

    相比於和白裡安在此之前的百般拉鋸、和當前這最後一下的猛然掀桌,清英同格雷之間的談判就要順利多了。畢竟主力艦隊折損大半、且全球航道幾乎處處烽火的英國,比本身就在陸地上久經陣戰、且多次蒙受過挫敗的法國,更能感受到了戰爭對

    對自己這個海洋國家所造成的切膚之痛。雖然他們萬般難以割捨布爾人的黃金鑽石、對埃及等幾處殖民地的喪失更是痛徹入骨,但以不賠款的方式結束戰爭,卻也讓已經是日薄西山、卻又執拗死撐著日不落帝國顏面和榮光的英國人,有了最後一塊能自欺欺人的遮羞布。

    兩天的談判下來,雙方便在殖民地問題上達成了共識。英國幾乎全盤接受了德國的條件,只是提出了要保留亞歷山大港繼續駐紮艦隊、並讓**之後的埃及繼續接納來自英國的資本輸入的要求。對於這一並不關係根本的要求,清英也沒有再和對方做過多的爭執,在與國內交流一番之後便爽快的答應了下來。在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落入自己手裡、且英國在政治、外交等領域全面退出埃及的情況下,他們通過這番動作所能起到的作用已經極為有限了。

    不過在海軍規模上,雙方卻是進行了多次堪稱激烈的角逐。雖然在歷場海戰中都輸了個一塌糊塗的英國人,已經放棄了要獲得一支對德優勢的海軍的不切實際的幻想,甚至是和對方等量齊觀也頗感底氣不足;但他們卻始終難以接受柏林政府所提出的比例,即英國海軍主力艦總噸位只能達到德國的60%這一份額。格雷先是提出英德主力艦噸位比例應當維持在9比10,後來又艱難咬牙降到8比10,但仍舊被心中有底線的清英所嚴詞拒絕。清英不失時宜的以繼續戰爭相威脅,並就印度問題和繼續大西洋封鎖發出恫嚇:剛剛結束的北大西洋海戰,無疑是證明當前的英國海軍已經再不具備任何可與公海艦隊相抗衡的力量了。

    最終,意識到形勢比人強的英國政府,還是只能在清英的堅持下選擇了屈從。不過格雷的爭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當英國認為在局勢「絕對需要」、且得到德國認可的情況下,其海軍主力艦噸位允許擴充到德國的70%,潛艇份額的35%則保持不變。對於這一結果,雙方都在反覆思量之後艱難地表示勉強可以接受。持續了整整一年的歐洲大戰,終於從烏雲中射出了真正的和平曙光。(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天堂往生、左手調弦、百年孤寂-盛、dramekyo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的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