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在福山路住了兩周左右,初搬進去時的新鮮感覺,雖被時間略略磨鈍,在大體上我總是很滿意的。飲食可口而合衛生,驅使又有溫良謹慎的工友。想看書閱報,出門沒幾步,便是山東大學的圖書館,館長是我們蘇州東吳大學的舊同事黃星輝先生,允許我有自由借書的特權。假如你想看書而又懶得連那幾步路都不願意走,可以開單子叫工友去書庫裡搬來,要不是這寓所裡沒有沐浴洗衣等等的不便利,叫我在這裡住上一兩年,也沒有什麼不願意的。 自游燕兒島,看見了山東大學的果圃以後,我對於將來的生活問題,又在腦海裡憑空構成了一幅美麗的藍圖。簡言之,我要有一個理想的居處,一個理想的歸老之地。 本來衣食住行是人生四大需要之一,而無家可歸,又公認為人生最大的不幸,如其你心坎裡還保存一點同情的火焰,談起某人連個托身之所都沒有,總不免覺得可憐。耶穌一生周遊天下,以傳道為職志,不願有室家之累,卻也曾以感歎的口吻說過「狐狸有洞,飛鳥有巢,而人子無枕首處」的話。試問除了那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壯士,或者那飄泊成性,四海為家的吉卜賽民族,誰不願有個安適而溫暖的固定居處呢! 從前我也像一般人的理想:在交通便利風景又幽靜的地點,買上一兩畝地,建築一座小小的洋樓,繞砌有花,臨窗有樹,餐桌下有一匹溫馴的貓,竹籠中有一隻婉轉善歌的金絲鳥雀。同主有這和平環境的,還有一男一女兩個聰明活潑,玉雪可念的小孩。當我從外邊歸來時,他們就歡欣跳躍,到門前迎接我,張開兩隻小手索我吻抱。這生活的標準在現代的中國看來,也許要被人罵為貴族化,外國則一個收入略豐的工人和農夫都可以達到。我想我的理想,不算過分吧。可憐這點理想,實現還很難。第一,兒女的夢落了空;第二,理由多,說起來很不容易,勉強同自己開玩笑,只好說我命定的應當孤獨一生,或者承認自己不適宜家庭生活罷了。一個人當過十年學生,又當過十年教書匠,老是寄居在公共地方,只須付出一定的膳宿費,什麼都不用你操心,起居雖然不大適意,過慣了倒還可以對付。這樣,一個細膩的女子,也會變成粗疏忽略、隨遇而安的男人,何況我原不是細膩的女性? 家庭果然能夠給人以快樂與安適,但那油鹽柴米的瑣碎,那男女庸僕的駕馭,那賓客親戚的款待,還有家庭裡一切說不盡麻煩事,想來常會教我眉頭起皺。倘使我不可避免地有個家,我願意做個養家的男人,而不願做司家的主婦。我的獨立生活二十年,至今未嫁的朋友周蓮溪女士以前曾同我開玩笑地說:她想找一個女友同住,這女友須具有賢惠、忠實、能幹,對人又極細心熨帖的主婦的資格,既能像慈母一般愛撫她,又能像良妻一般順從她。她把整個的家交給她而不愁她有外心。她在社會上受了刺激在她身上發洩發洩,而她能不記恨,能不出怨言。那女友頂好與她自己志同道合;不然便是個無兒無女,一無掛累的寡婦,我常笑她這理想大癡。不惟大癡,而且也太自私自利。要女友成為寡婦,就先有虧人道,何況還要她絕子滅孫,所以直到於今,蓮溪這個女友還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還是公共生活,與我們這類人相宜。近日在某刊物上讀到某先生一篇文章,介紹哈理孫女士(JaneEilenHarrison)對於居處的理想,覺得極有意思。她說:「在別方面,我卻有公共生活的天賦才能。我覺得這種生活是健全、文明、而且經濟地正當。我喜歡寬闊地卻也樸素地住在大屋子裡,有寬大的地面與安靜的圖書館,我喜歡在清早醒來覺得有一個大而靜的花園圍繞著。這些東西在私人的家庭裡現已或者即將不可能了,在公共生活裡卻是正當而且很好的。」哈女士也反對家庭的制度。她斷定文化進步時,家庭生活即不至廢滅,至少也將大大的改變和收縮。 聽說外國大學生住在宿舍裡,至少可擁有房子兩間:一間作寢室,一間作書齋。教授也許可以得到更多的優待。所以哈理孫女士以八十四歲的高齡住在公共地方而不致感到厭倦。至於貧窮的中國,說來可憐,三四個人像豬似的被納在一間狹小的籠裡,是常有的事。就說可以單獨佔得一間房,膳食問題也難解決。以我個人而論,我對於住處馬虎點不要緊,但叫我再去咽那硬如沙粒的飯,去喝那開水沖成的湯,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的了。 問題還不止此。我們現在還可以工作,到處可以棲止;一到年齡遲暮,一切都做不動時,還有什麼地方容你久居,那可有點難說了。我理想有種養老院,每人給他兩間以上的房子,包廁等則與人公共。飲食頗精美,像上館子似的每人可以按著自己口味要菜,有公共的園林和圖書館以及一切娛樂。現代教會辦的青年會似乎具有這樣的好處,但食宿不能兩全,又太拘束,不是愛自由的我們所能忍受。我理想的居處,恐怕始終存在理想中而已。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