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逐鹿1900

第五卷 革命 266 蕭規曹隨 文 / 仙人掌

    266蕭規曹隨

    一輛噴吐著黑煙的蒸汽車頭拖著長長一列車廂緩緩進站,隨著火車發出一聲長鳴,在唐山站台上執勤的藍衣軍人們一個個打足了精神挺起胸膛,持槍肅立。同時,一名鐵路工作人員在軍官的陪同下,卯足勁兒般地揮動著手中的綠旗。

    林坤少將一手按著腰間的德式指揮刀,一手從身邊副官的手裡接過一疊電報,這些電報是東三省總督李燾從錦南車站上車後轉發唐山的,其中幾份甚至關乎國家未來的走向,必須馬上得到答覆。

    列車不情願地徐徐停下,釋放出大量的蒸汽,白色的霧氣還沒消散,衛隊長許彪就從打開的車門處探出頭來,看清楚站台上的林坤後,又整整衣裝跳下火車行了一個軍禮。

    「林將軍,大帥請您上火車。」

    林坤左右看了看挺立的官兵們,稍微猶豫了一下,舉步上車。在他的預想中,大帥應該會出現在站台上,接受官兵們的致禮!在這個時刻,在國家命運即將發生根本性轉變的時刻,官兵們對他們的大帥有著無可比擬的崇敬,也對大帥此行北京扭轉中國百年逆勢充滿了希望。

    手裡捏著一疊文件的李燾沒有撩起車窗的紗簾。他知道官兵們一定在等待著自己的出現,興許還希望自己即興地說上幾句激勵士氣的話。不過,官兵們的想法未必與大帥相同,此時的李燾正在焦急地等待列強各國對兵諫、對光緒復位、對組建皇族內閣風聲的反應。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已經從分裂的、彼此很少的聯繫的世界轉變為被海洋密切聯繫的世界,中國幾千年來的那種天朝上國、中央之國地位也隨之消失;中國也將隨著世界的脈搏盡量地壯大自身。而跟隨世界的脈搏就勢必要丟下一些包袱,要與這個世界的主宰力量作一番恰當的妥協,就要受到世界政治格局的牽制!

    「嚓嚓」聲起,林坤站在花車門口立正敬禮:「報告大帥,錦州、奉天、京師急電!」

    「林旅長,請坐。」

    李燾放下手中的文件,從林坤手裡接過電報一一瀏覽。德國率先承認了光緒復位的事實,聲明支持中國的憲政改革;美國人也不甘落後,舉著民主、開放的大旗在遙遙地叫好;英國人、口木人和法國人、俄國人這兩個有著嚴重敵對傾向卻又有英法紐帶聯繫的勢力,至今還沒有傳出任何信息。國內方面,李燾一直擔心的舊勢力並沒有發難,連各省的滿族督撫們也紛紛致電北京和錦州,表示支持立憲、效忠皇帝;漢族官員們更是積極地聯絡李燾,頻頻打來親熱的電報,希望在未來的內閣中謀取一定的好處;就連慈禧的寵臣、在廣西總理軍務的岑春煊也急惶惶地表示出對國家變法的興趣,盛京官校和武毅新軍抽調南下人員也得到了任用……

    「英國人究竟想幹什麼?」李燾自言自語般地問了一句,立即又搖搖頭,將目光從電報抄紙上轉移到林坤的臉上,全軍唯一少將軍銜的旅長用筆直端正的坐姿和隨時聽候命令的神情保持著沉默。

    「保持對京奉鐵路南段的軍事監管,等德國人造的軍艦開到,英國人會表示出應有態度的!」

    李燾這句話同樣不是對林坤所講,卻讓少將明白了大帥沒有走下列車與官兵們見面的原因——太多軍人們無法理解的事兒需要大帥去考慮,去抉擇。

    「許彪!記錄。」

    一旁的許彪立即拿出紙拍子,做好記錄的準備。

    「電呈北京,李燾身繫匡復國土之重責,不可長期離開關外要地,參謀總長一職萬不敢受,只願合三省軍力為一股,以李燾繼續統領之,達如臂使指之效。參謀總長一職,建議由葉長生將軍擔任,即刻行使職權,統一全**力,整編為國防軍、禁衛軍。」

    李燾在許彪記錄的間隙將手中的一份電報放在桌上,同時看了一眼沒有神色如常的林坤。

    「大帥,林坤告退。」

    李燾伸手示意阻住起立的林坤道:「不急,等我處理完這些電報,我們再談談二師部隊協助直隸軍整編的問題。記錄,中國政體變更需即刻進行,也需穩妥推行,皇族內閣主導的臨時政府是實現政治平穩過渡的需要,也是保障列強對華政策不發生巨大逆轉的需要。內閣人選,除工商大臣應由署理兩江總督張制台入京擔任外,其餘人事安排甚為妥當,不宜另生他念。」

    林坤是看過電報的,他把朝廷發出李燾的那份電報內容記得很清楚,對李燾舉薦張之洞為「並不重要的工商大臣」一語,他實在有些鬧不懂。肥差,都給皇族撈乾淨了!載灃以皇帝至親的身份擔任總理大臣;奕劻以辦理「混蛋外交」多年的經驗出任外交大臣,撤銷江北巡撫,卸任後的唐紹儀入京會辦外交;重要的財政大臣一職給了漢軍旗人趙爾巽,錦州的朱其琛只得一個還沒譜兒的中央銀行總辦差使;交通大臣為盛宣懷,此人尚且算得上武毅新軍系統中人,卻與錦州的利益聯繫並不緊密;海軍大臣為載濤;陸軍大臣為馮義和;內禁衛大臣為滿人鐵良;京畿衛戍司令為蒙古族人海納布……總之,這份名單無論橫看還是豎看,錦州都是虧大了!可是,大帥為何在明明有實力攫取臨時皇族內閣更多實權的時候不去爭取呢?

    「革命尚未開始!」李燾抬起眼皮看了一眼林坤,淡淡地說了一句,停頓了片刻又道:「記錄,致電江寧張督,工商大臣一職甚為重要,國家要建設圖強,振興工商乃頭等大事!余思之再三,此職非張督老大人出任擔綱不可,李燾願傾盡全力助益工商事業。」

    本來因為李燾那句話有些迷惑而惶恐不安的林坤聽到此處頗有感悟,不自覺地將身體繃得更直。

    「真正的革命不是改變表面的政體那麼簡單,真正的革命不能以國家領土分裂的風險為賭注,真正的革命是發生在中華民族四萬萬五千萬同胞心底的,徹底的觀念變革、社會變革、政治變革。一個封建**幾千年的中國,一個地大物博的中國,突然的、巨大的變革會引起內部的矛盾,也會引起列強的警惕,這對中國未來的建設事業是不利的。林坤啊,目前時機未到,列強對中國的依賴還不強,只有市場部分開放了,東北軍事局面再度惡化到無法收拾之境地,日俄之間不能不動武一決雌雄時,我們才會迎來真正的革命良機。」

    林坤騰地起身立正道:「大帥,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建設真正的國防力量!其他的不用過多去考慮,軍人嘛,還是把心思用到這個方面為好。」向林坤說完,李燾扭身拿過許彪的記錄看了看,拿起筆邊簽名邊說道:「許彪,把我整理的那個國防編製方案給林旅長,待會兒一併發出。」

    在宏亮的「立正——敬禮」聲中,火車緩緩啟動,逐漸加速駛出車站……

    半夜裡,醇親王載灃等一干在京且名列皇族內閣名單的大臣被招進紫禁城。上書房裡燈火通明,光緒的臉上也帶著難得的笑意,對群臣的叩拜見禮也是很快地用親切的口吻道:「平身,賜座。」

    還沒等眾人落座完畢,光緒就輕鬆地道:「臨時內閣人選已經確定,出乎意料啊,李燾是個真正的忠臣!對醇王所列名單,除工商大臣一職舉薦張之洞擔任外,他別無意見。」

    眾人不敢交頭接耳,卻互相傳遞著「不可思議」的眼色。

    光緒對狐疑的群臣視而不見,還是微笑道:「不過,李燾電呈一份國防編製方案,諸位卿家好生看看,今晚就得拿個應對之策出來,明日李燾就會進京了。」

    電報抄紙在眾人手中傳遞,看過內容的前軍機大臣、擬任農業大臣的昆岡就伏地道:「稟聖上,全**力整編為三十六個國防師、兩個禁衛師,此議自然行得;可是臣擔心,整編後之國防軍無異為李燾私軍!」

    「那你的意思是這國防統籌之事無辦下去的必要嘍?起來回話吧。」光緒臉上的笑容並沒稍減,語氣也是垂詢的成分居多。

    「回萬歲爺的話。」昆岡起身道:「不是不辦,而是,是不能由著李燾來辦!」

    光緒一陣沉吟。李燾大方地將組閣權讓給了載灃,也就是將未來朝廷的大權讓給皇帝,採用德制立憲的可行性也因此奠定!光緒當然不會相信權力交易中會有什麼忠心存在,但是,在從李燾那裡得到足夠的好處後,他不能不對李燾有所表示。

    「李督乃朕此次親政之首功勳臣,又一直秉承匡復失地之雄心,於組閣大計上萬般退讓,可謂高風亮節!」光緒掃視了群臣一眼,發現很多人的眼睛裡都露出擔憂的神光,乃抬手笑道:「想來,諸位也是看到李燾有此節操,故拋開天下第一軍略大家不用,欲尋他人籌備國防?那,誰人能堪此任?」

    「鐵良!」昆岡的回答來得很快,話音剛落,榮慶、瞿鴻璣等人就出聲附和。

    光緒早已猜到這個結果,這個結果也是他希望看到的。於是,目光很自然地落到神色略顯尷尬的鐵良臉上。

    鐵良慌忙起身,作揖道:「統籌國防乃軍國大事,非能者不能達成。放眼大清,李大帥為當然之人選,李大帥只能非奴才所能企及,如真要奴才來辦此事,所得無非蕭規曹隨而已。再者,先前已然確定軍事由參謀總長輔佐皇上辦理,今李大帥推辭參謀總長之職以葉將軍替補,葉將軍戰績顯赫又與德人往來親密,於大清採用德制立憲助益頗多,加之海軍也對葉將軍依仗甚多,正是當前除大帥之外最佳人選。」

    載濤也接口道:「皇上,奴才以為葉長生出任參謀總長主持軍事正當其人。」

    「恐怕,地問了一句。

    鐵良回道:「奴才以為,正是!」

    光緒一陣默然。

    名列內閣名單的准司法大臣伍廷芳欠身道:「臣以為,改革軍制統籌國防需盡快施行,要變軍制,首要是滿漢各族一體,都是大清臣民,都應該為保家衛國出力,從軍是當然之責任!然舊軍中滿漢分野,內耗不斷,非革除此弊不可強軍!如此,又何必在此拘泥於統籌人選的滿漢之分呢?皇上,自古聖主明君都善用人才,有李燾、葉長生此等大才不用於軍事,實在可惜,軍中也必有異議,則皇上強軍興國之志難以暢行實現!」

    「朕早已下詔,大清之內無分滿漢蒙回。」

    伍廷芳脖子一硬急道:「皇上英明!然此間大臣未必深體皇上之意,天下萬民更無法瞭解皇上體恤愛民之恩德。只怕再如這般糾纏於人事,統籌國防、整編軍隊之事,將為天下所詬病,於皇上本初之意大相逕庭。臣以為,軍國大事當由熟諳軍務,瞭解天下大勢之人主持,大清國內,棄李燾,只得葉長生,他人萬萬不可考慮!」

    「皇上,只怕大權在手之後李燾私心自用,則大清危矣。」榮慶奏道:「三十六師軍力,關外就得六師,李燾的私心由此可見一斑吶!」

    「榮大人,究竟是您有私心還是李燾有私心吶?!」伍廷芳寸步不讓,這位拿著大清最高俸祿的三品官員有英國爵士的頭銜,就算稍微頂撞了高座龍椅之上光緒,不大了就是罷官回香港重操律師舊業,當悠哉游哉的爵士老爺。因而,他對一力阻擾統籌國防順利進行的榮慶是絲毫不留情面:「李燾集六師之眾於關外所為何事?乃匡復國土!榮慶,你惡意詆毀李燾所為何事?乃是重分滿漢,於大清國之中興相抗,置皇上強國之志於不顧,所圖者無非權位!」

    榮慶遭到這般搶白,一時間無法還嘴,只得可憐巴巴地看向主子。

    光緒的臉色一陣青白,突然道:「榮慶,跪安吧!」

    「皇上!」榮慶臉色大變,幾乎就跌落座下。

    光緒擺,好生閉門思過,若有心得可遞上條陳,想必他日還有用你之時。」

    榮慶黯然退下,自此,上書房裡無人再對李燾統籌國防、整編軍隊一事提出異議,當然,葉長生出任參謀總長也就順理成章地敲定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