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細數三國豪傑

龍騰世紀 第二十三節 文 / 項飛

    建安五年二月,自以為已經準備妥當的袁紹發起了對曹操的總攻,他派郭圖、淳於瓊、顏良攻曹操的「別將」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白馬縣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滑縣,在當時屬東郡。需要說明一點,早在這之前袁紹就已經把自己的手下做了分工,他「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丑為將軍」。這是一個強大的領導集體,這個集體裡的每一個人都堪稱一時之俊傑,可是有一樣,袁紹雖然對他們委以重任,卻不能真正地重用他們,「謀主」之一的田豐甚至在出征前就被投入大牢。

    另外請注意,在《三國演義》和本書裡多次出現的郭圖沒能進入這個領導集體,儘管郭圖多次迎合袁紹,但由於能力上的原因他還是沒能成為這個領導集體的一員,這說明袁紹在確定人選的時候,主要看重的還是才幹,由此可見他在這時還是理智的,沒犯糊塗。但他也只是「主要」看重才幹,還沒能做到「完全」以才幹為衡量標準,因為沮授也沒能進入領導核心。其實若單以個人能力而論,沮授不比這個集體的任何一個人弱,他完全有資格進入這個領導核心,他的落選主要是袁紹個人好惡決定的。由於幾次不合時宜的進言,外加有人使絆子,沮授已經失寵,他與袁紹的蜜月期已經結束,袁紹也越來越不喜歡他,這次乾脆把他踢出了領導核心。

    對於這一點沮授也是心知肚明,但也無可奈何。可他仍然忠心耿耿,繼續進諫,無論袁紹采不採納,他都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在袁紹決定派顏良進攻白馬時,沮授又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顏良這個人性「促狹」,雖然驍勇善戰,但不能獨當大任。既然在戰略上的建議不被採納,那就提個戰術上的建議,可沒想到袁紹還是不聽,仍然派顏良為主將攻打白馬。他前腳派走了顏良等人,後腳就親統大軍兵發黎陽。黎陽是今天的河南省浚縣,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距白馬不遠,袁紹駐紮到這裡也是為了接應顏良等人。在大部隊開拔前,沮授把自己宗族的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並盡散家財分給他們。他說,此行如果勝了,我就「無威不加」;如果敗了,恐怕連命都保不住!

    在當時袁紹剛剛擊敗公孫瓚,集團內部上上下下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陷入了盲目樂觀的情緒中,對可能遇到的困難沒有正確認識,認為曹操也會和公孫瓚一樣被擊潰、被碾碎。所以沮授此言一出,他的親戚們都很意外,大家就問他,「曹操士馬不敵,君何懼焉」?

    從當時的實力對比上看,無論是地盤的大小,還是軍隊的多寡,曹操都遠遜於袁紹,這也是袁紹集團樂觀、輕敵的一個主要原因,像沮授這樣清楚地認識到問題嚴重性的人並不多。他回答說,以曹操的「明略」,又有天子在他手裡;我們雖然剛剛打敗公孫瓚,但士卒已經很疲憊了,現在的情況是「主驕將忲」,「軍之破敗,在此舉矣」!沮授一開始的話還很隱晦,到了後來就不顧那麼多了,有啥說啥了,尤其是最後一句,簡直就是預言了袁紹的失敗。

    其實袁紹集團內部持有這種觀點的不只沮授一人,至少還有個田豐,只不過田豐不是沮授這樣直接了當,或者說起碼表面上是這樣。他並不是反對與曹操開戰,而是主張憑借己方強大的實力與曹操打持久戰、拼消耗,一點一點拖垮曹操,這樣雖然耗時較長,但把握更大一些,完全沒必要採取這種冒險的、一戰定勝負的決戰方式。

    沮授雖然沒能進入領導核心,但畢竟是軍隊高級將領,掌握、瞭解部隊的思想傾向,所以他能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清醒、看到問題、提出異議。這一點雖然難能可貴,但也不足為奇,真正讓人稱奇的是另一個人也看到了這一點,他就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曹操陣營的大謀士郭嘉郭奉孝。

    事實上郭嘉看到這一點要比沮授早,或者說他提出來的更早,早在曹操為是先打呂布還是先打袁紹頭痛時,郭嘉就提出了這個想法。他把袁紹和曹操作了比較,總結出袁紹有十敗,曹操有十勝,他說:「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原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

    這就是廣為傳頌、備受推崇的「十勝十敗」說。客觀地說,郭嘉的見解更系統、更深入、更透徹,如果沒有對袁紹長期、深刻的觀察絕對的不出這樣的結論,最難得的是郭嘉提出這個「十勝十敗」說的時間。當時袁紹、曹操兩個巨頭之間還沒有翻臉,還維持著表面上的友好,而郭嘉卻意識到雙方早晚必有一戰,因此早早就開始留意袁紹,這就是郭嘉的高明之處。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本身就足以讓人稱奇了,但更奇的是郭嘉的戰略思想和對大局的把握,他早於別人看到了袁、曹之間必有一戰。就好像下棋一樣,有的人最多只能看到三步以後,真正的高手卻可以看到十步甚至更多,郭嘉就是這樣的高手。

    雖然沮授的見解不如郭嘉的「十勝十敗」說闡述得那樣細緻、透徹,但我們不能由此得出結論沮授不如郭嘉,畢竟他還是袁紹的手下,有些話不能說得太露骨。但沮授和郭嘉的觀點是一樣的,那就是:如果此時展開決戰,袁紹失敗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這大概就是「英雄所見略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