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五 代 十 國

龍騰世紀 90、打草驚蛇醉酒逐使 三誘唐兵響鏑擒將 文 / 朱長孝

    高懷德神槍大戰邊鎬,二人打得是難解難分。戰到三十回合,高懷德才自知不是邊鎬對手,心中暗想若是拚死一戰,自己性命不足惜,但高懷亮之仇何時能報?不如暫且退讓,令謀良策。高懷德虛晃一槍,駁馬退回陣中,邊鎬催馬欲追,周兵陣中射手發了幾支弓弩,使得邊鎬勒馬作罷,兩軍才各自收兵。

    高懷德垂頭喪氣回到中軍大帳,一見柴榮跪倒雙膝,叩頭請罪。柴榮問道:「將軍起來說話,莫非今日出戰失利。」

    高懷德話未出口,淚已雙流,言道:「南唐大將邊鎬勇猛在我三軍之上,一陣皇甫暉重傷,二陣姚鳳陣亡,第三陣我兄弟高懷亮亦被邊鎬誅殺。末將親自出戰,三十回合未能取勝,只得退兵請罪。」

    「啊!」柴榮驚歎:「南唐蠻兒竟有如此大將,朕要親自出陣,與他一比高下。」

    軍師李轂起身勸道:「陛下萬萬不可出陣,天子出戰只能必勝。陣亡一將不過失去性命一條,倘若皇上失敗,軍心必潰。高懷德兄弟神威大將尚不能勝,陛下又怎保萬無一失?」

    李重進也奏道:「陛下可陣前督戰,末將與納邊鎬決一死戰,願立軍令狀!」

    軍師李轂道:「重進將軍不可出戰,邊鎬當年大戰噪鼓陣,鬥獸破鐵騎豈是等閒之輩?以我之見,若破唐兵必先調走邊鎬。望陛下休戰幾日,等待破敵時機。」

    柴榮就依照李轂之言,閉營休戰。

    一連等了十日,左等無妙計,右等無良策,柴榮已是按耐不住,招來李轂言道:「等了已盡十日,卻不見破敵良機,不如與邊鎬決一死戰。」

    李轂道:「邊鎬有勇有謀,取勝唐兵絕非易事。」柴榮急得是乾瞪眼。此時中軍官來報:「啟稟陛下,南唐遣使者來議和。」

    李轂問道:「何人為使?」

    中軍官道:「是兵部尚書馮延魯。」

    李轂大喜,對柴榮言道:「若破唐兵全在此人身上。」

    柴榮問道:「敢問軍師有何妙計?」

    李轂道:「昔日燕國樂毅會六國兵馬連克齊國七十餘城,樂毅卻遭流言反間,被燕王用大將騎劫代替,齊國趁騎劫無能反敗為勝。馮延魯徒有虛名,蒙蔽君主。若是馮延魯提及議和之事,陛下儘管逢迎,為臣自有良計。」

    馮延魯為何此時到來?只因馮氏兄弟與邊鎬不和,聞聽邊鎬連戰連捷,心中甚是嫉妒,此行既是來刺探周兵軍情,亦可順道監視邊鎬舉動。馮延魯來至柴榮寢帳,帳內只有柴榮、李轂二人。

    互見禮畢,馮延魯對柴榮道:「陛下,我大唐兵馬連戰連捷,想必已有耳聞?」

    柴榮道:「朕發兵數月,深感三軍疲憊,亦有議和之意。只要唐主李景不計此恨,朕願各據原本州郡,互不相犯。」

    馮延魯聞聽此言,心中是暗暗竊喜,沒想到這大周皇帝三言兩語便被說服,倘若議和定是大功一件。馮延魯張口誇誇其談,對柴榮、李轂是說笑風聲。

    晚間,李轂向柴榮奏道:「今日陛下與馮延魯議和,明日馮延魯若返回南唐,陛下務必留他喝酒壯行,只可陛下醉,不可使馮延魯醉。」

    柴榮問道:「為何偏要使朕喝醉?」

    李轂道:「陛下到時會宴眾將官,席間裝醉大罵馮延魯,所罵之言……」李轂附耳對柴榮秘傳,是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定讓馮延魯中計。

    到了次日,馮延魯心滿意足欲返回稟唐主,柴榮設下盛宴款待馮延魯,並招來文武眾將左右陪酒。眾人推杯敬酒,各是自在。

    柴榮喝下幾盞酒後,假意裝醉,掃了馮延魯一眼,怒道:「馮延魯!汝以為朕會與你真心議和嗎?」馮延魯心中一驚,暗想莫不是今日柴榮要酒後吐真言,我當耐住性子讓他說個原委。又聽柴榮道:「若不是朕讓著邊鎬,只恐今日已過長江!」

    馮延魯聽著話中有話,也裝作膽顫問道:「陛下為何要讓著邊鎬?」

    柴榮打了一個酒咯,哼哈道:「朕弱勝了邊鎬,汝等必用陸孟俊的楚兵,那才是心頭大患。當年你馮延魯就是楚騎手下敗將。只要邊鎬一日為帥,朕就敢一日不退兵。」

    軍師李轂趕忙勸住柴榮,言道:「陛下醉矣,快扶陛下後帳歇息。」柴榮被侍者扶下,卻不住口中大罵:「將馮延魯亂棍打出!」幾個軍卒舉起沙威棍便沖馮延魯打來,馮延魯酒沒喝好,又挨了一頓亂棍,只得匆匆離開大營。

    馮延魯剛出轅門不遠,只見李轂騎馬追來。馮延魯問道:「先生追來是為何事?」

    李轂答:「方纔我主醉酒亂語,還望尚書大人切莫記在心上。」

    馮延魯心中暗想,亂棍之仇我豈可忘卻,但還需裝作鎮定迷惑柴榮,馮延魯哈哈大笑道:「柴天子也是酒醉所至,本官也沒聽清說些什麼,議和之事,我如實告知我主便是。至於一頓亂棍,大丈夫豈能記在心上?」馮延魯一陣裝腔作勢,告辭離去。李轂心中暗喜,此去邊鎬必被調虎離山。

    馮延魯挨了一頓打罵,回到唐都金陵。一見皇帝李景是伏地失聲痛哭,李景問道:「愛卿此行,莫非未能議和。」

    「豈止未能議和,險些中了柴榮詭計。」馮延魯眼珠一轉,奏道:「陛下有所不知那柴榮相持數月不肯退兵,皆是因為陛下用邊鎬為將。」

    李景問道:「邊鎬在淮北連戰連捷,使其為大將有何不妥?」

    延魯道:「邊鎬之勝乃是靠柴榮詐敗,只為拖住邊鎬尋求戰機,使柴榮心中畏懼者乃是楚將陸孟俊。臣請陛下命陸孟俊率領楚軍北上頂替邊鎬,必能全勝。」

    兄長馮延巳在一旁也幫助延魯連本保奏,請求令陸孟俊率楚軍北伐。元宗李景輕信馮氏兄弟讒言,即刻降旨加封陸孟俊威掃北大將軍統領五萬楚地將士,北伐柴榮,而邊鎬詔令回京,另作聽用。

    自馮延魯被逐出周兵大營,柴榮依舊整日閉營免戰。這日,軍師李轂來至寶帳,柴榮見李轂喜笑顏開,問道:「軍師前來,莫非有何喜事?」

    李轂道:「馮延魯已中我計,南唐命陸孟俊為取代邊鎬,今率領楚兵五萬而來,已下戰書到營……」

    柴榮起身問道:「戰書何在?」李轂從袖中取出,柴榮展開觀看一番,樂道:「立刻傳召眾將到中軍大帳,朕要點將發兵。」李轂遂出帳傳旨。

    中軍帳內眾將官點卯到齊,柴榮言道:「南唐李景自不量力,命陸孟俊率五萬楚兵來救壽州,朕決意親征與之決戰。」

    大將石守信道:「當初楚國鐵騎曾大敗南唐,只恐此番楚兵比那邊鎬有過之而不及。」

    軍師李轂道:「諸位將軍,楚國自從被唐主吞併,楚人連生叛亂,多無誠心歸服之人,楚兵雖屈身於南唐,卻是離心離德,此其一弊;邊鎬數番交戰,可謂知己知彼,而南唐臨陣易帥犯了兵家大忌,此其二弊;楚將陸孟俊勇猛有餘,卻智謀不足,難與邊鎬同日而語,此其三弊;有此三弊,何愁唐兵不敗!」

    李轂一番評論,令柴榮胸有成竹,柴榮道:「朕令郭從義、石守信、李重進、高懷德各領各點本部人馬隨朕迎戰,李轂留守大營,萬不可使楚兵解了壽州之圍。」眾將領得詔令,各去準備。

    次日,柴榮親率六萬大軍在壽州南面擺下戰陣,南唐大將陸孟俊列隊陣前對柴榮喊道:「柴榮小兒,吾乃唐主麾下鎮國將軍楚襄侯陸孟俊是也,今日奉旨來討周兵。爾等若是明白,快快滾回開封,如若不然壽州便是爾等葬身之地。」

    柴榮對左右將官道:「狂言濫詞,目中無人。誰可出戰將他拿下?」

    「小將願往!」只見一員騎將年紀二十五六,面似白玉,眉目分明,頭戴亮銀如意盔,身著亮銀雲片甲,跨下玉頂烏騅馬,手中鑿金槍,與那陸孟俊戰成一團,不分高下。柴榮見這小將驍勇善戰,問道:「此將何人?」

    郭從義答道:「此乃我麾下偏將韓令坤。」

    「好一員虎將,擊鼓助戰!」柴榮道。

    韓令坤與陸孟俊大戰二十回合未分勝負,柴榮傳令郭從義、石守信率左軍,李重進、高懷德領右軍殺向敵陣,南唐兵馬也出陣迎戰,兩軍一陣撕殺。正是:

    鼓震三軍濺血飛,號令兵馬破陣圍。

    誰歎長矛難刺過,原是籐牌堅不催。

    一場大戰之後,後周兵多將廣自然佔了上風,陸孟俊敗退二十里安營紮寨。首戰失利,陸孟俊心裡甚是煩悶,偏巧有探馬來報,周軍大將趙暉率軍押糧正往壽州大營。陸孟俊大喜,遂點齊三千輕騎兵,沿小路急進劫糧。

    此時夜幕已降,天色昏暗。趙暉押運糧車正往前行,忽然迎面又火光閃亮,隨之喊殺聲起,陸孟俊率輕騎兵縱火殺來。趙暉驚喝道:「不好,有人劫糧!」

    話音未落,陸孟俊率兵殺到。周兵紛紛拔刀迎戰,各有死傷,但軍糧多被付之一炬。

    劫糧之地離壽州大營不遠,有人往大營求救。柴榮得知此事,急令大將石守信率一支騎兵前去就應。

    未幾,石守信率兵來到,不容分說便殺向唐兵。陸孟俊見周兵來援且軍糧已燒,不敢戀戰,率兵沿原路逃走。

    石守信與趙暉收拾了未毀的輛車,一同回往壽州大營。中軍帳一見柴榮,趙暉跪倒雙膝,向世宗柴榮請罪:「末將罪該萬死,糧草被劫,請陛下治罪。」

    柴榮道:「老將軍請起,勝敗乃兵家常事,何必自責。」

    「多謝陛下!」趙暉道:「情陛下賜臣一支兵馬,明日我往南唐營前叫陣決戰,以求將功補過。」

    柴榮道:「朕令韓令坤為副將與老將軍同去,也好作個照應。」趙暉趕忙謝恩與韓令坤領了軍令出帳。

    到了次日,趙暉、韓令坤二將領兵來到南唐大營,百般叫罵誘敵出戰。陸孟俊高掛免戰牌閉營不出。一連三日皆是如此,趙暉、韓令坤只得無功而返。

    南唐久不出戰,軍師李轂對柴榮言道:「陸孟俊用兵意在奇襲,可令人扮作糧隊再誘敵出戰,為臣已有兩冊令陸孟俊有去無回。」柴榮召來眾將,李轂道:「我觀西面有一小山,今晚石守信率糧隊繞山而行,郭從義、高懷德、李重進、韓令坤各領一支人馬沿山南小路設伏。我與趙暉在山頂督戰,以火弩為號,眾將若見有火弩射下,便按弩落方向率兵殺去。」眾人皆言曉得。

    晚間,陸孟俊在營、帳中正準備歇息,探馬來報周兵又有糧隊往西山而來。陸孟俊大喜即刻率兵去劫糧草。

    來至西山腳下,正遇後周大將石守信的糧隊,石守信一聲令下,只見輛車上的蒲草掀開,周兵揮刀舉槍掏出糧車,陸孟俊驚呼:「中計也,快撤。」在山頂的李轂看的清清楚楚,命趙暉射出一支火弩。埋伏在路邊的郭從義第一鎮兵馬向火弩所射方向殺來,陸孟俊掉頭又撤。山頂設下第二箭,高懷德率第二鎮兵馬殺出。陸孟俊正進退兩難,副將陳覺勸道:「周兵皆是按火弩所指殺來,將軍克令我部兵馬舉火把搖動,定能破了此計。」陸孟俊速令士兵搖動手中火把。等第三支、第四支火弩射出,李重進、韓令坤所率兵馬被唐兵搖動的火把晃的看不清落箭之處,陸孟俊乘機逃走躲過一劫。

    後周雖是勝了一陣,卻逃走了主將陸孟俊。柴榮言道:「陸孟俊能識破軍師妙計,看來必有能人相助,我等還需從長計議。」

    軍師李轂道:「雖是一計不成,但為臣二計已出。」

    柴榮道:「既然軍師有妙計,可速速說來。」

    李轂道:「可用響鏑為號,再誘陸孟俊出戰。」

    老將趙暉問道:「軍師所言響鏑,不知是何寶貝?」

    李轂道:「古時匈奴冒頓單于,將木哨綁於弓箭之上,稱為響鏑。響鏑射出木哨隨風而響,匈奴士卒隨哨聲而殺出。一旦陸孟俊出戰,眾將可聞聲而出。」

    柴榮問:「只恐再用糧草引誘,那陸孟俊必不會中計。」

    李轂道:「此番需陛下獨自往唐營誘敵。唐營之東,有一東山,我與趙暉將軍在東山督戰,可令高懷德保護陛下左右。其餘眾將依舊埋伏東山山下。」柴榮以為妙計,令李重進、郭從義、石守信、韓令坤分作四隊埋伏東山腳下。

    高懷德扮作侍衛跟著柴榮來至唐營大寨之外,指指畫畫,說說笑笑。守營的唐兵看見,急忙報與陸孟俊,陸孟俊登上箭樓觀看,大喜道:「柴榮只帶一人來探我大營,此時出營將其生擒,大功可成。」

    副將陳覺勸道:「柴榮如此冒險,只恐其中有詐,將軍不可輕易出戰。」

    陸孟俊道:「這到無妨,我多帶些兵馬就是。」遂點起三千精兵,推開轅門,一哄殺來。

    高懷德將陸孟俊率兵出營,趕緊勸道:「陛下快走,唐兵中計。」柴榮與高懷德君臣二人調轉馬頭,向東山跑去。陸孟俊見二人無有兵馬,率兵飛奔一併追去,柴榮在前,高懷德在後,追來一個被高懷德刺死一個。等追至東山,在山頂督戰的軍師李轂,命箭手將響鏑射向陸孟俊,響鏑掠過長空,拉出一道長音。郭從義率第一路兵馬隨哨音殺來,陸孟俊見周兵不顧一切只衝自己殺來,慌忙拋棄左右只率三百騎兵往回逃。又聞二支響鏑射出,李重進率第二路兵馬直衝陸孟俊殺來,陸孟俊拋棄身後騎兵,向一山谷逃去。三支響鏑射向谷口,石守信率兵衝向山谷,眾將士高呼:「生擒陸孟俊!」陸孟俊再無退路,值得往山谷中逃竄。

    這第四支響鏑乃是一支雕翎箭,雕翎射遠不射近。猛聞一陣長空呼嘯,箭落山谷之中,響起陣陣回音。陸孟俊聽得此音嚇得魂不附體,竟跌下戰馬。湊巧周將韓令坤率第四隊殺到,不知陸孟俊能否逃此劫,預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