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連遭兩次大敗,不敢再輕舉妄動,縮進了白水口閉門不戰,白水口兩邊山勢陡峭,峽谷幽深,趙勇幾次遣人探路都無功而返,而金軍為了防止偷襲除了在險隘佈置了大量兵力,還放火燒山生生將周圍幾座荒山變成了火焰山,他們都成了仙,整日生活在煙霧繚繞之中。
一籌莫展的趙勇氣得調集炮兵堵在人家門口天天轟擊,這下女真人更不出來了,沒事就修大門,最後把門口乾脆用石頭砌死了,似乎放棄了南下。可趙檉得知後長歎一聲,他知道金軍已經得知銀術可部已經打通了通往太原的道路,悄悄地溜了。
趙勇聽後立即派人前去查看,果然峽谷中空無一人一馬,金軍真得偷偷跑了!趙檉知道自己也到了該走的時候了,他明白即將到來的新年將是另一番模樣,歷史也將掀開新的一頁。他苦苦思索著,自己在這歷史巨變的時刻將何去何從,是甘於命運的擺佈,還是奮起反擊,徹底改變這段歷史呢?
………
再說韓離不佔領燕山府後,燕山府所屬各州郡見大勢已去,無不望風而降。十二月十日,金軍兵不血刃全部佔領燕山府所屬的六州二十四縣,駐燕山的十一萬宋軍就這樣不復存在。金軍的快速進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郭藥師降金的功勞,加上郭深知大宋軍事和政事上的底細,金太宗特別下旨,委郭藥師為金燕山留守,並賜姓完顏氏。跟隨翰離不南下伐宋。
休整幾日,然後於十二月十五日離開燕山府。繼續南侵。翰離不不信任剛剛投降的郭藥師,把常勝軍放在燕京城。萬一生出事端來,留守們彈壓不力,豈不是麻煩事,於是讓郭藥師為前鋒主帥帶一千騎兵給大軍帶路。
郭藥師見自己手下有被瓦解分割之意,也動起了心思,沒有了手下這些小弟,自己也就沒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當然不滿這個安排,說兵太少。無法擔當前鋒重任。韓離不勉強又給他增加了一千騎兵,但命令他不得擅自攻打搶掠前方州縣。
出涿州後便是廣闊的華北平原再無險阻,十六日金軍越過了宋金兩國商定的邊界線白溝。位於河北中部中山、真定、河間三座軍事重鎮首當金軍鐵蹄衝擊。由於沒有了燕雲十六州,河北平原大地無險要地形可以防守,河北三鎮是北宋在華北平原的最後一道國防生命線!
於是河北三鎮就成了大宋的長城,一旦丟失,那麼自此向南直到黃河北岸,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遊牧民族的鐵騎暢通無阻。因此歷代朝廷都很重視三鎮這互為依托的軍事堡壘防守,在三鎮佈置了大量的禁軍,開挖了許多池塘和湖泊,然後利用地勢窪的特點。把河流與湖泊池塘連接起來,形成了一道「水長城」,水深的地方無法行船。水淺的地方不能徒步涉水,並在沿邊大規模植樹造林。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百年承平。民不識兵戈,兵備廢弛。導致田地淤積,水深早已達不到過去能夠防禦騎兵的深度,而到了冬天河水結冰,金國又恰恰利用寒冬進攻,讓這道防線已經形同虛設。
金軍此次南下的目標是汴京,所以沒有採用強攻硬打的戰術,遇到城池,能打下就打下,打不下就繞開,邊走邊打。金兵攻保州不克;又攻中山府,遇宋將詹度防禦,又不下,翰離不指揮大軍,繞過中山,轉向西南攻真定。一日後真定淪陷。
隨後幾天,金兵接連攻克了慶源、信德、邯鄲等戰略要地,廣袤的華北大平原的大部分城市已經落入金兵手裡。更糟糕的是,這些失陷地方的軍糧全部落到金兵手裡,足夠他們吃上幾年了,這不但解決了金軍的後勤問題,而且達到了以戰養戰的目的…
在前線戰事如此不利的情況下,趙檉殫心竭力憂國憂民,為大宋的前途擔憂,為自己尋找一條出路,那朝中那幫宰執們又在忙神馬呢?
在金軍大舉入侵之前,燕山知府蔡靖前後寫過總計一百七十多份奏表,密報邊境情況,苦口婆心的告訴大宋君臣女真人可能南侵。但不知道是蔡靖人員不好,還是升的太快遭人嫉妒,朝中的某些人認為其不過是為了坐穩燕京府這個位子才會小題大做,言過其實的編造金軍壓境的謠言,製造緊張空氣,所以根本不予理會。
而結果就是等金軍攻打過,前線戰報雪片似的飛到朝廷處來的時候,他們都還堅持己見,認為不過是宋金在邊境上的小衝突,情況不是很嚴重。這時又趕上皇上舉行郊祭大禮,為了不打擾皇上的雅興,戰報就被都壓了下來,不但趙佶不知道此事,就連兩個宰相李邦彥、白時中都不知道。
直到十二月初五,金國遣使到了東京要求見皇上,其實就是來下最後通牒,告之大宋如果要想停戰就需割地賠款。這下李邦彥和白時中兩個宰相才知道前線真是的情況,但這兩個人也和那些人一樣,依然繼續瞞報前線情況,給了重禮將金使盡快打發走了,免得讓皇上聽到風聲。
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兩河宣撫使童貫從太原跑回了汴京躲避戰亂,這下蓋子終於摀不住了,可這幾個人還在想辦法推脫責任,怎麼將自己的從中摘出來。別說他們幾個一碰頭還真想出辦法來了,只告訴皇上說郭藥師及常勝軍是惡戰後被金軍圍困,無法突圍最後被迫投降的。
別看就改了幾個字,事情的性質就變了,明明是他們失察導致郭藥師主動叛國投敵而沒有採用預防措施,改了幾句話不但把事情的真相掩蓋住了,且把一切責任推給了被俘後拒降被殺的蔡靖,那邊死無對證大家都逃過了懲罰似乎是沒事了,可他們為了一己私利卻不惜將大宋拋到了毀滅的邊緣!
蓋子揭開了,朝野上下一片嘩然,可一個個的起哄架秧子行,卻沒有人能力挽狂瀾想出解決的辦法,面對嚴重的形勢毫無辦法。趙佶也是嚇得麻了爪兒啦,問計於群臣,別說還真蹦出來一位能人,大臣李鄴上書願出使金國議和。
這個時候有人挺身而出,趙佶豈能不答應,當即准了。可李鄴又提了個條件要求攜帶黃金三萬兩,作為議和的費用。但這時國庫中居然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金子,最後還是趙佶從內帑拿出兩個各五百兩的金甕兩個,命書藝局熔化後重鑄為金字牌,交給李鄴先去辦事。
然而金軍都打到了燕京府,當然不會將這點散碎銀兩看在眼裡,李鄴白跑磨鞋底空走一遭,沒有任何結果。可花了那麼多金子怎麼也得給皇上個交待,於是李鄴告訴趙佶『金軍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下水入瀨,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
這話鮮明生動,比喻恰當,大漲敵人氣勢,滅自己的威風,將朝野上下人等氣得夠嗆,可李鄴也給自己贏得了個『六如給事』的榮譽稱號史冊留名,但是也把趙佶給嚇住了,更加慌張。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趙佶才感到事情嚴重,可一切似乎都晚了點。金人不久就送過來一封聲討他的檄文,滿篇儘是不遜之言。童貫與大臣商議,恐趙佶看見傷心,不敢上奏,李邦彥提議說,如果此時把檄文呈上去,可促使皇帝下決心頒布求言之詔。
於是眾大臣在宣和殿將檄文呈上,趙佶看完檄文果然涕泗俱下,只說了三字:「休、休、休!」然後就…就暈了過去。
窘急之中趙佶召資政殿大學士宇文虛中商議如何處理。這老實人竟說老實話,果然鑽進了李邦彥等人設計好的套中,宇文虛中勸說皇帝應先降罪己詔,更改弊端,以回天意,順人心,至於防禦之事,可委託將帥任之。誰都知道前幾年方臘起義時童貫也曾御筆代書了『罪己詔』落得什麼下場,差點給打發回家,大家都憋著不提,偏偏他提了。
無計可施的趙佶當即採納,並命宇文虛中草詔,數說了自己即位以來的種種不是,下令廢花石綱、應奉局等弊政,要求天下官僚士庶直言時政,希望天下方鎮郡縣率師勤王。
從這道詔書來看,趙佶對於國家的積弊,政策的闕失,自己的胡作非為早就心知肚明,但沒有外力的強勢打擊,他永遠不會認為自己有錯,恐懼才是最好的清理醒劑!事情都真的,但是這份罪己詔還是遭到多數大臣反對,七嘴八舌地批評宇文虛中過於偏激。
可這時金兵愈來愈近,警報如雪片一般飛報宋廷,京師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雙方還在激烈爭論,御筆詔書經過幾次修改還是未能通過。軍情危急,樞密院報告金兵快到黃河北岸!趙佶無暇再考慮此事,於次日詔告全國,他開始考慮自己的後路,如何能從這混亂局勢中脫身,當然最好的辦法是找一個替罪羊…(未完待續……)