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外國文學
維克多·雨果 作品集
巴黎圣母院 笑面人
九三年 悲慘世界
雨果詩選  
   
    雨果,(l802∼1885)是19世紀前期積极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雨果几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他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克倫威爾>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极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胜利。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离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腸,先愛后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舍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征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