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很多人常常把間諜和特務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特務是指參加特務組織或者接受特務機關的任務,進行刺探情報、暗害、破壞、造謠惑眾等反革命活動的分子。 間諜,則是指由外國情報特務機關所派遣或指使的人員,從事竊取、刺探、傳送機密情報工作,或者進行顛覆、破壞等活動。間諜往往以各種身份、職業名義為掩護,打入軍隊和國家的要害部門。 也就是說,間諜是特務;特務不都是間諜——其中那些受外國特務機關派遣的特務叫間諜。 一句話,間諜是在國與國之間進行特務活動。 間諜活動總是跟政治鬥爭不可分割。 早在2000多年前,間諜活動就已經開始了。 據說,那時特洛伊的王子帕裡斯在訪問希臘的時候,誘走了王后海倫。 為此,希臘發兵遠征特洛伊。 希臘軍隊圍困特洛伊城,前後9年,未能攻下。到了第10年,希臘將領奧德賽向國王獻了妙計。 ……希臘軍隊撤圍了,登船而去。特洛伊軍隊出城追擊,在希臘軍營裡俘獲了一匹巨大的木馬和一個希臘青年西農。 西農告訴特洛伊人,這匹木馬乃是一匹神馬,只是因為碩大無比,無法裝上木船,這才被希臘軍隊遺棄在營地。祭司曾預言,如果木馬留在特洛伊城,那麼就永遠百戰百勝。 特洛伊人大喜,把木馬運進城裡。 夜深人靜,勞累了一天的特洛伊士兵們正在酣睡。西農悄悄來到木馬旁邊,敲了敲木馬。 木馬的肚子時,埋伏著希臘士兵。他們衝了出來,跟城外的希臘軍隊裡應外合,一舉攻下了特洛伊城……。 這就是在西方家喻戶曉的「特洛伊木馬計」。西農和那些藏於木馬腹中的希臘士兵,便是最早的間諜。 中國古代也很重視使用間諜,同時又很注意反間諜。春秋末期的孫武,寫了著名的《孫子兵法》一書。書中的《用間篇》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關於用間諜、反間諜的理論著作。《用間篇》精闢地論述了間諜的重要作用、間諜的分類、反間諜的方法、怎樣正確使用間諜等。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是大家熟悉的:荊坷受燕國太子丹的派遣,前往秦國,假借給秦王政(即秦始皇)獻督亢(今河北琢縣東南)一帶的軍事地圖,圖卷中藏了匕首。「圖窮匕見」,荊軻用匕首刺秦王,未中,當即被捕,死罪。荊軻,就是早期的間諜。他以獻圖為名,進行暗殺之類間諜活動。 春秋時的蘇秦,也是著名的間諜。他奉燕國的燕昭王之命,到齊國從事間諜活動,使齊國與鄰國不和,疲於戰爭。後來,蘇秦竟然擔任齊宰相!蘇秦的間諜活動,在燕國聯合五國進攻齊國時,終於暴露。蘇秦即被處以「車裂」極刑而死。 在《三國演義》中,蔣干受曹操派遣,借他與東吳統帥周瑜有舊,來到東吳從事間諜活動,甚至在周瑜大本營中偷看機密文件——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密信;吳將黃蓋詐降曹操,暗地裡進行間諜活動……。 古代的間諜活動,受當時科學技術條件的限制,只能靠「圖窮匕見」、「蔣干盜書」之類最原始的方法進行。當今世界上的間諜活動越演越烈。尤其是各間諜機關把最新科學技術用於間諜活動,同時各國又無不以最新科學技術來武裝反間諜技術,因此,間諜和反間諜的鬥爭,遠比古代複雜、尖銳、隱蔽。 間諜和反間諜鬥爭,是一出「靜悄悄的鬧劇」。如今,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差不多都在演出這類「靜悄悄的鬧劇」……。 世界上最龐大的間諜組織,要算是前蘇聯的「克格勃」和美國的「C.I.A」——中央情報局了。只是隨著蘇聯的解體,「克格勃」也隨之土崩瓦解。 克格勃是「國家安全委員會」俄文開頭字母的中文音譯。它是在赫魯曉夫上台之後,於1954年3月12日成立的。總部設在莫斯科。 克格勃的正式編製諜報人員,便有50萬之眾。也許,這還是一個大大縮小了的數字。據說,其中有4萬多人並不是在蘇聯的國土上活動。 克格勃分4個局——第一總局,第二總局,第四總局,第五總局。其中第三總局空缺。 第一總局為對外諜報局。 第二總局為國內防諜局。 第四總局為邊防總局。 第五總局為秘密警察局。 另外,克格勃還下設7個直屬局、6個直屬部。 克格勃設有「技術學校」,專門訓練間諜。間諜的課目有電報術、攝影術、竊聽術、爆破術、密寫術、毒殺術、外語,還有格鬥、擒拿、射擊技術。 克格勃訓練間諜,為的是要跨過蘇聯的國界,進入異國刺探軍情。怎樣才能使在蘇聯土生土長的人,搖身一變,成為「外國人」呢? 克格勃挖空心思,在外人莫入的地區,建立起蘇聯國土上的「異國他鄉」——有「美國」城,有「英國」城,有「加拿大」城,也有「中國」城等。城裡的建築、陳設,一概仿照所模擬的國家。在那裡,居住著來自這些國家的叛逃分子。間諜在那裡長期生活,學習「外國」的語言、生活習慣等等。一直到學得純熟了,像個「外國」人了,這才「畢業」,被派往國外。 除了克格勃之外、蘇聯還設有間諜情報機構——『蘇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簡稱「格勒烏」 美國的間諜機構較多,鼎鼎大名的是「中央情報局」,英文縮寫「C.I.A」。它是美國最大的間諜機構。 中央情報局成立於1947年7月,總部設在華盛頓。 中央情報局公開的編制人員為16萬,實際數字比公開的數字多幾倍。它的經費每年為100億美元。 中央情報局之下,設13個部門。跟克格勃一樣,中央情報局的間諜也遍及全球,在各個角落悄悄地幹著不可告人的勾當。 中央情報局的頭目深知在現代社會中,如果沒有高深的文化科學知識,幾乎無法進行間諜活動。因此,他們招收時間諜,並非那些亡命之徒、草莽之輩。據報道,中央情報局的成員中,絕大部分是大學畢業生,其中5%還獲得過博士學位、成為「博士間諜」!這些大學生,分屬於281個專業,其中35%是社會科學,24%是企業管理,20%是數學、物理,11%是工程技術,6%是生物學,4%是軍事情報。有1/3的成員懂一種外語,1/7的成員懂3種以上外語。最近幾年招收的新諜報人員中,博士占16%,碩士占3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之死,一直是一個歷史學家們關注的謎。 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軍聯合船隊司令官,是偷襲珍珠港的策劃者和指揮者。正因為這樣,他成了美軍的眼中釘、肉中刺。 1943年4月18日,當山本五十六坐著雙引擎轟炸機飛往布干維爾島的時候,飛機失事,山本遇難。日本從飛機殘骸中找到他的屍體,發現他的手還緊握著軍刀。 山本五十六是怎麼死的?是飛機故障,還是遭到暗殺? 一直到1979年,當時親手擊落山本座機的美國空軍上校仲馬斯·格·朗菲爾發表了回億錄,才披露了山本之死的真相。原來,當美軍獲知4月18日上午9點45分山本五十六要飛抵布干維爾島的卡伊裡機場,便組織了16架洛克希德閃電式戰鬥機在半途截擊。山本和他的參謀部乘著2架轟炸機,由6架零式戰鬥機護航。山本辦事一向非常準時。那天,他的飛機準時起飛,落進了美軍的伏擊圈,遭到突然襲擊。山本座機被擊中墜毀。 山本的行蹤是極端機密的,為什麼會被美軍知道呢? 關鍵在於美軍破譯了日軍的密碼。山本在抵達布干維島前一天,曾用密電告知了那裡的日軍指揮官。 密電碼,是屬於核心機密。為什麼密電碼如此重要呢?這是因為電報是現代最常用的遠距離通訊技術。電報的無線電波是短波,通過大氣電離層的反射而傳到遙遠的地方,我方能收到,敵方也能收到。然而,電報的內容只許我方知道,不能讓敵方知道。怎麼辦呢?那就是採用密電碼。這樣,敵人即使截獲了電波,也無法獲知其中的內容,猶如「文盲」看書。目不識丁。 但是,一旦密碼被敵方破獲,就能譯出電報的內容,造成嚴重洩密。山本五十六之死,就是死於密碼洩密! 正因為密碼如此重要,它常常成為各國間諜爭奪的對象。間諜機關大都培養了一批「密碼專家」,專門從事破譯敵方密碼的工作。另外,也常派出間諜,以各種方式打入敵方,偷取密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特工人員在戰場上找到一本燒殘的蘇聯密碼,如獲至寶。美國情報機關就用這本密碼,破譯了蘇聯的許多密碼。然而,蘇聯竟一直未發覺。 1953年,美國法院判處美國科學家羅森堡夫婦死刑,指控他們把製造原子彈的秘密洩露給蘇聯。這件事轟動了世界。美國在當時是以羅森堡的妻弟、美軍機械師林格拉斯為證人,揭發羅森堡夫婦的叛國行徑。直到1980年5月,美國《時代》週刊這才披露,原來美方當時是從破譯蘇聯密電碼獲知羅森堡夫婦情況的,用林格拉斯出庭作證只不過遮人耳目而已。 一般來說,軍用的密碼是經常變換的。隨著電子計算技術的發展,現在有的間諜機關正在用電腦分析敵方的電文,以求破譯密碼哩。 1972年,當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他的一位待從總是隨身拿著一隻與眾不同的黑皮包。那包裡裝著一台小型的「語言保密通信機」,專供總統通信之用。儘管它通過短波無線電跟設在世界各地的7個衛星地面站聯繫,再由地面站轉發,但是幾乎用不著擔心被破譯。因為它是通過語言保密通信機發送的,對方是用語言保密通信機接收的。它的核心部分,用的是「數字化聲碼器」,很難破譯。 其實,除了密碼電報之外,普通電報之中,也包含著秘密。 據雲,1971年9月13日發生的林彪事件,最早被日本情報部門獲悉。那是因為日本情報部門對中國的民用明碼電報也進行監控。那時,忽然從發自北京的民用電報中,發現很多緊急召回正在探親士兵的電報。日本情報部門據此斷定,北京發生了異常情況。雖說還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異常情況。 1945年,美國駐蘇聯大使哈里曼收到了蘇聯贈給的珍貴禮物——雕刻精美的美國囤微。哈里曼把這件象徵著美蘇友誼的禮物掛在大使館的書房裡。 過了7年之後——1952年,一位美國國務院的保安人員路過莫斯科,住在大使館裡。他發現那個國微裡裝有竊聽器!這件事使美國大為震驚,才算明白那「象徵著美蘇友誼的禮物」的真正使命。 竊聽,早在古代就有了,叫做「隔牆有耳」。不過,古代是靠人耳竊聽,目標容易暴露,而且竊聽的距離也很有限。 中國的「末代皇后」婉容失寵,被打入冷宮之後,受到嚴密的監視,包括被竊聽。在婉容身邊侍奉的周君適,曾寫下當時的真實情景: 「博儀的妹妹二格格韞和,還有一個姓劉的太監和崔小姐,都是溥儀派來監視婉容的。婉容會見宗室內眷,或陳曾壽進講時,二格格經常躲在屏門後或窗外竊聽。婉容的一言一行,隨時通過這個『尖嘴麼姑』報告給博儀知道。婉容左右的人,包括陳曾壽在內,提起『二格格』,莫不恨之入骨。陳曾壽的長女邦巽、次女邦荃、兒媳毓倩文(親王的後人,溥儀的侄女)經常入內廷陪伴婉容,陳曾壽再三叮囑兩女、女媳對婉容講話特別慎重,以防『二格格』竊聽,在博儀面前搬弄是非。有一次,邦荃進見,婉容凝目不語,但以手指書空作『宮中黑暗』四字」。 現代竊聽技術,是隨著無線電科學的誕生而發展起來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便互相用竊聽器竊聽對方的機密談話。到了現在,竊聽器在國外已經非常盛行,成為竊取情報的重要手段。據美國記者透露,在1975年,美國聯邦調查局就曾竊聽了5萬人的電話,竊聽的次數達50萬次,實際竊聽電話次數遠不止此。據法國官方估計,1976年在法國各地,大約有30萬隻竊聽器在工作。 竊聽裝置,一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微型發射機,也就是竊聽器;另一部分是接收機,用於收聽。微型發射機把竊聽到的聲音,用高頻無線電波發射出去。它的作用類似於電台。接收機的作用則類似於收音機,收聽微型發射機發來的訊號。 隨著無線電技術的發展,竊聽器越造越小,實現了微型化,更便於隱蔽、偽裝。小巧的竊聽器,有的隱藏在鋼筆、手錶、打火機、戒指裡,有的「化裝」成鈕扣、圖釘。前蘇聯克格勁間諜曾把竊聽器悄悄裝在美國駐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的大使的鞋跟裡。不久前,美國甚至製成一種超微型竊聽器,可以藏匿在藥丸裡,在人肚裡竊聽! 美國還發明一種代號叫「(蟲戚)」的竊聽器。(蟲戚)本是一種軟體動物,用腹足牢牢地吸附在海邊的巖礁上。「(蟲戚)」也具有粘性,可以用汽槍發射,悄然粘附在牆壁上,幹著竊聽的勾當。』 有竊聽,就有反竊聽。在一些重要的機密部門,經常要請電子專家帶著儀器來檢查,查出那些正發出無線電波的竊聽器。有趣的是、有時電子專家剛剛清查了一批竊聽器,誰知就在電子專家走後不久,又被悄悄裝上了新的竊聽器。 法國第七情報處處長勒霍瓦·芬維爾少校,是一位「竊聽專家」。他曾公開出版回憶錄,坦率地講述了1964年在法國嘉納舉行「肯尼迪回合」夏季會議時,他怎樣策劃對美國副國務卿喬治·鮑爾進行竊聽以及竊取情報的。他的回憶錄寫得頗為翔實、精彩,下面摘錄一段原文 「我選擇了第七處最優秀的成員雅克·凡安去執行這次不同尋常的任務。雅克來到嘉納進行現場偵察,住進為美國代表、副國務卿喬治·鮑爾準備的房間裡。他在這房間裡整整待了兩天。他對哪塊地板發出聲音,哪扇櫥門『吱吱』作響都一一作了記錄,並把聲音的頻率也都記了下來。他複製了所有的鑰匙,並選定了安裝竊聽器的位置。 「一般我們總是把竊聽器巧妙地安裝在窗簾拉桿的盡端,然後用厚實的牆布把它蓋住,使探測儀分辨不出是竊聽器還是金屬掛鉤。為小心起見,竊聽器只在美國副國務卿抵達嘉納,在他們的保衛人員檢查了房間之後才被秘密安裝。這種定向竊聽器是我們情報研究所自己設計製造的,安裝時它面對開花板。發射波就直接被樓上工作房裡的情報人員接收下來。 「我們安放竊聽器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偷聽鮑爾的私人談話,因為他在電話裡是不會談論重要事情的。我們只是要摸清他的作息時間,掌握他在什麼時候、多長時間不在房間裡,那樣我們就可以潛入他的房內進行秘密搜查。有些文件直接就可以用米諾克斯照相機在房間裡拍攝,也有一些必須偷偷地帶出房間,拿到秘密情報站進行微縮攝影,然後在國務卿返回房間之前放回原處。 「通常,為配合這類行動,我們有一個設在一輛被偽裝成為白色洗染車上的流動情報站。但是這一次,我必須配備最優越的條件來保證行動的順利進行。我決定利用旅館的一個房間來作為臨時情報站。在那裡,我們必須盡快地把膠卷沖洗出來,以便當場檢驗底片是否合乎理想,是否需要重拍,然後把照片翻印出來,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巴黎。 「我們的行動小組,包括技術人員在內共有15人左右。都住在上面一層樓。一套房間用來作為監聽中心站,一位精通各國語言的諜報員守候在竊聽器的擴音器旁。 「在美國副國務卿喬治·鮑爾到達前的24小時,美國保安人員仔細地檢查了他的房間。等他們檢查完畢,離開房子,一個化裝成服務員的情報人員走進屋裡在窗簾的拉桿上安放了微型定向竊聽器。 「第一天晚上,鮑爾在一群保鏢的簇擁下去參加開幕宴會。其他國家的部長們,也一個接一個相繼離開了他們的房間,在保駕人員的護送下走出了飯店。我感到欣慰的是沒有一個國家認為有必要留人在旅館值班,他們以為把房門關牢、鎖上就行了。這樣,當代表們離房去參加『肯尼迪回合』的漫長會議時,當他們在夜晚去海灘散步、品嚐野味或去市長邸宅作客時,我們就潛入他們的房間進行秘密活動,直到守候在門外的偵察人員發出信號說代表們已踏上回來的路程,我們馬上離開房間,鎖好門回到自己的工作房。 「雅克是專門負責鮑爾的房間的。雅克發覺粗枝大葉的美國人把信件都任意攤在桌子上。他又在房角裡看到一個上了鎖的文件包。開鎖對他來說是不存在什麼問題的,當他打開包一看,裡面裝著各類文件以及華盛頓拍給鮑爾的電報譯文,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迭厚厚的稿件。20分鐘以後,他離開了房間,把膠卷迅速交到樓上的情報站。不到一個小時,文件被沖洗放大出來,我檢查了文件是否清晰,是否需要重拍,然後將原件送往巴黎,送到戴高樂將軍那裡……。 「開始,固執的戴高樂將軍只認為自己已經把歐洲人全部聯合起來了,對任何動搖這個信念的消息,他都不相信。不過,當他聽了我的匯報,知道這份情報來自美國副國務卿鮑爾那裡,再也不能有絲毫的懷疑了。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戴高樂將軍急急忙忙趕往嘉納,參加會議……」。 法國情報處處長的這一段自白,清楚地說明他們如何進行竊聽,竊取機要情報,以至改變了法國首腦對重要國際問題的決策。他們的竊聽手段,要比當年清末的「二格格」韞和不知要高明多少。 其實,法國的情報部門竊聽別的國家機密,而別的國家的特工又反過來竊聽法國的機密。 法國駐莫斯科的大使館由於屢遭竊聽,乾脆用有機玻璃建造了一個辦公室,懸空吊著。人們在這個辦公室裡密談,好幾個聲音發聲器同時發出聲音,據說這樣可以防止竊聽。 除了秘密竊聽之外,還有公開的「偵聽」。最為轟動的,要算是1983年的「007號班機」事件。 那是在1983年9月1日凌晨3時38分,韓國航空公司的「007號班機」受到蘇聯戰鬥機發射的導彈的攻擊,在薩哈林以西的海馬島附近被擊落。 這是世界罕見的攻擊民航班機的事件。消息傳出,輿論嘩然。 起初,蘇聯方面「沒有承認擊落客機」。 就在這時,日本自衛隊公佈了他們當時『偵聽」蘇聯空軍戰鬥機與地面空軍聯繫擊落「007號班機」時對話錄音。從錄音中,可以清楚聽見蘇聯戰鬥機駕駛員在向「007號班機」開火前幾秒鐘的話音:「瞄準目標!」「瞄準了!」「開火!「打著了!」 在鐵證面前,蘇聯方面不得不承認是他們擊落了「007號班機」。當然,他們又反過來揭露「007號班機」上裝有低空照相機,偏離正常航道,在蘇聯上空秘密拍照……。 不過,透過日本自衛隊所公佈的錄音材料,卻也說明日本的「偵聽」範圍是多麼廣泛,多麼精密! 我國國家安全部門曾多次破獲外國間諜機關對我國進行竊聽活動。 在我國某地人跡罕至的山上,有一堆很不醒目的亂石。如不注意,從旁邊走過,也不以為然。但是,它也未能逃脫我偵察人員的眼睛。原來,它的外面,是一個凹凸不平的玻璃鋼罩,偽裝成亂石堆一般。在玻璃罩內,是一套重達250公斤的「地面電子信號自動截取設備」。它是某國諜報機關空投的,用來竊聽附近的我國某軍事基地的種種無線電信號。 在我國某處邊境,還發現空投的奇怪的「樹」。遠看,它像一棵熱帶樹。其實,它的樹枝,便是經過偽裝的天線。這種樹叫做「竊聽樹」,它的「樹於」和「根」部,裝有竊聽設備,可以竊聽從附近經過的軍車聲音,計算出我邊防部隊調動的時間,數量。 在我國另一邊境的電線桿上曾發現長方形的太陽能電池板。邊防戰士爬上去一看,上面用中文寫著「中國氣象實驗用」。哦,大概是氣象科技人員在做什麼實驗吧?戰士們沒有把它輕輕放過。經過仔細觀察,發覺太陽能電池板的導線連結著電線桿上的一個白瓷瓶。這是在做什麼氣象實驗? 細細一查,弄清了它的真面目:原來,白瓷瓶裡裝著竊聽感應器和竊聽發射機!當電線桿上的電話線中有電話、電報、傳真信號通過,那竊聽感應器便能發生感應,竊取信號。然後,通過竊聽發射機發射出去,國境線對面的接收站便收到了情報。不過,竊聽感應器、竊聽發射機長年累月地工作,用乾電池的話,是不行的。怎麼辦呢?間諜便在電線桿上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利用太陽能供電。當然,太陽能電池板很醒目,容易被人注意。於是,寫上「中國氣象實驗用」字樣,遮人耳目……。 竊聽器不斷射出無線電波,終究容易暴露。間諜們求助於激光,研製「激光竊聽器」:當人們在室內談話時,窗玻璃隨聲波不斷振動。間諜們在遠處用一束看不見的激光照在玻璃上,反射到另一處的激光接收機。玻璃不斷振動,接收到的激光也就時強時弱,把這強弱變化通過信息轉換,便可獲知人們在室內的談話內容。 激光竊聽器用的是紅外激光,肉眼看不見。激光竊聽器的有效竊聽距離,達500米。有趣的是,德國有一家公司大批生產激光竊聽器,公開登出廣告,向各國間諜機關高價兜售。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西方世界便在軍隊中流傳一句名言:「注意!敵人的耳朵在聽著你!」如今,這句話在西方世界幾乎人人皆知,誰都要提防著「敵人的耳朵」——竊聽器! 在法國驚險故事片《沉默的人》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一位「作曲家」的五線譜受到警察局的檢查,結果發現,在五線譜的一個音符中,查出一份密密麻麻寫滿了字的情報。 其實,這樣的事,在世界各地經常發生。 美國情報局曾截獲一個克格勃間諜從美國寄往蘇聯的信,在郵票背面發現一個小黑點。經放大,看出一排排由5位數字組成的密碼。 這種技術,叫做「微縮攝影」或「微縮照片」。平常,你拍了1寸照片,可以放大為2寸、4寸、8寸;同樣,也可以縮小為原面積的1/2、1/4、1/8。微縮攝影就是把情報縮小,便於秘密投遞。 微縮攝影在照相術發明之後,就有人研究了。1839年,英國人約翰·丹森用顯微透鏡做微縮試驗,第一次把一張報紙那麼大的情報,縮成一寸照片那麼小。 1860年,英國人大衛·布魯斯特已能把報紙那麼大的情報縮小到像一滴墨水那麼小。 在1870∼1871年普法戰爭中,微縮情報得到了第一次實際應用。 當時,巴黎被普魯士軍隊團團圍困。法國政府便把長達3000頁的情報,縮制到幾英吋的膠片上,放在小盒裡,捆紮在一隻鴿子的尾巴上。鴿子從空中飛越了普魯士軍隊的防線,來到法國軍隊那裡。於是,法國軍隊把膠片放大,得到了關於孤城巴黎內的最詳盡的情況。 到了今天,攝影術已經非常發達,所以把情報縮小到只有一個音符那麼小,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了。人們還在研究,把一個藏書100萬冊的圖書館內的所有資料,全部微縮,裝在一隻鞋油盒裡帶走。 曾經發生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當一個間諜從某園出境時,受到極為嚴格的檢查,從他的行李到衣服口袋都查過了,沒有發現什麼可疑之處,只得把他放走。誰都未曾注意到,他正在抽著的煙斗裡,藏著一卷微縮膠片! 現在,各國間諜都普遍採用微縮技術傳遞情報,這麼一來,給公安人員出了難題:怎樣才能搜查到那些只有芝麻那麼小的微縮情報呢?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如果用一種氮激光器射出的波長為3371微米的紫外線激光,照射信件或書刊,那麼「躲藏」在裡面的微縮膠片會射出明顯的螢光,暴露出自己的「面目」! 1978年9月7日,在英國倫敦,一個年近50的男人匆匆忙忙去上班,走在擁擠的人行道上。他的右大腿被一個身材魁梧的人用雨傘刺了一下。那大漢在轉眼之間就不見了。 那個男人上班後,感到右大腿很痛,被送到醫院。4天之後就死了。 死者名叫格奧爾基·馬爾科夫,本是保加利亞的一個劇作家,在1969年訪問意大利時叛離了祖國,後來在英國廣播公司工作。他常常在廣播中抨擊保加利亞當局。 由於馬爾科夫是被雨傘刺死,於是這一案件便被稱為「殺人傘案件」。 奇怪,一個人被傘尖碰了一下,怎麼就會喪命呢? 馬爾科夫之死,引起了英國警察當局的注意。法醫解剖了馬爾科夫的屍體,在他的右大腿肌肉中,找到一顆直徑為1.7毫米的銀光閃閃的小圓珠。經鑒定小圓珠上,有兩個微小的孔,小圓珠的中心是空的,容積約為0.4微升。在小孔附近,找到蠟跡。估計兩個小孔本來是用蠟封死的,進入人體後,蠟化了,小圓珠裡的東西流了出來。 小圓珠裡裝了什麼東西呢? 是有名的毒藥氰化鉀——『山□」嗎?按照小圓珠裡的容積計算,最多只能容納0.4毫克以下的毒劑。然而,氰化鉀使一個成年人致死,起碼要100毫克,比半粒米還大,無法裝進那顆小小的圓珠裡。另一類跟氰化鉀差不多劇毒的藥物是砷化物,它的致死量也是100毫克。有機劇毒藥「氟代醋酸」和「二甲基汞」,雖然比氰化鉀更毒,致死量也要50毫克,無法容納在小圓珠之中。 是放射性元素嗎?不是。經過檢查,馬爾科夫的血液裡,並沒有放射性物質。 是細菌或者病毒嗎?也不是,因為馬爾科夫並沒有明顯的細菌或病毒中毒的症狀。 經過法醫們的仔細鑒定,並研究了有關的間諜情報,最後查明小圓珠內裝的是劇毒的「蓖麻毒素」(Ricin)。 蓖麻毒素是從蓖麻籽中提取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化學生物戰研究機構就開始提取蓖麻毒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開始生產這種毒素。後來,蘇聯獲知了有關情報,也著手研究、製造蓖麻毒素。 那顆使馬爾科夫致死的小圓珠,是裝在一把特殊的雨傘裡。這是一把「殺人傘」,內有彈簧、槍管、板機等。一扣板機小圓珠就沿槍管射出,刺人人體。 小圓珠用白金來做,為的是防止蓖麻毒素變質。 除了「殺人傘」之外,間諜們還製造了種種小巧偽裝的暗殺武器,如自來水筆、打火機、照相機等。 另外,間諜們還研製了比蓖麻毒素更毒的毒劑。目前已經製成最毒的毒劑,是一種肉毒桿菌產生的毒素。0.1克這種結晶體,足以毒死1700萬人!中毒後,使人頭暈眼花,呼吸困難,在24小時內喪命。 暗殺馬爾科夫一案,據英國警察局調查,是保加利亞受蘇聯克格勃訓練過的秘密警察干的。 隨著間諜們所用的毒劑越來越毒,用量越來越少,法醫們的化驗技術也不斷改進。如今,法醫們已能從1毫升的尿中,查出幾微微克(一微微克等於一萬億分一克)的毒物。 除了用各種毒劑進行謀殺之外,間諜們還採用「致幻劑」使人產生幻覺,不能自制,或者說出真話,或者神經錯亂。在日本電影《追捕》中,那位議員就是因致幻劑「中樞神經阻斷藥AX」中毒而自殺。在古代,人們就已發現,誤食墨西哥的裸蓋菇或我國雲南的小美牛肝蕈和華麗牛肝蕈之類,會產生幻覺。 據統計,全世界已發現的致幻植物有150種,其中有130種分佈在西半球。致幻植物能使人產生幻覺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某些特殊的生物鹼。在古代,巫師利用致幻植物宣揚迷信,說什麼是「神靈附身」;如今,這些致幻植物經科學家們研究,可以提取治療神經病的藥物。 現在間諜使用的致幻劑,大都是用化學方法合成的。間諜趁人不備,把致幻劑摻入茶、酒之中,或者偽裝成藥片。 如今,如何化驗、測定致幻劑,製造相應的解毒劑,已成了公安人員面臨的新任務了。 1945年5月7日,德國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終於宣告無條件投降。 5月20日,在德國漢堡附近,英國第二軍團抓住了一個形跡可疑的人。此人穿著德國陸軍普通士兵制服,鬍子刮得光光的,戴著一隻黑眼罩。 他被押送到第二軍團總部。一位英國陸軍上尉一看,覺得此人有點面熟,但又不認識。 上尉開始審訊此人。此人吞吞吐吐,編造了一套謊言。 上尉叫來好幾位軍官一起辨認,拿掉了此人的黑眼罩,終於認出來了——他,是德國黨衛隊的首領、希特勒的左右手希姆萊!在德國法西斯覆滅前,他的照片三天兩頭出現在報紙上。正因為這樣,那位上尉從未見到過他,但是也感到有點面熟。不過,過去希姆是留小鬍子、穿制服,如今鬍子沒有了,穿著邋遢的士兵服。 希姆萊是在極為匆忙的情況下出逃的,所以他的「化裝」很拙劣,到底被英軍上尉認出來了。 化裝,本來是演員的基本功,如今已成了間諜學校的基本課,間諜機關製造了各種頭套、鬍子、眉毛、黑痣和各種服裝。間諜可以隨機應變,化妝成截然不同的角色,甚至女扮男裝、男扮女裝。 間諜化裝,通常用於以下3種場合: 1、作案——這時往往化裝成具有明顯特徵的人如禿頂、絡腮鬍子、白髮之類,叫人一看記住特徵。作案後去掉偽裝,溜之大吉。 2、偵察——外出偵察或者接頭時,需要化裝,不過盡量不要招搖。 3、潛逃——這時盡可能化裝成與原來截然不同,面目俱非,以求矇混過關。 除了化裝之外,隨著整形外科醫學的發展,間諜們把這一新技術用來為間諜工作服務。 整形外科,又叫美容術。它是通過外科手術,變醜為美,變年老為年輕,化胖為瘦。間諜們則利用整形外科技術,為一些重要人物做「改容」手術,以使面目俱非。改容與化裝的不同之處:化裝是臨時性的,改容是永久性的。 1976年,蘇聯空軍中尉別連科不滿蘇聯當局的政策,駕駛著最新式的「米格25」叛逃。美國和日本的飛機專家們,在東京以北60英里的一個飛機庫裡,拆開了那架「米格25」,獲知了蘇聯的許多軍事秘密。 別連科中尉被護送美國。美國參議院立法委員會通過了特別法令,批准別連科在美國的永久居住權。 不過,別連科雖然住在美國,也並不感到安全。蘇聯的克格勃特務無孔不入。為了確保別連科的安全。美國中央情報局對別連科進行了改容手術,使他的面貌變得認不出來,然後改名換姓,秘密地安排在一個地方隱居。這麼一來,蘇聯克格勃特務想暗害別連科,就頗費周折了。 如今,美國已有數百名「改容師」從事改容營業。改容手術費高昂。他們能把圓臉改成長臉,大眼睛改成小眼睛,鷹勾鼻改成扁平鼻……,手術在秘密狀態中進行的。改容師為改容者絕對保密。 在美國,金錢就是一切。一些監獄裡釋放的罪犯,花高價改容,使別人認不出來,然後變本加厲地進行偷盜,甚至偷到改容師頭上去。改容師遭劫,卻又不敢聲張——他用醫術為犯罪分子服務,這本身就已觸犯了法律。他,只好忍聲吞氣,自食其果! 在我國,這幾年整容外科發展很快,不少醫院都開設了整容門診部。我國的整容醫學,為的是化丑為美,消除一些生理缺陷,使患者轉憂為喜,生活愉快。 現在最常用、最普通的整容方法,是用注射器注射硅橡膠。硅橡膠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注入人體後,不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 上海市的一位中學教師,患「右面頰萎縮症」已十來年。每當他走上講台,面對著學生們投來的目光,總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整容醫師在他的右面頰注射了硅橡膠,手術只花了幾分鐘,就消除了他十多年的精神痛苦。 消息不脛而走。福州兩位因鼻樑低凹而感到不快的姑娘,遠道趕到上海。才一分鐘,注射了硅橡膠,兩位姑娘都變得十分俊美,歡天喜地地回去了……。 一個德國納粹間諜被捕了。在他的住處,搜出許多氨基比林藥片和牙籤。 審訊開始了。 「你幹嗎帶那麼多氨基比林藥片?」 「我常常偏頭痛。那是一種解痛藥。」 「你幹嗎帶那麼多牙籤?」 「我的牙齒不好。吃了肉,老塞牙縫,要用牙籤。」 然而,經過暗地裡的觀察,他並沒有飯後剔牙的習慣,而且偏頭痛也沒有經常發作。 經牙醫檢查,他的牙齒長得整齊,不大會「塞肉」。 他,被判處20年徒刑! 為什麼呢? 因為法官經過仔細調查:那氨基比林藥片,用水沖開以後,便成了一種無色「墨水」。用牙籤蘸著,寫在紙上,看不見字跡。然而,這樣的密寫信用特殊的方法處理後,紙上的字便清楚地顯示出來。當地查獲的好幾封密寫信,就是用這種方法寫的。一核對,正是那納粹間諜的筆跡……。 密寫,是間諜們常用的秘密傳遞情報的手段。看似白紙,經過顯影,便出現字跡,這就是密寫。也有的是在白紙上寫些無關緊要的話,而顯影之後,在行間出現「潛台詞」。 密寫,最普通的是用米湯水寫在紙上,用碘酒一噴,便顯出藍字。如今,這種密寫技術,早已老掉牙了。 1974年2月25日,我公安部門在北京東北部西壩河橋下,抓獲了某國派遣的間諜分子李××。李××的身上帶著一些大頭針。 帶大頭針幹嘛? 哦,大頭針是空心的,裡面裝著干的密寫劑。原來,大頭針是一枝密寫筆! 間諜們真是挖空心思,「發明」種種密寫工具。 有的間諜身帶火柴。這些火柴看似平常,一劃就著,可以點燃香煙。然而,把火柴的灰燼用水一泡,那便是一種特殊的密寫墨水。因為這些火柴桿,事先用密寫藥劑浸泡。 還有一種「密寫複寫紙」,複寫之後,字跡看不見。然而,採用特殊的藥劑顯影,便出現清晰的字跡。 各間諜機關都招收了化學專家。這些專家的才智,花費在墨水瓶裡!他們絞盡腦計,利用化學反應。發明了一種又一種密寫劑及其相應的顯影劑。 如果說密寫劑是鎖的話,顯影劑就是鑰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種密寫劑,要用一種相應的顯影劑才能顯示字跡。 對密寫劑的要求是,寫出來的字跡是無色的; 對顯影劑的要求是,能把無色的字跡變為有色。 密寫信,常常通過郵局投遞。由於字跡無色,不易被人發覺。 然而,反間諜機關長期跟間諜們打交道,對密寫劑的種類、成分及其顯影規律,也掌握了八九不離十,因此,往往能很快配出開「鎖」的「鑰匙」。 間諜機關的化學專家們呢?又努力創造新花招,發明新的密寫劑,使反間諜機關無法顯影。 間諜和反間諜,就這樣無休止地展開鬥爭,如同孫悟空智鬥牛魔王一樣。 不過,這種鬥爭,只是在小小的墨水瓶裡激烈地進行…… 一個間諜落網了。 在她的身上和行李中,查不出什麼可疑的東西。 在她的小巧而精美的手提包裡,兩塊巧克力引起了注意。 一位年輕的反間諜人員拿出了小刀,打算切開檢查,立即被他的上司阻止了。 上司拿走了巧克力,在暗室裡才打開。 哦,這是帶「餡兒」的巧克力! 這「餡兒」不是別的,正是一卷未經沖洗的微型膠卷。 倘若不是上司富有經驗,讓那位年輕的助手在光天化日之下打開的話,對不起,膠卷曝光了,那就抓不住罪證了。 除了用密寫信件傳遞情報之外,間諜們的花招真不少。反間諜機關把間諜們用來裝運情報的東西,戲稱「集裝箱」。 那巧克力,只不過是「集裝箱」中的一種。 肥皂、香煙、熱水瓶夾層、衣服夾層、帽沿、鞋跟、罐頭……,都曾成為間諜們的「集裝箱」。 有的間諜機關甚至製成了外貌與普通硬幣一模一樣的空心盒子,裡面放著微型膠卷。這樣,間諜們只消裝成買什麼東西,在交錢、找錢的一剎那,神不知鬼不覺,一盤微型膠卷就從一個間諜手中交到另一間諜手中。 他們所傳遞的微型膠卷,往往不沖洗。這樣,反間諜人員一不小心,即使查到了微型膠卷,當即全部曝光,等於銷毀了罪證。再說,即使微型膠卷是在暗室裡被拆出來,可是,這些微型膠捲往往只有特別配方的顯影劑才能顯影。不掌握這把「鑰匙」,還是白搭! 間諜們使用的微型照相機,已經越來越小,最小的直徑只有2厘米。這些微型照相機裝在手錶、傘柄、自來水筆、錢包裡。它可以把15×20厘米大小的文件,縮拍到1×1.5毫米。 間諜活動無孔不入,使各國的駐外使館深感不安。 各國政府和它的駐外使館之間,除了用長途電話、密碼電報聯繫之外,常常有許多機密文件要往返運送。這些機密文件,顯然是間諜們矚目的。 怎麼辦呢? 如今,很多國家製造了特殊的「集運箱」,以運送重要的外交文件。 這種「集運箱」叫做「信使箱」。它是鋼製的匣子用密碼鎖鎖上。箱內裝有自爆裝置。 如果不知道密碼,用強力開箱,自爆裝置便爆炸。把箱內的文件炸得粉碎。 也有的「信使箱」裡裝的是磁帶。磁帶上記錄著駐外使館人員匯報工作的話音,或者政府領導對使館工作發表的談話。這種「信使箱」裝了自動消磁裝置,一旦用強力開箱,得到的不過是一卷卷無聲磁帶——因為自動消磁帶裝置已把磁帶上的聲音統統抹去! 1960年5月1日,高空中的一聲爆炸,震驚了世界,一架美國高空偵察機飛入蘇聯內陸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附近,被蘇聯地對空導彈擊中。飛機被擊毀,飛行員加裡·鮑爾斯在飛機墜落時跳傘,被蘇聯俘獲。 蘇聯公佈了飛機殘骸照片和生擒鮑爾斯的照片。 這架飛機,便是在高空中進行間諜活動的U-2飛機。 1960年5月14日,美、蘇、英、法4國首腦會議在巴黎召開。赫魯曉夫努氣沖沖地要美國總統艾林豪威爾就「U-2飛機事件」進行道歉,艾森豪威爾不予置理,弄得4國首腦會議不歡而散。 其實,早在1955年,美國凱利·約翰遜便設計了U-2飛機。從1956年起,U-2飛機便在蘇聯上空進行間諜活動。 美國中央情報局副局長弗農·阿·沃爾斯特在他的回憶錄中,曾這樣談及U-2飛機: 「在1960年之前,這種飛機已經在蘇聯上空飛行了將近4年,飛機上裝有非常完善的照相機,對蘇聯內部活動的情況和生產武器的情況拍攝了大量照片。蘇聯人用雷達和肉眼觀察到有飛機飛越他們的領空,但是公開抗議或承認有此事情,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奇恥大辱。於是他們默不作聲著手發展地對空導彈來射擊U-2飛機。在這近4年裡,許多U-2飛機在航程中沒有一架受到嚴重的威脅,而這種偵察飛機已成為日常工作。當然,美國總統是知道整個計劃的,而美國政府的高級官員也由於拿到飛行所得的高級情報而瞭解到一些情況。這種照片使美國人看到鐵幕後面的大工廠和軍事基地進行活動的第一手材料。」 U-2飛機的製造成功,標誌著間諜活動從地面上升到高空。地對空導彈擊落U-2飛機,意味著高空也成為間諜和反間諜角逐的場所。 U-2飛機,也就是高空偵察機。那個被擊落的美國飛行員鮑爾斯曾在他的回憶錄《越界飛行》中,很具體地加以描繪: 「全機銀灰色。機冀是最為觸目的。機身長約40英尺。機翼伸展竟達80多英尺。就像巨鳥的翅膀那樣,在地面時稍稍下垂,在空氣急流中,可以看得出在拍動。 「這就是U-2,基本上是有馬力的滑翔機,在滑翔機的殼子裡裝上噴氣機的引擎。不同之點是,它具有的性能,是滑翔機或噴氣機從來所未有的。它能飛到以前的飛機從未達到過的高度,而且每次可以保持這一高度數小時。 「U-2起飛,不需要長跑道,1000英尺就夠了。爬高快得驚人。 「1955年8月29日,英國空軍聯隊長華爾特·福·吉伯駕駛一架堪培拉式B型噴氣轟炸機,創造了飛行高度的國際新紀錄,到達65889英尺。我們每天都打破這個紀錄,而且每次都可以在比這更高的空中逗留數小時。我們的飛行高度是68000英尺。 「如果下面的天氣很好,從這個高度遠眺,景色非凡,整個地面就成了一幅巨大的活地圖。 「任何其他人從來沒有飛得那麼高,而我飛了。只有一件事不如意:我不能吹給外界人聽……。 U-2飛機上裝有高空照相機。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當時是怎樣準備發射的,發射場在哪裡,宇宙火箭有多高,美國用U-2飛機偵察得清清楚楚。美國中央情報局甚至還把U-2飛機拍攝的蘇聯衛星發射場照片拿給法國總統戴高樂看! 由於U-2飛機被擊落,美國的空中間諜活動才昭然於世。 U-2飛機同樣不斷在中國上空進行偵察飛行。我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用地對空導彈,分別在1962年9月9日、1963年11月1日、1965年1月10日、1967年9月8日,在我華東及華北地區上空擊落了4架美制蔣軍U-2型高空偵察機。這些飛機的殘骸,如今成為北京軍事博物館的展品。 間諜和反間諜鬥爭,從地面發展到空中,到高空,如今已發展到太空。 1985年1月25日,美國發射的「發現號」航天飛機,攜帶了一顆間諜衛星進入太空,用來偵察蘇聯、亞洲、歐洲的軍事活動。 今天,曾經飛入太空的間諜衛星,數以千計。就在你看這本書的時候,在你的頭頂上,恐怕就有間諜衛星在飛行! 說起間諜衛星,不能不提及1960年5月14日巴黎「4國首腦會議」開幕那天富有戲劇性的小插曲。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副局長沃爾特斯以美國代表團翻譯的身份,出席了會議。他在回憶錄中,以風趣的筆調,記述了赫魯曉夫向美國總統當面提出抗議時他目擊的情景: 「當赫魯曉夫念到稿子中關於美國飛機飛越蘇聯領空時,他的手直指天花板,似乎此時此刻有一架U-2飛機在我們頭頂上飛著。他說:『我被人飛越了!』 「戴高樂插話說,他也被人飛越了。 「赫魯曉夫問道:『是你的美國盟友嗎?』 「戴高樂回答說:『不,是你。昨天,就在你從莫斯科出發之前,你發射了一顆人造衛星,給我們強烈的印象是它要在法國領空飛越18次,但並沒有得到許可。我怎麼能相信你們就不會利用衛星上的照相機拍攝法國的照片呢?』 「戴高樂雙臂往胸前一交叉,以詢問的目光盯著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張口結舌。接著,他的臉上顯露出非常愉快的表情。他雙手高舉過頭,清楚地說:『天曉得我的雙手是干於淨淨的。你不能認為我們會於那種事吧?』 「戴高樂說:『那麼,你們是怎麼拍攝那些月球背面的照片的呢?你們還曾振振有詞,引以為驕傲地給我們看哩!』 「赫魯曉夫說:『噢,只有在那顆衛星上我們安裝了照相機。』 「戴高樂說:『噢,你們只有在那顆衛星上安裝了照相機。天曉得,請繼續念你的稿子吧。』 「這一番交鋒搞得赫魯曉夫慌了手腳,他在念那冗長的聲明時,雙手越發顫抖了……」。 這確實是戲劇性的交鋒:你在我的領空用U-2飛機偵察,我在你的領空用間諜衛星偵察……。 如今,間諜衛星已成了世界上「公開的秘密」。間諜衛星又叫偵察衛星,裝有高分辨率的照相機,在太空中俯攝軍事目標。 比起偵察飛機來,偵察衛星有幾大優點: 第一,飛得快。偵察衛星的飛行速度,一般可達每小時3萬里,比飛機快幾十倍。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偵察遼闊的區域; 第二視野大。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偵察衛星比飛機高得多。如果高度為300公里的話,它可以拍攝幾千平方公里的範圍; 另外,衛星上沒有發動機的震動沒有大氣的干擾,也有利於攝影。 除了拍照之外,偵察衛星也可以用來在太空中」竊聽」——截獲其他國家通訊衛星中的機密電波,發回本國的地面站記錄下來。 現在的偵察衛星,可以拍出牆上的大字標語。有些外國記者甚至認為偵察衛星可以「查明」地面上的士兵是否剛剛刮過鬍子。偵察飛機飛得比偵察衛星低,對於細節可以拍得更清楚些。正因為這樣,在偵察衛星滿天飛的時代,偵察飛機依然經常出動。 跟其他人造地球衛星相比,偵察衛星往往具有這麼一些特點: 第一,軌道低。太高了,離地面太遠無法偵察; 第二,壽命短。因為軌道低,衛星受到地球的引力也大,飛不了多久,便被吸人大氣層墜毀; 第三,數量多。因為壽命短,不得不三天兩頭發射偵察衛星,以代替那些墜毀了的夥伴。 其實,第三個特點是由第二個特點決定的,第二個特點則由第一個特點決定的,而第一個特點則由偵察衛星的使命所決定的。 有的偵察衛星的壽命,只有幾天而已。 儘管美國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從不公佈它發射的偵察衛星的數目。然而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據統計,美國從1959年2月28日起,至1962年4月18日,發射了39顆偵察衛星。由於嘗到了「甜頭」,美國發射偵察衛星越來越頻繁。尤其是在中東戰爭期間,有時在一天之內美國連發幾顆偵察衛星。 偵察衛星拍攝的照片,可以通過電傳,發回地球。但是,你能接收,我也能接收,容易洩密。再說,電傳發回的照片清晰度不夠高。 怎麼辦呢? 人們發明了「回收技術」:通過遙控指令,當偵察衛星完成拍攝任務之後,自動把膠卷放人回收艙,返回地球。回收艙能夠準確地在預定地點著陸。人們可以從回收艙內取回「太空照片」。現在,凡是具備回收艙的人造衛星,十有八九是偵察衛星。 寂靜的太空不平靜。如今,它不僅成了各國間諜衛星活動的領域,甚至發生「太空戰爭」:人們正在籌劃用航天飛機接近別國的偵察衛星,用機械手把它「抓獲」;也有的在籌劃用一種特殊的攔截衛星發射激光,以「殺傷」對方的偵察衛星……。 間諜和反間諜的鬥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翻新花樣,愈演愈烈。 英國的一家紡織工廠門口,忽然冒出了一家日本飯店。 這家飯店是「夫妻老婆店」,一對日本夫婦又是老闆又是服務員。 他們的飯菜經濟實惠,服務態度又好,很快就吸引了許多紡織工人。 這對日本夫婦很快就跟工人們混熟了,跟工廠門衛混熟了。有時,還常常進工廠,到車間裡給工人送飯……。 這家日本飯店開設了一年之後,儘管生意越來越興隆,那對日本夫婦似乎還是留戀故鄉,終於又回去了。 後來,這家英國紡織工廠的總工程師訪問日本,當總工程師聽說一家日本紡織廠已經採用他們的紡織新技術,便去訪問。 一進廠門,日本廠長夫婦前來迎接。英國紡織廠總工程師覺得面熟,好像在哪兒見過。 對啦,那不正是在廠門口開飯店的日本夫婦嗎? 直到這時,英國紡織廠的總工程師才恍然大悟:這對日本夫婦,原來是「工業間諜」!他們借口開飯店,刺探英國紡織新技術……。 一提起間諜,人們的印象中總是以為竊取別國政治、軍事機密的。不,如今不少間諜專門從事竊取別國工業生產機密和經濟情報,叫做「工業間諜」。 當今,世界上的工業間諜人數眾多,活動頻繁。法國軍事情報機關首腦蘭區文就曾經指出:光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用於工業間諜活動的經費預算,就等於法國所有情報機關合在一起的預算! 這話不假。美國報刊也曾這樣透露:根據對美國1558家公司進行的調查表明,其中1324家公司公開承認,他們都僱傭了工業間諜,以求在競爭中搞垮對方。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擁有自己獨立的「工業間諜網」! 美國報刊對工業間諜無孔不入的活動,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 「工業間諜使用最現代化的技術。美國參議院一個委員會進行了一次有關工業間諜活動調查,列舉了其中一些超現代化的裝備:裝在自來水筆和打火機內的錄音機;超微型的無線電發報機、傳聲器、接收器、微型電視攝像機和紅外線照明器、高速翻拍機等等。該委員會為此對企業界人士提出忠告,看一看別人送來的花束中有沒有藏著電視攝像機或者竊聽器;在吞下阿斯匹靈藥片之前先把它化開,因為裡面可能藏著看不見的微型竊聽器,在人肚裡把周圍的對話發送出去。 許多企業為了自衛和防止工業間諜,設計了機關重重的專門會議廳,同時來往信函都通過數字密碼來傳遞信息。有的時候為了逮住工業間諜,把反情報工作人員裝扮成職員,派駐到企業內去……」。 據報道,為了對付工業間諜,美國各大公司僱用了17萬6千名看守和反情報工作人員,這麼多人相當於美國的14個師! 美國的《幸福》雜誌披露:「在美國聖弗蘭西斯科灣西南,通常叫做硅谷的半導體工業地區,日本的工業間諜異常活躍。其目的是搜集日本的富士通、日立製作所等生產電腦廠家所需的尖端技術情報。」 日本把美國的工業間諜稱為「工業海盜」。美國則把日本的工業間諜稱為「虎、虎、虎」——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偷襲珍珠港用的聯絡暗號叫作「虎、虎、虎」。 許多工業間諜都是大學畢業生,懂幾國外語——因為不懂現代科學的人,連充當工業間諜的起碼資格都沒有! 除了工業間諜之外,體育間諜、文化間諜、科學問諜……,五花八門間諜,刺探各方面的情報。 就拿體育間諜來說,專門瞭解別國怎樣訓練運動員的,刺探別國球隊臨賽前制訂的作戰方案。在日本東京球場,便曾在隊員休息室裡發現竊聽器……。 外國工業間諜,也把注意的目光投向中國。 別以為我國的工業技術在許多方面還不如國外,其實,我國也有許多在世界上領先的工業部門。那些先進的生產技術,外國工業間諜早已垂涎三尺!另外,我國對外貿易的情況、經濟情報、也是外國工業間諜十分關注的。 特別應當提到的是,有些生產技術,我們自己不以為然,外國資本家卻視若珍寶。比如,廣州的華南農學院林孔湘教授從事柑桔黃龍病研究40多年,發明一種培育不帶病毒的柑桔苗木的方法。在國內,林孔湘教授的研究成果,並沒有受到重視,也沒有普遍得到推廣。可是,美國得知情報後,立即廣泛採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政府甚至特別通過法律,規定非用林孔湘教授的方法處理的柑桔苗木不得出售! 年已古稀的林孔湘教授在1982年5月11日《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強烈呼籲:「不要輕視自己的科研成果!」 是的,中國的工業、農業、科學研究並非「無密可保」。就連中國製造臭豆腐的技術,也引起外國人的濃厚興趣! 在間諜無孔不入的今天,每一個中國公民都應保守國家機密。不光是軍事、政治機密,也包括工業、農業、經濟、科研以至體育機密。 如果問,反間諜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是什麼? 答覆是:每一個公民都提高警惕,都加入保護國家機密的行列! ------------------ 轉自:中國司法鑒定資訊網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