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東邪傳人

名傳天下 第一百八十一章 日韓書法大師 文 / 葉離歌

    第一百八十一章日韓書法大師

    無論是口木來的青葉長一,還是汗國的韓允達,他們本身就是有名的書法大家。以他們的眼光,自然可以輕易看出一幅字的真正價值,作為真正的書法家,他們絕對不會像常人那樣,只看是否出自名人之手,是否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他們和孔儒,王墨文一般,是真正看字的人。

    二人既然親自來這裡,自然說明了對於這幅《蘭亭集序》的重視程度,可以說必定是勢在必得。

    面對這些,王墨文不由得在心中湧起一股悲哀。作為中國流傳數千年的寶貴文化,在今天卻在這個本土之上得不到人們的重視,就連國家也從來沒有真正的重視過。但是卻在周邊的國家被國人異常看重,無論是口木還是汗國,從近代一直都在不遺餘力的推廣,提高書法的地位。

    我們可以說他們虛偽,可以說他們不懂得中國的藝術,只是依葫蘆畫瓢,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品味,但我們卻不能否認,無論是書畫或者是其他中國的一些文化,在周邊的日韓兩國,發展的遠比中國迅速。不要說人家只為求利求名,日韓的書畫家的作品多麼值錢,這正是中國的不足。

    能真正不求名利,一心追求技藝的人有幾個,再高尚的人也要生活,也要為一家老小的生計奔波。若是連生活也過不好,又怎能安心探索技藝。若是國家真正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國民真正支持傳統文化,也不會讓很多愛好書畫家的人為了生活不得不放棄,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這種事情在中國正常的很。

    但看看日韓,國家的提倡,國人的支持,讓這種本屬於中國的千年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良好的循環培養了越來越多的書畫家。

    若說大師,他們的大師可能無法和中國相比,但若說基礎卻比中國堅實的多。中國除了幾位大師,其他真正能稱得上精通書畫,造詣頗深的人還有幾人?不過百人左右而已,當然或者還有一些無名有才之人。

    但無論是汗國或者口木,能說得上精通書畫的人卻有上千人,他們可能拘於對中國文化的生僻,而無法攀登上真正的名家大師之列,但卻當真說得上有真才實學。

    另外,從來參加競爭的人中也可以看出,唯有的兩個中國人還是香港的富豪,而大陸上那麼多喜愛書法的人卻無一人而來,當然可以說可能是金錢的原因,但也可以看出國人更多時候還沉浸在膜拜古代名家的圈子之中,他們對於現代出眾的字畫總是抱著一種欣賞但不重視的眼光,在大多數人心中,現代的字就算再好,也比不上古人名人的字有價值。

    王墨文看了一眼楚邪,發現他始終是那幅淡然的神色,好似對一切都不在意,若在平常王墨文可能很欣賞這種心性,但此時,他卻頗感恨鐵不成鋼,心道,你作為畫的作者,就不能提出自己的一點建議,比如說明自己不想讓畫流落到他國人手中之類的。依張隱對楚邪的態度,楚邪若是有什麼想法,他必定會在心中慎重思考。

    而坐在那裡的張隱也在不時的觀望著楚邪的神態,王墨文幾人的想法他又怎會不知道,但是他是求財的人,這畫又不是什麼歷史文物,是作者明確送與他的,和國家沒有任何關係,若是因為一句愛國,就扔掉上千萬的錢,他無疑是難於做到,當然若楚邪開口提議,他可能因為懼怕這個年輕人,而答應王墨文的要求,以低價出售給國家,但此刻看到楚邪面無表情,似是對這些毫不關心,他自然也不會提出。

    屋內幾人各自靜靜的喝茶,一時間誰也沒了言語。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張隱身子聞聲而起,急步出去開門。

    幾聲熱情的招呼聲在外面響起,接著伴隨著腳步聲三個人影出現在門口,跟隨著張隱的人是兩名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那兩人一進屋內就看到了坐在那裡的孔儒和林千習三人,不待張隱介紹,就一臉笑容了迎了上來:「孔老,王老,林老前輩,沒想到居然能在這裡親眼見到三位文壇的大師,實在榮幸」。

    張隱在一旁說道:「三位,這兩位是香港著名的書畫品鑒人,右面這位是許致限先生,左邊這位是張浩張先生,他們兩位曾經負責過香港很多大型的拍賣會,這次來是受人所托辦事的」。

    孔儒三人聞言恍然,書畫品鑒人在國外和香港很受歡迎,不過想要做好就需要對字畫有著很深的瞭解,這兩人既然能被霍、榮兩家委託,自然說明對這一行很瞭解了。

    張浩和許致限無疑對三個老人很感興趣,他們的職業本身就是品鑒書畫的,自然對三人熟悉的很,所以言語間特別熱情,倒是對旁邊的楚邪沒有在意。

    言語之間多是探討一些字畫方面的學識,對於這次的目的二人卻一句沒有提起,以他們的精明又怎會不知道王墨文三人的目的,來這裡的不外乎同樣是為了一幅字,若當真口無遮攔的說出口,那未免太傻了。

    兩人剛來不長時間,門外又響起了敲門聲,張隱快步前去開門,打開門一眼就看到門口站著一位白髮稀疏,飄著幾縷白鬚的老人當門而立,旁邊還跟著一位年輕的女子,看到張隱微微行了一禮,道:「張君,鄙人青葉長一,來此拜訪,多多打擾了」。

    雖然年紀已大,但聲音卻依然洪亮,腰板更是挺直有力。

    說完旁邊的那名女子伸手遞過一張名片,張隱恭敬的接過來,恭聲說道:「張某已經等候青葉大師多時了,快快請進」。

    青葉長一和那名女子正待向裡走去,遠處突然響起一個響亮的聲音,喊道:「韓某來遲了,張先生不要關門,哦,原來青葉老先生也來了,真是想不到」。

    青葉長一和張隱看去,卻見一名五十多歲的男子快步走了過來,正是韓允達,青葉長一哈哈一笑:「原來是韓先生,想不到我們還有緣能在這裡相見,」

    韓允達笑著說道:「是呀,距離上次日韓書法交流會見過面之後,已經有四年了,聽聞大師近年來已經鮮少露面,沒想到這次居然為了一幅字帖親自不遠千里趕到中國」。

    青葉長一笑道:「韓先生同樣能不遠千里前來,不也抱的一樣的心思麼,」

    說完兩人相視一笑,一個年過七十的老頭和一個五十多歲的半老之人那異樣的笑容,讓旁邊站著的張隱心裡感覺很不自在。

    張隱什麼樣的人沒見過,當然從兩人的對話和神態中知道這兩個看似熱情異常的人,真實關係當然不像外表表現的這樣,不過他管不著二人有什麼恩怨,只要不影響自己今天的事情就好。

    「兩位大師,還請裡面談,今天我這小小的蝸居可是來了幾位文壇中名副其實的大師呢」。

    「哦!」

    聽了張隱的話,青葉長一和韓允達神情微微一驚,對此很感興趣,隨著張隱往裡面走去。

    看到屋內坐著的三人,青葉長一和韓允達神色頓時多了幾分意外,隨即熱情的迎上前來,笑著高聲說道:「原來是孔儒先生,王墨文和林千習先生,真是想不到能在這裡遇到三位,榮幸,榮幸!」

    孔儒三人早在青葉長一兩人出現在門口時就已經起身迎來,他們身為中日韓的幾位大師人物,縱然是沒有見過面,也會相互之間關注,再者也曾在三國書畫交流時打過交道,所以自然不很陌生。

    孔儒三人不管對日韓兩國心中是什麼態度,但真正的文人之間交流卻很少帶上民族情節,不提口木對中國的傷害,單看青葉長一在書法上的造詣,已經讓孔儒幾人為之側目。

    幾人相互寒暄,楚邪卻一個人始終坐在那裡安靜的喝茶,不過心中自然也對青葉長一和韓允達有了一個大概的判斷。

    不提兩人是否能真正當得上大師之稱,也不說二人是否深得書畫的神韻精髓,就憑著二人那一口比中國一些人說得都正規的中國話,就可知道二人為了學習中國文化所做出的努力。

    日韓兩國的文化若追溯歷史,可以說完全傳自中國,而文人想要對文學和書畫藝術真正的學有所成被世人認可,那必不可缺的就是需要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有充分的認知,能夠真正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內涵,才能在技藝上步入殿堂,自然一口流利的中國話也不應該缺少。

    楚邪特感興趣的是跟隨在青葉長一身邊的女子,當然不可能是被她容貌吸引住,而是那女子體內有種特殊的能量,有些像五行之力。

    青葉長一在和孔儒三人寒暄的時候,眼神疑惑的掃視了端坐在那裡一臉從容的楚邪,對於這個年輕人他從一進門,已經注意到了,能夠與孔儒幾人坐在一起自然沒什麼,但現在這局面還能紋絲不動坐在那裡,已經很特別了。按禮儀來講,不管是不是相識,連孔儒幾人也起身了,一個年輕人不可能也不應該從容的坐在那裡。

    一直跟隨在青葉長一身邊的那個二十多歲的女子看著楚邪的眼中精光一現,臉上也出現了一絲疑惑,轉而低頭沉思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