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第二帝國

正文 第602章 新時代的開端(5) 文 / 重生之第二帝國

    在接到從談判現場傳來的最新進展之後,位於波爾多的法國要員們當即便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政府官署,並在總統普恩加萊的組織下展開討論和表決。儘管此時已值深夜,但無論是年老體衰還是病痛纏身的政客們都沒有絲毫的退避:因為白裡安在電報中已經寫得歷歷清晰:德國方面限定法國必須在24小時內全部接受,否則就將結束談判,繼續把戰爭持續下去。

    面對新的停戰條件,大多數法國要員們都沉默相對。雖然他們已經對德國人下達最後通牒的情況有所預料,但令他們感到心情沉重的是,對方竟然在遠高於自己心理預期的情況下就選擇悍然攤牌了。200億法郎的賠款雖然還不足德國人最初要求的零頭,但對於1912年政府全年支出只有25億法郎出頭的法國而言仍是一筆數額驚人的巨款。唯一讓他們的心底期限沒有被徹底踐踏的,便是德國人答應將退出當前所佔據的所有法國領土,並將包括阿爾及利亞、馬達加斯加、和法屬印度在內的等一些殖民地,仍舊歸還到了法蘭西三色旗的治下。

    正當法國人還在難以決斷的時候,原本被他們視作鐵桿盟友的英國,竟出乎意料地發來了敦促他們接受德國停戰條件的電報。倫敦政府在電報中稱,當前的這些條件已經是對法國最為有利的停戰結果;如果過分追求減少損失,則勢必會引發德國人的激烈反彈,並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法國政要們同白裡安一聯繫才發現。原來是英國人已經同德國達成了停戰共識。這讓他們頓時驚怒交集:為了避免節外生枝、確保那份不賠款的「寬容」條約能夠得到履行。英國竟然倒戈相向,不惜以犧牲曾經為他們流血死戰的盟友的利益,來滿足德國人的饕餮食慾!

    在無數次咒罵英國人的無恥背叛之後,法國政府中要求拒絕最後通牒的聲音卻也是隨之驟然衰減下去了。原因無他,當前的法國戰線之所以還沒有在德軍的幾次重擊中崩潰,全仰仗英國遠征軍的那40多個師一肩扛起了法國北部的大片戰線;一旦英國人單方面同德國妥協,光憑法國自身之力是絕對不可能擋得住對方的兵鋒,到那時自己所面臨的就只有亡國一途!經過一輪投票之後。法國政府以317票對26票的絕對多數通過了接受停戰條件的決定,波爾多政府當即電告白裡安,讓他立即同對方簽署和平協約。當白裡安在談判桌前表示願意盡數接受這些條件的時候,饒是清英早已勝券在握,心中也不禁流露出了一絲難言的慨然:為了這一刻的到來,自己足足花費了二十年的心血,而其間所涉及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又豈是戰略、外交、經濟、科技、武器等其中任何一項所能單獨左右的?

    晨曦耀目,暖風吹捲,一輪朝陽從東方地平線上冉冉升空。將整片歐洲大地都照得熠熠生輝。這久違的晴空,正如當前籠罩在歐洲上空的戰爭陰霾:在經過了殘酷而又漫長的黑暗之後。這場因人類的貪婪、殘酷所引發的血腥殺戮,終於被無可阻擋的歷史巨輪所隆隆碾碎,並迎來了聖光照耀的輝煌黎明。

    1914年5月9日清晨,協約國陣營中碩果仍存的英法,同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集團達成了停戰的和約。在裝訂精緻的正式本之上,各方代表都在確認無誤之後簽上了自己的大名。整個簽字過程中,旁邊記者們的鎂光燈快門就沒有停止過,以至於整個會場中都始終被燦白色的光華所籠罩。感受到不斷亮起的銀白眩光,清英不禁心生感慨,也或許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在時間的長河中永遠定格住大英帝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那曾經叱吒風雲的極盡輝煌。

    法國的海外殖民地遭到史無前例的宰割和重創。法屬印度支那、法屬圭亞那、法屬赤道非洲、法屬西非、和摩洛哥等殖民地全部淪喪,總計超過8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近3600萬的人口脫離了三色旗的掌控。在這些土地上開墾並生活了多年的法國投資商們,將不得不在極短的時間內變賣產業,黯然返回法國本土,並由此吞下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酸澀苦果。

    而隨著這些海外領土的失去,與之有著直接往來的航運公司、銀行機構、和商業工廠,也同樣將遭受前所未有的致命打擊。大量向這些地圖所投入的貸款將成為不可兌現的壞賬,失去了傾銷基地或是原料來源的工廠更是會因此而蒙受劇烈的衝擊:虛擬金融和實體經濟都將在這場浩劫當中無一倖免,而其所引發的企業倒閉和工人失業的連鎖反應,必將會像倒下的多米諾骨牌一般一發不可收拾。然而法國人又能怎麼辦呢?當前的20世紀初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戰爭國對戰敗國的盤剝搾取,從來都是伴隨著無盡的鮮血和眼淚。事實上,清英所提出的停戰條款在當前這個時代而言都已經算得上是足夠仁慈了:在沒有他干預的另一個世界,德國在戰敗之後所遭受的痛楚要比當今的法國更甚數倍!

    根據清英原本的打算,是不準備向法國索要太多賠款的。然而包括首相霍爾維格在內的國務秘書們,在這一問題上卻都是和軍方眾口一詞,堅稱法國必須支付出與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相符合的賠款數額。隨著戰場上的不斷勝利,德國國內的民族主義勢力也隨之日趨高漲:霍亨索倫皇室固然大權盡握,但來自國內的渴盼和呼聲也不可不顧。有鑒於此,清英也只能逼迫法國人接受了200億法郎的賠償,但後果便是戰後的法國,仍舊在海外保留了一個面積接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900萬的殖民地群。不過法國在殖民地瓜分中所遭到的打擊已經足夠沉重,德國也能對這一局面表示接受了。

    除此之外,戰後法國在軍事力量上所受到的限制,也讓清英心中的保險又加了一道厚重的深鎖。法國陸軍的規模被限制在30萬人,且不得擁有作戰飛機、坦克、和毒氣;雖然這一枷鎖較歷史上德國在凡爾賽和約中所受到的禁錮不知寬鬆了多少,但以戰後德國的強絕實力,摧垮法國陸軍仍將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因為隨著內燃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石油時代的戰爭將再不同於煤鋼時代的塹壕死蹲:擁有強大空軍和海量機械化部隊的一方,必將以摧枯拉朽之勢破開對方的防線。而憑藉著機械化部隊那集火力、防禦、和速度於一體的夢幻屬性,實施閃擊戰的一方只需要極短的時間,就能完成至為關鍵的包抄合圍,並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因此,只要限制住法國的空軍和裝甲部隊,那麼他們就如同是被磨去了爪牙的家貓;面對德國這頭獠牙森然的霸王龍,只需一個照面就會被生擒輕取!

    由於在陸地上有絕對的把握,清英也就沒有在海軍上對法國人再做過多的限制了。以戰後法國的國力和格局,既沒有力量也沒有需要去發展一支強大的遠洋艦隊,他們能保證南部國土和阿爾及利亞之間的海上往來都已屬不易。

    在英國身上,德國也通過這一紙停戰條約獲取到了足夠多的利益。

    位於西非東南部的尼日利亞被割讓給德國,這是德國出於經濟目的而從英國手中剜取的唯一一塊殖民地。無論是其現有的1750萬人口,還是在它92萬平方公里上所蘊藏的豐富油氣資源,都將是德國在今後的和平發展中所不可或缺的一畝良田。而英國從原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的退出,也使得德國勢力能夠在這方盛產黃金和鑽石的寶地中佔得一席之地。

    對於在1902年徹底戰敗並慘遭滅國的布爾人而言,用集中營殘酷屠戮了他們數萬平民同胞的英國人無疑是不共戴天的死仇;而現在逼迫英國勢力退出他們家園的德國,則必然會成為他們心中救星般的存在。更何況,這幫歐洲移民的後裔身上本就流淌著一部分德國的血脈,這也更會加深雙方之間的和諧與信賴。當德國勢力進入這一地區之後,其所產出的黃金、鑽石也將源源不斷地流向柏林央行,而這些貴金屬所對國家經濟起到的作用無疑是無可替代的!

    此外,英屬圭亞那也將被德國接管。這片面積為21.5萬平方公里的南美洲領地,將和從法國人手中割來的法屬圭亞那一道,成為德國在與未來美國的博弈中的一個重要據點。雖然該處距離美國南端的佛羅里達州還有近3500公里,但這已經是當前德國所能得到的最好基地了。而包括科威特、卡塔爾、uae、巴林在內的環殖民地,也將完成從英到德的易手;除了收穫一個能直接威脅到印度洋航運的便捷基地之外,這些地方所蘊藏著的海量石油,也是擁有後世記憶的清英所絕對不容放手的核心理由。(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永遠的f4u、瀟湘夜雨異鄉客、天使讀書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的打賞~~~

    昨天訂閱量相當悲催,作者更新缺乏動力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