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28章 中國動員 文 / 裸奔在天堂

.    自從上一晚德皇在陽台上表「我們被迫拿起武器」的演講後,皇宮前的市民越聚越多,此刻已經成千上萬。柏林多數工人承認:社會主義在他們思想上,還比不上對斯拉夫遊牧民族出於本能的恐懼和仇恨那樣深刻。但是面對戰爭,德國人依然心情緊張,並抱著最後一線希望,等待俄國答覆。隨著最後通時限的臨近,氣氛越來越緊張。一位新聞記寫到:「謠傳四起,人們奔走相告。證券交易所則驚恐萬狀,人心惶惶。整個下午是在差不多令人無法忍受的憂慮焦急中度過的……」

    與此同時,皇宮裡的氣氛也異常不安。與其說威廉是個地道的普魯士人,倒不如說是個著眼全世界而又膽怯的人。他從不曾真心想打大仗,他要的是更大的權力,更高的聲望,尤其是要德國在國際事務中具有更多的權威,而且只想用恐嚇別國而不是攻略別國的手段達成這一企圖。他想不鬥而獲得鬥士的獎賞,所以每當到了戰爭一觸即的時刻,他就開始焦躁不安、畏縮不前。在德國動員令下達的同時,法國也頒布了在邊境實行軍事動員的命令。俄國的強硬讓威廉感到憤怒,這一消息則在他的心頭又蒙上了恐懼——兩面作戰不再是使人擔憂的設想,而已成為現實。另外,英國和死去的愛德華象揮之不去的烏雲,沉沉的壓在他心頭。這種心理讓德皇一個下午都在憤怒的咒罵:「這是恬不知恥的欺騙!」,「格雷是一條無恥地說謊的狗」,「尼古拉這個無賴不是瘋子就是白癡!」

    下午5,俄國人始終還是沒有送來威廉希望看到的答覆……

    「陛下。最後通的時限已到……」說話的人身材高大魁偉,禿頂,現年六十六歲,正是參謀總長小毛奇。健康不佳和偉大的伯父的影子,讓他總是愁眉哭臉,心情憂鬱,德皇稱他為可悲的愷撒。「該向俄國宣戰了……」

    「你能給我一個保證嗎?我不希望帝國冒著丟失東普魯士的風險與法國人作戰。」威廉的臉上地憂鬱並不比毛奇少。

    「按照臣制定的戰略計劃,只要六周甚至更短就能徹底消滅法軍。」毛奇臉上沒有表情,但是口吻裡卻帶著對戰爭的渴望:「而這段時間內俄國人是無法突破東部防線的……」

    威廉拿起桌上的筆,一邊顫抖著簽字一邊自言自語道:「英國、法國和俄國狼狽為奸。圖謀消滅我們……這就是愛德華七世慢條斯理、踏踏實實一手造成的局面的真相……包圍德國終於成為事實。我已把腦袋伸進絞索……愛德華已死,但比我這個活人還強!」

    「陛下!」相霍爾維格和身材矮小的外交大臣雅戈出現在門口:「陛下,英國急電!」

    威廉抬起頭:「是不是格雷那個騙子又在玩伎倆?」

    「不,是利希諾夫斯基親王來的……英國承諾,如果我們不進攻法國,英國將保持中立,並保證法國也保持中立……」

    威廉讀完電報依然疑惑的道:「只要英國人願意,利希諾夫斯基可以去為喬治提鞋,他地電報有幾成可信?」

    利希諾夫斯基親王是德國駐倫敦大使,在德國屬於講英語。模仿英國人的舉止、消遣方式、服飾,千方百計要成為英國紳士模式地那類人物。甚至連妻子都娶了英國女人——堅定的親英派。威廉的猜測並沒有錯,這位大使來的電報確實打了折扣,因為英國人的答覆全文是:如果德國答應對法國和俄國保持中立,靜待各方為解決塞爾維亞事件努力的結果,英國將答應使法國保持中立。不知這位大使是處於對英國的偏愛還是自己的理解有誤,總之這份電報的水分不是一般大……

    「陛下,這份電報還是比較可信的。」外交部長雅戈陳述道:「英國一直對巴爾幹不感興趣,而且前日喬治還在公開場合表示英國希望保持中立……臣也在私下裡聽格雷提過,不希望捲入戰爭……」

    在一戰結束後,有史學家戲稱這場戰爭是德國外交部一手挑起。因為他們把大量地假象當作可靠的情報上報給威廉。這段分析,無疑讓威廉心中大定:「哈哈……看來英國人和法國人還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他們這是在拖延時間!」

    雅戈遞上另一份報告道:「還有一個好消息,南京的傳來地電文。哈豪森已經得到中國人遵守的承諾保證。」

    「中國人?」威廉神經質的再次懷疑道:「那個貪婪和狡詐如猶太人地袁,我們不能相信他……」

    爾維格道:「陛下,正因為袁貪婪。所以我們才能要再次給他一些好處就可以讓他行動……」

    「恩……」兩個好消息讓德皇完全恢復了常態,他對一旁等著接受總動員命令的小毛奇道:「現在可以只同俄國作戰了,乾脆全軍揮戈東進。你意下如何?我的參謀總長。」

    毛奇的口頭禪是:凡事一經決定,就不能變動。這種德國人的性格看似花崗岩一般堅硬,但也是德國戰爭中屢次犯下錯誤的原因。德國的戰爭機器一直按照與法國人生戰爭而建設,各種戰略鐵路網、物資包括預備役軍人的集結兵站,無不為了西線而準備。皇帝的話,讓毛奇腦海中浮起一個場景:這裡是軍需給養,那裡是士兵,中間是丟失的彈藥,連隊沒有軍官,師部沒有參謀,所有的鐵路網上都是沒有調度的列車,總之一切都是紊亂不堪……

    毛奇愕然失色的進諫道:「這不可能辦到。成百萬大軍的調動部署是不可能臨時急就的。如果陛下堅持要把全軍帶往東線,那這支軍隊將不再是一支枕戈待旦的軍隊,而將是一群帶槍而沒有給養供應地烏合之眾……」

    最終,毛奇出人意料的說服了威廉,按施禮芬計劃的要求進行動員。6時整。一名警察出現在皇宮門口,向人群宣讀了動員開始恭敬地唱起了國歌,「讓我們大家感謝上帝吧!」站滿著軍官的車輛沿著菩提樹下街飛馳而去,他們揮舞著手帕,高呼著「動員起來!」時,德*隊開進盧森堡,同一時間,駐俄公使向聖彼得堡遞交了宣戰書。

    82日,德國向比利時出了最後通牒。要求對德*隊讓道。3日,布魯塞爾向德國回復了一個「不「字,十幾萬德軍湧進倫敦會議確定的中立國比利時。8月3,德國對法宣戰。4,自己國土安全的重要性向德國宣戰。多米諾骨牌終於轟然而倒……

    84日,南京皇宮。

    御書房裡,軍政兩界的幾個核心人物侍立一旁,場面異常的安靜。袁世凱坐在上,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面,出「噠噠」的聲響。在他面前擺放著一份電文:英國已參戰。另外還有一份等待簽署的文件。竟是《中華帝國戰時動員令》!

    「陛下,是時候了……」沉默終於被打破。說話地乃是帝國參謀總長侯晉。他的身形依然乾瘦如猴,不過頭上花白的短,額上歲月的留痕已經把他變成一個持重的中年人,只有眼睛裡的狡黠依舊。

    「陛下,戰時動員不僅頗費財力,而且還會給地方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和損失。」文增瑞勸道:「既然我國無心參戰,只要集結部隊就可達成目的,還請還請陛下三思……」

    輕歎一口,袁世凱喃喃的問道:「帝國陸軍多少年沒有戰事了?」

    「19年零7個月……」侯晉給出了精確的答案。

    「即便一把寶劍,塵封20年之後也會失去鋒芒……」袁?.人道:「史令。軍管部是否做好準備?」

    軍管部與總參、總後、總裝三部並列於帝國統帥部旗下,主管預備役、戰時動員體系地建設與規劃,同時還負責戰時總動員的具體執行。這個部門地負責人不僅要與軍界各個部門銜接,而且還要常常與地方建設協調。必須具有很好的協調組織能力和極大的耐心,但平日裡又看不到什麼成績,可以說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活。任此職務20年後。史令已經磨去曾經的稜角,顯得十分內斂:「報告陛下,軍管部已經按照陛下的指示做好動員計劃。」

    「計算過費用嗎?」

    「這次七省二級動員,預計直接費用超過2500帝國幣,這還不算地方經濟的損失……」

    帝國動員令分為三個級別:一級為應對全國性危機或動大規模戰爭的緊急動員,要求所有50歲以下的退役基層軍官40以下的退役士兵到各地軍管會報道,預備役、民兵等所有後備武裝力量全部轉為現役,同時按照需求徵召適齡青年入伍;二級為普通戰時動員,要40以下地退役基層軍官和30歲以下的退役士兵到軍管會報道,|.;軍隊、民兵等所有後備武裝力量全部轉為現役;三級為戰前動員令,一般應對小範圍衝突,要求退役5以內、30以下的退役基層軍官和以下的退役士兵到軍管會報道,預備役部隊選擇性轉為現役。

    「陛下,這筆費用足以支持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為何不……」文增瑞沒有放棄,依然希望皇帝能

    這個計劃。

    「演習年年搞,只有這動員體系沒有進行過檢驗……文相不必再勸,我已經決定……」打斷了文增瑞後,袁世凱對侯晉和史令道:「你二人要往各地派去觀察員,務必將一切細節記錄在案。任何問題都要好好總結,莫讓這筆錢白白浪費……」

    「是!」

    85號,中華帝國統帥部在黑龍江、吉林、遼寧、蒙古川、廣西、雲南布二級動員令。20年建立起來地動員體系如同一個機器般運轉起來:後備役軍人到指定的兵站集中,領取制服、裝備和武器,先編成連,再編成營,然後加上騎兵、摩托兵、炮兵、醫療隊、炊事車、修理車以及郵車。按預定的鐵路時刻表,被送到「鄰國」地國境。在那裡,他們再編成師,再由師編成集團軍,待命出征。為了運送士兵和給養,鐵道部給每個師單獨安排1500火車車廂,組成3050列車,而且從命令下達那一時刻起,一切都在按預定時間表規定地時間運行,時間表訂得非常精細。甚至對於多少對火車輪子將在什麼時候通過什麼橋樑,都作了具體規定。另外,數十條戰略公路全部封閉,一輛輛軍車疾馳而過……

    英國倫敦。

    中國的動員令布不到一個小時,外交部的電話鈴響了,外交大臣格雷親自接了電話。當他聽完亞洲事務部傳來的消息後,對來訪的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說道:「中國人在我們背後亮出了刀子!」隨即兩人帶著這個消息急匆匆的趕往唐寧街。

    「什麼?!」聽到這個消息,相阿斯奎斯也是愕然色變:「如果中國對英國開戰,恐怕我們都要辭職了……」

    英國的參戰極為艱難,這種困境源於英國內閣成員的派別對立。布爾戰爭的失敗英國政界造成了巨大的裂痕和對立。並分成兩個派別:以阿斯奎斯、格雷、*官霍爾丹和丘吉爾為代表地「自由黨帝國派」,除此以外的人所代表的「反對英帝國政策派」。在不久前的克拉兵變事件中。受到「反對派」控制的英國陸軍系統從參謀總長到陸軍大臣集體辭職,這更是讓阿斯奎斯處境尷尬。而就在德國向俄國宣戰那天,英國的十八個內閣成員中,有十二個人聲明他們反對英國在戰爭中給予法國支持,自由黨議員決策委員會以十九票對四票通過一項動議:「不論比利時或其他地方生什麼事情,英國都應保持中立。」面對種種阻礙,阿斯奎斯做了大量的工作,格雷以辭職相逼才使得議會通過參戰的議案。此時若是英國的命根子印度再有閃失,恐怕整個政界將引起一場巨大的震動……

    「相閣下,以在下看來。恐怕中國人是得到了德國許下地一些承諾,否則不會輕易有此動作……」格雷的話語不知是寬慰還是推測,阿斯奎斯皺著眉頭道:「你有什麼想法?」

    「現在歐洲戰事已經不可避免,而帝國又無法抽身。要想穩住中國,可能要犧牲部分亞洲地利益……」

    「很難啊……」阿斯奎斯道:「內閣對這次宣戰已經頗多非議,若是我們為此再失去亞洲的利益。恐怕後果會很嚴重……」

    精力充沛的丘吉爾道:「我同意相大人的看法,中國已經成為帝國在亞洲最大的威脅,如果我們再讓步,中國必定會步步進逼……」

    「那如何是好?」

    格雷的問題讓三人都陷入沉思中,沉默片刻後,阿斯奎斯歎道:「先試探一下中國人的胃口,如果我們和內閣都能承受就答應,反之……咳……我也不知如何是好,先試探後然後再做決定吧?」

    與此同時……

    「該死的中國人,狡詐的毒蛇!」這是尼古拉給出的評語,他說這話地時候把桌子拍的震天響,整個夏宮都在顫抖……

    「看來他的貪婪也是可以原諒的,畢竟他遵守了諾言,為我們帶來了渴望地好消息。」德意志的孔雀心花怒放,沒顧得上換裝就接見了外交大臣,並表了這通評論。第二天,威廉專門宴請中國駐德國使館人員,並與苗翰傑愉快的聊了近一個小時,這在中德建交20年次……

    「中國人捅到了英國地軟肋上……如果日不落帝國想阻止黑夜降臨到他控制的土地上,必須要做出抉擇……這對我們無疑是一個噩耗……」法國的維維亞尼總理是一位口若懸河的社會黨雄辯家,當他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竟然目瞪口呆,半晌後才說出這番話……

    一時間,中國的總動員令一時間牽動了整個歐洲的神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