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82 黃飄大捷



苗民起義軍的傑作

  黃飄大捷是清同治八年(1869年)貴州苗民起義軍在黃平東南之黃飄對湘軍進行的一次成功的山地伏擊戰。
  19世紀50年代中期,在太平天國革命和捻軍起義的影響,深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之苦的貴州各族人民也紛紛起義,反抗清朝的反動統治。1855年4月30日,張秀眉和包大度、李鴻基等人在台拱首舉義旗,黃平、清平等地苗民起而響應,起義很快擴展到黔東南整個苗民聚居區。起義軍股數眾多,互不統屬,各自為戰。張秀眉主動與各地起義軍聯合,積極向清軍進攻。到1858年底,苗軍基本上控制了東起湘黔邊、西至貴陽城下的黔東南大片地區。與黔東南苗族起義同時,貴州東部號軍、黔西南、黔西北苗民也發動起義。起義烽火燃遍了貴州全省。當時,清軍把主要精力放在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上,因此對貴州各族人民的起義沒有多大辦法。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全國革命形勢轉入低潮。清政府在鎮壓了太平軍余部後,於1866年抽調大量清軍,向貴州各族起義軍大舉進攻。在清軍的大舉進攻下,黔西北苗軍、黔北號軍相繼失敗。黔東南、黔西南等地的起義軍處境更加困難。
  1868年5月,湘軍席寶田部圍攻邛水西南的苗軍重要據點寨頭。苗軍守將甘保玉率苗軍主力堅守在前哨陣地釘耙塘。
  湘軍從正面進攻,傷亡慘重。席寶田便改變戰術,一面從正面佯攻,一面派部隊抄至寨頭側後,從高處襲擊苗軍。苗軍腹背受敵,甘保玉犧牲,寨頭終於失守。
  四川候補知府唐炯率川軍鎮壓號軍起義後,又向苗軍發動進攻,於1868年11月28日佔領黃平舊州城,12月7日占新州城。
  1869年,清政府進一步調兵增援貴州。湖南巡撫劉昆遣記名按察使黃潤昌、道員鄧子垣率萬餘湘軍入黔。1月初,黃潤昌進抵貴州青溪。席寶田令黃潤昌沿鎮陽江西進,令記名提督榮維善由寨頭北上,夾攻鎮遠。3月10日,湘軍攻佔鎮遠、府衛兩城。其後,黃潤昌率軍西攻施秉,榮維善則率軍南下,與沿清水江西進的李光燎、戈鑒部會合,於4月9日攻佔清江廳城。接著,席寶田命榮維善由清江、彭芝亮由石阡,分率所部赴鎮遠,與黃潤昌部會合。4月30日,黃潤昌、榮維善、彭芝亮等部湘軍攻佔秉施縣城,苗軍向西撤退。
  湘軍攻佔施秉後,為了迅速打通驛道,並與已經佔據黃平、重安、清平等地的川軍會合,便乘勝向黃平前進。1869年5月1日和2日,由黃潤昌、榮維善、鄧子垣等率領的湘軍1.8萬餘人佔領苗軍重要據點白洗寨(施秉南10餘公里)和甕谷隴(黃平東南20餘公里)。甕谷隴至黃平,中間有黃飄(黃平東南10公里)等苗寨,地勢奇險,僅有羊腸小道可以通行。當時有人提議停止攻擊,但黃潤昌、榮維善等因勝而驕,認為「功在指顧」,「若捨之而去,則驛路仍被梗阻,計不如乘勝追之」(《貴州通志》前事志三十四,第49頁)。5月3日,湘軍以榮維善為前隊,總兵張宜道為二隊,總兵蘇元春為三隊,鄧子垣為四隊,黃潤昌為後隊,由甕谷隴出發,沿山路魚貫而行。苗軍且戰且走,退至黃飄。張秀盾、包大度率軍萬餘人設伏於此。當湘軍進入伏擊區時,苗軍突起,前阻後截,山上滾木檑石如雨傾下,鳥槍、土炮、弓箭一齊施放,湘軍猝不及防,亂作一團,人馬自相踐踏,死傷甚眾。苗軍趁勢由山上衝下,喊殺之聲響徹山谷。黃潤昌為山炮擊中頭部,當場斃命。鄧子垣企圖救護,也被苗軍用亂刀砍死。榮維善率親兵200餘人衝出包圍圈,沿山東逃,又被苗軍包圍,全部被殲。
  黃飄一戰,苗軍殲滅湘軍萬餘人,取得了輝煌戰果。湘軍主力榮維善、黃潤昌、鄧子垣大部被殲,僅蘇元春率數千殘兵逃出重圍。
  黃飄之戰是貴州苗族人民起義過程中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勝利。在這次戰鬥中,苗軍不畏強敵,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勇於和敵人殊死搏鬥,並且能夠集中兵力,以小部引誘敵人進入伏擊圈,打殲滅戰。而湘軍在多次勝利後,輕敵冒進,終於被苗軍打得大敗。這次戰鬥,粉碎了湘軍在幾個月之內「剿平」黔東南苗軍的企圖,打擊了清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起義軍的士氣,使起義軍在此之後,又於1869年5月取得重創黔軍的勝利。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