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46章 航運爭奪 文 / 裸奔在天堂

.    上帝是站在大工廠和大軍隊一邊的」——美*事分·鮑德溫

    隨著歐洲大戰日益激烈,軍事詞典中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彙——「工業動員」。這個詞彙把各交戰國的工業引向戰爭的無底洞,對農場實行監督、徵收更高的所得稅、實行食物配給制。無數的民用設施,例如公園裡的鐵柵欄、下水道的井蓋、郵差的自行車,甚至百姓家中的鐵鍋、窗框都被運到工廠,然後在各種機器中變成彈藥和軍事裝備。但是再大的生產量依然滿足不了前線的消耗,工業達的中立國成了交戰國的海外工廠。

    到1915年底,中美兩國工業出現跳值達到298美元,比戰前增長39%;中國這兩個數字則為和中國工業增長速度超過美國的原因有三個:先,中國不僅壟斷了同盟國的戰時物資銷售權,而且還有協約國中最大的客戶——俄國。其次,英法的工業達、殖民地廣袤,兩國總兵力約為協約國兵力的三分之一弱,它們本身消耗的進口戰爭物資數量不大,只是為了支援占協約國總兵力三分之二的600俄軍作戰兩國的工業能力才顯得力不從心,從而不得不依賴進口。此刻中國成為俄國的供應商,英法兩國對美國的進口量自然下降。第三,由於英國為俄國買單消耗了大量現金和黃金,因此它只能用戰前給美國的貸款充抵向美國購買物資的款項——美國人這兩年輸出的物資基本是在還債,而中國得到的現金卻可以用來擴充工業規模。

    若是戰爭保持這樣地態勢僵持個幾年,中國工業超越美國是遲早的事情。然而當1916年、也是戰爭消耗最大的一年到來時。戰爭形勢開始生變化……

    從1915年11月:=.段。由於此前德國海軍對地中海上的商船進行了三個月的潛艇襲擊,用20艘潛艇的代價把所有來往於歐亞之間的協約國商船逼到了線,這正好給新成立的德國亞洲潛艇部隊創造了機會。為了能夠取得最大戰果,在亞洲地43艘德國潛艇被劃作兩個分隊:第一分隊「海狼三c型」潛艇、5「幽浮式」潛艇以及兩艘「海馬級」補給潛艇,他們部署在印度洋西南部的莫桑比克海峽附近,專門襲擊繞過好望角後北上印度的商船;第二分隊為30艘「幽浮式」潛艇和一+=級」補給潛艇,部署在印度洋東部,襲擊來往於澳大利亞或東南亞的協約國商船。兩個分隊第一個月就擊沉了近百艘商船,特別是第一分隊簡直把好望角以東的海域變成了商船墓地。

    面對印度洋上越來越猖獗的德國潛艇。英國海軍部幾次想從本土大艦隊中分兵圍剿,但這個時候德國公海艦隊充分揮了「存在艦隊」的價值。為了配合亞洲的行動,德國海軍部以公海艦隊為後盾,用潛艇、飛艇和水雷在英國沿岸動了一場來勢兇猛的進攻戰役。11和12兩個月,德國齊柏林飛艇出動30餘架次,對英國沿岸的數個城市:進行轟炸;12月,12艘德國快速巡洋艦~擾著英國海岸;同時,德國國內的潛艇部隊開始頻頻出擊,偷襲那些在大海上游弋地落單的英國戰艦。1916年1月。一直以力主進攻聞名的賴因哈德·捨爾被任命為德國海軍總司令。這個消息加上先前德國海軍的舉動,讓英國海軍部以為德國正在醞釀一場大規模的海上進攻。不列顛島沿岸頓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英國人更不敢分兵增援水深火熱中的印度洋。

    其實英國海軍部堅持不分兵還有個重要原因,他們截獲了一封德國總參謀部給公海艦隊司令的電報:「英國海軍即將分兵亞洲,速做全面反擊之準備!」英國人屢屢通過這種手段得知德*隊的重要戰略,所以破譯德國電文得到的消息也成為英國海軍最為倚重的戰略調整依據。當這封電報送到丘吉爾手中時,他得到了一個結論:德國潛艇活躍在亞洲地目的是吸引英國艦隊分兵,從而讓德國公海艦隊突破英國本土艦隊的封鎖。於是他決定繼續死死的將德國公海艦隊壓制在北海之內,只向亞洲派去了6艘巡洋艦作為增援。

    英國艦隊不敢分兵,正中德國人地下懷,他們的亞洲潛艇分隊更是猖狂。兩個月半後。施佩手下43潛艇擊沉的協約國船隻為:商船余艘、巡洋艦5、戰列艦1艘,還有十餘艘其他類型地軍艦損失了7艘潛艇。1916年1月的時候,英國人才整個印度洋已經沒有敢冒險出海的英法商船。由於過去一年裡協約國共有超480噸的商船被擊沉,而製造船舶總噸位不過120噸,第一海軍強國也不得不面對尷尬的實事:他們商船緊缺……

    中國南京。皇宮。

    「參見陛下!」一進御書房,克林德恭恭敬敬的施禮。

    「哦,是克林德先生……」袁世凱放下手中正在閱讀的文件道:「請坐、請坐,我正要給貴國道喜呢,施佩將軍這段時間取得的戰果可謂輝煌啊……」

    「多謝陛下……」克林德坐下道:「一切都是仰仗貴國的幫助與陛下的慷慨……在下還聽說英國人為此向貴國抗議施壓,這讓我國深為不安啊……」

    是個人都知道活躍在印度洋的德國潛艇是中國銷售,而且組建一支能夠操40艘潛艇的部隊,並讓這支部隊到達印度洋西部作都離不開中國的援助。儘管沒有證據證明中國幫助過德國潛艇部隊,但潛艇是中國所售毫無疑問。於是朱爾典不久前向唐紹儀遞交了一

    書:要求中國停止向德國銷售潛艇。唐紹儀雖表面求,但此刻中國地北方影響著協約國東線戰事的成敗、南方則威脅著英國的命根子印度,所以他根本沒把這份抗議當回事,當天下午便與德方代表簽訂了一份增購10艘「海狼3c型」潛艇的合約……

    袁世凱笑道:「克林德先生此話言重了。我們兩國是盟友,從盟友的角度出自然希望貴國能夠取勝……對了,貴國增購的潛艇價格上還滿意吧?」

    「滿意、非常滿意……」用感動的語氣再次表達感謝之情後,克林德露出一抹為難和尷尬的表情道:「呵呵,真讓在下不知該說什麼好……在下這次來還有一事想厚顏相求……」

    「克林德先生所言之事我心裡清楚,雖然我國還未答覆英國人,但此事有些難辦啊……」

    對於克林德此次前來的目的袁世凱心裡門清。此刻英國與印度之間地海上聯繫實際上已經被切斷。加之正處於在戰爭期間、物資消耗極快,於是英國已經出現工業原料短缺、糧食價格暴漲的現象。若再不改善,恐怕英國本土將出現千年來的第一場饑荒。雖然英國政府已經通過加大進口的方式解決糧食危機,但是進口畢竟是緩解之計,想要徹底解決還需要盡快恢復海上交通。本土艦隊不敢輕易挪窩,採用其他國家的商船又有一定的風險,於是英國海軍部想到僱傭中國商船將印度的物資運到歐洲。就在今天上午,英國大使朱爾典再次造訪南京外交部,不過他這次沒有提出抗議,而是提出了請求。希望中國商船能夠承接印度到英國的運輸業務,而且開出運費比正常情況高出一倍。此刻克林德前來的目的不言而喻——希望中國不要接受這筆「運輸業務」。

    「陛下。我國上千名海軍將士奮戰數月才取得如今局面。若是貴國再次幫助英國人,那我國危矣……」克林德起身一拱手道:「還望陛下念及兩國情分……」

    「克林德先生誤會了……」袁世凱打斷道:「我說難辦,並不代表不能辦……」

    「陛下有何要求,我國一定盡量配合……」

    袁世凱搖搖頭道:「克林德先生,您總是把我們兩國之間地關係看得如此庸俗……難道我總是向貴國張口提要求嗎?」

    「在下一時心急,言語有失,還望陛下見諒……」克林德看似有些尷尬,心中卻已經暗罵虛偽、騙子等詞彙。

    「由於向貴國提供潛艇,英國人已經對我國頗為不滿,甚至憤怒。這段時間我國開往貴國本土的商船已經多次被英國海軍為難。若是直接拒絕,恐怕今後就再也無法將物資運往貴國了……」袁世凱頓了頓道:「不能直接拒絕,所以我國只能採用間接性地拒絕……」

    克林德不解的問道:「恕在下愚鈍,陛下所說間接性拒絕是何意?」

    「就是開出高額運費。高到讓英國人無法接受,比如按照貨物價值的30%收取,或比正常運費高出十倍……」說到這裡。袁世凱露出苦笑:「為了貴國,我國又要背上貪婪的罵名了……」

    彷彿怕袁世凱反悔一邊,克林德趕忙道:「請陛下放心,貴國的幫助我國定會牢牢記住……」

    「克林德先生,你別放心太早……」袁世凱提醒道:「我國雖不承接英國人的運輸業務,但有的國家會搶著去承接,最起碼美國人就會出面……貴國還是早做準備的好……」

    「多謝陛下提醒……」達到目的後,克林德再無心逗留,閒聊幾句便匆匆告辭……

    看著德國大使的背影,一直伴隨袁世凱身邊地副官拱手問道:「陛下,您真的不準備承接英國的運輸業務?」此人身穿帝國海軍軍服,掛少校銜,年約二十五六,身材高大、面龐方正,堅定的目光讓他顯得一臉剛毅之氣,正是新任御前海軍參謀副官陳紹寬。

    袁世凱看看這個一臉英氣地參謀官笑道:「哦?厚甫有什麼想法不妨提出來。」

    「是!」陳紹寬清清嗓子道:「雖然英國承諾給我國自由通商權,但屢屢在歐洲阻撓和滯留我國商船,使得這種自由通商權大打折扣。若是此次能承接英國貨物。今後我國商船在歐洲境況將大為改觀,而且英國人開出的運費極高,還可趁機刺激我國航運業的展……」

    聽完陳紹寬地話,袁世凱對另一個御前參謀問道:「忱,你地意見是否如此?」

    「臣基本贊同陳副官的意見,不過覺得此時還不到火候。應該再拖延一段時間,讓英國出現物資短缺後再為其承運。這樣一來可以抬高運費獲取更高的利潤,同時還能間接支援德國在歐洲的戰事……」被喚作忱的年輕人身著陸軍少校服,與陳紹寬年紀相仿,不過身材矮上半頭。而且臉上多了些俊朗少了些剛毅,他就是新任的御前陸軍參謀副官張自忠。

    「分析得不錯,不過只對了一半……」袁世凱點點頭問道:「你們覺得英國人為何要讓我國承接印度物資的海運業務?」

    陳紹寬答道:「英國人僱傭我國商船有很多好處:第一,我國與印度接壤,路途較近;第二,英國人知道德國亞洲潛艇部隊需要我國供給,所以不敢對我國商船下手,用我國商船運輸貨物的安全性要大很多。」

    袁世凱笑道:「我來補充一下,英國人用我國商船還有兩個好處。其一,若是我國承接了英國運輸任務。必定會為了減少風險而減少對德國銷售潛艇的數量;其二,德國攻擊協約國商船的目地是為了阻斷英國與印度的聯繫。若是我國再次破壞德國計劃,那麼中德關係自然出現間隙……呵呵,一個不算離間計的離間計……」

    張自忠

    刻道:「陛下,即便如此,我國也可以承接英國的小務,這樣德國人不敢有什麼怨言,但對改善我國商船的在歐洲的地位大有好處……」

    陳紹寬道:「臣同意張副官的觀點。若是美國人趁機接到了這筆業務,他們很有可能以此要求英國人給予其一定的自由貿易權……」

    袁世凱露出一抹微笑道:「呵呵,我就怕美國人不去接這個業務……你們不用勸了,今後會讓你們明白的……厚甫。海軍的商船護航分隊訓練得怎麼樣了?」

    陳紹寬道:「回陛下,目前已經有32艘『忠誠級』護衛盾級』驅逐艦編入護航艦隊,另外,由快速商船改造地8一級護航航母也已經編入該艦隊戰鬥序列。薩將軍正在按照您提出的幾個護航戰術安排合編訓練。預計下個月就可以執行任務……」

    「嗯,這支艦隊交給薩鎮冰我還是放心地……從下個月開始,所有來往歐洲的商船必須結伴而行。同時要派出戰艦護航……」

    陳紹寬道:「陛下,這些戰艦基本以反潛為訓練科目,難道您認為德國人會對我國商船不利?」

    「國與國之間沒有友誼只有利益,一旦觸及利益,盟友也不得不防……」

    由於袁世凱從後世帶來的海軍理論,使得中國建立起一套與英國人完全不同的護航體系——商船結隊而行,海軍派戰艦為其護航。此時潛艇的作用已經漸漸為各國重視,而且中國對外銷售了數十艘潛艇,為了繼續保持戰術和武器上的優勢,中國海軍這兩年不僅建造了數十艘護衛艦、改裝了8護航航母,而且還專門研製出了「游龍式」水陸兩棲飛機用於遠程反潛巡邏。這些措施,都是後世對付海狼戰術和潛艇偷襲的最佳武器和戰術……

    克林德來訪的第二天,朱爾典收到了唐紹儀的答覆,內容與袁世凱提出的「間接拒絕」方案一致。中國這個態度讓克林德放心、讓朱爾典失望,英國對於中德關係也開始警惕起來。隨後,英國方面向美國提出了僱傭商船地建議,美國人欣然同意。此刻美國人表面上對德國人在亞洲的潛艇戰表示強烈譴責,但是內心卻已經是鼓掌叫好,因為他們成了最大的受益。

    戰爭一開始,英國海軍就已經實際上取得了大西洋上的控制權,並封鎖了所有通往同盟國地航道。自那以後,美國對英國人的封鎖措施比德國潛艇的活動更加擔憂。美國堅持「海上自由」,其船舶不可避免地與英國巡邏艦生衝突,船主因檢查而造成的長時間拖延感到十分憤怒。另一方面,英國為了斷絕德國的工業原料與糧食來源,對開往德國與其他歐洲中立國的船舶大加限制,這一舉措造成美國對同盟國的貿易額1914的一億六千九百萬美元下降到1915的不足一百萬美元。一時間,美國民間、商界與政界都大肆聲討英國這種「蠻橫的態度」,英美之間關於禁運與反禁運的爭執不可避免的爆了。不論這種爭執是如何激烈,如何曠日持久,又如何尖酸,甚至在爭執變得特別嚴重的時候,美國總統威爾遜曾一度認為這種爭端會引起英美之間的戰爭,但對美國人來說,公海航行自由並不是壓倒一切的爭端,於是他們不得不將貿易越來越多的轉向協約國,並使得這種爭端一直得以停留在幕後。

    隨著戰爭的深入,美國對協約國的貿易額飛躍上升,從1914全年的八億二千四百萬美元上升到1915年上.:抵償了對德貿易停滯的損失,從而緩和了英美之間的矛盾。另外,「盧西塔尼亞」號事件使美國國內少數親德派威信掃地,英國人抓住這一事件巧妙宣傳,導致美國輿論轉而傾向協約國,加上美國船主現將貨物運到英法更加安全和有利可圖,於是美國民間的抗議漸漸沉默下去。(1915年美英貿易額全年史實數據是

    就在美國人準備大戰爭財的時候,土耳其參戰,達達尼爾海峽被封鎖,中國人介入了他們與協約國的生意中。從1915年夏天到年底,美貿易回落到四億七千萬美元,而中國則從英國人手中獲得了超過二十億的貿易額。另外,英國人給了中國一個他們夢寐以求的特權——自由通商,儘管這種「自由通商」有很大的水分,儘管中國的商船屢屢被英國海軍刁難,但足以讓中國人把物資運到德國,這也意味著美國在同盟國丟失的貿易經全部被中國佔據。加上中國憑藉著武器、藥品上的優良性能,不斷的擠佔著美國人本就不多的協約國市場份額。這些因素加在一起,讓美國人犯了「紅眼病」:他們再次向英國提出自由通商的要求,從而使得戰爭初期那種爭執再次回到英美之間。

    此次德國潛艇在亞洲的所作所為,讓英國與其最大的糧倉、油庫和資源產地無法連接,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物資緊缺,甚至出現了社會動盪的前兆。為了緩解這一情況,英國向美國進口的物資一下子增多數倍。美國人適時做出調整:為了滿足協約國的需要,美國的廠商生產了它們所需的商品;為了使協約國能償付美國供應的商品,美國銀行為它們安排了信貸;現在為了這筆龐大的運輸業務,美國商船協會甚至還組建了遠東運輸隊。美國政府這些舉措的目的就是想成為協約國的糧庫、軍火庫、運輸隊,甚至是銀行,並最終從戰爭中得到最大的利潤。但是美國人沒有想過,如果繼續下去,他們將因為經濟和債務的關係,把自己的命運與協約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勝負捆綁在一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