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45章 改變(下) 文 / 裸奔在天堂

.    1915年1海軍第一造船廠向德國太平洋艦隊交付了35艘「幽浮式.|+「海狼c」型潛艇。另外,按照戰前袁世凱對克林德的承諾,要額外向德國贈送3潛艇,而施佩看上了中國新下水的3艘級」。這是一種專門用於遠洋補給的非戰鬥潛艇,每艘「海馬」可以讓34艘「幽浮式」在大洋上航行23個.要求,而且還給他派去十幾個經驗豐富的潛艇軍官做「售後服務」。

    由於德軍在歐洲大陸兩線戰場都無法突破,而國內物資卻日益緊張,威廉對這些潛艇更是寄予厚望,他立刻下令展開名為「三叉戟」的海上反攻計劃。這個計劃是由中國近衛艦隊潛艇總指揮陸幽谷中將與施佩共同制定,其核心內容就是用德國在歐洲和亞洲的兩支潛艇分隊共同協作,一舉殲滅英國遠東運輸船隊,剪斷英國本土與印度的海上聯繫,而且計劃的第一階段在八月就已經展開。

    1915年8,繼「盧西塔尼亞」號事件後,又一艘英國客輪「阿拉伯」號在愛爾蘭的金塞爾外海被被德國「u-24潛艇擊沉,在死難的數百人中有3美國人。,美國政府再次向德國提出抗議,而且這次抗議已經達到戰爭威脅的程度。此時墨西哥的承諾讓德皇心寬膽壯,而且德國海軍正在緊鑼密鼓的為「三叉戟計劃」做著準備。為了迷惑英國人,德國政府表面上屈服了,威廉二世甚至還批准了一份停止襲擊客船地命令。然而,就在各國以為讓他們頭疼的潛艇戰即將告一段落的時候,德國海軍把潛艇襲擊的重點轉移到地中海。從8底開始,德國有40艘潛艇被派往地中海執行襲擊任務,占它本土潛艇兵力的這些潛艇專門針對防衛力量不強的商船進行襲擊,到10月底+約國共有260艘商船被擊沉,總噸位已經超過100。英國人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後。決定讓遠東運輸船隊改用航程較遠,但比較安全的好望角航線……

    科摩羅北部海域。

    科摩羅位於印度洋西部,扼守莫桑比克海峽北部出口,是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線必經之地。此時是正午時分,海面上無風無浪,火辣辣地太陽讓人雙目刺痛,一艘懸掛著米字旗的大型商船漸漸出現在遠方的海平面上。

    這艘商船是英國遠東運輸船隊的「利娜亞」號,19141月建成,最高航速22節,註冊噸達1.4萬。在老邁的英國海運體系裡,「利娜亞號這種新式運輸船屈指可數,而且它也是遠東運輸船隊裡船齡最小、航速最快的一艘新式運船……

    整潔乾淨的駕駛艙內,幾個英國水手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在他們中間有一個老格外醒目,此人年逾六旬、須全白,風霜在他臉上刻下印記的同時也賦予了他一份老辣,一身整潔而又筆挺地艦長服讓他顯得格外威嚴。「維克,你不覺得這片海域太安靜了嗎?我們從早上到現在一艘船也沒有遇到……」

    「艦長,您不要太擔心了。德國潛艇不可能到達這一帶的……」大副恭敬的答道。

    「我心裡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老艦長臉上的愁雲更濃。

    兩個月前,英國政府向各海運公司出警告:「地中海有德國潛艇出沒」。此後好望角航線的英國商船多了一倍以上。如此密集和繁忙的航路,自然是德國潛艇襲擊的主要目標。雖然已經有傳聞說德國太平洋艦隊從中國買到了數十艘潛艇,但是政府堅持認為德國潛艇無法到這裡活動,讓商船放心通航。「利娜亞」號昨天一天遇到了三艘反向行駛的英國商船。而今天從早上到中午竟然沒有遇到一艘船,這不禁讓老船長心生不安……

    見船長沉默不語,大副繼續寬慰道:「艦長。我們前方有『肖恩號』掃雷艦,如果有潛艇它會先現。您不用太擔心了……」

    「在地中海的帝國戰艦還少嗎?那裡還不是一樣成為英國商船地墳墓?海軍對付潛艇的辦法太少了……」

    對於德國近乎瘋狂的潛艇偷襲,英國海軍一直希望找出一套有效的反潛手段,保護「海上航道「地安全。「海上航道」這個概念源於馬漢的著作《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是他把陸戰詞彙「交通線」、「交通路線」套用到海戰之上形成地一種說法。這個詞彙多年來一直被所謂的海軍戰略家們不加思考的掛在嘴上,他們甚

    接海圖上各個海港的虛線稱為「海上交通線」。在世界的海軍戰略家們形成一個共識:海軍的責任就是保衛這些「交通線」,英國甚至視這些海上航道為生命線。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英國皇家海軍的官員們都一致認為,對付潛艇的最好辦法就是封鎖海口、海上巡邏,以及襲擊潛艇基地,只要用傳統的巡洋艦巡邏的辦法就可以使海上航道安全無事。對於那些來往於各個港口間的商船,英國海軍不僅沒有派出戰艦護航,反而還堅持著一個完全錯誤而荒謬的觀念:護航只能使目標集中,增加相撞的危險,拖延航行,並大大地削弱艦船的作戰能力;如果船舶都在其通常的航道上散開,敵人最多只能擊毀1艘船隻。而如果集中船隊進行護航,他們卻可以將整個護航隊消滅。

    德國在1915年開始襲擊商船時,英念,並認為派出戰艦巡邏和為商船掃雷是最佳反潛方案。而德國潛艇指揮官只要先躲在一旁,讓巡邏隊過去後,再等一會便會等見到掃雷艦身後地貨船,並從容將其擊沉。由於英國海軍在一戰前兩年堅持著這種觀念,使得上千萬噸的協約國商船被擊沉。德國人則用潛艇告訴他們:海上交通線什麼也不能裝載,而船舶卻裝載著世界貿易,海軍的職責過去是、現在仍然是保護船舶。

    就在大副還想繼續寬慰的時候。前方的海面上突然出現大量雜物、屍體以及落水,並且延綿上千米。老船長喝道:「右舵25,輪機全速!快!」

    「25右舵,輪機全速……」舵手一邊重複著命令一邊按但是他話音未落,右舷傳來「轟」的一聲巨響,「利娜亞號」彷彿被拋上了半空中,隨即大火和濃煙將這艘巨大的商船吞噬……

    與此同時,在不到1000米之外的海自己的傑作。由於熱帶海洋性氣候把大量水分蒸到空氣中。從潛望鏡裡看這艘商船的身影有些扭曲,不過船上燃起地大火和濃濃的黑煙卻如此清晰……

    「這次撈了個大傢伙……」艦長是個身材單薄。一臉陰鬱的日耳曼人,因為出海太久,他臉上已經蓄滿鬍鬚:「這是第幾艘了?」

    「第四艘了,我們還有8魚雷。」大副湊到潛望鏡上道:「我們的戰績足以感到自豪了……」

    「這還不夠,我們要把所有的魚雷打完才能回去,最好能擊沉艘!」

    大副對正在沉沒的商船已經沒有興趣,他繼續著攻擊之前的話題:「艦長,您剛才還沒說完,中國皇帝召見你的時候都說了什麼?」

    「我們說的都是潛艇戰術……讓我沒想到的是,中國皇帝在指揮上是個內行。如果不是他地身份。恐怕我會把他當作某艘中*艦的艦長……」

    「不會吧?據我地瞭解,他好像不是海軍出身啊?」

    ……

    艦長全名卡爾·鄧尼茨,之前一直在德國賣給土耳其的「佈雷斯勞」號巡洋艦上任候補軍官。由於亞洲潛艇分隊軍官緊缺,從土耳其到中國的路程又比德國近上很多。於是他便被施佩招到太平洋艦隊,擔任潛艇艇長。對於後世擔任過潛艇指揮官的袁世凱而言,怎麼也要「瞻仰」一下這位狼群戰術的創始人。於是特別召見了他,讓他成為唯一一個被中國皇帝召見的德國潛艇艦長。不過這一召見不要緊,讓這位頭的艦長把袁世凱當作了恩師……

    與此同時,蒙古軍區正準備進行一次演習。

    由於演習規模不大,軍區只開闢了一個方圓20公里的演中俯瞰,三道長數公里的平行塹壕組成了三道防線。每道塹壕相距數百米,剛好是步槍的最佳射程,而塹壕與塹壕之間地空地上佈滿鐵絲網,只有幾個狹小的地帶可供通行。另外,數十個環形工事、機槍地堡如同一串葡萄,被這些塹壕串聯在一起,組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前沿「陣地」……

    「貝克曼先生,這樣的工事比起貴國來如何?」走在這些工事之間,袁世凱身邊跟隨著兩個德國人:駐華公使克林德、駐華武官貝克曼。

    「回陛下,此等工事已經完全達到我國士兵修築地水平,可謂固若金湯……」貝克曼曾經是德國陸軍的現役軍官,在巴爾幹戰爭中擔任過保加利亞軍事顧問,退伍後來到中國擔任駐華武官。他還有一個身份:中華帝國陸軍學院的德國籍外教。此刻由於國內戰事吃緊,貝克曼很快就要被召回德國參戰……

    袁世凱笑道:「若是我國地1萬士兵駐守此陣地,你覺得貴國需要多少士兵才能將其攻佔?」

    「這……」貝克曼面露猶豫,心中疑惑。他在中國兩年,知道中國的軍演從不對外公開,不料前幾天他和克林德都接到了袁世凱的邀請,一起乘專機來蒙古觀看中*

    |.的軍事探討還是別有目地?

    克林德擔心貝克曼這個軍人應對不好,趕緊插嘴道:「陛下,貴國《孫子兵法》有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呵呵,戰場上變數太多,怎能以兵力簡單比較呢?」

    袁世凱笑道:「哈哈……克林德先生可真會說話……既然如此,我也不多說了。我國明瞭一種突破塹壕的新式武器和新戰術,我們一同看看。」

    貝克曼壓住心中好奇,隨著眾人來到遠處的觀察所。袁世凱一聲令下,一綠色信號彈射向天空。不到半分鐘。天空中響起陣陣呼嘯,炮彈開始密集的轟炸著固若金湯的「陣地」。演習進行到這裡,一切與貝克曼的設想一致:火炮攻擊,然後就應該是步兵進攻。就在貝克曼期待著中國步兵的衝鋒時,遠處響起「隆隆」的轟鳴聲,整個大地都在顫抖。十幾輛坦克向陣地撲去,在它們身後才是緊緊跟隨的步兵……

    中國的坦克部隊外界早有耳聞,但誰也沒真正地見過,大多道聽途說。當這些戰車出現在眼前的時候,貝克曼一臉吃驚:「這、這是何物?」而克林德則是心中了然:「陛下。這是否就是貴國的裝甲戰車?」

    袁世凱笑道「路途不坦,吾克之。此戰車我國稱為坦克。先不要著急,看看再說……」

    展現在德國人面前的坦克是中汽集團的「仿古」產品,即以袁世凱前世記憶中的「馬克1型」為原型進行設計。這種坦克外廓呈菱形,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裝有兩40毫米火炮和6挺機槍。雖然是仿古產品,不過其時速、裝甲、火力以及機械性能上都要比英國正在研製的馬克1型強上很多。

    這些坦克三輛為一個戰鬥小組,並排著向前衝鋒。每一組衝到陣地跟前的時候並不是全部越過塹壕,而是有著明確的分工:左邊第一輛在越過第一道塹壕之前就會向左轉向。然後沿著與塹壕平行地方向行駛,並用右側的火炮、機槍向第一道塹壕**擊,殺傷裡面地敵人;中間一輛越過第一道戰壕後向左轉向,與前一輛坦克同向而駛。它可以用左側武器殺傷第一道戰壕內的敵人,而右側的火力則可打擊第二道防線的敵人;最右側那輛坦克越過第二道防線後才會向左轉向,與前兩輛坦克同向而駛。它的兩側火力同時殺傷第二、三道防線的敵人。當然,這種戰術亦可讓三輛坦克全部向右行駛。不管選擇何種方向,在這三輛坦克的打擊下,三道塹壕內的敵人基本不會再有藏身之地,而且鐵絲網也會全部被破壞,它們身後的步兵則可以順勢佔領塹壕形成突破……

    見兩個德國人一臉震驚,袁世悠悠的解釋道:「這些坦克裝甲最厚處達100米,正面可抵禦所有地輕武器和小口徑火炮攻擊。另外,兩米以內的塹壕可輕易跨越,而且它的火力你們也看到了,十分強大……」

    「這種……坦克,以及這套戰術確實是突破塹壕的利器……」坦克巨大地破壞力和攻擊力讓貝克曼折服,他思索片刻提出了意見:「不過它們不是不可戰勝的,若是事先做好準備,例如加寬塹壕、在後方準備威力較大而且密集的火炮……只要將它們擊毀,他們身後密集地步兵就會成為靶子……」

    克林德此時有些醒悟過來,他打斷貝克曼的話道:「陛下,您邀請我二人來不單單是為了證明貴*隊可輕易突破這樣的防線吧?」

    「你們先下去吧……」揮退眾人後,袁世凱道:「不瞞二位,這些坦克的技術資料是我國情報人員在英國所獲……」

    「什麼?」吃驚過後,貝克曼連忙問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說英國人已經有了這樣的武器?」

    袁世凱點點頭道:「是的,不過他們還在試驗階段。正如貝克曼先生所言,我的目的是希望貴國提前做好準備,同時也想將這套技術資料贈予貴國……」

    「多謝陛下……」克林德一邊做感激裝一邊思索著袁世凱此舉的目的,不過袁世凱接下來的一番話再次讓二人震驚。

    「二位,我國情報人員還傳回一個消息,貴國的密碼已經被英國人破譯。」

    「什麼?!」克林德有些不敢相信:「這、這怎麼可能?」

    袁世凱口吻平靜:「據我國的情報顯示,去年8,俄國在芬蘭灣擊沉貴國的『馬格德堡』號巡洋艦,並從沉船殘骸中現了貴國的密碼本與旗語手冊。這些東西現在在英國海軍部,也就是說,英國人已經可以輕易的破譯貴國無線電密碼。這也是我一直堅持要你們用我國的無線電系統與柏林聯繫的原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