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邵洵美和李金髮在徐志摩、聞一多諸大家之間,並不見得如何出色,即以名望論也不及郭沫若。但邵代表中國頹加蕩派的詩,李代表中國象徵派的詩,在新詩中別樹一幟,不論好壞,總該注意他們一下。況二人之中,李金髮作品影響尤大,隱然成為新詩界的一支洪流。 所謂「頹加蕩」是個譯音字,原文是Decadent,這個字的名詞是Decada nse,有墮落衰頹之義。中國頹廢派詩人不名之為頹廢而音譯之為「頹加蕩」倒也很有趣味。頹加蕩與象徵主義在西洋文學裡原出一源,所以有些頹廢作家,同時又為象徵作家。像波特萊爾原屬頹廢派,但以文字之曖昧神秘而論,我們也可以叫他為象徵派。魏侖是象徵文學的大師,但其思想多偏於頹廢。邵洵美和李金髮的詩都受過西洋文學的影響,兩人也頗有通同之點,把他們放在一處研究,是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先來討論邵洵美的詩。邵氏有《天堂與五月》和《花一般的罪惡》兩本單行本,又在《新月詩刊》也常刊布詩篇。他詩的特點是: 第一、強烈刺激的要求和決心墮落的精神。所謂「世紀病」的狂潮蕩激全歐之後,人類的精神起了很大的變化,像素性憂鬱的俄國民族受了這種影響,則發生「托斯加」(Tos ka),英人提隆(Dillon)譯為「世界苦」(WorldSorrow),大都相率趨於厭世一途,以自殺了事。而天性活潑,善於享樂的法國人,則於幻滅絕望之中,還要努力求生。他們常用強烈的刺激如女色、酒精、鴉片、以及種種新奇的事情、異乎尋常的感覺……以刺激他們疲倦的神經,聊保生存的意味。 一切刺激中,女色當然是最基本的,最強烈的刺激,所以邵洵美的詩對於女子肉體之讚美,就不絕於書了。在《巴力士的傳說》(見荷馬史詩)中,巴力士對維納絲說: 但這美人嚇須要像你,須要完全的像你自己,要有善吸吐沫的紅唇,要有燃燒著愛的肚臍。 也要有皇陽色的頭髮,也要有初月的肉肌, 你是知道了的維納絲,世上只有美人能勝利。 又如Madonnamia: 啊,月兒樣的眉,星般的牙齒,你迷盡了一世,一世為你癡;啊,當你開閉著你石榴色的嘴唇多少有靈魂的,便失去了靈魂。 他常說「美人是我靈魂之主」,「美人是我們的皇后」,然而他之崇拜女人,不過將她們當做一種刺激品,一種工具。當他耽溺著美色弄到自己的地位、名譽、身體、金錢,交受損失時,便來詛咒女人了。什麼「你是毒蟒,你是殺人的妖異」、「你這似狼似狐的可愛的婦人」、「你口齒的芬芳,便毒盡了眾生」、「處女的舌尖,壁虎的尾巴」等句子就出現了。而《恐怖》這首詩對於女人尤加詛咒,認為如同非洲野鹿對於毒蛇,明明知道於自己生命有危險,卻被它的色彩和音響所催眠,而不忍去,結果是哀鳴就死,你說這不是好笑麼? 頹廢派既以強烈刺激為促醒生存意識之唯一手段,所以沉淪到底,義無反顧,結果他們把醜惡當做美麗,罪惡當做道德,甚至流為惡魔主義(Diadolism),法國頹廢派祖師波特萊爾的詩集《惡之華》,好詠黑女、墳墓、敗血、磷光,及各種不美之物,集中有一首《死屍》(UneCharogne)對於那臭穢難堪的東西,津津樂道,若有餘味,即其感覺變態之表現。邵洵美的「ToSwinburne」說:「我們喜歡毒的仙漿及苦的甜味。」也是變態感覺之一例。又常說:「我們在爛泥裡來,仍在爛河裡去,我們的希望,便是永久在爛泥裡」、「天堂正好開了兩爿大門,上帝嚇,我不是進去的人。我在地獄裡已得安慰,我在短夢中曾夢著過醒。」又說:「我是個不屈志,不屈心的大逆之人」,「我是個罪惡底忠實信徒。」西洋之學家批評波特萊爾是由地獄中跑出來的惡鬼,邵洵美這些話也有這種氣息。 第二、以情慾的眼觀照宇宙一切。有人批評徐志摩的作品是「情慾的詩歌,具爛熟的頹廢的氣息」,我前已說過這話對於志摩是不確切的,但以之贈邵洵美,則真是天造地設,不能分毫的移動了。邵氏看天地間的萬匯,好像法國法朗士(A.France)在他某小說中藉一墮落高僧歎息道:「唉,一切事物都表示著愛的形式。自然萬物,從禽獸以至草木,都對我表示肉的擁抱,對我們似說這個世界上,有誰能以貞節自誇……」甚至說:「邪教徒所想像的一切奇怪的淫行,其實都不及最單純的野花。你若一旦知道百合與薔薇的姦淫,則這些穢惡猥褻的花朵,非從祭壇上撒去不可了。」邵洵美的《春》: 啊,這時的花總帶著肉氣,不說話的雨絲也含著淫意。 《花一般的罪惡》第一節: 那樹帳內草褥上的甘露,正像新婚夜處女的蜜淚;又如淫婦上下體的沸汗,能使多少靈魂日夜迷醉。 《春天》第一節: 當春天在枯枝中抽出了新芽,處女唇色的鮮花開遍荒野。 《頹加蕩的愛》: 睡在天床的白雲,伴著他的並不是他的戀人。 許是快樂的慫恿吧, 他們竟也擁抱了緊緊親吻。 啊,和這朵交合了, 又去和那一朵纏綿地廝混。 在這音韻的色彩裡, 便如此嚇消滅了他的靈魂。 又《昨日的園子》: 靜了靜了黑夜又來了;它披著灰色的尼裳, 懷抱著憂鬱與悲傷, 啊,它是殺光明的屠刀。 它隱瞞了上帝的住處:牛馬雞犬烏龜與人, 於是便迷茫地搜尋, 末後找到了魔鬼之居。 這裡有個昨日的園子,青的葉兒是黃了的, 鮮的花兒是謝了的, 活潑的鳥兒是死了的。 還有一對有情的人兒 相互地擁抱了親吻, 沒有氣嚇也沒有聲, 啊,它們是上帝的愛兒。 邵洵美在這詩裡的「牠」(今日當作「它」),指黑夜,黑夜懷著憂傷到了那個昨日的園子,一切都枯萎死滅,只有相吻的情人像是活的,但沒有氣也沒有聲。只有他倆是上帝的愛兒。可見詩對男女之愛是何等強烈的讚美著。 第三、生的執著。一切厭世詩人都是死的讚美者,於死更極端表示歡迎。聞一多《紅燭》裡有《死》;《死水》裡有《葬歌》、《末日》;朱湘《草莽集》有《光明的一生》、《夢》、《葬我》;徐志摩有《塚中的歲月》……但頹廢派詩人雖厭世,但對於生的執著,反較尋常人為甚,邵洵美在《死了有甚安逸》中說道: 死了有甚安逸,死了有甚安逸? 睡在地底香聞不到,色看不出;也聽不到琴聲與情人的低吟,啊,還要被獸來踐踏,蟲來噬嚙。 西施的冷唇,怎及××的手熱? 惟活人嚇,方能解活人的飢渴,啊,與其與死了的美女去親吻,不如和活著的醜婦××××。 《五月》: 這裡生命像死般無窮,像是新婚晚快樂的惶恐。 還有《不死的快樂》、《沒有冬夏也沒有我》等等不及細述。頹廢派的作家偏重技巧,所以文筆無不優美。波特萊爾的詩,人稱其充滿了病的美,如貝類中之珍珠。孟代(Cat ulleMendes)的文字,聖白甫評為「蜜與毒」。湯姆孫(Thomson)則說:「他有青春的美與奇才……他寫珍異的詩,恍惚地、逸樂地、昏囈地、惡的——因為在他那裡有著原始的罪惡的斑痕。」彼得魯易(PierreLouys)專寫希臘故事,其名著《愛神》(Aphrodite,我國有東亞病夫父子合譯本,改名《肉與死》)及詩集ChansonsdeBilitis都極頹廢之能事,而文筆之秀麗精工,又一時無出其右。 邵洵美的二集雖然表現了頹廢的特色,而造句累贅,用字亦多生硬,實為藝術上莫大缺憾。但作者天資很高,後來在《新月詩刊》上所發表的便進步很多。像《蛇》、《女人》、《季候》、《神光》,都是好詩。而長詩《洵美的夢》,更顯出他驚人的詩才。陳夢家批評他道:「邵洵美的詩,是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氣,艷麗如一個應該讚美的艷麗的女人,只是那繾綣是十分可愛的。《洵美的夢》,是他對於那香艷的夢在滑稽的莊嚴下發出一個疑惑的笑。如其一塊翡翠真能說出話讚美另一塊翡翠,那就正比是洵美對於女人的讚美。」 選自《中國二三十年代作家》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