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長安美人香

正文 第309章 黃雀在後 文 / 婷在書裡

    「元吉啊,你為何只說你大哥是最佳人選,那你呢?」李淵一副低沉的說道:「難道你就不是我大唐一份子嘛,你難道忘了自己也是我李家的皇嗣了嗎?」

    李淵當然知道,李元吉和李建成向來都是站在一邊,所以他出言相助李建成也是他意料中的事,只是他一時不能抉擇,所以不得不借李元吉的疏漏來說事。

    李元吉只是一心想助李建成,卻不想李淵會突然關注到他,於是他下跪說道:「父皇息怒,兒臣時刻都急著,兒臣不僅是李家的皇嗣,且還是我大唐的子民,所以兒臣願做大哥此次出戰的先鋒,還望父皇給予准奏。」

    李元吉並沒有意識到李淵是在轉移話題,倒是李淵的突然重視,讓他正好藉機,將一同協助李建成出戰的想法說出來。

    李淵不可能當眾,跟兩位他得意的皇子反目成仇,如果他不下達旨意,很明顯是對李建成的不信任,可他又找不出更為合適的人選,他不能在得罪了李建成的同時,再將戰事拖延下去,所以李建成出戰的幾率,是別無改動。

    淑妃早已在旁察言觀色了很久,眼下李淵處於兩難狀況,她也看出其中的利害,想要輔佐李世民,眼下是絕不可能的事,但如果能將李建成也拖累在宮裡,那麼就算這場戰事,事成或是敗,跟他們兩個都無關,也就是說,李淵手中的那塊兵勢權威的令牌,還是送不出去。

    「皇上;」淑妃適時的起身說道:「關於朝政大事,臣妾一介女流本不該參與,只是臣妾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淵其實就等著淑妃發話,因為他知道,這裡除了淑妃可以列為非李建成的人,其它幾乎可能都是李建成的眼線,在李世民沒出現之前,甚至包括他自己在內。

    「愛妃有話不妨直說。」

    「臣妾認為,當務之急,咱們該以退敵為主,護城為次。」

    李淵不明的『哦』了一聲,又問道:「愛妃此話怎講?」

    「皇上可以想想,此次突然冒出這麼多殘餘亂黨,可謂是讓人始料不及,而眼下秦王殿下身負重傷,如若再將太子殿下和齊王殿下指派前去退敵,那咱們這座皇城豈不是成了一座虛城,萬一被亂黨得知此消息,他們暗中給咱們來個突襲,那麼皇宮豈不是要面臨險境。」

    「愛妃所言甚是,朕差點忽略了此處。」李淵一臉凝愁的面容,終於緩和了幾分,他又嚴肅的說道:「只是不知,愛妃可有何較好良策?」

    「臣妾斗膽認為,敵當然要退,但不見得一定要太子殿下前去,齊王也乃我大唐堂堂齊國公,想來對付一幫烏合之眾,定是不費絲毫吹灰之力,齊王您說呢?」淑妃看向李元吉,很明顯是在等他的回答。

    「額」李元吉又因為被誇讚而沾沾自喜,又顧慮著李建成會不高興,所以他吞吞吐吐的說道:「淑妃娘娘過讚了,兒臣雖然久經戰場,但比起大哥來,那是相差甚遠,所以兒臣認為還是大哥更為合適。」

    「齊王所言差矣。」淑妃又輕言輕語的笑道:「據本宮所知,齊王曾擊退南關三名赫赫有名的大將,且還在泗水關,斬殺敵人守將,並以強攻奪下泗水城大關,此件件大功,都是證明齊王殿下英勇善戰的魄力,難道是時隔數久,齊王殿下是身心退役了?」

    李元吉當然不能這麼承認,如果他要說,是自己長時間不打仗,所以忘記了戰場上的戰術,那麼李淵肯定立馬讓他去迎戰,且以後大大小小的戰事,都會以幫他牢記戰術,而推給他去打,所以他萬萬不能承認。

    「淑妃娘娘說笑了,戰術乃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智勇,所以就算時隔十年、二十年、哪怕是百年,自身的東西,是不會因為時間而忘卻,所以說,淑妃娘娘大可不必為此擔憂。」

    淑妃像似就等李元吉這麼回答,所以她又笑道:「那自然是好,有齊王殿下這句話,想必我等是坐等齊王殿下凱旋而歸。」

    「額」李元吉由於沉浸在被讚譽中,所以話語忘了分寸,他看了眼李建成,隨即才勉為其難的說道:「兒臣一切聽從父皇安排。」

    「皇上;」皇后這時也淡和的說道:「臣妾雖沒有淑妃精通策略,但臣妾認為,此次戰敵,乃關乎我大唐威信,太子乃我大唐未來儲君,如若由其出戰,不僅能凸顯我大唐威信,且能受百姓信服,這可是太子成就大業的大好機會,臣妾斗膽請示,由太子殿下出戰,齊王殿下護城。」

    可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淑妃所言,表面上是考慮到全面和大局,而皇后所言,不僅考慮到了久遠,也不失為大局著想,所以皇后和淑妃兩者之間,皇后的建議,要略勝一籌。

    李淵不能過於明顯的不想讓李建成出戰,所以他憂重的說道:「皇后所言也有理,只是」

    李淵還有些猶豫,淑妃又說道:「皇上皇后娘娘思慮長遠,臣妾自歎不如,不過,如果想讓太子殿下在此戰中攏獲民心,大可以讓齊王打著太子旗號出戰,這樣不僅能大顯我大唐威信,且還能讓齊王殿下一展殺敵風采,豈不是一舉兩得。」

    「淑妃此計真乃絕頂高明;」李淵很是滿意的說道:「不知太子和齊王可有異議?」

    李淵很明顯是贊同淑妃的意見,就算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不願,也找不到理由去扭轉結果,所以他們一同說道:「兒臣謹遵父皇之命。」

    李淵終於是了了燃眉之急,他起身以一副帝王的威嚴說道:「好;傳朕口諭,封齊王附齊國公為大都督一職,以太子旗號,即刻調動五萬大軍,隨齊王前去消滅反黨,朕將親自遠送。」

    眾人一齊跪下,並齊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都退下準備去吧,朕要在這等秦王安然無恙。」李淵又退去了那獨一無二的威嚴,而是因為李世明的生死未卜而感到憂心。

    「臣等告退。」眾人除了太醫,以及皇后和淑妃,其它人都頷首退了下去。

    莫思婷也掩藏在宮人中,時而幫忙打打雜,時而偷偷的在李世明不遠處看著他,經過剛才皇后和淑妃的對峙,她終於看出了一絲眉目。

    皇后是一心偏向太子,但她不是另有居心,她應該只是以一位母親的身份,希望一切都順從歷代傳下來的規矩,以長子為繼承大業,次子為輔佐,這樣不但有利國家興旺,且不會讓李世明因為爭奪儲君之位而手足相殘,更避免了給世人留下,唾棄的罵名。

    但是淑妃的一心偏向李世明的用意,她卻不得而知,也許這也是皇后讓她接近淑妃的用意,可是她和淑妃素無交際,僅此一面之緣,想必是幫不上皇后什麼忙。

    至於李淵的態度,之前他很明顯是有心讓李建成出戰,但經過李世明受傷一事,他的態度也很明顯有了改動,因為就連她都看得出,李世明在這關鍵時刻意外受傷,是一種不太正常現象,李淵自然更能看得出。

    李建成和李元吉以準備戰事為由,現行離開,在一道的路上,李建成氣沖沖的大步在前,李元吉就差小跑跟在他身後。

    看出李建成很是大怒,李元吉一邊跟著一邊說道:「大哥大哥大哥您聽臣弟解釋。」

    「還有什麼好解釋,本宮計劃了這麼久,到頭來是為三弟你做了嫁衣,三弟現在是不是很興奮,或者一切都是三弟計劃當中?」李建成停下來,以一副質疑的眼神看著李元吉,本該是都在他掌控之中的美食,最終卻被徘徊在他身邊的收入囊中,他不得不懷疑,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

    李元吉滿顏冤屈,且急切的解釋道:「大哥您這是誤會臣弟了,臣弟對於這樣結果,也很是意外,誰人能料到,淑妃不但一心向著二哥,且還使計挑撥你我兄弟關係,果真是個狡猾奸詐的女人。」

    「那三弟可否解釋一下,我們事先說好,只將秦王坐騎的馬兒擊狂,以致他失蹤荒郊野外,可為何他偏偏是先受箭傷,而且還是本宮的箭?」李建成之所以懷疑李元吉,也並不只單單是因為他搶了本該是他的美食,而是他們計劃好的一切,卻無故被改動,且還將他牽連其中。

    李元吉一臉疑惑不明的說道:「難道這個不是大哥的意思?」

    他在得知李世明受傷時,還以為是李建成是擔心驚馬,不會給李世明造成他們理想中的結果,所以才臨時暗害他,但現在看來,完全不是他所推測的那樣。

    李建成臉上更加黑沉了下來,他瞥了眼李元吉,又陰冷的說道:「三弟認為,本宮會愚蠢到拿自己的箭去暗害別人嗎?」

    李元吉這才意識到,自己問的愚蠢,所以他頷首說道:「臣弟不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