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二十八章 舊怨 文 / 裸奔在天堂

    通醇親王的門路之後,袁世凱知道自己再次高昇是遲因此當慈禧給他個二品的時候並不十分興奮,不過他卻沒有料到,慈禧竟然會給他那麼大的權利!

    清朝官員無數,二品雖然地位不低,卻也人數眾多,因此袁世凱從品階上來說只是個普通的高層官員。但要是仔細琢磨他的職務,卻可發現其中大有文章。縱橫使,說白了就是一個跟各國政要拉關係的外交官。不過本來各國就已經有一個常駐公使,或者負責通商事務的大臣,那如果這個縱橫使來了,通商、外交事務該聽誰的呢?從品階上來看,縱橫使可比那些負責通商的大臣高得太多(最起碼也是平級),因此慈禧的意思就很明顯了:外交事務上,縱橫使為主,公使為輔!而這還不算完,慈禧竟然還給袁世凱頭銜前後各加了一個點綴:「各國」(縱橫使),「專折奏事」!各國,意味著這個縱橫使職權範圍無限制,他每個國家都可以去,而且每個國家的外交事務都可以插手!專折奏事,那更是不得了,那可是老佛爺為親信臣子設置的一種特殊恩典!有了這種權利,意味袁世凱可以直接向老佛爺和皇帝遞折子,而且這種折子連軍機處與總理衙門都無權拆看,這分明就是一個袁世凱與慈禧溝通的「綠色通道」!有了這個通道,袁世凱今後要是看哪個官員不順眼,一封折子遞上去,準保讓他吃不了兜著走,對於職務相對較小的官員,那基本就是被秒殺的結局!所以這個各國縱橫使加專折奏事的意思就是:他是地域無限制的外交官。同時他是各國外交官地監督官——這等於將整個大清外交事務的監督權交給了袁世凱!

    慈禧之所以給袁世凱這麼大的權力,當然不是因為袁世凱「英俊瀟灑」,而是因為慈禧希望大清的官場更好控制!原來兩位親王相互制衡,相安無事。如今恭親王下台,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掌權,權利的天平已經失去平衡。慈禧當然不會容得醇親王掌握實權,一方獨大,從而使得皇帝脫離自己的掌心。為了壓制醇親王,慈禧將官場實權全部賦予左宗棠與李鴻章。這樣一來可以可以利用二人防止醇親王獨大,也可以利用左、李二人的舊怨從新製造一個權利平衡的局面。不過這個新平衡卻讓慈禧有兩點頭疼的地方:一方面。醇親王在滿清貴族裡地位非凡,如果一味地壓制他,那麼勢必會引起皇族內部的不和諧;另一方面,左宗棠和李鴻章相比較,二人的權勢相差太多。李鴻章如今幾乎掌握了整個大清全部外交事務的處理權,而且他的淮軍是大清的常備國防軍,大清一半的地方實權在淮軍舊將手裡。反觀左宗棠,除了西北、兩江之地以及民間聲望以外,根本沒有可以與李鴻章抗衡的籌碼。而且左宗棠還有兩個讓慈禧非常不放心的地方:處理外交事務不夠「圓滑」以及他那七十二歲的「高齡」。想要分散集中在李鴻章手裡地權利,最容易的。也是最合理地下手之處就是分攤他的外交權力。左宗棠對列強的態度之強硬,讓慈禧生怕給他外交權力會得罪列強引來報復。加上他年事已高,說不定哪天就撒手而去,到時候豈不是變成了李鴻章一方獨大?所以此刻中國官場的權力天平,是一種傾斜的,極為不穩定的「勉強均勢」。作為協調人,慈禧就要在較輕的一邊放上一顆小小的砝碼——袁世凱!

    至於為什麼選擇袁世凱,以及新增一個職務給予委任,這更體現了慈禧的手段之高明!首先慈禧不能明著扒拉李鴻章手裡的權力,不然一直乖巧順從地中堂大人肯定會不高興。於是精明的老太后新增了個縱橫使,來個監督之權;其次。從對三方對袁世凱的態度來看,他是能夠聯合醇親王與左宗棠手中權力的人。在議事會上,醇親王對袁世凱從頭到尾一直是力挺,李鴻章是先薦後貶。左宗棠是先貶後薦。這就說明袁世凱已經,或者打算投靠醇親王,李鴻章因此而與之交惡。左宗棠則因愛才而對其產生好感。那麼在這種狀態下,將外交監督權交給袁世凱,不僅可以緩解醇親王奪權心切產生地不滿,而且可以使袁世凱得到醇親王與左宗棠的支持,形成三個弱者對付一個強者的新平衡!袁世凱年紀輕輕,除了好控

    ,將來還有大把地提升機會。要是袁世凱能擔起重年之後,大不了由他接任,與李鴻章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這樣老太后就又可以躲在皇宮裡悠閒的看熱鬧,聽京劇。

    以慈禧萬事要留一手的習慣,她也不會毫無保留的讓袁世凱權力無限擴張,因此她給袁世凱設置了三道緊箍咒!首先,袁世凱雖然如今地位尊崇,但是說破大天也是個專職外交,沒有根基和實權的從二品。加之總理衙門的官銜都是臨時職務,隨時可以替換,要是他不好控制,大不了扔到某個偏遠之地守一方惡土。其次,袁世凱的職務等於分攤了總理衙門領班大臣慶郡王的權力,兩人定會因為權力重疊而引起不和諧。最後,別忘了朝廷裡還有一幫子讓人心煩的蒼蠅——清流黨,雖然清流黨只是一群沒有實權的書生,但是他們發起飆來,也是讓人十分頭疼的。袁世凱受封縱橫使,乃是個專門從事外交工作的官員,這可是與這清流政治觀念直接對立的職務,清流黨對他的口誅筆伐還能少得了?

    不管怎麼說,慈禧對袁世凱的提拔,讓他創造了漢人為官的紀錄:最年輕的二品,最快的陞遷速度。他二十三歲由從七品連跳五極升至正五品,二十五歲再次連跳五極升至從二品,三年連升十級!由於袁世凱參加的只是一個小範圍的議事會議,所以第二天朝會上公佈對他的任命時,頓時整個朝野一片嘩然。各路官員開始紛紛打聽這個慈禧「新寵」的背景資料,意圖巴結一番。自古出頭鳥是要挨打的,升得快了是要遭妒的,袁世凱陞遷有人替他開心,當然也有人心裡不平衡,其中最失衡者就是老對頭張佩綸!

    當年在逼走了袁世凱後,張佩綸似乎馬上就忘記了鞠藕曾經是袁世凱穿過的「破鞋」,開始大力追求這個中堂大人「疼愛」無比的千金。而且為了得到中堂大人的信任以及討得佳人的歡心,張佩綸甚至在許多公開場合站在李鴻章一邊。這些表現,使得張佩綸在清流、洋務兩派左右逢源,四年連升兩級,如今官至督察院左副督御使,領從三品銜,也可謂官運亨通。不過,讓張佩綸不解與鬱悶的是,那個曾經被自己逼走的白身「情敵」袁世凱,竟然坐著火箭飛昇,相比之下,他那陞遷的速度有如蝸牛慢爬。為了在鞠藕面前打擊袁世凱的「形象」,這位清流健將可沒少「歪曲事實」的說袁世凱無用,說他沒有前途,希望佳人能夠忘記「老相好」而接受自己。如今這個被自己貶得一文不值的人竟然爬到了自己頭上,你讓他如何能接受?

    為了阻止鞠藕「舊情復燃」,張佩綸召集清流舊部,蓄勢待發!小光緒剛在聖旨上蓋下玉璽,袁世凱便成了眾矢之的,清流彈章如雪花般紛飛而來。其中張佩綸不到十天便寫了七封奏折,他從袁世凱白身入仕到無功受封,幾乎能攻擊的地方都攻擊到了,要是他看過周星星的《鹿鼎記》,一定會從三歲罵到現在。不過原來參劾大臣一參一個准的張佩綸,這次失算了,不僅他的彈章毫無回應,而且幾個部門的大臣聯合起來勸他放棄!不死心的張佩綸不願就此罷休,他立刻聯合剛剛補授兩廣總督的清流密友張之洞,意圖再參袁世凱!

    在清流漫天的討伐聲中,袁世凱卻一點也沒有出頭鳥的「覺悟」,他竟然在真樂堂又擺起了堂會!那桐這次得到一個客串角色,在台上唱得特別賣力。不過在台下看戲的醇親王可就不高興了:「琴軒這是幹什麼?要是被族裡的長輩看到非打斷他的腿!這、這簡直是丟他們葉赫納拉氏的臉!」

    袁世凱看王爺不快,立刻打圓場道:「王爺息怒,人難免有一好。琴軒兄好這一口,總比那些好賭、好抽的強得多。琴軒兄身份尊貴、才學出眾,將來考個功名自然容易!何況要是沒有琴軒兄這一好,說不定下官與王爺還無緣得見呢?」

    醇親王頗有深意的說道:「說得好,人都有一好,尉亭好什麼?」

    聽到醇親王言語中的試探之意,袁世凱立刻一臉曖昧的答道:「嘿嘿,不瞞王爺,下官好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