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細數三國豪傑

龍騰世紀 第四十節 文 / 項飛

    審配聞知曹軍入城,立刻組織人馬展開巷戰,結果寡不敵眾,很快就戰敗被擒。關於審配被擒的細節《三國誌》和《後漢書》沒有記載,但是《山陽公載記》和《獻帝春秋》卻不約而同地記載審配兵敗後逃到一口井中藏了起來,可還是被曹軍發現並活捉了。這段記載在裴松之註解《三國誌》時被引用,但裴松之同時對該記載強烈鄙視,他認為審配是「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對袁氏忠貞不二,在袁尚敗局早露的情況下,如果他想為自己作打算,他有的是時間也有的是機會,不會事到臨頭才想苟免,弄得如此狼狽。裴松之還認為《山陽公載記》和《獻帝春秋》這樣的記載「寔史籍之罪人,達學之所不取者也」。

    項非認為,審配是忠臣烈士,屬於正面人物,按照史官傳統的「春秋筆法」,對這類人物的記載也多選用正面、光輝的史料,對他們窘迫、狼狽時的遭遇一帶而過或者乾脆不記,這可能是多數史書沒有記載審配被擒經過的原因。同時,《山陽公載記》和《獻帝春秋》的記載幾乎一模一樣,所以這很可能就是當時的真實情況。不過審配未必就是「藏」於井中以圖逃命,很可能是見大勢已去,自殺報主,結果投井未死,為曹兵所擒。以審配的一貫作風來看,這可能才是當時的實情。

    當初袁譚與袁尚鬧翻,郭圖、辛評等人選擇了袁譚。在他們離開鄴城投奔袁譚的時候,包括郭圖、辛毗在內的多數人都把自己的家眷帶上了,只有辛評沒來得及這樣做,於是他的家人立刻被捉進鄴城大牢。鄴城城破之時,審配在城東門組織抵抗,看著潮水般湧入的曹兵,他知道敗局已定。此時的審配既恨曹操又恨袁譚,在他看來是袁譚挑起的內戰,還引來了曹操。恨袁譚自然更恨他手下的謀士,沒有他們出謀劃策袁譚也不會鬧得這樣過分。審配越想越恨,於是命人立刻趕奔大牢,處死辛評的全家。

    再說辛毗,他現在已經跟隨了曹操。他也時刻惦記著哥哥的家人,城破之後,他立刻就帶了一支人馬直奔鄴城大牢,想要把哥哥的家眷救出來。可等他趕到大牢時,一切都晚了,辛評全家已經被處死。

    辛毗悲痛欲絕,由此與審配結下不共戴天之仇。審配被擒後,辛毗立刻就來見他,「逆以馬鞭擊其頭」,破口大罵:「奴,汝今日真死矣!」審配也針鋒相對,不甘示弱,回罵道:「狗輩,正由汝曹破我冀州,恨不得殺汝也!且汝今日能殺生我邪?」審配說得對,像他這樣的高級戰俘、名士,不經曹操審訊誰也不敢私自處決他,辛毗雖然恨之入骨,可也不敢就這樣擅殺審配。

    冀州有個叫張子謙的人一直都與審配不睦,他早就投降了曹操,現在以佔領者的身份回到冀州。張子謙看到被俘的審配,很是得意,笑著說:「正南(審配的字),卿竟何如我?」審配厲聲答道:「汝為降虜,審配為忠臣,雖死,豈若汝生邪!」你怎麼能和我比!?看來審配真是不屈不撓,毫不妥協,就像海明威說的那樣,一個人可以被殺死,但是不可能被打敗。

    隨即曹操親自提審審配,審配仍然言辭激烈,「聲氣壯烈」。曹操卻有意饒他一命,甚至說之前我們兵戎相見,那是因為「卿忠於袁氏父子,亦自不得不爾也」。看這架勢只要審配說句軟話,不但可以活命,還能繼續在曹操手下發揮才幹。可審配「終無撓辭」,一點不肯服軟。像他這樣有名望、有本事的能人,如果不能為自己所用,曹操是堅決不會留著他的。而且又有辛毗等人在一旁「嚎哭不已」,請求處決審配。於是曹操「遂斬之」,「見者莫不歎息」。

    曹操佔領了鄴城,就等於得了冀州,很快被朝廷任命為冀州牧。曹操在鄴城還到袁紹墓前哭祭了一番,並厚待袁紹遺孀劉氏及其家人,最後還為隨軍出征的兒子曹丕娶了一門親,女方是袁紹二兒子袁熙的妻子甄氏。

    現在有種說法,曹操本打算把甄氏留給自己,但由於曹丕先開口向老爸討要,老曹礙於情面只好把她讓給小曹了。關於這種說法,史書上的資料太少,無法考證其真偽,但以老曹對待敵將妻女的風格來看,此說很有可能。

    甄氏是個苦命的女子。她雖生於豪富之家,但三歲喪父。她幼年即異於常人,九歲時就要求讀書習字。古時的女子識字的不多,而且當時的社會習俗只要求她們守婦道、懂女紅即可,沒要求她們讀書認字,所以她的要求立刻引來一片嘲諷之聲。甄氏則回答說古之賢婦都通過學習前人的成敗來警戒、要求自己,不認字怎麼能知道古人的事跡?

    後來天下大亂,百姓饑饉,連飯都吃不上。甄家存有大量糧食,靠賣糧掙了很多錢。甄氏就對家人說,家裡糧太多了,匹夫無罪懷壁其罪,不如把糧食送一些給附近的鄉親。家人覺得她說得很對,就照辦了,甄氏偌大的家業才得以在亂世保全。

    甄氏成年後美貌出眾,遠近聞名,後來嫁給了袁熙。袁熙被放外任,甄氏和婆婆劉氏等家人就留在了鄴城,城破之後都成了俘虜。曹操進城後下令不許閒雜人等到袁氏府上騷擾,但曹丕不管那個還是來了,可能早就聽說了甄氏的美貌,想來見識見識。曹丕發現除了劉氏外還有一個婦人蓬頭垢面,站在劉氏身後,一問才知道這就是袁熙的妻子甄氏。曹丕立刻就讓她洗臉梳頭,想看看到底相貌如何(看來也沒安好心),一看之下果然「姿貌絕倫」。大概曹丕看得太投入了,以至於真情流露,連劉氏都看出苗頭了。曹丕走了之後,劉氏對甄氏說:「這下好了,不用擔心被殺了。」

    曹丕回去後就向老爸請求,要娶甄氏為妻。不知道曹操心裡怎麼想的,反正他是同意了。曹丕娶了甄氏後,夫妻倒也恩愛,曹丕稱帝時還冊封甄氏為皇后,不過後來甄氏逐漸失寵。失寵的原因史書沒寫,但有傳說是曹植的原因,說是甄氏與這個才華橫溢的小叔子互相愛慕,引發曹丕不滿,導致失寵。

    後來曹丕找個理由賜死了甄氏。《三國誌》說甄氏因為和別人爭寵,口出怨言,激怒了曹丕而被賜死。這種說法不太可信,明顯的輕罪重罰,而且這個爭寵的甄氏與之前的那個知書達理的甄氏不像一個人,差別太大,難以讓人信服。《魏書》則說甄氏是因病過世的,這樣一來,天下太平。沒有爭風吃醋、勾心鬥角,也沒有人深究,維護了皇家體面。

    當時曹植已經封為藩王,不在京師,只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定期回來匯報工作。據說甄氏死後,沒多久曹植回京述職,曹丕還把甄氏生前用過的枕頭給他看。不知道曹丕用意何在,是想刺激一下這個弟弟、政敵加情敵?曹植果然大受刺激,雖然當時沒有什麼過激反應,但在返回屬國的途中心緒起伏,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從而寫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賦》。

    項飛認為,關於曹植與甄氏之間關係的傳聞荒誕不經。雖然魏、晉時期相對比較開放,但王公大族家裡的封建禮教不會太鬆,尤其是「男女授受不親」這一條更不會放鬆。而且以曹丕、曹植這樣的身份必然有自己的府第,不可能住在一起,因此曹植與甄氏之間連見面都難,更別說有什麼特殊關係了。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說,可能是由於大家對憂鬱王子曹植和悲情美女甄氏的同情而產生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