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九卷 改天換日第十九章 噩耗連連 文 / 裸奔在天堂

    從撤兵磋商破裂後,中日之間的局勢空前緊張,一場能爆發。在這種情況下,

    1894年7月15,光緒下詔:倭夷輕起釁端,侵我屬番,命李鴻章速籌備戰,派一軍由北路進發,另派南路軍由海路接應葉志超軍。得到聖旨,李鴻章立刻開始籌備赴朝增援的兵馬,7月21日,南北兩路援朝軍同時分批登程。

    北路經陸路入朝之援軍,即所謂淮系四大軍:盛軍、毅軍、奉軍、奉天練軍盛字營以及吉字營。盛軍原駐天津小站,由記名提督寧夏鎮總兵衛汝貴統率,是當時淮軍中最大的一支,共有18營。毅軍原駐旅順口,共8,由四川提督宋慶統率,總兵馬玉昆為分統。奉軍原分駐奉天各地,共有9營,其中含一個炮營,由高州鎮總兵左寶貴統領,總兵桂林分統。奉天練軍盛字營以及吉字營由副都統豐升阿統帶,共3營。這四路大軍共計37營,是李鴻章淮軍的精銳,成軍多年,而且裝備精良。不過多年的平靜,使得原來驍勇的淮軍久疏戰陣,士卒訓練墮怠。由於兵額不足,這37營人馬竟然只有13526人,空額達5000人之多

    相對於北路的雄赳赳、氣昂昂,南路軍顯得有些寒酸。李鴻章本以為自己的淮軍訓練長久、兵員齊備,可沒想到,戰事一起竟然到處都是空額。為了湊齊南路渡海增援的軍隊,他甚至動用了山海關的守軍。負責集結南路的盛宣懷給葉志超寫過這麼一段內容:「貴部孤懸牙口,力薄勢單。前議於山海關抽撥一營,以恐該處空虛,僅撥二百人。合之吳樂山所統共二千二百人……」從此可以看出當時籌撥增援軍的為難情形:臨急時,移東補西,左支右絀,淮軍也已經病入膏肓。

    在李鴻章手忙腳亂往朝鮮派兵地時候,日本的大本營則顯得氣定神閒。7月23,世保鋼。按照靈活作戰的要求,聯合艦隊分為四個部分:先鋒第一遊擊隊(常備艦隊旗艦吉野號、秋津洲、浪速),本隊兩個小隊(第一小隊: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千代田、高千穗;第二小隊:橋立、築紫、嚴島。)第二游擊隊(西海艦隊旗艦葛城號、天龍、高雄、大和),後續的是魚雷艇編隊以及補給護衛艦隊(愛宕。摩耶)。在陸軍方面,至725起,大島混成旅團登陸朝鮮部隊達到5000人,並站穩腳跟。大本營隨即命令:第五師團、第三師團合成第一軍,準備全員渡海參加奪取朝鮮的戰鬥。

    725凌晨,牙山海口。

    雖然還是凌晨,但是這個小小的海港此刻卻通明、異常忙碌。在海浪聲中,三十餘隻小型駁船來往穿梭,它們源源不斷的將士兵與裝備從飛鯨號上運到岸邊。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站在甲板上皺眉問道:「清和,還要多久才能卸完?」

    濟遠號幫帶大副沈壽昌道:「回大人。此刻飛鯨艦上貨物只卸下一半,還需三個時辰。」

    方伯謙道:「不能再等了。白天之時,日本艦船已經在海口窺視,遲恐生變!下令啟回航!」

    沈壽昌道:「大人,還有操江、高昇二艘運船未到,我們此刻返航,此二艦則毫無防衛,日本艦隊若是趁虛而至,恐怕……」

    方伯謙道:「仁字軍兵馬已經全部上岸,所剩不過槍炮、糧餉而已。趕快回航,否則日本戰船一到。我們都要葬身此處!給廣乙發燈語,下令返航!並給江大人和譚大人發信號,言明此事!」

    「是!」

    看到濟遠號發來的燈語,在岸上正指揮士兵登陸的仁字軍統帶、記名提督江自康道:「這個方伯謙。扔下我們就走了,回去我要好好參他一本!」

    仁宇副營管帶譚清遠笑道:「呵呵,看他跑得那個快。若是遇到日本人定是個逃兵!」

    沒想到譚清遠的話不幸成為了現實,八點鐘,飛鯨還在牙山灣內拋錨時,忽「聞海灣內有大炮聲」。日本海軍先鋒第一遊擊隊與濟遠、廣乙兩艦遭遇,日旗艦吉野號向濟遠艦發出了第一炮,隨即速浪、秋津洲對濟遠號也展開了炮擊。海戰持續了一個小時後,廣乙重傷,擱淺於朝鮮西海岸十八家島;濟遠號受傷也不輕,而且遭到三艘日本軍艦追擊。此時運載著中國陸軍增援部隊地操江、高昇號貨輪從附近海域駛過,第一遊擊隊司令官坪井航三下令速浪、秋津洲分別追擊操江和高昇,自己親帶吉野繼續追擊濟遠。追至午時,吉野逼近距濟遠兩千公尺處,以右舷炮猛擊,共發六彈。濟遠航速才15節,而吉野航速23節,眼看就要:=近。在此緊要關頭,濟遠水手王國成奔向艦尾炮位,另一水手李仕茂從旁協助,兩人用十五公分口徑尾炮對準吉野連發四炮,第一炮中舵樓;第二炮中船頭;第三炮走線,未中;第四炮中吉野船身要害處(這個命中率有點誇張,不知道是不是方伯謙邀功所述)。吉野連中三炮,船頭立刻低俯,轉頭向來路逃竄。雖然濟遠號躲過一劫,但是操江、高昇號卻沒那麼幸運。操江被日本人俘虜,船上14門火炮、3000步槍,還有20萬兩白銀成為日本人的戰利品;高昇號上運載的中國士兵.:擊,但無奈在海上運船無法與軍艦對抗。船沉後,一千多名士兵落水,隨即日本軍艦竟然用機關炮對落水中國士兵掃射,其中890遇難。

    25日濟遠遇襲之後,軍機處本已經擬好了宣戰的折子。不過英國公使歐格訥到總理衙門說:「前勸日本退兵和商一節,日本非但不聽,且說話更緊,我政府甚為不悅,已電日本。」又稱:「現在英、餓之外。又約德、法、意三國同辦此事,合力逼著日本講理,諒亦不敢不從。」得到了英國人的保證,李鴻章按下了宣戰的奏折。不料,就在朝中翹首以盼強國調停之時,日本陸軍也開始動手。7月27日,大島旅團兩個聯隊在火炮的掩護下襲擊了牙山駐軍。雖然南路援軍有1200人登陸,使牙山地中**隊人數達到

    處要地。不到三天。清軍左右兩翼的四道防線宣告失守。此役中**隊陣亡300,日軍損失不足100[.軍會合。此時平壤的清軍已達000。這本是個絕好地反攻機會,可清軍一向情報不足。派出的偵騎東只至東川,南不過黃州,而且偵查兵一遇到戰事又喜歡誇大敵情。時有「倭敵馬隊、步隊軍容齊整,人數約二、三萬」地報告,致使葉志超有了000人的部隊依然龜縮平壤,給日軍後續部隊東渡朝鮮提供了時間。83日,中日正式宣戰。光緒下詔,要求各地官府加緊備戰!

    中日兩國在正式宣戰前。連續在海上、陸上打了兩仗,沒料到宣戰後反倒陷入沉寂。自從葉志超進駐平壤後,開始在城區周圍修築工事,以圖抵禦日軍進攻。而在短短一個月內,日本第五師團全部登陸朝鮮,第三師團也有一個混成旅團在元山登陸。此時在朝日本陸軍人數已達17000,並且迅速向平壤附近集結。在海軍方面,日本聯合艦隊趁南洋、福建水師尚未開始北上增援之際,不斷在渤海尋找北洋水師的蹤跡,意圖迅速決戰。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李鴻章馬上做出反應。向光緒進言,要求調福建水師定遠號北上助戰……

    1894年9月13,兩江總督府。

    袁世凱和馬格裡正商議著時下戰局,沈月琴進門道:「報告!鎮海號在連雲港正東300里處發發現日本艦隊。經確認,是日本新組建的第三游擊艦隊。另外,據山東傳來地情報。日本第二游擊艦隊尾隨第三游擊艦隊,在渤海南部游弋。」

    袁世凱道:「來得還真快,第三游擊艦隊規模怎麼樣?」

    沈月琴道:「據分析,這個艦隊旗艦為上個月剛剛編入日本海軍的『高砂號』快速巡洋艦,另外還有扶桑、金剛、新畝傍以及補給艦西京丸。」

    高砂號與吉野同級,排水4155噸;c徑速射炮4,120口徑速射炮8,80口徑/45徑速射炮12,魚雷管5,航速高達23節。由於袁世凱的示弱原則,鎮威級巡洋艦對外公開的各項數據都低於實際水平,因此高砂、吉野被稱為時下最快的巡洋艦。這種巡洋艦本來日本只向英國訂造了一艘,即吉野號,但後來南洋水師購買兩艘鎮威級巡洋艦,這才讓日本海軍痛下決心,又增造了一艘。其餘地扶桑(3717噸)、金剛(2250)、新畝傍(3615噸,這個級別的戰艦在沉沒過一艘,此艦為後來訂購)三艦也是日本這幾年訂購或者改裝過的新型戰艦。

    接過電文看了看,袁世凱笑道:「真看得起定遠號,不僅動用了這麼多新式戰艦,還設下兩道阻擊網。對了,福建水師那麼有什麼動作?」

    沈月琴道:「定遠號以及剛剛離港,同行的還有保民號快船,估計現在還在福州海域!」

    馬格裡道:「日本艦隊分兵南下,明顯是想要在定遠北上前截擊,要不要通知一下劉銘傳?」

    袁世凱道:「或者還有牽制我南洋水師地意圖,我已經囑咐過李爽,讓他北上時沿江蘇近海慢行。有幾處炮台在,日本艦隊不敢輕易靠近!」

    經過9年地修建,江蘇沿岸現在有崇明島、南通、大豐、連雲港四處要塞。每個要塞都部署了五到十門200米以上大口徑岸防火炮,還有若干小口徑陸基速射炮,因此袁世凱才敢放心的讓定遠號沿著海岸慢慢前行。

    馬格裡道:「我擔心日本艦隊會南下,到時候就不好辦了……」

    袁世凱道:「如果南下,他必定經過南洋水師防區。到時候定遠號和南洋水師合兵一處,他們更不好辦,而且日本艦隊地當務之急是與北洋水師決戰,所以他們不會輕易南下暫時。沈秘書,南洋水師現在有什麼情況嗎?」

    沈月琴道:「第二分隊司令官舒暢第二次來電,請求出海應戰!」

    袁世凱道:「請求不批准!現在開始,兩個分隊取消一切外出休假,全員進入一級戰備,另派兩艘威乙級驅逐艦出海警戒。同時,電令崇明島、南通、大豐、連雲港四個要塞所有炮台進入戰備狀態!」

    「是!」

    就在定遠號小心翼翼的到達江蘇海域的時候,北方傳來兩則戰報。一則是平壤失陷,駐朝清軍一萬餘人逃回鴨綠江北岸。平壤保衛戰中,一共有大同江南岸、平壤城西南、宣武門三場戰鬥。前兩場戰鬥清軍不僅沒有失敗,而且還擊斃日軍200人,傷600,可謂大獲全勝。玄武門戰鬥中,日軍雖然以兩個聯隊的兵力奪取了清軍陣地,但依然受阻於城外。三場戰鬥日軍共傷亡900,,的口糧及彈藥已將告罄,只能在平壤城外冒雨露宿,處境極為困難。如果身為總統(前敵總指揮)的葉志超下決心堅守,並能夠堅持數天的話,不但戰事會有轉機,也將把日軍拖到彈盡糧絕、不戰而退。可惜這個直隸提督卻選擇掛起白旗,然後率部雨夜潰奔回國。第二個噩耗是北洋水師在運兵前往大連之時與日軍遭遇,雙方交戰一天,北洋水師10戰艦73逃。對於這個結果,最詫異的是袁世凱,因為鎮遠號竟然沒事!原來李鴻章沒有了定遠之後,竟然雪藏鎮遠,讓這艘巨艦呆在威海守衛。因此鎮遠並沒有參加黃海海戰,但是卻與第二游擊艦隊遭遇,為了保存戰艦,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寡不敵眾下負傷逃回威海。

    此時整個甲午戰爭已經由於袁世凱的出現,有了些微妙的改變。1894年9月20,南洋水師第二分隊開出南通港,與定遠號匯合。消滅了將近一半北洋水師後,日本聯合艦隊也開始掉頭南下,他們地目標是威海或者南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