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68 《考工記》



先秦百工技藝之書

  《考工記》是先秦時期一部重要的科技專著,原未註明作者及成書年代,一般認為它是春秋戰國時代經齊人之手完成的。
  春秋戰國是我國古代社會大變革的重要階段,農業、手工業、商業、科學技術此時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在手工業中,一方面是原有的操作工藝更為純熟;另一方面又產生了許多新的工藝。分工亦更為精細。春秋以前「工商食官」的格局已經打破,除了官府手工業外,此時還出現了許多私營的個體手工業。由於禮樂崩潰,學術思想上呈現了一派百家爭鳴的局面。許多士人都比較重視實踐,關心社會的進步和生產技術的發展,魯班、墨翟、李冰這樣一些傑出的學者、技術發明家便是這一時期產生出來的。為了進一步組織和指導生產,需對已獲得的生產經驗和技術思想進行總結,《考工記》便是在這一社會大背景下產生出來的。
  今見《考工記》一書是作為《周禮》的一個部分出現的。
  《周禮》一書原有六官之紀,即「天官塚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冠」、「冬官司空」。但後者早佚。據說西漢時期,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喜歡收集先秦經典,為購求此篇,曾費千金而不得,不得已乃以《考工記》補之。此書原無名稱,《考工記》之名亦是漢代人手筆,後又經劉歆父子之手,才得今本。
  《考工記》一書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約與總目、總論相當,主要述說了「百工」的含義,它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獲得優良產品的自然的和技術的條件。第二部分分別述說了「百工」中各工種的職能及其實際的「理想化」了的工藝規範。書中說國有六職,即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農夫、婦功。百工系六職之一,它又包括了六類30個工種,分別是:
  攻木之工。包括輪人(主要製作馬車的車輪和車蓋等)、輿人(主要製作馬車的車箱等)、車人(主要做耒和木牛車等)、弓人(做弓等)、廬人(製作殳、矛、戈、戟等兵器之柄)、匠人(負責都邑的測量和營建以及溝洫類水利設施和其他土木建築)、梓人(即木工,負責製作編鐘的懸架、飲器,以及箭靶)等7個工種。此外還有一個總目不曾列入,製作馬車車轅的輈人。
  攻金之工。包括築氏(為削)、冶氏(為殺失)、鳧氏(為鐘)、堨氏(為量器)、桃氏(做劍)、段氏(為鑮器)等6個工種。
  攻皮之工。包括函人(做甲)、鮑人(鞣制皮革)、韗人(製作皮鼓)以及韋人、裘人等5個工種。據清人孫詒讓考證,「韋人」可能是專制柔熟之革,「裘人」可能是做名服之工。
  設色之工。包括畫、繢(皆事施彩),鐘氏(主要事染羽)、睹氏(負責湅*絲)、筐人等5個工種。筐人,職無考。
  刮摩之工。包括玉人(專做各種儀禮所用之玉器),矢人(製作箭鏃等),磬氏(製作石磬),以及雕人,楖人等5個工種。後二者之紀正文缺如,有人認為「雕人」系摩漆之工。
  「楖人」系治木之工。
  搏埴之工。包括陶人(做甗、盆、甑、鬲、瘦等陶器)、瓬*人(做簋、豆等陶器)2個工種。
  《考工記》的特點在於:
  一、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由上可知,先秦官府手工業的一些主要部門大體都已列入,對每一工種,都簡要地介紹了有關產品的形制、結構和工藝技術規範,其中還涉及到了大量的物理、化學、天文、數學、生物等問題。
  二、時間範圍較寬,上下至少包羅800年。據研究,「輈人為輈」條關於七星像鶉火的記載,大約是相當於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天象。「堨氏為量」條說:「嘉量既成,以觀四周。永啟厥後,茲器惟則」,這顯然是周天子的口吻。「攻金之工」說到了銅鏡等器物應當使用的合金成分,而從大量考古實物的科學分析看,我國古代青銅合金技術的成熟期當在春秋戰國時,銅鏡技術之興盛,則是戰國中晚期的事。從書中還摻有齊國方言,看其下限當在戰國時代。
  三、其技術內容既具有實踐性,又富有「理想性」;許多文字既是生產經驗的總結,又可作為指導生產實踐的一種工藝規範。但也有一些文字,則是一種試驗資料的反映,有的則帶有「理想化」的成分,未必能夠作為一種指導實踐的工藝規範。前者如「鐘氏染羽」、「睹氏湅*絲」等所云,後者如文獻規定的部分器物的具體成分和尺寸。
  四、其許多技術規範反映了周王朝的一些典章制度。如「玉人之事」條說:「鎮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候守之;命圭七寸,謂之躬圭,伯守之。」等等。
  總之,《考工記》一書從多方面反映了先秦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和先進水平以及人們對生產過程規範化的一些設想和周王朝的一些典章制度。這是我國古代比較全面地反映整個手工業技術的唯一的一本專著。本書的主要科技多成就在於:
  在金屬冶鑄方面。「攻金之工·六齊」條談到了不同使用性能的器物應使用不同成分的合金,說:「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規律。「堨氏為量」條談到了合金熔煉過程中,如何依據火焰和煙氣顏色來辨別熔煉進程,這是世界上關於觀察熔煉火候的最早記載。
  在絲綢漂湅*印染技術方面。「睹氏湅*絲」條談到了「以欄(楝)為灰,渥淳其帛」,「晝暴諸日」等絲綢漂湅*操作,這是我國古代關於灰水脫膠,日光脫膠漂白的最早記載。「鐘氏染羽」條談到了「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緇」的染色工藝,這是我國古代關於媒染劑染色的最早記載。這些記載在世界上也是較早的。
  在標準化管理方面。「堨氏為量」條說金屬熔煉時,需「不耗然後權之,權之然後准之,准之然後量之」。這是對熔煉工藝的一種規範。又如「車有六等之數」條說:「兵車之輪六尺有六寸,田車之輪六尺有三寸,乘車之輪六尺有六寸」。
  這是對車輪尺寸的一種標準化管理。若依齊尺(每尺約合19.7厘米)推算,此兵車、乘車之輪徑應為1.30米;而經測量,河南輝縣琉璃閣戰國墓出土的16號車輪徑正好為1.30米。
  在力學方面。這方面的論述是較多的,在「輪人」,「騎人」,「弓人」,「矢人」,「匠人」等條都曾涉及,有的論述甚至相當精闢。如「車有六等之數」條說:「輪已崇,則人不能登也,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這是我國古代關於滾動摩擦與輪徑關係的最早記載。又如「矢人為矢」條說:「水之以辨其陰陽,夾其陰陽以設其比,夾其比以設其羽,參分其羽以設其刃,則雖有疾風,亦弗之能憚矣。」這是我國古代以沉浮法來確定物體的質量分佈,把箭羽作為負反饋控制裝置的最早記載。
  在聲學方面。「鳧氏為鐘」條、「磬人為磬」條等都從定性方面對發聲理論作出了精闢的論述。如「鳧氏為鐘」條說:
  「薄厚之所震動,清濁之所由出,……鐘已厚則石,已薄則播。」
  「鐘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鐘小而長,則其聲舒而遠聞。」
  「韗人為臬陶」條也有類似的說法。「磬氏為磬」條說,磬聲「已上,則摩其旁,已下則摩其耑」。這後者說的是一種調音方。這是我國古代打擊樂器發聲理論的較早記載。
  在實用數學方面。「車人之事」條、「築氏為削」條、「輈人為輈」條、「輪人為輪」條、「矢人為矢」條、「堨氏為量」條等,都包含有豐富的實用數學知識,並分別涉及到了分數、角度、嘉量容器的計算方法等問題,對後世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如「車人之事」條談到了矩、宣、欘、柯、磬折,這是我國最早的一套角度概念。
  在天文學方面。「輈人為輈」條談到了二十八星和四象,且明確地提到了其中一些星的名稱,一般認為,這是我國古代關於二十八星最早的較為明確的記載。《周禮·春官·馮相氏》、《周禮·秋官·哲簇氏》雖也提到過二十八星,但都不曾明確地提到星名和四象。
  《考工記》一書自被漢代人發掘出來,並被拼入《周禮》後,一直受到世人推崇,歷代知識分子多以之作為必讀之物,在國內外都產生過許多積極的影響。因該書文字古奧艱深,且有一些錯簡、漏簡,故歷代學者對它進行了許多註釋。尤以元、明、清三代為盛。在元明時期,這種專門的註釋本便近20種,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徐光啟《考工記解》(2卷)等。
  清代,專著便達20餘種,散篇則在40種以上,大家比較熟悉的專著有載震《考工記圖》(2卷)、程瑤田《考工創物小記》(8卷)等。今最為通行的是漢鄭玄「注」本、唐賈公彥「疏」本、清孫詒讓「正義」本。漢代《考工記》隸訂本大約7000餘字,清「正義」本則有數10萬字之巨。如此這般受人重視,在我國古代典籍中是為數不多的。大約還在唐代,《周禮》便傳到了日本;19世紀50年代,《周禮》又被譯成了法文,《考工記》亦隨之傳到了日本和西方。現在它已受到了更多外國學者的注意和重視。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