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04章 書恥


  我以為往事就是往事。
  我以為,我不過是個太偏執地追隨著一個念想的人。我是偏激的人,這是缺點。
  我站在哲合忍耶一方,但是我一直承認政府也是一方。官府逼人壓迫人;但是百姓造反了官府確實不能退讓。我知道人類有多種立場,民有民情,官有官威。我沒有不允許官府實施暴力之後宣傳國法。
  從這一頁往前,我依照《欽定石峰堡紀略》中,清朝大員得意洋洋的匯報和軍機戰報,講完了石峰堡故事的結尾。
  但是我沒有想到:
  ——他們會偽造原始文獻。
  清朝政府、乾隆本人、甘肅官吏和派遣討伐軍大將、軍機處、大學士——尤其是後來編纂《石峰堡紀略》的知識分子和文人們,由於卑怯者的行兇,由於虛偽的政治,偽造了石峰堡陷落那一天的原始記錄!
  沒有合乎邏輯的最後決戰。沒有殘酷的肉搏,也沒有官軍的奮勇衝殺和回民的拚命頑抗,沒有,統統沒有!
  那一天回民沒有抵抗。
  那一天是開齋節,回民一年中聖潔的節日。
  開齋節又叫爾德節。這爾德的禮拜,是信仰者最低限度的禮拜,一年僅此兩拜。
  哲合忍耶決心在聖的功課中死。
  我最初覺察到蹊蹺,是因為靖遠一帶有過一種傳說。當地人從小便聽說石峰堡在禮著拜的時間裡升了天堂。
  我曾經不信。記憶並不可靠。巧合往往不準確。官府沒有必要隱瞞勝利,戰爭中一切都是為了取勝。清朝皇帝沒有信仰,他用不著在乎回民的什麼節。打的就是這不認君臣國統的邪教,打了勝了,對官家朝廷只有一個好字——有什麼必要瞞掉改掉呢?
  兼之,曆法並不難查。
  日子,是可以核對的。
  我在查檢歷書之前,預感結果一定會差上半年幾個月。我只想試一下就算了——前一節已經寫完,石峰堡的結局已經夠我激動和憤怒了。我找齊了各種歷書,尤其是陳垣的《中西回史日曆》。為了不白費力,我甚至找齊了過去律歷學界對陳垣這本日曆的爭論文章。
  查核的結果是只差一天!
  乾隆四十九年即一七八四年,陰曆七月初四即陽曆八月十九日。時年為回歷一一九八年,那一天是回歷的十月二日。
  開齋節一般是回歷十月一日。
  然而,在回歷九月整整封齋一個月後,如果已滿齋戒三十天,即使不見新月也可以開齋;如果見了新月則順利開齋——但是,開齋節即爾德節卻可以在開齋後的兩天內,任選適當的日子舉行。這個規定很關鍵。
  因為可以斷定:石峰堡內困守數月的哲合忍耶回民一定是在禮爾德節這尊貴的拜功。從七月初三至七月初五,三天內都是教法規定的適於禮爾德節的期限——他們在等著敵人,他們已經戰鬥到最後一息,他們舉意在爾德節聖潔的境界中飛向沒有迫害欺侮的天堂。七月初三、初四、初五,他們等著官軍來成全自己。絕望的死守,此刻變成了一種奇異的希望。
  巧合的時間揭露著真實。
  官軍方面對死守孤堡的回民更加恐懼。官軍久攻不下,束手無策已經很久。由於打前陣的是「土練」和「老教士兵」,還有陝西提督回官馬彪——他們一定向統軍大學士阿桂密獻計策:山頂堡子裡的叛民是為教造反,那麼一定不會缺禮爾德節拜,回民入拜便不許再有雜念半絲,哪怕被殺也不能停拜——可以攻此一點。阿桂決定的總攻,於是定在了這三天之中。
  《石峰堡紀略》在「欽定」之後,行文暖昧。把七月初四一日,初四至初五凌晨,初五一日,混淆敘述。而且隻字不提回民曾否禮拜、過節,是否拜中認死。這部原始欽修軍事文件集只是吹噓官軍勇猛,似詳細而瞞大節。據此書說,決戰是回眾「向外直撲」,官軍打的是截殺突圍者之肉搏大戰;「黑夜力戰直至寅刻,殺賊兵有千餘,賊屍積滿壕內」云云。但是行文中也露著馬腳。如「層層圍裹,痛加殲戮」,就像是屠殺而不像決戰;「官兵一擁而上」,也透出了官軍乘某時間突襲的跡象。
  只有他們殺死的回民數目,可能有所依據。
  真正可以使任何類型的人都信服的,是一個戰時就在當地辦運糧草的小官寫下的《平回紀略》。這個小人物沒有乾隆皇帝和大學士阿桂的複雜考慮,也沒有大文人監修方略的福氣。他的這本小書中,記下了決定性的一筆:
  至七月初四,值回教過年。其頭目阿渾內營誦經,賊眾鹹伏地應聽。大將軍知其不備,密令土練魚貫而上,大兵尾後。遂登賊堡,擁入,賊眾倉皇,手無器械;殺死千餘,落崖死者千餘;帶傷獲者及千……
  堡內外積屍,付之一炬。
  這是最準確的記錄。由於作家前線小官的身份和得意吹噓的口吻,更由於他腦子裡沒有複雜的政治和虛偽人道,所以他一語道破真情。
  而《欽定》的七月初四夜至初五這一時間,「力戰」、還有「賊屍積滿壕內」,都是偽造。有一句值得注意的話,被《欽定》漏刪了:
  初三,賊營內甚露慌亂。時聞婦女號哭之聲。
  這一天是歷上的爾德節正日,官軍聽見了回民在這一天的激動。張文慶阿訇一定決意此日不禮爾德,等官軍攻上來時再禮——這是犧牲儀式的宣佈。婦女們聽說了這個舉意,嚎啕大哭了!叛民們在自己終旅的終點,一片喧囂。我們將肅穆地嚮往著愛人民的主,毫不反抗地等著屠刀砍斷自己脖頸。
  合乎真實的那一天已經可以判定——
  七月三日即爾德當日,哲合忍耶舉意在禮拜中任官兵屠殺,終結這一場聖戰。七月四日,官軍決定乘爾德節突襲,兵卒魚貫登山後,山頂堡中立即開始禮爾德拜。兩拜瓦者甫即責任拜後,四拜副功,接著贊念真主和接都哇爾祈求。再念古蘭選章,再接都哇爾祈求——官軍衝進來了,「層層圍裹」。臨行前告別塵世的懺悔詞——「討白」開始了;張文慶阿訇起句:「主啊;求你從受趕攆的魔鬼中,護佑我們——以慈憫世界的真主的名義:主啊,你怨饒我們!……」全體跪滿的多斯達尼都念起來了,濁啞的聲音伴著虧屈的啜泣。官兵大殺大砍,「痛加殲戮」,「槍箭如雨」,而懺悔的討白聲不理睬他們。不僅「手無器械」,而且心已經充滿著聖潔。他們一排排一堆堆地倒下了,血水淹滿了破堡。他們在陶醉中跳了崖,屍體一層層填著深陡的溝壑。沒有人反抗,在禮拜中被殺是捨西德的高品,何況在爾德節這樣的聖的時刻!
  沒有反擊。
  只有屠殺。
  ——在這刀刃般的一線分寸上,乾隆皇帝和他的御用文人們感到了恐怖。在如此的人道面前,暴政突然害怕了。他們企圖掩蓋,他們不敢觸犯一個他們自己也不清楚的大限。
  於是,《欽定石峰堡紀略》以偽作流傳。
  直至我和哲合忍耶的滿拉楊萬寶揭穿它。
  我永遠不願再看那些《欽定》一眼。
  我覺得噁心。它們是「書」的恥辱。
  天就這樣亮了。流著血忍著渴的窮苦農民們,就這樣莊嚴地永別了石峰堡。七月五日的晨曦依舊塗亮了隴東的荒涼山野。三年前開始的爾麥裡,已經念完了它的最終章。十八世紀,在中國回民們的眼睛裡已經結束了。
  石峰堡幾乎和華林山一模一樣。奇怪的是回民們總能找到這種地場。苦旱的黃土高原和黑暗的中國都太遼闊了,回民們對走出去過於悲觀絕望。他們只想製造一塊瞬間的神國,在那裡享受一瞬的信仰自由的滋味。
  他們如願以償了。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