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一次收到一本自某地寄來新出版的《宇宙風》,其中標題最惹我注目的是××的「磕頭了」三字。我想以前劉半農先生曾談什麼「作揖主義」,現在××又說什麼「磕頭」,難道我們的新作家對中國舊時代的野蠻禮節,竟有如此戀戀不捨之情麼?及把內容一讀,原來是訴說編輯先生向他索稿之苦的一篇文字。他要求朋友們豁免他這分苦差,竟不惜行這樣「大禮」以為報謝,可見其情之迫切了。蓋××近正在寫作長約百萬字以上的小說一部,預計花上兩年工夫來完成它。但××在抗戰時期也得了一般文人的通病,即是頗為嚴重的貧血,用腦略過,便會發生眩暈,不得不放筆休息。所以工作進行,時有停頓。而朋友們卻還不肯體諒他,每苦苦叮著他,要他替他們的刊物寫點零碎文字。他說他的心,雖想「有求必應」,而他的腦力,卻因健康不良的關係,非「力求節約」不可。一篇小文必須佔去他一兩天功夫,假如都「有求必應」起來,他那長篇便永無交卷之期,他是以文學為生命的人,這個長篇寫作計劃,若被迫放棄,則他必因失望而苦悶,而至於自殺云云。 ××原是一個幽默的作家,慣於說俏皮話,他又是文人,文人說話常喜誇張,也不能十分認真。但他這回說的話,我卻認為是由衷之言,而且字裡行間,我還隱約窺見他淚光的閃耀呢。中國文人與中國的農夫,雖一個耕的是硯田,一個耕的是土地,而命運卻毫無異樣。農夫胼手胝足,櫛風沐雨,一年忙到頭,而其所獲,往往填不飽一家的肚子。苛捐雜稅,又多於牛毛,他們的脂膏,常被別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吮吸盡了。中國文人,只能以寫作為副業,當然不容易產生偉大作品,而略略成名以後,便有許多書刊及報紙副刊請求寫零碎文章。戰時紙張缺乏,印工奇貴,文字的篇幅也力求節約,普通以五百一千字之間為適宜,長了,編輯先生便會感覺頭痛。這對於作家,實為難於忍受的虐政之一端。凡有寫文章經驗的人,便知短文之難寫,更甚於長篇。它同樣需要有一個主題,一個中心思想,它需有一定的結構,若干的段落,它需要必有的辭藻和雋永的風味,正合了兩句俗話:「麻雀雖小,肝膽俱全。」況且篇幅小了,更要寫得峭拔生動,言有盡而意無窮,既求其雅俗共賞,也得保持相當的文藝水準。昔人謂絕句在各體中為最難作,因其寥寥二十八字,須說出一個意思,而起轉承合,章法井然,具有開闔動盪之致,我謂小文亦有焉。所以寫小文而尚需求其佳,那不僅叫人寫文,竟是叫人做詩了。 以我個人而論,覺得一篇五百一千字的小文,與一篇五千一萬的長文,並沒有多大分別。我還有一種壞習慣,答允人家一篇文字,便像負了一筆債,重沉沉地掛在心頭,一天不償還,一天不能安逸。寫一篇小文,有時固可一揮而就,然而選擇題目,卻也要費不少時光。題目選定了,落筆以前,又少不了一段醞釀意象的工夫。這段工夫,正如釀酒一般,蒸熟了米,拌下曲子以後,一定要過一二天或兩三天,才能變成酒,急是急不來的。無怪乎以××這樣一個大作家,寫篇小文,竟要費去他一兩天寶貴光陰了。雖說天才可以憑藉瞬息的靈感,而口占佳章,如神仙之造「巡逡酒」,將白水灌進壺裡,傾出來便成佳釀,然而我卻不是天才! 文章的性質,因作家個性而不同;也隨作家年齡而改變。像我們現在這樣年齡,「哥哥妹妹」一類文字,固絕對無法再寫,即感慨時序,流連光景一類「風花雪月」的文字,也不容易寫出來。一株老樹所表現的姿態,說得好聽,是古樸奇矯,不好聽是僵直乾澀,如何能勉強叫它開花?然而一般刊物向你索稿時,附帶條件卻也不少。你供給它以談論時事的文字,它怕觸犯某種權威而不敢刊出;你供給它以研討學術的文字,它又說過於沉悶,不能為一般讀者所歡迎,它只是要求你寫新清秀麗,可以陶情適性的散文,或活潑輕鬆,足供飯後茶餘消遣的小品,那就非「哥哥妹妹」、「風花雪月」不可了。天呀!這樣強人以所難,不是虐政中之虐政麼? 我雖不像××之有百萬字長篇小說在寫,然而我也很有點「抗戰病」,譬如貧血頭昏之類,還有程度相當深的目疾,視物如霧裡看花,看書略久,便脹澀發痛,寫文則更甚。在樂山偏僻的地方,既配不到合光的眼鏡,又沒有好的眼科醫生可以治療,況且××可以藉賣文為生,而我卻非靠教書餬口不可。上課改文,還忙不過來,哪有時間精力,應酬各方的索稿?若條件不苛刻,也未嘗不可以替人家偶而寫一兩篇,倘竟要「點菜吃飯」則惟有恕我不能奉教了。我現在也要學××先生向拉稿的編輯先生們「磕頭」,請你們大沛洪恩,把這一類文壇的苛捐雜稅,蠲免蠲免吧,因為我硯田的出產,實在不豐呀! 選自《歸鴻集》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