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王爺的奮鬥

正文 第六章 青山不改 文 / 讓你窩心

    和折家哥倆兒商量好,次日上午,趙檉請李綱、張孝純為媒前往折家提親,時間倉促也就沒那麼多講究,上午議親,下午就下了聘。趙檉來不及籌辦聘禮,索性開出一張十萬貫的銀票送了去,就算定下了這門親事,等折美鸞出了孝期再議婚。

    可是誰跟了王爺都是聚少離多,朱淑真在京中獨守了三年的空房,而趙信和餘裡衍過得也是牛郎織女的日子,只能偶爾小聚。現在折美鸞也是這個命,兩人多年未見,剛剛熱乎了一個月,又是天各一方!

    八月初十,忠勇軍開拔返回河中,趙檉也踏上了返京的路途。李綱考慮的十分周到,擔心太原百姓攔路請願挽留王爺,便在城南外十里長亭為王爺送行。

    「本王在河東逗留十年,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再回,河東百姓就拜託給諸位大人了!」趙檉沖李綱等人深施一禮道,眼睛中淚光閃閃,他以一個弱冠少年執掌河東,在這裡創下了一番基業,打下了一片天地,可以說河東就是他人生的第二個起點,這種感情可想而知。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王爺不要傷感!」李綱一擺手,隨從端上送別酒,「下官等祝王爺回京大展宏圖,再建新功!」

    「那就借諸位吉言了!」趙檉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張知府、王將軍,太原乃是中原鎖鑰,就拜託給二位了!」

    「王爺放心,我們人在城在,城破人亡。只要有一口氣在,太原城絕不會落入敵手!」張孝純拱手說道。

    「在嵐州還存有河中軍省下的五萬石糧草。二位大人要盡快運回以備不測!」趙檉對二人悄聲說道,他知道在金軍二次圍城時。太原軍民靠煮食馬鞍、皮甲、弓弦充飢,最後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依然堅守城池,城破之時軍士們已經餓得拿不動刀槍,否則太原也不會失守,至於那些禁軍趙檉認為是靠不住的。

    「多謝王爺!」二人聽了大喜,金軍圍城時在田中牧馬,導致莊稼絕收,糧食價格飛漲,有錢都買不到。王爺臨行還留給他們這麼多糧食怎麼能不感激,「王爺恩澤河東,下官代百姓敬王爺一杯酒,太原上下定不忘王爺恩情!」

    「應該本王敬兩位,沒有兩位的堅守,太原早就落入敵手,金賊牧馬京畿!」趙檉舉杯三人同飲。

    「前途艱險,風雲變幻,王爺多多保重!」李綱看時間不早。上前說道。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這青山不改!」趙檉遙指巍巍群山說道,言罷再飲一杯,拱拱手蹬車離開。踏上了一條未卜的險途!

    ………

    河中軍全部撤出了河東,燕親王也啟程回京了,趙桓滿意了。這時太史局有報說:慧星出現在紫微垣,長數丈。向北拂及帝座,掃過文昌星。預示金人即將衰弱的徵兆,不是中國的凶象。皇上大喜,下詔命令李綱迅速出兵收復代州將女真人徹底驅逐出河東。

    李綱當初受命出援太原時,他也曾費了番腦筋琢磨對抗金軍鐵騎的辦法。他認為,步兵臨陣,抵不上戰車的威力;金人以鐵騎奔沖,非戰車不能制之。他的部下有個叫張行中的,根據這個思路,製作了戰車式樣圖。這種戰車,兩竿雙輪,前面蒙著皮革,在車上使用刀槍很方便,每車用甲士二十五人,執弓駑、槍矛、盾牌,立於兩側與敵格鬥。戰車結陣而行,金軍鐵騎遇之皆逃遁。

    李綱見這東西好用,就下令趕造了一千多輛,每日督促軍士演習,已經使用嫻熟,只是太原之圍被燕親王解了,一直沒有用上,這回正好試試。他吸取了宋軍數次救援太原失敗的經驗,認為他們的失敗就是因為分道合擊,被女真各個擊破。

    合兵一處,即使人多力量不大,但是聚在一處膽子會打些,燕親王順利解圍將金軍打敗就是採用的這種戰術,是有成功的先例的。於是李綱坐鎮中軍,以戰車結陣當先,出忻口寨殺入代州。

    車陣是好東西,但是其利守不利攻,李綱卻將其作為攻敵利器,而代州多山,河流縱橫,齊頭並進的戰車慢慢就變成了縱隊,剛進入崞縣就遭遇金軍騎兵突襲,受地形所限根本無法結陣,而戰車笨拙運動緩慢,迴旋不急,頃刻被金軍分割成幾段,陷入混戰。

    趙檉敢於一路攻擊,是因為他能統御全軍,又有強兵在握。而李綱所領各部形同散沙,各自為令,一見車陣被毀,范瓊先跑了,他這一跑不要緊,大家都跟著跑開了,李綱喝止不住也被裹挾著向後退去。不但代州沒攻下來,連忻州都給丟了,進了石嶺關才算剎住了車。李綱又想起趙檉的話,收攏殘兵據守兩關以抗金軍,同時上奏朝廷請罪…

    攻代失敗,金軍再度逼近太原,河東大震,威勝軍、隆德府、汾州、晉州、澤州、絳州的百姓紛紛渡黃河南逃,以上州縣十室九空。朝廷的回復很快也下來了:停止進兵,準備議和,召李綱回京,以重病中的種師道為河東、河北宣撫使。

    而朝中宰執大臣們也再次出現嚴重的意見分歧,太宰徐處仁、同知樞密院事許翰主戰,耿南仲主和,少宰吳敏也因為李綱失利,又兼之看透了趙桓的心思,倒向了主和派。是戰是和,兩派爭論不休。

    趙桓也不敢再打下去了,於是堅持主戰的許翰被罷同知樞密院事之職,貶為地方官,出知亳州。許翰被罷的第二天,徐處仁又與吳敏在趙桓面前發生激烈爭論,徐處仁對吳敏倒向主和派十分憤怒,爭論中言辭行為失去控制,文鬥變成了武鬥。正被想排擠他們的耿南仲,還有想取而代之唐恪、聶昌可算找到了機會,他們秘密授意御史彈劾這兩個「有傷國體」的宰相。

    趙桓把這兩個宰相同時罷免,任命唐恪為少宰兼中書侍郎,何栗為中書侍郎,禮部尚書陳過庭為尚書右丞,開封府尹聶昌同知樞密院事。李綱聞訊,仰天長歎:「事無可為矣!」再次上書自請罷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