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我愛大明朝

正文 第185章 新政 文 / 春天的熊

    熱門推薦:、、、、、、、

    弘治十三年,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

    在這一年,先是火篩連番南下大同——第一回合,平江伯與其交手,結果卻鬧了個灰頭土臉的「怯懦懼戰」之局;第二回合,不知打哪兒冒出來的一個叫王睿的人,擔任了大同鎮副總兵一職,直將戰局來了個驚天逆轉:竟迫使火篩同大明結了盟!

    緊接其後,大明朝政上又傳來驚天消息:首先是兵部一分為四,分別叫做「總參謀部」、「總輜重部」、「總軍吏部」、「總軍械部」,原兵部尚書馬升改任「總參謀部」尚書,掌大明百萬大軍的一切調動佈置(平時訓練、戰時組織指揮),及普通士卒的甄選退役工作;時任河南參政(是從三品,基本等於現在的省級糧食局長、農業局長、民政局長之類)的王瓊,被擢為「總輜重部」尚書,掌大明百萬大軍的吃穿住行與軍餉發放;正在以右都御史身份總制兩廣軍務的劉大夏被招回朝廷,做了「總軍吏部」尚書,掌大明行伍將官任免及軍紀執行,亦即「軍務衙門」(相當於軍事法庭)隸屬其中;而掌管大明百萬大軍一切裝備的「總軍械部」尚書是誰?

    驃騎將軍王睿!

    除了這增設的「四大總部」,其次便是「募兵」一法倣傚大同一地,年後便逐步在大明全國範圍內推而行之。

    再次,朝廷大佬們正在日夜商磋完善兩條新的稅制律法,聽說是叫什麼「一條鞭法」與「攤丁入畝」,也將於年後實行。

    最後,保國公身體無恙、寶刀未老的前提之下,竟將國公之位傳給了小公爺朱麟——人還沒死,便將國公之位傳下來的,這在大明的政壇當中,還未有此先例:保國公朱暉開了先河。

    而聖上不但允了保國公所請,更讓新的保國公朱麟領了三千營——保國公府的聖眷恩寵,並未隨著朱老國公的卸任,而有絲毫消退。

    這四條信息,無論是哪一條,都足以列為大明政壇的「地震」級動盪,可偏偏都又趕在了弘治十三年年末一股腦兒的全拋了出來——弘治十三年的政壇「地震」,當真是讓朝野上下「動感十足」!

    這增設的「四大總部」尚書,都是牛掰呼啦的人物——暫且將驃騎將軍擱在一邊,先來說說其他仨夥計。

    原兵部尚書,現「總參謀長」馬升的個人簡歷相當之豐富,就簡單說幾條:成化八年(1472),蒙古族叛亂,馬升督兵追至黑水口,生擒平章鐵烈孫(元於中書省、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為丞相之貳,相當於「丞相助理」),戰功顯赫。成化十一年(1475)春,馬升代王越為總制,協調延綏、寧夏、甘肅三邊軍務——能夠暫代威寧伯王越的,絕不會是草包,且須得是「牛人」中的「戰鬥機」。弘治二年(1489),馬升改任兵部尚書。針對兵政廢弛的狀況,他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嚴格考核將校,有三十多人因貪賄怯懦被罷黜。這損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人甚至夜持弓箭等候其門,準備行刺,有人還寫書誹謗,射入東長安門內,這顯然都是有背景的活動,弘治支持馬升對京營的整頓,特批他金吾騎士十二人,以護出入。

    一句話,這位老夥計不但帶過兵打過戰立過功,且還有「改革精神」與進取意識——由他做「總參謀長」,不但驃騎將軍王睿放心,弘治皇帝也滿意。

    劉大夏與王恕、馬生一起,稱為「弘治三君子」,弘治二年(1489),升廣東右布政使,親往諭導、平息廣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謀反一事——他也是一位有著「戰鬥經驗」的「戰鬥功臣」。

    而新擢為總輜重部的王瓊,這位仁兄,著實更不簡單,據某些評論,是這麼說的:有明一代,決大疑,定大難,為重臣者,有于謙、王瓊、張居正等——什麼人物,才他娘能與于謙、張居正相提並論?

    他的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稱讚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亂;三是,總制西北邊防——當然,現在還只是弘治十三年,後兩件大事,他還沒做。

    而他做的第二件大事——平定宸濠叛亂,這便是明王朝歷史上發生在正德年間有名的「寧王之亂」:當時在前線同寧王面對面直接掐架的是王守仁王大仙,在朝中總攬全局的便是王瓊王先生。

    一句話,這三大尚書無論是從資歷、才能,都足以勝任與之相匹配的崗位——能讓弘治滿意,能讓驃騎將軍放心,能讓朝廷「肱骨」們無話可說!

    至於驃騎將軍、神機營統領、總軍械部尚書王睿的仕途履歷,咱就沒有必要一一細表,但弘治在宣佈又給了這位「討人嫌」的驃騎將軍新的「兼職崗位」時,還是惹來了不大不小的「騷動」:這廝,正二品的武官散銜(驃騎將軍),竟搖身一變又成了「官至名歸」的實權人物(尚書銜是正二品),且是儼然僅位於內閣之下,其他各部尚書之上——他比其他的尚書要多個「實權」,便是:兼領神機營。

    「肱骨」們嫉妒了!

    「奸妄便是奸妄,一年不到,便由個小小的錦衣衛千戶做到了尚書,這還有天理麼?」這是御史中丞王之的原話,「先是內宦李廣,眼下又是驃騎將軍王睿,咱弘治朝的奸妄之臣,莫非是殺不盡的?」

    御史中丞的話,當真是酸味十足,可偏偏就是引來了無數「肱骨」們的附和。

    「朝廷六部延續了上千年,他這一句話便將六部變作了九部,照此下去,咱大明的尚書遲早會多得滿大街都是……」

    (這位「肱骨」倒也「瞎說」中了這麼個「事實」:五百年後的正部級幹部,雖不是「滿大街都是」,但也著實是多了有點兒「不計其數」,有興趣的可自行去問度娘)

    「好好的弘治朝,原本實在在的便是海晏河清、天下太平,到底是哪兒冒出來這麼個妖孽?竟將我等折騰得不得安寧了?」

    「這小賊但在一日,本朝便一日不得安寧,這衛所軍制行了上百年,也沒見大明江山有何不穩,田賦稅收按著太祖皇帝的規矩徵收,也沒見出甚紕漏差錯,這小賊到底是拿什麼蠱惑了聖上,竟讓聖上聽了他的妖言?」

    ……

    諸如此類許多「酸溜溜」而又「火藥味」十足的言論,都是圍繞著驃騎將軍、神機營統領、總軍械部尚書王睿同志展開。r1148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