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現在的巴黎人,從菜市場這面走進朗比托街時,會發現在他的右邊正對蒙德都街的地方,有一家編制筐籃等物的舖子,舖子的招牌是一個用柳條編的拿破侖大帝的模擬人像,上面寫著: 拿破侖完全是個柳條人 過路的人未必料想得到這地方近三十年前所目擊的慘狀。 這就是當年的麻厂街,更古老的街名是Chanverrerie街,開設在那里的那家著名的酒店叫科林斯。 讀者應當還記得,我們前面談到過一個建立在這里并被圣美里街壘擋住了的街壘。今天這街壘在人們的記憶中已毫無影蹤了。我們要瞻望的正是這麻厂街的街壘。 為了敘述方便,請允許我們采用一种簡單方法,這方法是我們在敘述滑鐵盧戰爭時采用過的。當時從圣厄斯塔什突角附近到巴黎菜市場的東北角,也就是今天朗比托街的入口處,這一帶的房屋原是橫七豎八极其紊亂的。對這里的街道,讀者如果想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不妨假設一個N字母,上從圣德尼街起,下到菜市場止,左右兩豎是大化子窩街和麻厂街,兩豎中間的斜道是小化子窩街,橫穿過這三條街的是极盡彎曲迂回的蒙德都街。在這四條街縱橫交錯如迷宮似的地方,一方面由菜市場至圣德尼街,一方面由天鵝街至布道修士街,在這一塊一百平方托阿斯的土地上,分割成奇形怪狀、大小不同、方向各异的七個島狀住房群,正象那建筑工地上隨意亂丟的七堆亂石,房屋与房屋之間都只留一條窄縫。 我們說窄縫,是因為我們對那些陰暗、狹窄、轉彎抹角、兩旁夾著傾斜破舊的九層樓房的小巷找不出更确切的表達方式。那些樓房已經破舊到如此程度,以致在麻厂街和小化子窩街上,兩旁房屋的正面都是用大木料面對面互相支撐著的。街窄,但水溝寬,街心終年是濕的,行人得緊靠街邊的店舖走,店舖暗到象地窨子,門前豎著打了鐵箍的護牆石,垃圾成堆,街旁的小道口上,裝有百年以上的古老粗大的鐵欄門。這一切都已在修筑朗比托街時一掃而光了。 蒙德都1這名稱,确已把這种街道迂回曲折的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稍遠一點,和蒙德都相接的陀螺街這個街名則更好地表達這彎曲形象。 1蒙德都(Mondetour),意思是轉彎抹角。 從圣德尼街走進麻厂街的行人,會發現他越朝前走,街面便越窄,好象自己鑽進了一個管子延長的漏斗。到了這條相當短的街的盡頭,他會看見一排高房子在靠菜市場一面擋住了他的去路,他如果沒有看出左右兩旁都各有一條走得通的黑巷子,還會認為自己陷了在死胡同里。這巷子便是蒙德都街了,一頭通到布道修士街,一頭通到天鵝街和小化子窩。在這种死胡同的底里,靠右邊那條巷子的角上,有一幢不象其他房子那么高的房子,伸向街心,有如伸向海中的岬角。 正是在這幢只有三層的房子里,三百年來,欣欣向榮地開著一家大名鼎鼎的酒店。從這酒店里經常傳出人的歡笑聲,這里也是老泰奧菲爾1在這樣兩行詩里所指出的: 情郎痛絕懸梁死, 骸骨飄搖如逐人。 這是個好地方,那家酒店老板便世世代代在這里開著酒店。 在馬蒂蘭·雷尼埃2的時代,這酒店的店名是“玫瑰花盆”,當時的風尚是文字游戲,那店家便用一根漆成粉紅色的柱子3作為招牌。在前一世紀,那位值得崇敬的納托瓦爾4——被今日的呆板學派所輕視的奇想派大師之一——曾多次到這酒店里,坐在當年雷尼埃經常痛飲的那張桌子旁邊醉酒,并曾在那粉紅柱子上畫了一串科林斯葡萄,以表謝意。店主人大為得意,便把舊招牌改了,在那串葡萄下面用金字寫了“科林斯葡萄酒店”。這便是科林斯這名稱的來歷。酒徒們喜歡文字簡略,原是很自然的。文字簡略,有如步履踉蹌。科林斯便漸漸取代了玫瑰花盆。最后那一代主人,人們稱為于什魯大爺的,已經不知道這些掌故,找人把那柱子漆成了藍色。 1泰奧菲爾(Theophile,1590—1626),法國詩人。 2馬蒂蘭·雷尼埃(MathurinRegnier,1573—1613),法國諷刺詩人。 3玫瑰花盆(PotBauxBRoses)和粉紅色的柱子(poteau rose)發音相同。 4納托瓦爾(Natoire,1700—1777),法國油畫家和木刻家。 樓下的一間廳里有賬台,樓上的一間廳里有球台,一道螺旋式樓梯穿通樓板到樓上,桌上放著酒,牆上全是煙,白天點著蜡燭,這便是那酒店的概貌。樓下的廳里,地上有翻板活門,掀起便是通地窨子的梯子。三樓上是于什魯一家的住房。二樓的大廳里有一扇暗門,通過樓梯——与其說是樓梯,不如說是梯子——上去,房頂下面有兩間帶小窗洞的頂樓,那是女仆的窩巢。廚房在樓下,和那間有賬台的廳房分占著地面層。 于什魯大爺也許生來便是個化學家,事實上,他是個廚師,人們不僅在他店里喝酒,還在那里吃飯。于什魯發明了一道人們只能在他店里吃到的名菜,那就是在肚里塞上肉餡的鯉魚,他稱它為灌肉鯉魚(carpes au gras)。人們坐在釘一塊漆布以代台布的桌子前面,在一支脂燭或一盞路易十六時代的油燈的微光里吃著這東西。好些顧客并且是從遠道來的。有天早晨,于什魯忽然靈机一動,要把他這一“拿手好菜”給過路行人介紹一番,他拿起一管毛筆,在一個黑顏料缽里蘸上墨汁,由于他的拼寫法和他的烹調法同樣有他的獨到之處,便在他的牆上信手涂寫了這几個引人注目的大字: CARPES HO GRAS1 有一年冬天,雨水和夾雪驟雨,出于興之所至,把第一個詞詞尾的S和第三個詞前面的G抹去了, 剩下的只是: CARPE HO RAS2 1Ho gras是au gras之誤,但發音相同。 2念起來象是Carpe au rat(耗子肉燒鯉魚)。 為招引食客而寫的這一微不足道的廣告,在季節和雨水的幫助下竟成了一种有深遠意義的勸告。 于是,這位于什魯大爺,不懂法文竟懂了拉丁文,他從烹飪中悟出了哲理,并且,在要干脆取消封齋節這一想法上赶上了賀拉斯。尤其出奇的是,它還可以解釋為:請光臨我店。 所有這一切,到今天,都已不存在了。蒙德都迷宮從一八四七年起便已被剖腹,很大程度上被拆毀了,到現在也許已不存在了。麻厂街和科林斯都已消失在朗比托街的舖路石下面。 我們已經說過,科林斯是古費拉克和他的朋友們聚會地點之一,如果不是聯系地點的話。發現科林斯的是格朗泰爾。他第一次進去,是為了那Carpe Ho ras,以后進去是為了Carpes augras。他們在那里喝,吃,叫嚷;對賬目他們有時少付,有時欠付,有時不付,但始終是受到歡迎的。于什魯大爺原是個老好人。 于什魯,老好人,我們剛才說過,是一個生著橫胡子的小飯舖老板,一种引人發笑的類型。他的面部表情老是狠巴巴的,好象存心要把顧客嚇跑,走進他店門的人都得看他的嘴臉,听他埋怨,忍受他那种隨時准備吵架、不情愿開飯侍候的神气。但是,正如我們先頭說過,顧客始終是受到歡迎的。這一怪現象使他的酒店生意興隆,為他引來不少年輕主顧,他們常說:“還是去听于什魯大爺發牢騷吧。”他原是個耍刀使棍的能手。他常突然放聲大笑。笑聲雄厚爽朗,足見他心地是光明的。那是一种外表愁苦而內心快活的性格。他最樂意看見你怕他,他有點象一种手槍形狀的鼻煙盒,它能引起的爆炸只不過是個噴嚏。 他的老伴于什魯大媽是個生著胡子模樣儿怪丑的婦人。 一八三○年左右,于什魯大爺死了。做灌肉鯉魚的秘法也隨著他的死去而失傳。他的遺孀,得不到一點安慰,繼續開著那店舖。但是烹調遠不如前,坏到叫人難以下咽。酒,原來就不好,現在更不成了。古費拉克和他的朋友們卻照舊去科林斯,“由于怀念故人。”博須埃常這樣說。 寡婦于什魯害著气喘病,她對從前的農村生活念念不忘,因而她語言乏味,發音也很奇特。鄉下度過的青春時期她還有不完整的印象,她用她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談論這些,她回憶當年時常說“她從前的幸福便是听知根(更)鳥在三(山)楂樹林里歌唱”。 樓上的廳房是“餐廳”,是一間長而大的房間,放滿圓凳、方凳、靠椅、條凳和桌子,還有個瘸腿老球台。廳的角上有個方洞,正如輪船上的升降口,樓下的人,從一道螺旋式樓梯經過這方洞,到達樓上。 這廳房只靠一扇窄窗子進光,隨時都點著一盞煤油燈,形象很是寒傖。凡是該有四只腳的家具好象都只有三只腳。用石灰漿刷過的牆上沒有一點裝飾,但卻有這樣一首獻給于什魯大媽的四行詩: 十步以外她惊人,兩步以內她駭人。 有個肉瘤住在她那冒失的鼻孔里; 人們見了直哆嗦,怕她把瘤噴給你, 有朝一日那鼻子,總會落在她嘴里。 那是用木炭涂在牆上的。 于什魯大媽和那形象很相象,從早到晚,若無其事,在那四行詩跟前走來又走去。兩個女仆,一個叫馬特洛特,一個叫吉布洛特1,人們從來不知道她們是否還有其他名字,幫著于什魯大媽把盛劣酒的罐子放在每張桌子上,或是把各种喂餓鬼的雜碎湯舀在陶制的碗盞里。馬特洛特是個胖子,周身渾圓,紅頭發,尖聲尖气,奇丑,丑得比神話中的任何妖精還丑,是已故于什魯大爺生前寵幸的蘇丹妃子;可是,按習俗仆人總是立在主婦后面的,和于什魯大媽比起來,她又丑得好一點。吉布洛特,瘦長,嬌弱,白,淋巴質的白,藍眼圈,眼皮老搭拉看,總是那么困倦,可以說她是在害著一种慢性疲乏症,她每天第一個起床,最后一個睡覺,侍候每一個人,連另一個女仆也歸她侍候,從不吭聲,百依百順,臉上總挂著一种疲勞的微笑,好象是睡夢中的微笑。 1馬特洛特(matelote)的原義是蔥、酒烹魚。吉布洛特(gibelotte)的原義是酒燴兔肉。 在那賬台上面還挂著一面鏡子。 在進入餐廳的門上有這么兩句話,是古費拉克用粉筆寫的: 吃吧,只要你能;吞吧,只要你敢。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