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清明前後,趁著掃墓踏青之便,從前江南的小兒女有一種很有趣的野外活動,稱為「挑野菜」。這個「挑」字用得很有意思,因為有許多野菜都是生得扁平的貼在地上,要從土中將它們連根挑起,抖去泥土,放入帶來的小竹籃或是手巾包內。 這是江南暮春天氣最富有吸引力的活動,因為既可以玩,事後又有得吃。雖然有些野菜在市上也可以買得到,但是自己勞動得來的果實,雖是一勺微,吃起來也是別有滋味的。 在這類野菜之中,滋味最好的是馬蘭頭,最不容易找到的也是這種野菜。這是一種葉上有一層細毛,像蒲公英一樣的小植物。採回來後,放在開水裡燙熟,切碎,用醬油麻油醋拌了來吃,再加上一點切成碎粒的茶干,彷彿像拌茼蒿一樣,另有一種清香。這是除了在野外採集,幾乎很少有機會能在街上買得到的一種野菜。同時由於價錢便宜,所以菜園裡也沒有人種。《本草綱目》有「馬蘭」之名:說它「湖澤卑濕處甚多,二月生苗,赤莖白根,長葉有刻齒狀,南人多采汋曬乾,為蔬及饅餡。入夏高二三尺,開紫花」云云。所說頗似馬蘭頭,但說它高二三尺,則又有點不似。不知是否我們在春天所摘的是嫩苗,到了夏天會長得那麼高,還是另一種植物。 較容易找得到的是薺菜。這東西現在顯然已有人種植了,因為在香港的上海館子「新到上海時鮮」的廣告中,也有養菜之名。但是在我的印象中,野生的總比菜園種出來的滋味更好,至少是吃起來更有風味。養菜不僅可吃,花也很美麗,江南人素有「三月三,養菜花兒賽牡丹」之諺。 薺菜可以炒來吃,可以切碎了加蝦米或肉粒作豆腐羹,又可以作餡包餛飩或包子。《本草》說養菜有大小數種,我們現在所吃的乃是較小的一種。扁平的生在地上,摘的時候一定要連根從地上挑起來。據說《詩經》上所詠的「誰謂茶苦,其甘如薺」,所指的就是薺菜。如此說來,我們的祖先早已知道它的好滋味了。 另一種更普通的野菜是金花菜,一名三葉菜,古稱首蓿,原本是馬吃的,據說還是張賽出使西域從大宛帶回來的,這就是今日上海人所說的「草頭」。這種野菜現在也漸漸的成為「園蔬」了。除了可炒吃(即上海館子的「生煸草頭」),我們家鄉還將它醃作鹹菜,日久色澤微黃,吃起來甘中略帶苦澀之味,是很好的「茶淘飯」小菜。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